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黑社會出現的原因是什麽?舉幾個例子。

黑社會出現的原因是什麽?舉幾個例子。

二元社會結構和失業不僅形成大量閑置人口,而且造成社會分配不公,導致經濟發展不平衡和財富分配不合理。根據基尼系數的國際標準,基尼系數低於0和3為平均,0、3-0和4為合理,超過0和4為收入差距過大。據悉,中國目前的基尼系數為0.458,已經大大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貧富差距的擴大導致處於弱勢地位的窮人產生了強烈的剝奪感,而富人階層奢侈生活方式的不良示範又強化了窮人的不滿,於是犯罪成為社會分配不公的壹種病態矯正選擇。

(2)不良需求導致犯罪市場的存在,犯罪成本的增加促進了犯罪的規模化發展,這是黑社會犯罪形成的決定性原因。

現代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極大地刺激了人們對財富的需求。但是,由於社會財富的相對集中,以及社會倫理和法律對某些商品使用的禁止,不同國家存在某些商品的短缺,在此基礎上,就產生了對非法商品和服務的公眾需求,滿足這些需求本身就意味著巨大的回報。毒品、走私品、色情服務,正是分析黑社會犯罪滋生的恰當例子。法律制裁的嚴厲,犯罪市場競爭的殘酷,追求高額利潤的壟斷,使得單壹犯罪和團夥犯罪越來越難以達到預期的收益。為了降低犯罪成本,追求規模經濟,以獲取最大非法利潤為目的,產生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組織是必然選擇。

(3)社會控制的弱化和非法控制勢力的崛起是黑社會犯罪興起的外部原因。

壹方面,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繁榮,個人空間和個人自由也增加了,國家和法律對個人行為和社團活動的控制和規範也減弱了。原有的基層組織失去了資源的壟斷權和分配權,行政控制力減弱。然而,原來的家族宗法組織卻趁機崛起。壹些宗族組織,為了維護家族的群體利益,打著親情的幌子,利用宗族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為非作歹,稱霸壹方,不僅阻礙國家法令的執行,還容易演變成黑社會組織。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人們重新選擇工作的自由度增加,隱形失業人數增加,促使個人通過基層組織或其所在單位對社會負責的“個人-單位(基層組織)-社會”控制模式解體。非法利益集團根據自己的價值觀、道德標準和行為模式建立了新的亞社會結構,填補了基層組織的空缺,阻礙了個人對社會負責的進程,進而發展成為“個人”

另壹方面,政治腐敗的嚴重存在為黑社會組織提供了保護傘,為其實施犯罪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黑社會組織依靠巨額犯罪利潤,進壹步賄賂、腐化黨政官員,形成了“官黑* * *”模式。因此,“國家公職人員的腐敗不僅是黑社會犯罪的重要標誌,也是其興起的重要因素。[4]

(4)法治進程中的立法滯後和司法空白是黑社會犯罪存在的法律因素。

法治二十年來,中國舊的法律體系並未革除,行政驅動模式下的法律移植和法律生產,使得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律環境無法形成。法治進程中的局部梗阻,造成了很多領域的立法真空和沖突,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就是利用這壹短暫的空隙來維持的。[6]

此外,黑社會犯罪還有壹些其他原因,如人性的局限性和亞文化的多重性,國外黑社會勢力的滲透,[7]中國歷史上黑社會團夥的影響等等。總之,黑社會犯罪是多重原因的結果。原因分析為采取有針對性的控制對策提供了依據。

第三,對黑社會犯罪控制體系的分析

(壹)黑社會犯罪控制體系的總體評價

黑社會犯罪控制體系是國家為控制黑社會犯罪的產生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政策、對策、方法和手段的有機整體。它既包括對黑社會犯罪的預防措施,也包括打擊措施;它既包括宏觀預防對策,也包括微觀治理對策;既有實體法,也有程序法。黑社會犯罪控制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綜合。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黑社會性質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經濟因素和立法司法因素;這既有宏觀社會政策的影響,也有犯罪個體素質的原因。原因的全面性決定了控制系統的全面性。治理黑社會性質犯罪,必須運用政治、經濟、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手段,各單位、各部門齊抓共管。而不是簡單的停留在懲罰的層面,只能治標不治本。所以對黑社會犯罪的控制,要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綜合治理,不能只靠司法手段。“最好的社會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李斯特)”。[8]

2.相對論。所謂相對性,就是要理性看待和正確評價黑社會性質犯罪控制制度的實施效果,不能誇大對控制制度的期望。控制系統的相對性來源於黑社會犯罪的相對性。黑社會犯罪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的出現、存在和發展有著深刻而廣泛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原因。同時,其成長過程是壹個理性選擇的過程,他們的組織形式、行為模式、反控制手段都會隨著社會政策和法制建設的變化而不斷調整自己。同時,從社會功能分析,壹方面,黑社會性質犯罪不僅破壞了整個社會的正義觀念、道德標準和公共秩序,而且使公民的基本權利受到輕視,公眾的社會安全系數大大降低;另壹方面,黑社會犯罪的存在也反映了主流價值形態的缺陷和社會管理方式的漏洞。這些價值缺陷和管理漏洞要求國家改變管理方式,完善社會制度。事實上,它“表明了對未來道德的壹種期望,並直接有利於社會的進化”。[9]生產的多因素性和存在的相對合理性要求我們不能指望控制系統完全徹底地消滅黑社會犯罪,而只能將其控制在社會可以容忍的程度和範圍內。

