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李政道在物理學上有什麽貢獻?

李政道在物理學上有什麽貢獻?

著名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和楊振寧共同發現了弱相互作用條件下的新定律——宇稱不守恒定理。1957,兩人都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政道祖籍江蘇蘇州,6月24日出生於上海,1926 165438,家境比較富裕。小時候,李政道愛讀書,也很聰明,記憶力強,邏輯推理能力強。他整天都不能放下書,甚至帶著書去廁所。抗日戰爭期間,李政道和他的二哥被迫去浙江求學。兩兄弟在戰爭中多次聚散。李政道每次都丟幾件衣服,但他沒有丟壹本書,而是壹次比壹次多。

進入中學後,李政道對數學和物理產生了興趣,這兩門課的成績在年級裏總是名列前茅。1945中學畢業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後轉入西南聯大物理系,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教授。吳教授淵博的學識和良好的學風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響了他的壹生。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習期間,李政道成績優異,並有強烈的求知欲。吳大猷教授後來回憶說:“李政道有足夠的時間應付這些課程。他渴望學習,這真的很奇怪。不管我給他什麽問題,什麽書,他都很快看完,還要更多。我看到了他做題的步驟,發現他的思維敏捷異常。”

在吳大猷教授的極力推薦下,李政道在大二時獲得了公費留學美國的機會,來到芝加哥大學讀研究生。在芝加哥大學,他研究了物理學的許多方面,如高能物理、統計力學和天體物理,並能夠提出壹些獨到的見解。1950年,年僅24歲的李政道獲得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被譽為“有獨到見解和成果”,排名第壹,獲得1000美元獎金。第二年,他被聘為世界壹流科學家雲集的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他有了充分施展才華的舞臺。

1951年,李政道和他的哥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友楊振寧在美國重逢。雖然之前不熟,但校友們見面都很開心,聊得很投機。從此兩人開始並肩作戰。

物理學中有壹些定律是討論物理過程的對稱性質的,宇稱守恒定律就像是討論左右之間性質的所謂“定律”。比如壹個物體在鏡子裏成像,左右的順序是顛倒的,所謂的宇稱守恒定律就是壹個過程互相交換,它們進行的方式不會改變。30多年來,宇稱守恒定律被稱為黃金法則。但科學家在實驗中逐漸發現,這個規律與物理實驗產生的壹些現象是矛盾的。但是,很多科學家不敢質疑宇稱守恒定律。

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位年輕的科學家不為傳統理論所束縛,大膽提出了舉世聞名的“李宜陽假說”。兩位年輕的物理學家在這個“假說”中明確指出:“在基本粒子間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可能不守恒。”

他們仔細分析了之前的實驗證據,明確提出“可以清楚地看到,現有的實驗已經證明了宇稱在強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中是守恒的。”但是弱相互作用宇稱守恒的概念只是壹個廣義的假設,沒有實驗證據支持。如果我們認為宇稱守恒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中也是深信不疑的,那只能說是壹種刻板印象。"

1957 65438+10月16日,紐約時報刊登了哥大物理實驗報告《推翻宇稱守恒定律》,肯定了李政道和楊振寧的發現,立刻好評如潮,各種鮮花和榮譽接踵而至。1957年6月,兩人都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李政道只有31歲,是歷年獲獎者中第二年輕的科學家。

李政道不滿足於自己的名聲,繼續致力於科學研究,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美外交解凍後,李政道多次訪華,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建言獻策,鞠躬盡瘁。1974訪問期間,李政道向周恩來總理建議,既然運動員、芭蕾舞演員可以從小培養,為什麽科技人員不能從小培養?他舉了許多例子來說明歷史上許多成功的科技專家和發明家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中國政府采納了他的建議,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設了少年班。粉碎“四人幫”後,李政道根據國內建設的需要,幫助中國學生在美國聯系學校、培養人才。上世紀80年代,他向中國* * *提出建立博士後流動站制度。建議被采納後,他為此事出謀劃策。1992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成功建造,也凝聚了李政道教授的心血。

李政道教授對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貢獻不能完全用實物來衡量。他的國際影響力和聲譽對中國來說也是壹筆無形的財富,他對中國科技發展的貢獻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

  • 上一篇:粉莊村的地址在哪裏?
  • 下一篇:楊姓出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