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清朝的六皇子是誰?誰是鐵帽子王?

清朝的六皇子是誰?誰是鐵帽子王?

清朝的六大太子分別是:戴珊、禮親王(努爾哈赤時期)、多爾袞、瑞親王(皇太極時期)、嶽樂、安(順治時期)、舒潔、康親王(康熙時期)、安得烈、義親王(雍正時期)和義信、恭親王(鹹豐、同治、光緒時期)。

鐵帽子王有12人,分別是戴珊太子、二郎神、瑞太子多爾袞、虞太子多多、蘇太子、莊碩賽、克勤郡王、順城郡王呂德渾、伊王、公太子、醇親王、清太子等。

壹,六王子

1,禮部太子戴珊

愛新覺羅·戴珊(1583 8月19-1648 165438+10月25日)出生於滿洲裏正紅旗。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其母為大富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封為和碩貝勒,參政議政,居四貝勒之首,依次封為大貝勒。戴珊父子在滿洲率領兩支紅旗(正紅旗和鑲紅旗),在征服女真各部、蒙古和明朝的過程中屢立戰功。

他因作戰勇敢而被授予“顧瑛·巴圖魯”稱號。努爾哈赤死後,在戴珊的主持下,貝勒擁戴皇太極繼承可汗職位。天聰九年(1635),被皇太極斥為藐視君主,貪財,違法濫權。

崇德元年(1636),封為和碩太子李,世襲。次年,清太宗斥責其插隊,無視君法,漸居家中,不問國事。

最終皇太極因為職位高而被打壓。崇德八年(1643),皇太極死後,戴珊為了消除內亂,作為皇太極的第九子即位。

順治五年(1648),病逝於北京,享年66歲,賜祭安葬。康熙十年(1671),謚號追得很兇。乾隆十九年(1754),入盛京王獻寺。乾隆四十三年(1778)封宗祠,但世襲。

2.瑞太子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 165438+10月17—1650 65438+2月31),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海。明萬歷四十年(1612)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天命十壹年(1626),多爾袞被封為貝勒;天聰二年(1628),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服蒙古察哈爾部。因為服過兵役,被封為“摩根代青”,成為正白旗的旗主。

天聰九年(1635),多爾袞等人率軍活捉並降服了蒙古力丹汗之子鄂哲,獲得了玉璽。崇德元年(1636),因戰功被封為和碩瑞親王。次年正月,皇太極命多爾袞追擊韓王氏。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在晉松戰爭中戰功卓著。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吉爾哈朗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為輔佐王,人稱攝政王。

順治元年(1644),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任命攝政王叔、攝政王叔、攝政王父。

順治七年(1650),在塞北打獵時冬天病死,被謚號為“清成宗皇帝”,委以修遠廣業建功、安民、立政、誠尊義的重任。

兩個月後,順治八年(1651),多爾袞被剝奪爵位,墳墓被挖。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為他平反,恢復了瑞親王的爵位,評價他是“把國家立在基業上,成為統壹行業的最傑出的人”。

3.嶽樂,壹個王琴

愛新覺羅·嶽樂(1625-1689),清朝宗室、將軍,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饒裕民郡王愛新覺羅·阿巴泰的第四子,清朝順治、康熙年間功勛卓著的名將,入關後為清朝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初,小鎮被封了。順治六年(1649),貝勒被封。順治八年(1651),攻爵,改稱王。順治十四年(1657),立為太子。康熙二十八年(1689),嶽樂去世,享年六十五歲,謚號和。他死後,因攻擊貝列諾尼而被人鄙夷。

4、太子蜀

覺羅·艾欣(1645 —1697),滿洲正紅旗人。宗室及清朝重要將領,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曾孫,禮親王戴善的孫子,惠順親王的第三子,清朝六親王之壹。

順治六年(1649),攻多洛郡王。順治八年(1651年),國號康。順治十六年(1659),追責荀叔太子下海前之罪,剝奪其喪禮、碑文,降職為貝勒。

太子李繼承了鐵帽子太子的爵位,鐵帽子由從滿大海之子常岱手中繼承,改稱康太子。

三藩之亂以來,拜白旗,授南將軍。康熙十三年(1674),率軍至浙江,圍攻耿。康熙十五年(1676),平定浙江,取福州。

耿大勢已去,他親自去投敵,平定了耿的叛亂。與此同時,臺省鄭竟陵部率領壹萬士兵進攻福州,被舒潔擊敗。

康熙十九年(1680),臺灣省鄭經潰敗後,清軍收復沿海廈門、金門、銅山。鄭經戰敗,率殘部逃回臺灣和彭州。

康熙三十六年(1697),舒潔去世,謚號成了好人。

5.易皇子黃宏

aisingiorro Andrew Wong(1686年4月16 —1730年5月4日)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是張嘉實皇帝的貴妃靜敏所生。黃宏發與和君胤禛的關系最為密切,雍正帝對他非同尋常。

