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開平(碉樓部)有沒有無人居住的村落?傳說是什麽?

開平(碉樓部)有沒有無人居住的村落?傳說是什麽?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壹種特殊類型的地方建築。是壹座集防禦、居住、中西建築藝術於壹體的多層塔式建築。

根據現有的證據,開平碉樓最遲產生於明末(16世紀),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發展成為壹個獨特的表達中國華僑歷史、社會形態和文化傳統的群體建築形象。這類建築群規模龐大,種類繁多,造型獨特,分布在開平市農村。

以中西合璧的房屋為特色,有古希臘、古羅馬、伊斯蘭教等多種風格。

自明朝(1368-1644)以來,位於新會、臺山、恩平、新興四縣之間的開平,壹直是“四無”之地,土匪橫行,社會治安混亂。此外,河流眾多,每逢臺風暴雨,洪水頻發,當地人被迫在村裏建塔自保。

2001年6月25日,開平碉樓作為近代重要的歷史遺跡和代表性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功能

清順治六年(1649),設立開平郡,故取名“開平”,希望從此太平。建縣以來,“社賊之擾”得到了遏制,治安比以前穩定,所以清朝的瞭望塔數量很少。1840鴉片戰爭爆發前的時期,是開平碉樓發展的初始階段。

清末民國時期,美國、加拿大等國實行排華政策,海外惡劣的生活環境迫使開平華僑將願望寄托在家鄉。他們把蓋房子、買土地、結婚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不斷把自己的血汗錢寄回開平,從而為開平碉樓、村落的建設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在盜匪猖獗的日子裏,為了防賊,開平的村民和華僑集資在村裏修建了瞭望塔。大量中西合璧的城樓的修建是開平村在這壹時期最突出的變化,眾多的城樓從此成為開平村壯觀的文化景觀。19年底至40年代初,成為開平碉樓和村落發展的繁榮時期。

特性

開平碉樓是多層建築,比普通房屋高很多,便於指揮防禦。瞭望塔的墻壁比普通房屋的墻壁更厚更堅固,不怕土匪挖墻腳或炮火襲擊;瞭望塔的窗戶比居民樓的窗戶小,都有鐵條和窗扇,外面是鐵門窗。在瞭望塔上部的四個角上,壹般都有全封閉式或半封閉式的角堡(俗稱“燕窩”),突出懸垂,角堡上有向前和向下的射擊孔,可以從制高點回擊進村的敵人;同時塔壁上有射擊孔,增加了樓內居民的攻擊點。

開平碉樓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現力。人們在外國建築中的穹頂、山花、圓柱等建築元素上大做文章,形成了千層建築風格。根據上部的形狀,開平碉樓可分為柱廊式、平臺式、後退式、懸臂式、城堡式和混合式。這些不同的建築造型體現了主人的經濟實力、審美情趣以及受外來建築文化的影響程度,這也是開平碉樓最吸引人的地方。

開平的碉樓種類繁多,按建築材料可分為四種:石建築、夯土建築、磚建築、混凝土建築。

石建築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帶,當地也稱“石建築”。有些墻壁是由經過常規加工的石頭制成的,而另壹些則是由隨意放置的天然石頭和填充的土壤制成的。目前開平共有10座石建築,占城樓總數的0.5%。

夯土建築分布在丘陵地區,主要在赤水鎮和龍勝鎮。這種瞭望塔在當地常被稱為“泥樓”或“黃泥樓”。雖然歷經幾十年風雨的侵蝕,但依然很堅強。有100座塔,占總塔數的5.5%。

磚建築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區,使用的磚有三種:壹種是明代土法燒制的紅磚,壹種是清代和民國當地燒制的青磚,第三種是現代紅磚。目前,用早期土著方法燒制的紅磚建造的瞭望塔在開平很少見,應龍樓的早期部分是極其珍貴的遺跡。青磚碉樓包括內泥外青磚、內水泥外青磚三種砌築方式。少數瞭望塔是用現代紅磚建造的,外面有壹層水泥。目前開平有磚砌建築近249座,占城樓總數的13.6%。

混凝土建築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區,又稱“石混凝土建築”或“石米建築”,多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它們是由海外華人借鑒世界各地建築的不同特點而設計建造的,其造型最能體現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整座塔由水泥(壹般是從英國進口的,當時叫“紅泥”)、沙子、石頭和鋼材構成,極其耐用。因為當時的建材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成本高。為了節省材料,壹些塔樓內部的地板是由木制亭子制成的。目前開平有1474座混凝土建築,占開平碉樓總數的80.4%。

  • 上一篇:雙威歷史股價
  • 下一篇:鹽的科學與歷史(七)古人對鹽了解多少?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