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王安石宣言為什麽是變法的絆腳石?

王安石宣言為什麽是變法的絆腳石?

熙寧二年,王安石出任政治顧問,拉開了北宋乃至我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變法維新的序幕。從設立“設立三部法規司”,到頒布青苗、免疫、嘉寶、田方均稅等法規,王安石可謂如日中天,而後在熙寧七年間黯然下臺,直至最後抑郁而死。新政基本廢除,轟轟烈烈的變法成了壹場空。

王安石變法的失敗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與深層次的社會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有關,也與不同政治勢力之間的利益爭奪有關,更與改革者自身的因素有關。尤其是王安石的“三缺”變法宣言,可以說是反對者攻擊變法的彈藥,成為了絆腳石,間接導致了變法的失敗。

“三不足”即“氣象不足以畏,祖宗不足以學法,俗言不足以慈悲”。“三不足”言論壹經提出,就像壹顆星星之火落入火藥庫,瞬間引發了北宋官方輿論的爆炸。無論皇室還是文人集團,都義憤填膺。現在看來,“三不足”言論有壹定道理,但在當時,這絕對是“大造反”言論。按照王安石的解釋,“物變而不懼”,是指自然界有自己的運行規律,與世間萬物無關。禍不在朝廷不仁;“祖宗不能守法”,即祖宗的法度不能完全遵守,因為祖宗的法度不同;“粗話不體恤”是指決策者不必顧及多數人的意見。大多數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反對皇帝的宏偉計劃,這是對國家發展的強烈抵制。

王安石為什麽提出“三不足”?從史料分析來看,我們最有可能用這壹全新的理論來激勵宗申改革的勇氣。只有在強有力的皇帝的支持下,改革的新政策才能得到很好的實施。但是,王安石顯然有點理想主義。他沒想到這個宣言會帶來這麽大的反對,不但沒有正面推動改革,反而阻礙了改革。為什麽會有障礙?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找到答案。

第壹,社會政治環境不允許“三缺”的存在

從西漢武帝開始,以天人感應、三綱五行等儒家重要學說為核心,集神權、君權、宗法、夫權於壹體的儒家思想成為中國的社會正統。雖然後世經歷了南北朝、五代、十國不同階段的戰亂,儒家體系雖然逐漸雕零,但其影響力依然很強。

北宋建國後,理學逐漸成為政府統治人民的思想體系。理學以儒家經典為基礎重新詮釋經典,並吸收了佛道的壹些觀點,形成了新的理論體系。理學的價值觀與儒家的核心思想基本壹致,如以“天”為法之本;當壹個人主政時,他應該“法治”、“德治”、“為政為民”,否則,“天”就會降下各種災難來“譴責”這個人。王安石的觀點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是“離譜”的,在大多數學者看來是極其荒謬的。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根本不允許其存在,受其牽連的新政前路更加黯淡。

二是動了文人集團的“奶酪”。

“以文人* * *”治天下,壹直是宋代文人的夢想。歷代文人雖參與朝政,但最終決定權仍在皇權,皇帝仍擁有不容置疑的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到了宋代,隨著重文抑武政策的推行,再加上文官集團的日益壯大,皇權逐漸被壓制,文人的夢想幾乎都落後了。難怪富弼敢對宋神宗直言:“陛下親自批內外事太多,怕妳生氣冷漠,善惡不準。這是通往混亂的道路。

儒家的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學說,正是文人限制皇權的“緊箍咒”,“氣象不足以懼”顯然是為了解開限制皇權的魔咒。在他們看來,從古至今,皇帝就是天子,唯壹能讓他害怕的就是天。如果皇帝連天都不怕,還怕什麽?如果王安石的變法宣言付諸實施,皇權將如猛虎下山,壹發不可收拾,皇帝將無法無天,獨斷專行,文人所追求的夢想將越來越遠。

第三:清醒的宗教教派和保守的王室。

多年的積弊導致北宋危機重重。宗申上臺後,與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壹拍即合,於是開始利用王安石變法,以求有壹個“強國夢”王安石變法的最大背景是宋神宗,新政的順利實施與宗申的支持密切相關。雖然兩人的“強國夢”目標壹致,但對“三缺”的看法並不壹致。

就宗申而言,在對待祖先的問題上,他不會像王安石那樣果斷,但在朝堂上會包容不同的聲音。王安石的言論讓他更加警惕。作為最高統治者,他還是清醒的,變法的結果很重要,但過程同樣重要。政改要穩,不能先亂後治。按王安石的說法,其他朝臣的聲音是聽不到的,朝廷之上只有改革派壹個聲音。這是最危險的事情,“不同意見混雜”才是最合適的制服方式。“三個不足”的說法沒有得到宗申的充分認同,改革自然也不會得到宗申的無所顧忌的全力支持。

對於保守的北宋皇族來說,壹般不可能通過尊重和遵守祖宗的律法來“促和”,歷代都是如此。王安石的言論明顯是在煽動皇帝打破這個規矩,結果就是皇帝不孝祖宗,天下大亂。這自然是以曹氏太後和高太後為代表的保守皇族所不能容忍的,變法過程更加曲折。

參考資料:

李華瑞的《王安石變法研究史》,鄧曉南的《祖宗之法——北宋初年政治略》,梁啟超的《王安石傳》。

高平陵之變的背後,司馬懿是整個魏國:曹爽到底做錯了什麽?

  • 上一篇:姓氏的歷史
  • 下一篇:蘭州白塔山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