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如何創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

如何創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

在教學活動中,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達到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達到具體的教學目標。換句話說,課堂上的每壹分鐘都必須充分利用。教學的效果不是看妳教了多少,是否教完了內容,是否認真,而是看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什麽也學不到,即使說得多,說得多,說得努力,也是無效的學習。

歷史學具有內容多(既有中國史也有世界史)、跨度大、任務重、時間緊的特點。那麽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課堂時間內,有效實現高效率、高效果呢?這是我們歷史老師壹直在琢磨和討論的。

第壹,充分利用這45分鐘的每壹秒,對於打造高效課堂非常重要。

因為我們不能因為預設不充分,目標不明確,對課堂即時生成調節不好而浪費時間。

在備課階段,我們的教師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熟練地把握教學情境和學習情境,註意教學中的取舍,努力減少無效勞動,做到“四到位”:精心備課、準確講解、能力訓練、學習指導。確保上課不打無準備之仗。

要實施集體備課,把個別備課和集體備課有機結合起來。尤其是課前備課,壹般是每人每周備課,或者兩個人備課。所以,在最初準備的過程中,老師除了要系統地掌握教材外,還要以身作則,妳也要會背學生應該背的內容;典型事例要先做,相關知識要充分學習和理解。上課時,師生發生碰撞後,可以及時調整發現的問題;課後要準備“課後”。當我們發現問題的時候,要思考壹下:為什麽會產生這些問題?有沒有必然規律,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分析壹下,寫下來,不管是什麽情況,就像拍照壹樣。等積累多了,再集中精力總結。這樣,通過課堂反思和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就可以備好壹堂完整的課,提高課堂效率。

我覺得這種備課方法針對性強,實用性強。其實很多老師已經在這麽做了。我們壹般要教幾節課,同壹節課要講好幾遍。妳會發現這些課並不完全壹樣。兩三遍之後,基礎課是最本質的,其他課發現的問題,在這個課上差不多都及時糾正了。特別是我們通過備課、實踐、反思,把日常的備課教學工作提升到了教研的高度,順便實現了教研與備課、聽課的有效統壹。

第二,打造高效課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把握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擺正位置,只起引導作用。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是老師教什麽,而是學生掌握什麽。當壹個孩子想喝水的時候,妳去給他拿壹杯水。過了壹會兒,他又想喝水,妳去給他拿水。反復,他總是依賴妳...但是如果妳在他第壹次想喝水的時候教他怎麽自己去取水,他就學會了取水的技巧,他就不會依賴妳了。因此,教師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學生掌握壹定的自主的、發現式的學習方法。

如何引導學生?上課不能說話,也不能說到最後。太累了。所以,根據自己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知識結構,編制壹份有自己特色的輔導計劃,還是比較實用的。編寫輔導計劃時應註意:

教新課程的時候,壹定要註意基礎知識的掌握。

復習課壹定要註重知識的整體性、系統性和應用能力。

教程的使用使學生能夠從面到線到點地理解課文。寫輔導計劃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個大概的印象,最好用提綱的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解決。這種形式看似簡單,但卻是所有的考點,必須準確掌握。利用輔導計劃讓學生自主學習。(約15分鐘)同學們在自己整理知識點的時候,往往會丟失壹兩個,或者壹個接壹個的放錯位置。針對這種情況,在寫輔導計劃的時候,把學生容易“丟失”和“出錯”的地方變成“填空”讓學生來填,達到強化記憶和重復記憶的效果。學生在書本上找知識點劃線時有壹個大概的印象。對於壹些好學生來說,相當於復習。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認真閱讀教材,分析課文,尋找答案,深入思考和討論問題。這裏要強調的壹點是,學生總說對課文和書本不熟悉,沒時間看書。我們也試過。每節課的預鈴和該節課的正式鈴之間大約有2-3分鐘。如果用的話,也是課代表帶領學生讀課文的好時間段,至少是長時間的。如果有條理,他們可以閱讀將近三分之二。時間久了,文字或多或少就熟悉了。課後看歷史的時間很少,只能要求45分鐘的成績。而且,光阻止學生記憶是不夠的。歷史知識很復雜。如果只看課本,不僅費時,記憶效果也不理想,要細化記憶。沒有記憶基礎的思考就像空中樓閣。所以,這五分鐘不能荒廢。俗話說“好頭不如爛筆”,要及時鞏固清楚的答案,並在鞏固的基礎上進行反饋。對於開卷考試來說,僅僅掌握基礎知識是不夠的,必須上升到理解和應用的層面。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知道是什麽,還要知道為什麽。怎麽用?這部分應該是全班的精華,需要老師幫忙解決。比如有些問題政治性、專業性、理論性太強,要講。要構建壹個高效的課堂,就要適時適度地談論它們,並在這個過程中啟發和引導學生。就教學內容而言,是重點、難點、重點。教師應註重教學,講解清楚透徹。尤其是在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的情況下,我們老師更應該降低起點,幹脆不談學生不懂的問題,否則不僅沒有教學效果,還會對學生的自信心造成更大的壓抑。我們必須正視學生的基礎——這個教學最基本的前提。(15分鐘)最後,鞏固練習(10分鐘左右),設計壹些練習,附在輔導計劃的後面,以便在課堂上檢驗和檢查教學效果,同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自身的教學缺陷,及時補充和糾正。練習分為兩部分:壹是基礎知識的應用。這是要求所有學生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二是加強訓練,篩選後得到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基礎題。我們應該復習本課的要點,以達到立即鞏固的目的。註意梯度,循序漸進。練習題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精心設計和選擇。選題的第壹原則是:少而精,練習目標明確,針對學生的錯誤。原則二:難度適中,不要選難題、偏題、怪題等。選題的難度可以培養學生的雙基。總之,教學活動離不開練習。只有靈活正確地運用習題,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事半功倍。

試題中的共性問題要全班認真講解,個性問題要分開解決,不要積壓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目前采用學案導學、精講精講的復習模式還是不錯的,但對於新的教學,要註重基礎、規範、技巧。總之,復習課要體現考點考試大綱、知識主脈、規律方法、能力培養,而新的教學要體現基本功、規範和反饋,以學生為主體。

第三,借鑒別人的東西是最快的方法。

要堅持聽其他老師的公開課或者校內外的常規課,同壹年的老師要互相聽。各級學科帶頭人和備課帶頭人的課要隨時開。應充分利用博客和網絡這壹討論平臺,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博客發布教學設計、論文、反思和教學方法,拓寬教學思路,學習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課堂的有效性。

第四,加強課堂管理

①組織課堂教學,關註全體學生,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消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幹擾因素。

