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大運河的建造歷史

大運河的建造歷史

從周到隋

大運河最早開鑿於春秋晚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利用長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疏通了蘇州至常州至揚州的“古水道”,挖了壹條溝壑(從揚州至姜水,從東北的射陽湖至西北的淮安)。後來秦漢魏晉南北朝繼續修建延伸河道。公元587年,隋朝為了養兵,攻打陳。從淮安到揚州,開了壹個山瀆,然後整改拉直,中間不再繞射陽湖。楊帝即位後,都城由長安遷至洛陽,經濟依賴江淮。605年,他下令開通經濟運河。西段工程起於今天的洛陽西郊,羅爾河在此匯入黃河,再從板竹(簡稱板城朱口德,在河南省滎陽縣泗水鎮黃河東北側),黃河在此匯入汴河,再經商丘、蘇仙、泗縣匯入淮河。通濟渠,又稱汴渠,是水運的要道。公元608年,永濟運河再次開通,將黃河支流沁水引入渭河到天津,再回到永定河到北京。610年,江南運河開通,從這個鎮引水,經無錫、蘇州、嘉興進入杭州錢塘江。南通杭州,北接北京,全長2700多公裏。

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繼續對大運河進行疏浚和整治。唐代疏浚河道,修築河堤,方便水運和拉纖。自金代以來在運河上修建的通航堰已經改造成單閘船閘,不僅可以調節運河的通航深度,還可以使油輪來回通行。到了宋代,運河的土堤改造成石砌護岸纖維渠,單閘船閘改為上下閘的復式船閘(現代船閘的雛形),船只可以安全過閘。運河的通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為解決汴河(通濟渠)引黃濟水造成的淤積問題,進行汴河工程,開渠五十裏,直接將伊洛水引入汴河,不再與黃河相連。該工程具有引水、蓄水、排水、處理等多種功能。在交通組織方面,唐宋都設置轉運使和海運使,負責全國運河和水路運輸。隨著通航條件的改善和運輸管理的加強,運河的年輸水能力從唐初的20萬石增加到400萬石,最多時達700萬石(約為今天的654.38+065.438+6200萬公斤)。由於航運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運河沿岸逐漸形成了蘇杭等名城、鎮江、無錫等造船基地和揚州等外貿港口。

元朝

1194年,河南舞陽黃河決口,填山南,奪泗水,奪淮陰至海。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早期水運的路線是從江淮沿黃河向西北到封丘(開封北)縣中裏鎮,再由陸路轉運到新鄉進入渭河。水運經過天津到通縣,再由陸路運到大都。這種運輸路線不僅彎路太遠,還需要水陸轉運。1282,濟州河開挖開工。淮安即日起從廣州、溫州、泗水引水,並於150(相當於大清河後期位置,黃河於1855奪取大清河入海)向北開河供水。濟州河開通後,油輪可以從江淮回到黃河、泗水和濟州河到鞍山夏姬水。

從吉水到天津有兩條路線。壹條是從吉水到大海,從渤海灣到天津。壹是從東阿旱站(東平北)經陸路向北200裏到臨清,進入現在的渭河。在前壹條路線上,運糧車經常遇到海浪和風暴的危險,而在後壹條路線上,每次遇到夏秋季節,運糧車都艱難跋涉。於是在1289年,從濟州河向北經壽張、聊城至臨清,有壹會與渭河相連,長達250裏。由於匯通河位於海河和淮河的分水脊上,在匯通河上修建了26座帶插板門的船閘,並在淮安設置水箱南水北調,以調節航運用水,控制運河水位。匯通河建成後,油輪可以從濟州河、匯通河、渭河,再回到白河縣。1291 ~ 1293、元大都從金通縣到大都,開河,建20座城門。從此,油輪可以從通縣進入通惠河,到達今天北京的積水潭。至此,今天的大運河路線初步形成。大運河建成後,元朝設置了特使和副使,負責運河和水運。但由於航道窄淺,水資源不足,年輸水能力不足654.38+10萬石。

明清兩代

明朝和清朝都把北京作為他們的首都,並在元朝擴建了大運河。明代通惠河大壩的修復和通航;1411年,會同河擴建改建,文水河改道入王楠湖。利用王楠湖的有利地形,修建了王楠水缸,十分之七的水向北流,十分之三的水向南流,解決了匯通河的水源問題,增加了51船閘。為了保護運河免受黃河洪水,避免黃河360裏航行,明朝先後於1528 ~ 1567、65438 ~ 1605在山東淮安南陽鎮以南南四湖以東開河440裏,使原來經沛縣、徐州進入黃河的泗水運河路線(現除此之外, 為保證運河通航安全,修建了洪澤湖大堤和高郵湖周邊運河西大堤,並在運河東大堤上修建了水閘,調節運河水位。 清朝在黃河以東1681至1688,羅馬湖以北至淮陰仲愷河、皂河約200裏,北有韓莊運河,南有錦裏運河,使運河航線與黃河完全隔斷。明清規定運河油輪載重量為400石。明代水車吃水不得超過3尺,年運水量約400萬石。清代規定水車吃水不得超過3尺5寸,年運水量約400萬石。

1855年,黃河在河南通化腔決口,奪取山東大清河,大運河自北向南停航。清末民國時期,曾多次提出治理運河的倡議,但因戰亂而未付諸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新中國成立後,1953、1957建成江陰船閘和楊柳青、宿遷千噸級船閘,開始了古大運河的局部恢復和擴建。1959後,結合南水北調工程,擴建了徐州至長江400多公裏的運河段,使運河年通過能力達到近2000萬噸,擴大了沿岸灌溉面積和排水面積,保障了何麗霞地區15萬畝農田和800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取得了各種效益。

  • 上一篇:急求杜甫和陸遊的詩和生活!!!!!!!!!!1
  • 下一篇:《京京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