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年俗(中國)

年俗(中國)

農歷正月初壹是春節,又稱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中國人民中最盛大、最熱鬧的古老傳統節日。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然而,中國是壹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漢族,還有滿族、蒙古族、瑤族、壯族、白族、高山族、赫哲族、哈尼族、達斡爾族、侗族、黎族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過春節。春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起源於殷商始末的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關於這壹年也有許多傳說。古代的春節被稱為“元月節”、“元旦”、“大年初壹”。辛亥革命後,農歷正月初壹被正式命名為春節。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得每年的習俗活動內容極其豐富多彩。其中,祭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有趣的內容,如貼春聯、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燒鞭炮、除夕守夜、拜年等,在今天仍然很受歡迎。

中國最早的春聯是五代孟昶寫在紅木板上的:“新年余慶,甲節長春”。在紅紙上寫春聯始於明朝。年畫起源於唐代的門神。像燃燒鞭炮壹樣,它們在古代被用來辟邪,但現在它們已經成為壹種旨在增加節日氣氛的習俗。“福”字是宋代以前粘貼的。人們故意把寫在紅紙上的“福”字倒貼在門、窗、家具上,意為“福到(伏)”。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習俗,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夜,中國人的後代仍然非常重視與家人壹起熬夜,聚在壹起喝酒,享受天倫之樂,這是壹個習俗。第壹聲雞叫後,新的壹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的服裝。首先,他們為家裏的長輩慶祝新年生日,然後他們拜訪親戚朋友,互相祝賀。此時的中國大地,處處閃耀著光芒。從初壹到十五,人們沈浸在歡樂、祥和、文明的節日氣氛中。

中國海關

相傳中國古代有壹種叫“年”的怪物,長著長長的觸角,面目猙獰。“年”在海底生活了許多年,每到除夕就爬上岸,吞食牲畜,殘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寨裏的人們都逃到深山裏躲避“年”獸的傷害。今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在山裏避難,這時村外來了壹個老乞丐。他拄著拐杖,胳膊上挎著包,留著優雅的銀須,眼睛盯著馬修。村民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囊,有的放牛趕羊,人們到處喊噓,壹片恐慌景象。這個時候,誰還有心思去照顧這個乞討的老人呢?只有村子東邊的壹個老婆婆給了老人壹些食物,並建議他趕快上山,以避開年獸。老人笑著說:“如果婆婆讓我在家裏住壹晚,我壹定會把年獸趕走。老婦人驚訝地仔細看,發現他英俊瀟灑,精力充沛,與眾不同。但她繼續勸說,求老人笑而不語。婆婆沒辦法,只好離家到山裏避難。午夜時分,年獸闖進了村子。它發現村裏的氣氛和往年不壹樣:村東頭的老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屋裏點著壹堆火。”“年”獸渾身顫抖,發出壹聲長嘯。年”瞪了婆婆家壹會兒,然後尖叫著沖過去。快到門口的時候,院子裏突然傳來爆炸聲,年渾身發抖,不敢再往前走。原來年最怕紅,最怕火,最怕爆炸。這時候我婆婆的門大開著,我看見壹個穿著紅袍的老頭在醫院裏笑。”年”大驚失色,狼狽而逃。第二天是正月初壹,避難回來的人看到村子安然無恙,都非常驚訝。這時,老婆婆恍然大悟,趕緊把乞討老人的承諾告訴了村民。村民們壹起湧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的門上貼著紅紙,院子裏壹堆沒燒的竹子還在爆炸,屋裏幾根紅蠟燭還在發光...為了慶祝遊香的到來,欣喜若狂的村民們紛紛換上衣服帽子,到親戚朋友家祝賀問好。這個故事很快就在周圍的村子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趕走“年”獸的方法。

從那以後,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放鞭炮。家家戶戶燭光璀璨,不如等過年。第壹天的淩晨,我要給親戚朋友打招呼。這壹習俗越來越廣泛地傳播開來,成為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 上一篇:模型鑄造法的歷史背景
  • 下一篇:中國的四大神話和四大民間傳說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