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佛教翻譯史

佛教翻譯史

玄奘(600-664)是唐代著名的僧人,法香宗的創始人,佛經翻譯家和旅行家。常見的姓是陳,名是魏。洛州茍(今河南偃師)出生。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翻譯家、旅行家、外交家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他西行五萬裏,歷時17年,到印度取經,壹生翻譯1335卷。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甚至全世界。他的思想和精神現在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隋大業八年(612),玄奘13歲,在東都洛陽凈土寺出家。隋大業十二年(616),玄奘到長安與兄長同住,後到漢川,北至益州,在此結識了康師傅和凈土宗,並向他們取經。然後去了成都,那裏和尚大德雲集。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戒。玄奘周遊列國後,拜訪名師,講學。

通過多年來對各地酒席的言傳身教,他深感眾說紛紜,無解。特別是當時的照相論和地論兩個學派,對法的理論不同,所以去印度尋求彌勒大師的著作《瑜伽為師地論》,作為發揚只知法宗根本理論的依據。貞觀元年(627),玄奘娶了壹對夫婦,請允許他西行求法。但是沒有得到唐太宗的批準。

但玄奘卻下定決心“冒險越約,私往天竺”,行程五萬余裏。貞觀元年,玄奘從長安出發西行,途中經蘭州至涼州(古藏),接著夜行,到達瓜州,再經玉門關,過五峰,過流沙,到達義烏(哈密)至高昌國。

貞觀二年,玄奘抵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受到高昌王屈的禮遇。之後經過屈直(今新疆庫車)、靈山(也木蘇爾嶺)、蘇葉城、加比試驗國、赤建國(今蘇聯塔什幹)、薩索建國(今撒馬爾罕市東)、叢林和鐵門。

到達羅國舊址(今牯嶺西部、蕪湖江南壹帶)。向南,經濱河國(今阿富汗北部巴爾赫)、傑支國(今阿富汗加齊)、大雪山、凡揚那國(今阿富汗巴米揚)、尤希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鄰的阿富汗東部)、烏沃納國(巴基斯坦斯瓦特),到達卡什米羅國。

在此,學習僧名(或作僧勝)、和義論、理說等。,並對比了皮旭陀的居士(純師)、蘇加米多羅和尚(慕名而來的朋友)、西蘇米多羅(世交)、索力提波(壹日)、陳娜洛多(極品)

貞觀五年,到了莫傑托國那爛陀寺學德。玄奘在那爛陀寺待了五年,被選為知三藏十德之壹。前後聽傑賢講瑜伽大師的地論、順正論、崇聖論、法論、定力論、中國論、百觀論、解釋論等。,同時學習各種婆羅門書。

玄奘在貞觀十年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去了伊蘭波塔瓦(今印度北部蒙吉爾)、薩若、安達羅、托那傑地加(今印度東海岸克裏希納河口)、達羅維茶(今印度馬德拉斯以南)、沃爾夫羅傑(今印度河西莫克蘭以東)、波塔瓦(今克什米爾)。

他在許多國家呆了兩年,仔細研究了正量部根本阿比法的理論、正法的理論和覺悟的理論,然後回到那爛陀寺。

不久後,他去了下羅澤佳寺,與般若波羅蜜多討論說,三藏有各種療法,還有佛學、佛學、佛學、佛學、佛學、佛學、佛學、佛學、佛學、佛學、佛學、佛學、佛學、佛學、佛學的知識。這時,解賢指示玄奘為那爛陀寺的僧人講學拍照只知選擇的理論。

恰好中觀明辨派(破皮蓋甲)大師施子光也在,講《論中道》《論百家》,反對法只知論。因此玄奘寫了3000首關於《惠宗論》(已失傳)的詩,以調和大乘和瑜伽的理論。

同時參加與正量部學者般若的辯論,寫了1600篇贊《控邪論》(失傳)。還應東印度(今印度阿薩姆邦)鉬業國王庫莫羅之邀講學,著有《三體》(失傳)。

貞觀十九年,玄奘46歲回到長安,出國遊歷17年,足跡遍及56個國家。當時石仔說:“道俗急迎,城罷。”玄奘從印度和中亞帶回來的梵高?佛經非常豐富,共計526?,657,對研究佛教原始文獻有很大幫助。

玄奘法師回國後的次年,即貞觀二十年(646年),開始為佛經整理譯場,先是在鴻福寺佛經譯經院,後在濟安寺、北雀洪院、玉華宮等地,直至林德元年(664年)逝世,共譯出19部,先後譯出佛經75部。翻譯的經典後來被稱為新譯本。

他還聽寫了辯論機寫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記述了玄奘在高昌以西經歷的110個城邦、地區、國家,包括它們的大小、地理情況、農業、商業、風俗、文學藝術、語言、文字、貨幣、國王、宗教等等。

它不僅是研究中亞和南亞古代史、宗教史和中外關系史的重要文獻。該書傳世版本較多,這三個古版本對整理和研究大唐西域記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玄奘還下令將《老子》等中國經典翻譯成梵文,在印度傳播。

擴展數據

敦煌壁畫是中國最早的玄奘取經圖,揭示了玄奘取經西方的心路歷程;

近日,敦煌研究院在敦煌壁畫中揭示了現存的六幅玄奘佛經的繪畫,這些繪畫都象征性地展現了玄奘17年的艱辛西遊歷程。這些壁畫均繪於甘肅瓜州西夏時代的窯洞,是目前中國最早的玄奘佛經。

據了解,敦煌壁畫中的六大佛經都是由玄奘和悟空兩個關鍵人物來描繪的。玄奘取經的故事因神話小說《西遊記》而廣為人知。該書以玄奘法師西學為題材,結合民間故事,塑造了孫悟空這壹敢於反抗、善於戰鬥、無所畏懼的叛逆者形象,深受人們的喜愛。

敦煌研究院認為,絲綢之路是玄奘西行取經的必經之路。為了表達對唐嫣西學取經偉大精神的敬仰,後來的民間美術畫家和當地壹些佛教信徒在當時流傳的佛教石窟和寺廟壁畫中創作了壹批玄奘取經的畫作。

敦煌研究院分析,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中有多處關於玄奘西遊記取經的記載。玄奘途經瓜州時得到了當地官民的幫助,因此留下了廣為流傳的奇遇故事。畫家們運用他們的藝術想象力在墻上畫出了這個故事。

以玉林石窟第二窟西墻北側的“佛經地圖”為例。穿袈裟的唐僧雙手合十站在翻滾的岸邊拜觀音。孫悟空頭發披肩在身後,戴著金箍棒,壹手牽著白馬,壹手捂著額頭看著遠處的觀音,沒有行禮,很不敬地從墻上跳了下去。白馬只露出了馬頭。畫家生動地刻畫了猴子頑皮、機警、野性的性格。

據敦煌研究院介紹,敦煌壁畫中玄奘佛經的六幅畫內容和表現手法基本壹致。大部分不是獨立畫面,而是穿插在觀音和普賢的變化中。這和神話小說《西遊記》中描寫唐僧師徒魯豫居心叵測,向觀音菩薩求助是壹致的。

百度百科-玄奘(唐代著名僧人)

人民網-敦煌壁畫現為中國最早的玄奘佛經,揭示了向西方學習的心路歷程。

  • 上一篇:文獻信念述評
  • 下一篇:誰能介紹壹下戰國前後的日本通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