康熙六十壹年(1722),四皇子胤禛繼位,安得烈被封為和碩儀親王,兼任議事大臣,處理重要政務。雍正元年(1723),丞相被任命為戶部尚書。

從那以後,他全力協助胤禛治理國家,胤禛非常信任他。雍正三年(1725),丞相負責水利和農田管理。雍正七年(1729),準噶爾因邊境動亂,奉命處理西北兩架軍機,敘協贊譽倍增。

由於安得烈對雍正王朝治理的巨大貢獻,得到了世襲更替的許可,成為鐵帽子王。清朝歷史上第九個鐵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卒於五月初四(陽歷18),終年45歲。

他被封為祠堂,並被謚號為“聖人”。此外,還授予他壹塊名為“忠、誠、勤、慎、廉”的牌匾。將它的名字“雲翔”的“雲”字改回“陰”字,成為清朝唯壹壹個官員不避諱皇帝的例子。

6.恭親王壹心

愛新覺羅·伊欣(1833 65438+10月11—1898年5月29日)月道館主人,晚清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人,清代十二鐵帽子王之壹。

道光帝的第六子,鹹豐帝同父異母的弟弟,是小京城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所生,道光帝遺詔封為“恭親王”。鹹豐三年(1853)至鹹豐五年(1855),以心擔任主將。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易信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的談判,並簽訂了《北京條約》。

鹹豐十壹年(1861),鹹豐帝駕崩,宜信與內廷皇太後聯手發動阿信遊政變,成功奪取政權,被封為議事王。

鹹豐十壹年(1861)至光緒十年(1884),以心任總武官兼衙門首席大臣。雖然她在同治四年(1865)被慈禧太後免去了議事王的頭銜,但她仍然處於權力中心。

光緒十年(1884),因在中法戰爭中戰敗,最終被趕下臺,史稱“沈嘉亦舒”。直到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爭戰敗,才再次投入使用。

光緒二十年(1894)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任軍機大臣、衙門大臣。光緒二十四年(1898),謚號死於四月初十(五月二十九)。他的孫子蒲葦攻了恭親王的爵位。

二、鐵帽子王

1,戴珊,禮親王(已介紹六親王)

2.鄭親王齊爾哈朗

艾辛吉奧爾羅·吉爾哈朗(1599 165438+10月19—65438+6月11)出生於滿洲裏正藍旗。清朝宗室大臣,和碩壯的第六子王琴·艾辛喬羅·舒爾哈齊,其母是福晉烏拉那拉的第五任妻子,清太祖努爾哈赤的侄子。

他從小住在宮裏,被努爾哈赤養大,所以和諸侯關系很好,尤其是和皇太極。父兄造反後,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

他從青年時代就跟隨努爾哈赤遠征北方,因戰功卓著而被封為和碩貝勒。他是努爾哈赤國政八和碩貝勒之壹。

皇太極時代的四大皇子之壹,成為清朝歷史上除多爾袞之外唯壹被封為“王叔叔”的人。順治十二年,齊和謚號做了祭品,進了祠堂。

3、太子多爾袞(六皇子已介紹)

4.多多,豫親王

愛新覺羅·朵朵(1665438+2004年4月2日—65438+20649年4月29日),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清太祖的第五子,阿濟格與滿洲裏白旗主多爾袞的同母同弟,號稱十王,清初八大鐵帽子之壹,爵位世襲。

後五年(1620)定名和碩Frontien,貝勒化為統壹白旗。崇德元年(1636),封為禹親王。崇德六年(1641),參加晉松戰爭,大獲全勝。

順治元年(1644),定國將軍多爾袞入關,大敗李自成軍。揮師破揚州,殺史可法;他下到江南,抓住了南明的斧王,以及陜西的王子和朔德於。

順治六年(1649)三月十八日,多多死於天花,年僅36歲,謚號“傳”。乾隆年間,聖旨授與祠堂。他壹生戰功輝煌,乾隆皇帝稱之為“開國帝王之最戰功”。

5.蘇豪格王子

愛新覺羅·豪格(1609 —1648)是皇太極的長子,皇太極的第二大福晉。滿洲正藍旗人。

豪格原名貝勒,天聰六年(1632)七月,封和碩貝勒。崇德元年(1636)四月,晉封和碩肅親王,同年六月,掌管戶部事務,十二月跟隨皇太極親自征朝。

崇德三年(1638)八月,陪多爾袞攻明,次年四月班師。崇德六年三月(1641),被降為郡王。崇德七年(1642)七月,因戰功卓著,復升為太子。

順治元年(1644)四月,多爾袞因讒言被封爵,隨後隨清軍入關。定都北京後,仍封太子。順治三年(1646)正月,授為靖遠將軍赴川,同年十二月滅張政權。

順治五年(1648)二月,凱旋回京。三月被多爾袞誣陷降職,後被下獄。同年4月死於獄中,時年40歲。順治七年(1650)正月,多爾袞和弟弟阿濟格各帶壹人從福晉出發。

