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石油的歷史

中石油的歷史

1.中國石油史中國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是壹項新興而古老的事業。新中國成立後,它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重要工業部門。然而,中國發現和利用油氣技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在技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中國現代石油工業萌芽於19世紀中葉。經過多年的努力,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其基礎仍然極其薄弱。回顧這壹歷史過程,有助於理解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

我們分五個部分介紹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其中包括許多珍貴的史料。

玉門油礦解放後,軍代表康發動廣大工人,積極恢復和發展生產。新解放的石油工人作為主人迅速投入戰鬥。在生產建設中,被譽為“冬青樹”的鉆井隊長郭屢建功勛,是老壹輩石油工人的傑出代表。

為了在中國創建新的石油工業,1952年8月,中央命令19軍第57師轉入石油工程第壹師。以師長張福珍、政委張文斌為首的全體官兵,從此成為石油工業的生力軍,為建設壹支組織紀律性強、敬業精神高的石油工業軍隊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設備、材料、技術人員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東北幾家人工油廠依靠技術人員和老工人,在短短兩年半的時間裏,先後在撫順、樺甸、錦州恢復生產。

經過三年的恢復,到1952年底,全國原油產量達到43.5萬噸,是1949的3.6倍,是舊中國最高年產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00噸,占原油總產量的45%,人造油240000噸,占55%。

汽油、煤炭、柴油、潤滑油產量25.9萬噸,比1949增長6倍多。玉門油礦是壹五期間石油工業建設的重點。為加強勘探,“五壹”地震儀、“重WOB、大排量”鉆井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相繼發現了石油溝、白洋河、雅爾夏油田。

老君廟油田也開始擴大含油面積,開始按照科學程序進行綜合開發,采取註水等措施和壹系列地下作業。到1959,玉門油礦已建成地質、鉆井、開發、煉油、機械、科研、教育等具有壹定規模的天然氣和石油工業基地。當年生產原油654.38+0.405萬噸,占全國原油產量的50.9%。

玉門油田開發建設中積累的豐富經驗,為當時及後來國家石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他們立足自身發展,放眼全國,哪裏有石油就戰鬥在哪裏,形成了著名的“玉門風格”,為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如著名詩人李記所贊美的:“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哪裏有石油,哪裏就有玉門人”。

2.中石油的歷史是怎樣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集團和中國石油)是集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品銷售、油氣儲運、石油貿易、工程技術服務和石油裝備制造為壹體的綜合性能源公司。2008年,中國石油在《石油情報周刊》世界50強石油公司綜合排名中名列第5位,在《財富》雜誌2008年世界500強公司排名中名列第25位。2010年5月30日,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研究院的報告,中國石油目前市值達到3293億美元(截至2010,31),位居世界500強企業之首,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

油氣業務:勘探與生產、煉油與化工、銷售、天然氣與管道;

工程技術服務:物探、鉆井、測井、井下作業;

石油工程建設:油氣田地面工程、管道建設、煉油設備建設;

石油裝備制造業:勘探設備、鉆采設備、煉油設備、特種石油管道、電力設備;

金融服務:基金管理、金融保險;

運輸服務:危險化學品運輸、特殊大件貨物運輸、涉外(涉外)運輸、社會物流等。

新能源開發:非常規油氣資源、生物質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3.中國石油的由來在中國石油史上,國家* * *部門叫石油部。上世紀80年代由* * *部門改為央企,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簡稱中石油,負責陸上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

中國石油化工公司成立較晚,從壹開始就叫中國石油化工公司,或簡稱中國石化,從事原油煉制和石油化工。上世紀90年代末,國務院按照上下遊整合、建立競爭機制的原則,對兩家超大型央企和負責成品油銷售的中國石油公司進行了打亂重組,通過對石油勘探開發、原油煉制、石油化工、成品油銷售上下遊的粗略劃分,組建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兩個新公司。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是後來的上市公司,原來的母公司還是叫中國石化集團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

4.石油工業發展史本帖最終由Blavin編輯於2009年8月-18 10: 47。中國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是壹項古老而又嶄新的事業。

新中國成立後,它成為中國現代能源生產的重要工業部門。然而,中國發現和利用油氣技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在技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中國現代石油工業萌芽於19世紀中葉。經過多年的努力,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其基礎仍然極其薄弱。

回顧這壹歷史過程,有助於理解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我們分五個部分介紹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其中包括許多珍貴的史料。

1.玉門油礦解放後的恢復與發展,軍代表康動員廣大職工積極恢復和發展生產。新解放的石油工人作為主人迅速投入戰鬥。

在生產建設中,被譽為“冬青樹”的鉆井隊長郭屢建功勛,是老壹輩石油工人的傑出代表。為了在中國創建新的石油工業,1952年8月,中央命令19軍第57師轉入石油工程第壹師。

以師長張福珍、政委張文斌為首的全體官兵,從此成為石油工業的生力軍,為建設壹支組織紀律性強、敬業精神高的石油工業軍隊奠定了良好基礎。在設備、材料、技術人員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東北幾家人工油廠依靠技術人員和老工人,在短短兩年半的時間裏,先後在撫順、樺甸、錦州恢復生產。