因為紀律不好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很難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很多老師總是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管了”“越來越難教了”,迫使老師在課堂上總是說:“不要說話”“註意聽講”。有時候我們老師講課就像唱搖籃曲壹樣,下午上課經常睡著。所以,如果學生溜走睡覺,要及時糾正。其實控制學生,引導學生註意學習,很簡單。關註每壹個學生,學生在課堂上的壹舉壹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所以壹定要盡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不要走神,緊跟老師。比如說在談論壹份試卷的時候,妳可以在看完題目後問:“這個問題我該選什麽?”讓大家壹起回答。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跟著喊,有助於他們集中註意力,強化他們對問題正確答案的印象。如果妳總是閉著頭聽,很容易分心。不能讓他們上課埋頭。讓學生用眼睛看黑板和老師,用耳朵註意,用手在書上做記號,大聲朗讀,記憶。就像打麻將壹樣。麻將是我國的國粹,也是運用“五到”的典型。首先,我註意到了所謂的“看手裏是什麽,盯著鍋裏是什麽”,眼睛肯定沒閑著;手,洗牌,建牌,摸牌,吃碰,什麽都要做。有些人甚至不用眼睛看牌,只用大拇指壹摸,就知道什麽是牌了。這也是壹種技能;打麻將的時候抱怨運氣不好是很自然的,尤其是節假日親戚朋友聚會,什麽都在牌桌上說,但是打麻將卻成了壹種形式;有人說話就有人聽,自然聽得出來。終於明白了,打牌的時候算牌是很自然的。什麽是生卡,什麽是熟卡,壹定要算清楚。否則妳自己聽不到牌,光是給人家點槍就損失慘重。就這“五到”,妳以為有幾個人不專心打麻將?不僅註意力集中,而且精力充沛,越玩越有精神,熬夜也不是問題。人感到精神疲憊,往往不是因為工作時間長,而是因為想的事情太多,註意力分散。如果妳真的專註於打麻將之類的事情,就很難感到累。這就是“五到”的神奇效果。雖然把打麻將和上課相提並論有些不倫不類,但它們的原理是壹樣的:其實就是調動妳所有的感官,投入到某件事情中去。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如果我們想取得成績,妳就得想辦法激發學生的情緒,讓他們願意學習。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要有“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觀念。只要任何方法有效,學生都能學到東西。

千方百計讓成績差的同學取得好成績,盡量不讓他們憋著。最好能穩定他們的情緒,盡量不讓他們在考試中掉隊。其實所謂的補首先是“治懶”,而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首先是“懶”,包括思想上的懶和實踐上的懶。思維上的懶惰往往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註意力不集中;實踐中的懶惰表現為慢練和拖延。針對上述情況,應分別采取有效措施,如在課堂上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密度,讓差生回答壹些略簡單的問題,以形成壹定的自信心;對課堂作業要嚴格監督,不能讓他們有拖延的機會:比如學生的課堂作業壹定要檢查或抽查,沒有完成好的,交白卷的,要處罰。這種懲罰既不能傷害他們的積極性,又會讓他們覺得不舒服,很累,讓他們覺得還不如寫題,不想下次再受這種折磨。當然,如果做不到,可以找班主任配合,但是不要打罵,不要和他們打架,要講法律,講藝術,其次,他們分數低,往往是因為他們在知識技能上有缺陷,或者記憶不牢,或者理解不透徹,或者應用不熟練。無論是想提高成績,還是回歸課本,課本都是壹個法寶,可以讓他們把握書本的框架,背下內容和字幕。因為背目錄可以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層聯系,為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奠定基礎。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是學好這門學科的前提。絕對沒什麽好學的。如果妳不能很好地記住這些東西,妳就不能很好地學習歷史。題目再難,也無非是基礎事物的綜合或變奏。

看壹千遍不如手傳。

必須讓學生記筆記並移動。我們所說的筆記壹般分為三種:在課文中標註符號,在課文旁邊寫評語或筆記,上課做筆記。在聽課的同時,學生需要用紅色或彩色的筆在課本上畫出各種符號。學會在課本上寫符號和註釋,不僅可以使學生聽課時集中思想,提高效率,加深印象,便於記憶,還可以使學生學會學習,突出重點,使書本由“厚”變“薄”;也有利於以後復習,打開課本,馬上展示重點難點和自己對課本的理解加工,從而引起對舊知識的回憶,增強學習效果。

但是很多同學讀了這麽多年書,還是不知道怎麽記筆記。我們經常發現有很多同學記筆記非常認真,拿著壹個非常好看的筆記本。妳翻開他們的筆記本,有時候比我們老師的講義還要規範。但是他們成績不好。原因很簡單。上課認真聽講是核心,做筆記只是輔助手段。只要妳能理解,妳應該簡要地記住妳的筆記。聽講座時,妳應該埋頭做筆記。老師說的都寫在紙上了,妳的腦子卻壹片空白。那麽,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所以,記筆記要只記住重點,力求在腦子裏說清楚。老師在說話的時候要思考為什麽。如果這是我們老師的要求,我們最好給學生時間。我在這裏說壹句:我個人認為還是把書上的筆記抄下來比較好,方便近距離接觸課本知識。這樣在考試中便於查找和分析,更準確的對應基礎知識點,不至於失分。

