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民族團結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影響

民族團結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影響

構建和諧社會與中國民族關系密切相關,兩者互為條件、互動互補。和諧的民族關系是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內容,也是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和諧社會為和諧的民族關系提供了制度保障。1.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進程中,我們不能忽視兩個基本事實:1。我國是統壹的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少數民族人口已超過1億,達到壹個大國的人口數量。在這樣壹個多民族的國家,處理好民族關系,特別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對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2.第二,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64%,這壹半國家的穩定對國家的穩定至關重要。沒有民族和諧,就沒有社會和諧。談論改革、發展和穩定只能是壹句空話,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將難以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包括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只有實現這兩者的和諧,才能達到真正完美的和諧。和諧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特征。民族關系的和諧包括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和諧、少數民族之間的和諧和民族內部的和諧。我們講人民團結、領土完整、民族團結,都是以各民族團結為前提的。沒有各民族的團結,我們的國家就會陷入動亂和分裂,中國就不是中國。2.應該看到,我們在加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方面有許多有利條件。1.第壹,中國民族團結有著深厚的歷史基礎。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各民族之間逐漸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在長期的交往過程中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系,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壹體的格局。歷史以來,各民族友好交往,政治上看重和諧,彼此修復;經濟上交換所需商品並相互影響;文化上和而不同,相得益彰。由此,中華民族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不斷發揚光大,成為維系中華民族經久不衰的強大精神紐帶。這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精神財富。2.第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了壹整套民族理論和政策,成功地解決了國內的民族問題,走出了壹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會主義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勢得到更好發揮,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離不開彼此,這種觀念日益深入人心。這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加強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3.第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各民族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根本利益的壹致性日益增強,對和諧社會理想目標的認同和追求日益增強。* * *攜手共進、共同繁榮成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激勵著各族人民共創美好未來。這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以上是對新形勢下加強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條件的壹些分析。
  • 上一篇:史上最激烈的拉鋸戰
  • 下一篇:新疆的歷史文化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