順治八年(1651)二月,順治皇帝即位後,霍格被平反,恢復爵位。順治十三年(1656)九月,謚號蘇武太子。

乾隆四十三年(1778)封妳為祠堂。特詔改攻爵位的現任太子,續王銜,稱“蘇”,世襲更替無用。8月,他進入盛京王獻的神社。

6.莊王琴碩賽

愛新覺羅·碩賽(1628-1654),又名碩色,是清朝宗室,旗人,清太宗第五子。

順治元年(1644),加冕成澤郡王。然後跟著多多的軍隊南下。當時李自成在潼關,碩賽帶著豫親王多多攻打陜州,打敗了李自成的部將張友增和劉芳亮。李自成親自上陣,也是大敗。

然後揮軍南下,打敗了明朝的朱友松、斧王,送給屠龍壹件紗衣,黃金萬兩,白銀兩萬兩。之後跟隨多多征討廓爾喀,與英格蘭王子阿齊格共同保衛大同。

邊江之亂時,碩賽率領大軍討伐代州,為清軍清剿立下汗馬功勞,被提拔為太子。順治七年(1650),降為郡王。順治八年(1651),封他為成澤太子。

掌管兵部和宗仁府。同年十月,又與多羅前郡王瓦達同為議事王。順治十壹年(1654),十二月初五死,其子博果多攻之。

7.王科爾沁縣人

愛新覺羅·加托(1599-1638)出生於滿洲正紅旗。清朝宗室大臣,開國元勛,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戴珊親王長子。

早年從軍,跟隨努爾哈赤攻遼沈,征蒙古。與父親戴珊共用兩面紅旗,先後被封為太極、貝勒。後來因服兵役被封為和碩親王,掌管兵部。

努爾哈赤死後,以大局為重,力勸父親戴珊建立皇太極。後來因為性情忠厚率直,對皇太極不滿,容易受到指責,多次被貶為貝勒。

崇德三年(1638),死於濟南天花。皇太極念其功,追封為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對嶽托做出了特殊的貢獻。乾隆四十三年(1778)冊封太廟,入盛京王獻祠,克勤郡王爵位世襲。

8.順城縣國王樂可·德洪

愛新覺羅·勒克渾(1619—1652)出生於滿洲裏正紅旗。清朝宗室大臣,努爾哈赤的曾孫,禮親王戴善的孫子,和碩英親王薩哈林的次子。

作為努爾哈赤的後代,他繼承了前輩的勇猛和膽識,在明清鼎革之時的烽火硝煙中轉戰南北,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封了郡王寶座。

順治八年(1651),受命掌管司法部事務。九年,去世,享年三十四歲。康熙十年,賜“龔輝”,子孫世襲。

9.黃宏發,太子易(六太子已介紹)

10,恭親王壹心(已介紹六位親王)

11,酒精王子奕譞

愛新覺羅·奕譞(1840 10 10月16 —1891年1 10月1日),字普安,九思會館主人,隱退館主。道光帝第七子,鹹豐帝同父異母的弟弟。

母親是莊順的貴妃吳雅詩,她的大福晉是慈禧太後的妹妹。清末政治家,光緒初年軍部實際控制人。

道光三十年(1850),封他為酒郡王。鹹豐帝死後,奕譞和恭親王配合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慈禧開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奕譞加了太子的稱號。

同治十壹年(1872)加冕晉王。光緒即位,由嘉豐太子接替。光緒十年(1884),以恭親王奕信為首的軍部被慈禧下課,史稱沈嘉亦舒,奕譞開始以商辦的名義接管政權。

光緒十壹年(1885),丞相海軍衙門撥海軍經費修建頤和園。

光緒十六年(1890),十壹月(公歷1891年1日),醇親王奕譞在官邸,年方51,謚號親王。奕譞和方福晉的第五子載灃,攻擊淳親王的稱號,載灃的長子溥儀是清朝的最後壹個皇帝。

12,清太子奕劻

愛新覺羅奕劻(1838 3月24日-1917 6月5438+10月29日),晚清宗室高官,清朝首任宰相,出身滿洲正藍旗。愛新覺羅·洪禮的曾孫,愛新覺羅·林勇的孫子,清諾親王,並不是愛新覺羅·棉興的長子,護國公。

道光十八年(1838),奕劻於三月二十四日(農歷二月二十九)生於京。他收養了清郡王棉棉為嗣,壹開始被封為輔國將軍,後來成為晉朝的妃子和貝勒。同治十壹年(1872)九月,加郡王銜,任禦史。

光緒十年(1884),任宰相、外交大臣,成為嘉慶郡王。光緒二十年(1894)登基為太子,光緒二十四年(1898)加恩由世襲改為鐵帽子王。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華,次年他奉命代表清政府與李鴻章簽訂《辛醜條約》。光緒二十九年(1903)任軍機大臣,仍任外交宰相。

宣彤三年(1911),取消軍部,成立內閣。奕劻成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在辛亥革命爆發後回歸。奕劻放棄了總理的職位,被任命為比安德宇的總統。

清朝滅亡後,他移居天津。民國六年(1917)壹月二十九日病逝,享年七十九歲。追秘,子振攻主。

百度百科-鐵帽子王

百度百科-清朝六王子

  • 上一篇:計算機的歷史和未來
  • 下一篇: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師該如何備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