第五,再高效,最直接的考試結果還是體現在試卷上。要想答出壹份滿意的試卷,很重要的壹點就是培養答題技巧,讓學生掌握各種題型的特點和解題方法,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解題能力,同時要狠抓考試能力、答題技巧的培養和規範性的訓練。

選擇題重在正確率。選擇題在考查歷史基礎知識方面有很大的優勢,覆蓋面廣,幾乎可以全面考查學生各個層次的閱讀能力、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占分比重大。從近幾年的試卷來看,選擇題難度值較低,避免這部分失分有助於整體分數的提高。解題時,要求學生讀懂題意,抓住題幹中的關鍵詞。之後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比如直接選法、排除法、比較法、分析法,都是非常有效的。

材料分析重在方法,解決材料分析有幾個步驟要遵循:首先是閱讀問題,然後根據問題閱讀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最後根據問題的要求結合教材分析回答問題。解題時,理解問題很重要,比如“根據材料”,意思是基本上可以直接在材料中找到答案;“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要求先找出材料與教材的契合點,然後依靠已知的材料知識和課本知識解題。答案基本都在書裏。另外,要求學生註意分題,堅持問什麽答什麽,語言簡潔準確,不必像問答壹樣回答。

問題清單要仔細,答案要準確完整。適當使用目錄、事件年表或總結材料。

這裏也要註意避免“兩不”問題

所謂“兩不”,就是學生,尤其是好學生容易犯的錯誤:“會而不對,對而不全。”

有些同學基礎很好。拿到題目不是無奈,而是思維方式不對,或者考慮不周,推理不嚴,或者文筆不準,最後答案不完整甚至錯誤。這叫“會而不正”;有些同學的解題思路總體上是正確的,但是忘得壹幹二凈,沒有把單詞寫完整。這叫“對而不全”。比如寫錯別字,不寫單位名稱等丟分現象。所以,很可惜,會的不對,對的不全,分數不高。我們要培養高分的好學生,甚至更好的考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腦子快點起來。說實在的,他做題很快。但這種心理造成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因為盲目的想做得更快,慌了手腳,還沒想清楚就下壹道題了。做的越快,錯的越多,不會做的題還是不做,甚至會做的題都是錯的。有句老話叫“欲速則不達”,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機智不代表焦慮。要想快,首先要“慢”。細節決定成敗。從“從不學習”中學習是壹個過程,然後從“學習到做對”又是壹個過程。後壹個過程的完成,需要更加細致和艱巨的勞動,考試的成敗就取決於這些細節。完美完成看似簡單的問題,關鍵不在於考試時的細心認真,而在於要求學生平時對自己的問題更加認真,對平時練習中的錯誤小題大做。他們不僅要分析錯誤的原因,還要把錯誤記錄在錯誤的本子上,以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並再次反思,確保下次不會再犯。書寫要規範,回答要準確精煉,力求做到“正、正、全、全、美”,這正是我們所努力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好學生在考試中“答對”。

養成復習錯題和典型例題的習慣(這種方法最好在好學生中提倡)

錯題是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我們常說要貫徹“三本”理念:課本、筆記本、錯題本。其中筆記本和課本用來理清知識的思路,可以結合起來,錯題用來理清解題思路。所以要鼓勵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用壹本錯題本整理錯題。每次考前都要把自己之前的錯題拿出來仔細看壹遍,理清解題思路。中考的題基本都是新的,但是它的大部分題都不能是新的,大部分知識點也都是練過的基礎知識。只要復習錯題和典型例題,大部分題不用花什麽時間思考就能學會,省去了很多檢查的時間。整理錯題是對所學知識的總結,妳可以在總結中前進。沒有總結,只能停滯不前。整理有價值的錯題和好題,總結學習經驗,達到舉壹反三的效果。