3.特殊性。所謂特殊性,即黑社會犯罪控制系統采取的控制策略不同於處理壹般犯罪的思維和模式。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結構、運作方式、反偵查能力、危害程度,都不是普通單壹犯罪、* * * *犯罪、團夥犯罪所能比擬的。不同於其他犯罪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控制體系的特殊性。傳統的司法體系是基於“孤立的個體對統治關系的鬥爭”的觀念,而黑社會犯罪是壹種“集體行為”,這使得傳統模式在控制過程中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控制體系的構建應借鑒外國和我國歷史上治理黑社會的經驗和方法,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進行特殊選擇。

4.法治。我們所認為的法治包括兩個方面。壹是制約特殊性,即註重人權保障,體現控制策略的人性化。被告人的人權和被害人的權益保護不能說更重要。過分強調被告人的人權,限制司法部門,會導致被害人的不滿,進而損害程序正義的基石;過分強調對被告人的打擊,不惜壹切代價達到懲罰的目的,甚至“采取措施防止侵犯人權的犯罪,會導致人們對刑事司法的不信任,導致與政府維護社會秩序的目的相反的結果。”[10]在特別強調效率和“嚴打”的“嚴、快、嚴”司法理念盛行的今天,被害人人權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黑社會組織再厲害,在國家司法面前也永遠處於弱勢。黑社會組織的特殊性改變不了這種弱勢地位。因此,控制制度的構建應以保障人權為基礎,謹防國家刑罰權和各種強制手段的濫用。第二,無論黑社會犯罪形勢多麽嚴峻,都不應該尋求法律之外的懲罰措施。運動式的嚴打應該被排除在控制系統之外。即無論采取什麽控制手段,都不允許違背法治原則。

(二)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刑事控制體系的內容。

1,宏觀政策調控對策

(1),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視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減輕農民負擔,真正給予農民國民待遇地位,緩解農村傳統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體系和城市現代工業經濟體系形成的二元經濟結構造成的矛盾。國家在宏觀政策上向“三農”傾斜,加大對農業的科技和資金投入,優化種植結構,發展鄉鎮企業,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工農業產品剪刀差,改變固有的二元經濟結構。

(2)改革戶籍制度。減少戶籍制度造成的城鄉矛盾對社會穩定的影響,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建立健全“外來人口”審查控制制度,實現人口有序流動。

(3)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減少社會摩擦。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低收入群體的穩定,增強人們對主體社會的信任和依賴,從而減少社會壓力和社會緊張。實行合理的分配制度,減輕人們的仇恨,減少社會對立和社會沖突。

2.社會管理層面的控制對策

(1),加強基層組織和黨組織建設,樹立威信,提高效率和社會行政能力,整頓治安保衛、調解等組織,改變其軟弱、麻痹、不作為的被動局面,削弱宗族組織的影響力,阻斷個人—黑社會組織—社會控制模式。

(2)加強重點人群監測和特殊行業、特殊物品管理。刑滿釋放和勞教釋放人員、有犯罪傾向的社會閑散人員(灰人)是我國黑社會性質組織成員的重要來源。在壹定時期內,要對“兩勞”人員進行重點幫教,公安機關、基層組織、有關企事業單位及其家屬、親屬要密切配合,做好“兩勞”人員的工作,穩定他們的生活,減少他們重新犯罪的機會。對於“灰色人群”,基層組織要加強監控,控制流向,防止他們走上犯罪道路。賓館、文化市場、娛樂場所是黑社會性質犯罪的溫床,是黑社會組織積極滲透的場所。同時,對槍支、炸藥、毒品、色情的不良需求也是黑社會犯罪形成的重要原因。加強對上述特殊行業、特殊物品的管理,將對控制黑社會組織的形成、減少黑社會犯罪起到重要作用。

3.文化控制措施

現代社會價值體系的多元化是壹種必然趨勢。如何將多元價值觀納入主體社會的價值體系,從而控制犯罪心理的形成,防止犯罪行為的外化。我們認為文化控制措施是抑制犯罪心理產生並加以控制的重要途徑。文化以不同於其他社會因素的獨特方式誘發或維持犯罪,其影響是隱蔽而持久的。據有關學者研究,以中國傳統遊民文化為核心的犯罪亞文化和以暴力色情為核心的當代犯罪亞文化是黑社會犯罪的精神支柱。[11]因此,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消除黑社會犯罪的文化基礎尤為重要。

(1),關註教育文化事業,搞好精神文明建設。建立主觀價值與個人價值相協調的價值標準體系,既允許個人價值選擇,又充分維護主觀社會價值體系的權威性,使個人的隱性價值意識與社會顯性價值意識相吻合,從而控制犯罪心理的外化。

(2)加強對文化市場的控制和管理,清除和杜絕宣揚黑社會性質犯罪、色情、兇殺、暴力的書法、繪畫、報刊、音像制品。同時,大力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用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和娛樂形式正確引導人們的精神生活。

  • 上一篇:卡爾·劉易斯,世界十大田徑跳遠明星,以8米87名列第三。誰是第壹?
  • 下一篇:贊美西寧的經典詩句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