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對大白地戰役歷史意義的幾點認識】大白地戰役的真實情況

【對大白地戰役歷史意義的幾點認識】大白地戰役的真實情況

[提要]1929年2月的大白地戰役,不僅對紅四軍的勝利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為開辟中央革命根據地(又稱中央蘇區)打開了新局面。沒有大白地戰役的勝利,就不可能建立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國蘇維埃也不可能在這個全國最大的根據地建都,極大地影響了中國革命的進程。

[關鍵詞]中央蘇區大白地戰役歷史意義

大白地戰役是紅四方面軍轉戰贛南閩西的壹次極其重要的戰役,是紅軍成立以來最光榮的壹場戰爭。83年前,為粉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對湘贛敵軍的第三次“進剿”,毛澤東、朱德、陳毅率紅四軍主力3600余人,實施“圍魏救趙”戰略,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征程,到達瑞金,在大白地誘敵深入,打敗了尾追之敵。大白地戰役的勝利對紅四軍今後的勝利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開辟中央革命根據地打開了新局面。

第壹,大白地戰役是紅四軍成立以來最光榮的壹場戰爭,鼓舞了士氣,極大地提振了軍力。

陳毅在給中共中央的《關於朱毛軍的歷史和情況的報告》中指出:“我軍在屢戰屢敗後,以最後壹擲戰勝強敵,官兵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在血泊中用樹枝和石頭與敵人搏鬥,是紅軍成立以來最光榮的戰爭。”【1】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於1928年5月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在黨代表毛澤東和軍長朱德的領導下,“區域日益擴大,土地革命日益深化,人民政權日益發展,紅軍和赤衛隊日益壯大”。[2]

紅四方面軍多次遭受敵人“圍剿”,同年65438+2月,與紅五方面軍會師,由湘贛邊界轉戰井岡山。紅五軍的到來,不僅壯大了紅軍隊伍,也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的發展引起了蔣介石的恐慌。1929年6月,65438+10月,再次組織湘贛敵軍18團對井岡山發動第三次“社會剿”。在嚴峻的形勢下,紅四軍主力根據白鹿原會議精神,以贛南為進攻方向,解決了靖港之圍。在毛澤東、朱德、陳毅的率領下,開始向贛南進軍。

紅四軍在贛南途中,生活十分困難,沿途遭到敵李文斌旅、劉士毅旅的追擊和攔截,屢遭險境。在大余縣,與追擊的李文斌旅展開激烈交火時,紅28團代表何廷英受重傷,在轉移途中犧牲。在安遠縣孔田擺脫了被李文斌旅襲擊的危險後,紅四軍不得不連夜轉移到尋烏縣。後在尋烏縣吉灘夏震村遭劉士毅襲擊,傷亡慘重。朱德的妻子吳受傷,被俘,被敵人殺害。隨後,位於福建武平和江西會昌交界處的羅塘再次被劉士毅封鎖。“沒有群眾的幫助,紅軍很難像偵探那樣行軍和宿營,而敵人又采取了換班追擊的方針。為了擺脫敵人,我軍每次平均急行軍90多裏,沿途的艱辛因冰雪而加劇。平頂坳的連戰,崇賢的衛,深圳的夏都輸了……”[3]士氣低落。

2月9日,壹路鏖戰的紅四方面軍到達瑞金、寧都交界的大白地,再次面臨饑寒交迫、疲憊不堪的窘境,難以擺脫追敵之苦。大白地是瑞金北部的壹個山村。愛前山前,麻子坳、大白帝山巍然聳立,有壹條長約十裏的窄谷。毛澤東在王家祠主持召開紅四軍前委會議,分析敵情,決定利用瑞金大白地有利埋伏的地形殲滅追擊之敵,並部署兵力。第二天,以28團為前哨,誘敵深入,掩護撤退。敵人鉆進了紅軍的口袋。戰鬥打響後,埋伏在兩側山頭上的紅軍苦戰,壹舉殲滅敵近兩個團。戰鬥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結束。抓獲肖誌平、鐘歡等800余人,收繳槍支800余支。這是紅四軍去以色列以來的第壹次勝利。“到了大白地就打敗劉士毅”,“交了九環矛就送到河邊”。大白堤勝利後,紅軍戰士欣喜若狂,編了許多反映戰鬥場面的民歌。

大白地戰鬥鼓舞了士氣,團結了士氣,不僅扭轉了紅四軍的被動局面,而且鼓舞了贛西南的革命群眾和遊擊隊,被陳毅譽為“紅軍成立以來最光榮的壹場戰爭”。這次勝利,既是紅四軍帶給贛南人民的新年禮物,也是紅四軍開辟贛南、閩西根據地的奠基儀式。1933年,毛澤東重遊大白地,被這裏的景象所感動,寫下了著名的詩句“菩薩滿大白地”。這也是毛澤東在中央蘇區先後創作的《清平樂與桂江之戰》等11首詩中唯壹壹首描寫戰鬥的詩。由此可見,白帝城戰役的勝利在毛澤東心中的重要性和分量。

二是大白地戰鬥中誘敵的伏擊戰術,為中央蘇區粉碎敵人的“圍剿”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從公元65438年5月到公元0928年5月,已經產生了適應於當時形勢的單純性質的遊擊戰爭的基本原則,即所謂“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公式...後來,我們的作戰原則得到了進壹步發展。江西根據地第壹次反“圍剿”時,提出了“誘敵深入”的方針,並成功地運用了這壹方針。敵人第三次‘圍剿’失敗,紅軍壹切作戰方針就形成了。”〔4〕這是紅軍在歷次戰爭中的積累和反圍剿戰術形成的全過程。

在領導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總結並制定了“十六條策略”原則。遊擊工作壹般包括紅軍的調查、宣傳、組織、籌款、送別俘虜和遊擊戰術。隨著紅四方面軍轉戰贛南,遊擊工作和遊擊戰術在實踐中得到進壹步豐富和完善。最有力的例子,可以從當年參加大白地戰鬥的壹些紅軍將領的回憶中找到。賴藝回憶說:“毛澤東和朱德同誌部署了這場戰鬥...戰場放在大白地委以南的山區,壹條從瑞金通往寧都的公路蜿蜒穿過這裏。第28團的兩個營和第31團的壹個營位於大道以東的山上,而第31團的兩個營和第28團的壹個營位於大道以西的山上。特務營和獨立營放在中間,引誘敵人進入伏擊圈。”[5]陳毅在《朱茂軍歷史與地位報告》中也做了總結,* * *為14,其中第九條寫道:“當後方有追兵,前方有阻擊之力...引誘敵人拼命追擊……”[6]第14條是“敵急追,擇其壹。到第壹次反“圍剿”時,毛澤東打算在蘇區軍民誓師大會上寫壹副對聯,即:“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累我打,敵退我追,遊擊戰勝算大;進退有度,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以運動戰消滅敵人。“其中提出了‘誘敵深入’的戰略,並在幾次反‘圍剿’中運用,取得勝利,是紅四軍戰略戰術在大白地戰役中的實踐和發展。

  • 上一篇:小學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 下一篇:若曦歷史原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