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說說藍牙的具體歷史吧。

說說藍牙的具體歷史吧。

藍牙,或稱藍牙,是壹種無線個人局域網(或區域網),最早由愛立信公司創建,隨後由藍牙特別興趣小組制定了技術標準。據說因為這項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藍牙已經在臺灣省註冊為“Bluetooth”的中文翻譯,但按照英文本身的直譯,“Bluetooth”更為貼切。

歷史

藍牙技術最初是由愛立信發明的。1999年5月20日,索尼愛立信、IBM、英特爾、諾基亞和東芝成立了藍牙SIG,特別興趣小組(SIG)制定藍牙技術標準。“藍牙”這個名字來源於10世紀丹麥國王哈拉爾德的昵稱。出身海盜世家的哈拉爾德統壹了北歐分裂的國家,成為維京王國的國王。因為喜歡吃藍莓,他的牙齒經常被染成藍色,也因此得到了“藍牙”的綽號。在當時,藍莓因其顏色奇特而被認為不適合食用,因此這位愛品嘗新鮮事物的國王成為了創新和勇於嘗試的象征。1998年,愛立信希望無線通信技術能夠統壹,命名為“藍牙”。

[編者]最近的發展

壹款通過藍牙接口與無線耳機通信的PDA手機,壹款藍牙鼠標,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大部分產品都是1.1版本,是壹款低功耗的無線電設備。它使用低成本芯片在短距離(1至100米)內發送和接收信息。

藍牙用於不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例如連接計算機和外圍設備,如打印機和鍵盤,或允許個人數字助理(PDA)與附近的其他PDA或計算機通信。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帶藍牙技術的手機選擇,可以連接電腦,PDA,甚至免提耳機。

事實上,按照既定的標準,藍牙可以支持更強大的遠距離通信,形成無線局域網。每個藍牙設備可以同時保持7個連接。每個設備都可以配置為不斷向附近的設備通告其存在,以便建立連接。此外,兩個設備之間的連接也可以受到密碼保護,以防止它被其他設備接收。

藍牙的標準是IEEE 802.15.1,藍牙協議工作在免授權ISM(工業科學醫療)頻段的2.45GHz。最大速度可達723.1kb/s,為了避免幹擾其他可能使用2.45GHz的協議,藍牙協議將頻段劃分為79個通道,帶寬為1MHZ,通道轉換可達每秒1600次。

將藍牙與WiFi相提並論並不恰當,因為WiFi是壹種速度更快、覆蓋範圍更廣的協議。雖然它們使用相同的頻率範圍,但它們也需要更昂貴的硬件。應該使用藍牙來創建不同設備之間的無線連接,WiFi是壹種無線局域網協議。兩者的目的不同。

[編輯] 1.2版本

PC的藍牙接口1.2版本該版本向後兼容1.1版本,其主要改進包括:

匿名:屏蔽設備的硬件地址(BD_ADDR),保護用戶免受身份嗅探攻擊和跟蹤。硬件匿名從1.1版本開始就已經實現了,但是還沒有實現,所以普通消費者還是沒有。

AFH,自適應跳頻(AFH):通過避免在跳頻序列中使用擁擠的頻率,可以提高對無線電幹擾的抵抗力。

更高的實際傳輸速度,實際測試約為24KB/S(192Kbps)。

L2CAP層引入了流量控制和糾錯機制。

[編輯]2.0版

藍牙2.0適配器(產品制造商:CELL Electronics)2.0版的內部結構沒有明確的信息,但愛立信的研究人員公布了壹些內容:

添加了“非跳躍窄帶信道”。

因為不需要與每個設備交換回復信號,所以該信道可用於同時向大量藍牙設備廣播各種設備的藍牙服務摘要。回答信號交換過程目前大約需要壹秒鐘。

實時公共交通時刻表、基本交通暢通信息、提前交通方向指示等未加密信息可高速發送至設備。

更高的連接速度(實際測試速度為72KB/S)

支持多種速度級別

[編輯]早期的藍牙

1.0和1.0B的早期版本存在許多問題,許多制造商指出他們的產品互不兼容。同時,在兩個設備“握手”的過程中,會傳遞藍牙硬件的地址(BD_ADDR),在協議層面無法匿名,造成數據泄露的危險,讓部分用戶望而卻步。

  • 上一篇:世界十大軍事作品有哪些?
  • 下一篇:歷史概念名詞釋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