高效課堂只有通過我們教師的不斷探索、實踐和反思才能形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希望我們的歷史老師成為高效課堂的實踐者,新實踐的實驗者,因為機會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

最後我會特別說壹下初三的復習,如何做的更好。

初三歷史復習教學要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必須全面提高復習質量。既要註重基礎歷史知識的掌握,又要註重歷史知識的全面系統的掌握和學生能力的培養。但是,歷史中考無論怎麽考,日常教學中要有思想和靈魂,復習指導中要有方法和策略。

第壹階段,全面系統的復習,重點是基礎知識的落實。

鑒於高壹高二缺少老師,學生的歷史知識很少。在這個復習階段,需要對書籍進行逐條、逐課、逐課的全面復習。然而,我們應該註意不要制造新的教訓。重點內容還是壹節課就教完了,必要的話要在課堂上消化落實,非重點內容到哪就停哪,下節課再繼續。上課時,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時刻盯著學生,隨時檢查秘書筆記、課後練習和學生書本上知識的鞏固情況。也可以讓班主任配合,絕對不能讓學生掉隊或掉隊。

第二階段,對主題(單元)進行分類復習,重點是主要知識和關鍵知識的落實。

這個階段的復習,壹方面全面復習,突出重點知識。既要有壹定的跨度,又要有壹定的廣度和深度,抓住中心,以點帶面;另壹方面,要進行強化訓練,或者單位定期出試卷,通過習題和講座來消化鞏固所學知識。要麽把重點知識具體化,讓學生按主題(單元)熟悉記憶,壹條壹條落實;理清線索,讓學生和學校自編的材料壹起復習,主要是已經考過的、經常考的和以後可能要考的基礎和關鍵知識。書由“厚”變“薄”,知識湧上心頭。這個時期采用被騙的教學方法是很有用的。教學中不要怕學生出錯,不要處處不安,要時刻牽著、扶著學生走。要震撼學生的思維,在出題時要刻意設計壹些小陷阱,把學生容易犯的錯誤歸納出來。不是在練習前給予指導、暗示或提示,而是讓學生在練習後的評價環節中分析和理解各種錯誤的原因。在光天化日之下揭露學生的錯誤。其實可以揭示學生學習中的缺陷,然後通過點評來改正,讓學生掌握更紮實的知識。

第三階段,聚焦焦點,時政熱點和重大紀念日,小題目,有針對性的復習。

為了靈活地學習和使用教材,需要打破體系,進行比較對比,復習壹些小題目。同時,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研究歷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現實的、世俗的問題。近幾年的中考試題都涉及時政熱點問題。

在整個復習過程中,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狠抓知識落實是關鍵。強調朗讀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全面系統地閱讀,做到“五讀五講”,即讀內容、讀標題、讀課文、讀圖表、讀材料;抓基礎、抓線索、抓主幹、抓重點、抓落實;勵誌性、互動性、整體性、針對性、計劃性。知識壹定不能死記硬背,也不能叫所有學生都死記硬背,而是要融會貫通,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歷史,要“活”而不是“死”。有些知識點只能“死”了。只有參加考試,才能更快更好地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也就是所謂的“死”變“活”。“把蛋糕和煎餅翻過來”。學習就像“煎餅”,需要翻幾下才能熟透,不翻幾下就生了。記憶力也需要加強,不反復強化很難記住。所以,總要兩三遍才能完成。這樣才能在教與學中有所收獲,才能讓學生在以後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績。

  • 上一篇:馬自達轉子發動機怎麽樣?車主:除了動力大,都是缺點。
  • 下一篇:求文成公主入藏歷史短劇劇本——西藏使者求婚!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