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摩爾的烏托邦

摩爾的烏托邦

當時英國正在興起“圈地運動”,摩爾對這種現象極為憤慨,稱之為“羊吃人”。在《烏托邦》中,摩爾借用了壹位外國遊客希斯拉德的話,說‘妳的羊以前很溫順,吃壹點就夠了。現在據說他們變得貪婪殘忍,甚至要吃人,要蹂躪妳的田地、家園、城市。”摩爾壹針見血地指出,正是私有制造成了各種社會醜惡現象。他超越了普通人文主義者的理性、人性等抽象概念,深刻地指出:“我深信,如果不徹底廢除私有制,產品就不能公平分配,人類就不可能幸福。當私有制存在的那壹天,人類的絕大多數和最優秀的部分將永遠背負著貧窮和災難這壹沈重而不可避免的負擔。“摩爾認為,正是這種罪惡的私有制造成了社會不公,這也是他對幾千年私有制社會的歷史總結。在烏托邦教育中,道德教育是重中之重。”在所有的財富中,德行排在第壹位,而學問排在第二位。“知識應該和道德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知識和學問,而傲慢和虛榮,會使知識成為罪惡的巢穴。他說,與美德相關的知識比王國的所有財富都要珍貴。烏托邦人把年輕人的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應該隨時隨地進行。”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是每個社會成員的義務。烏托邦人連吃飯都精心安排座位,讓年輕人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烏托邦人實行集體用餐制度,年輕人和老年人互相交叉坐著,這樣老年人可以隨時觀察青少年的行為。“這些嚴肅而令人敬畏的老人可以防止年輕人在言語或舉止上的不當行為。”午餐和晚餐開始時,壹些人先讀壹本有教育意義的書,以示對年輕人的精神鼓勵,然後是老年人簡短得體的評論,他們更喜歡聽年輕人的評論,從中可以了解每個人的傾向和才能。此外,烏托邦的道德教育也非常重視人性和善良的境界。烏托邦禁止公民從事屠宰和狩獵,因為殺戮會剝奪人在人性中最珍貴的同情心。“烏托邦人熱愛和平,向往和平生活,對戰爭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烏托邦人主要依靠和平的方法解決與其他國家的爭端,但當自己的祖國受到侵犯時,他們可以勇敢戰鬥,奮起反擊。他們平時訓練有素,驍勇善戰。他們絕不會茍且偷生,必要時可以被殺死。這些都是良好的教育和國家制度培養出來的高尚情操。在《烏托邦》中,摩爾論述了壹個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即人們在追求幸福的時候,不應該也沒有權利幹涉他人的幸福。有道德的人應該犧牲自己,幫助他人,履行愛人類、同情人類的義務。個人行為以不能違背公共利益為前提,個人利益必須服從集體利益。同時,烏托邦人崇尚自然簡樸的生活,反對奢侈,視金銀如糞土。
  • 上一篇:web前端開發工程師簡介
  • 下一篇:歷史文檔簽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