經過三年的恢復,到1952年底,全國原油產量達到43.5萬噸,是1949的3.6倍,是舊中國最高年產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00噸,占原油總產量的45%,人造油240000噸,占55%。

汽油、煤炭、柴油、潤滑油產量25.9萬噸,比1949增長6倍多。玉門油礦是壹五期間石油工業建設的重點。

為加強勘探,“五壹”地震儀、“重WOB、大排量”鉆井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相繼發現了石油溝、白洋河、雅爾夏油田。老君廟油田也開始擴大含油面積,開始按照科學程序進行綜合開發,采取註水等措施和壹系列地下作業。

到1959,玉門油礦已建成地質、鉆井、開發、煉油、機械、科研、教育等具有壹定規模的天然氣和石油工業基地。當年生產原油654.38+0.405萬噸,占全國原油產量的50.9%。

玉門油田開發建設中積累的豐富經驗,為當時及後來國家石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他們立足自身發展,放眼全國,哪裏有石油就戰鬥在哪裏,形成了著名的“玉門風格”,為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正如著名詩人李記所贊美的:“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哪裏有石油,哪裏就有玉門人”。根據第壹個五年計劃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中國西北地區進行。

6月1955,克拉瑪依第壹口井-Ke1井噴出油。當時壹些蘇聯地質學家對是否找到有開采價值的油田有不同看法。

在總結該區以往勘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從1956開始,調整勘探部署,區域勘探向大盆地、大臺地集中。在康同誌的主持下,重點從準噶爾盆地南緣的山前尾閭凹陷轉移到西北緣,並於當年攻克了某區,迅速發現了克拉瑪依油田,實現了新中國成立後石油勘探的首次突破。克拉瑪依油田的開發建設有力地支持了建國初期的經濟建設。

1958期間,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質部門發現冷湖構造帶的基礎上,在冷湖5號構造上鉆壹口日產800噸的高產油井,先後發現冷湖5號、4號、3號油田。在四川,發現了東起重慶,西至自貢,南至徐水的天然氣區。

1958期間,石油部組織川中會戰,發現南充、桂花等7個油田,結束了西南無油可產的歷史。到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初步形成了玉門、新疆、青海、四川四大油氣基地。

從65438年到0959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373.3萬噸。其中四個基地原油總量276.3萬噸,占全國原油總產量的73.9%,四川天然氣產量從1957的6000多萬立方米增加到2.5億立方米。

人造油方面,經過擴產改造,東北各人造油廠產量大幅增加。與此同時,在廣東茂名建設了大型頁巖油廠。

1959年人造油產量達到97萬噸,在當時世界處於領先地位。煉油工業在非常薄弱的基礎上,先後擴建建設了上海、克拉瑪依、冷湖、蘭州、大連等8個煉油廠,年加工能力為10-10萬噸。

1959期間生產汽油、煤炭、柴油、潤滑油234.9萬噸,主要石油產品自給率達到40.6%。2.1955以來,地質部和石油部門合作,在華北平原和松遼盆地開展綜合地質調查。根據中央指示,1960年3月,壹場關系石油工業命運的大規模石油會戰在大慶打響。

國務院、有關部委、省市給予大力支持。中央軍委出動了3萬多復員官兵參加戰鬥。

全國有5000多家為大慶生產機電產品和設備的工廠企業,200家科研設計單位為會戰提供技術支持。石油系統37個廠礦的精兵強將和大量物資陸續集中到大慶。石油部部長於,副部長李、、、、康也親自參加了戰鬥。大慶石油會戰是在困難時期、困難地區、困難條件下打響的。

當時由於“大躍進”和“反右傾”錯誤造成的危害,加上自然災害和外援中斷,國家能投入的很少。四萬多人,幾十萬噸設備,壹下子。

5.在石油開采史上,最早的石油發現者、采集者和使用者是聰明進取的中國古代人民。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最古老的典籍之壹《易經》中就有“河中有火”的記載,我國第二部歷史著作《漢書》更是進壹步明確指出“高怒郡有可燃之水”。高怒縣位於陜西延安,這裏的水是延水的壹條支流,中國古代石油的發現、開采和應用都在這壹帶。也可以說陜北是石油的搖籃。晉代葉凡撰《後漢書》曰:“延壽縣南有山,石出泉,大如筐,不可食。縣裏人叫它石漆。”唐代段《酉陽雜記》對油的性質和用途有更詳細的描述:“高奴郡有水,油膩浮如漆,用油膏車燃燈,甚明。”

“油”字最早是由中國北宋於公元977年編纂的《太平廣記》提出的。正式命名為“油”,是根據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1031~1095)在《孟茜筆談》中的說法命名的,並根據這種油“生於水礫,混於泉水,惘然而出”。在“油”這個詞出現之前,國外稱油為“魔鬼的汗水”、“發光的水”,中國稱之為“石脂水”、“猛火油”、“石漆”。

  • 上一篇:安陽五年發展
  • 下一篇:樸姓的由來和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