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舞獅的基本知識

舞獅的基本知識

1.關於舞獅的壹些常識

春節習俗:舞獅

春節前後,千百年來形成了許多風俗習慣。有些習俗,比如接神拜天,是迷信的。隨著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逐漸被淘汰,壹些習俗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如放鞭炮、貼春聯和年畫、打龍燈、舞獅等。,至今仍廣受歡迎。

舞獅

每當“鞭炮殺舊歲”的時候,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傳統的舞獅活動伴隨著熱烈的春風和歡快的鑼鼓出現在城鎮和農村。對於壹年壹度的春節來說,更是增添了濃郁的歡樂氣氛。

舞獅是中國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起源於南北朝時期。

相傳,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膠州刺史奉命進攻林逸,林逸王範陽也用象兵參戰。由於這支象軍的士兵騎在壹只長著長矛的高大大象背上,只有短武器的敵人很難靠近它,宋軍的士兵開始吃大虧。後來,先鋒軍官真武將軍宗彜想出了壹個辦法。他說所有的動物都害怕獅子,大象可能也不例外。於是,很多假獅子都是壹夜之間用面條和麻做的,塗上五顏六色,嘴巴張得特別大。每只“獅子”都被兩名士兵披上,藏在草叢中。他還在預定戰場周圍挖了許多又深又大的陷阱。敵人驅趕象軍進攻,宗彜用弓放出假獅子。這種“獅子”壹個個轉過大血口,直奔大象而去。

大象驚恐地轉過身來,宗彜趁機命令士兵們把所有的弩放在壹起。受到驚嚇的大象立刻拼命地四處奔跑,很多都掉進了陷阱,人和大象都被活捉了。.....從此,舞獅首先在軍隊中流行,然後流傳到民間。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過《出使西域記》,其中有“蒙面蠻子與蒙面獅子,雕木為頭尾;鍍金的眼睛鑲著銀牙,上升的毛衣鑲著耳朵……”。可見唐代就有了現代舞獅。

為什麽人們喜歡在春節期間舞獅?據說明朝初年,廣東佛山出現了壹個妖怪。每年都在佛山郊區出現,到處毀壞莊稼,危害人畜。農村的人苦不堪言,把竹箅子紮成幾個獅子模型,塗上各種斑駁的顏色。怪物出現時,鑼鼓齊鳴,獅子齊舞,向怪物撲去。怪物嚇壞了,掉頭就跑。因此,每年春節都會敲鑼打鼓,人們挨家挨戶,舞獅拜年,以示除穴除蟲、預測吉祥之意。

除了春節,舞獅還經常在喜慶的日子裏用來娛樂。在民間舞獅中,兩個人扮演壹只大獅子(有的地區叫太獅),壹個扮演小獅子(有的地區叫邵獅),壹個扮演武士,手持繡球作為引導,先踢腿誘導獅子跳舞。隨著鼓點的快慢輕重,獅子突然擡頭,轉頭向下看,轉頭俯臥,搖頭擺尾,各種方式,趣味十足。在模仿動作中,有舔毛、擦腳、撓頭、洗耳朵、拜、滾等動作。技巧方面,有樓梯、天橋、三山、洞、下坡、滾球、吐球、摘青。

2.舞獅知識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在古代也被稱為“太平樂”。

舞獅分南北,南獅也叫醒獅。獅子是用彩色的布條做成的,每只獅子通常由兩個人表演,壹個人跳頭,壹個人跳尾。

在鑼鼓聲下,表演者裝扮成獅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動作。舞獅者在表演時,要用各種招式展現南方武術,很有陽剛之氣。

舞獅被認為是辟邪避害的吉祥之物。每當有節日或重大活動時,都會伴以舞獅,經久不衰,代代相傳。舞獅活動在海外華人社區也廣為流傳。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舞獅,舞獅已經成為提升民族威望、確立中華之魂的重要儀式,成為海外同胞認祖歸宗的文化橋梁。它的文化價值和影響是深遠的。

3.關於舞獅的常識

舞獅壹般需要五六個人,甚至十幾個人壹起表演。正式的表演通常由兩個會翻筋鬥的獅子逗趣者來表演。壹般有兩只獅子,但為了活躍氣氛,也用三到五只獅子來表演,或者加幾只小獅子(壹人扮演)來表演。大獅子通常由兩個年輕人表演。練的時候兩個演員壹前壹後,前面叫獅頭,後面叫獅尾。後面的人要比前面的人略高,這樣才能鋪獅子皮。獅頭玩家在表演過程中,雙手托住頭上的“獅頭”,身體微微前傾,從獅子的嘴和眼睛中尋找方向,尋找目標。後面的隊員披上獅子皮後,雙手抓住前面隊員腰間的皮帶,肩膀向下壓,胸部呈90度角彎曲,雙腿下蹲。這時,壹個獅子老師的星系出來了。走路時,先邁前腳,後擡腳。前腳落地,後腳落地,左右腳依次進行。

在跳躍、跳躍、翻滾、打球、舔毛、抓撓、喘氣時,要求比賽結束時獅子的頭尾動作協調,壹舉壹動都要保持獅子的習性,給觀眾壹個逼真的形象。在掌握了舞獅的基本接觸方法後,還要學習壹些高難度的動作,如獅子跳梅花樁、踩球等。

4.舞獅的方法與技巧

舞獅壹般需要五六個人,甚至十幾個人壹起表演。

練的時候兩個演員壹前壹後,前面叫獅頭,後面叫獅尾。後面的人要比前面的人略高,這樣才能鋪獅子皮。

獅頭玩家在表演過程中,雙手托住頭上的“獅頭”,身體微微前傾,從獅子的嘴和眼睛中辨別方向,尋找目標。後面的隊員披上獅子皮後,雙手抓住前面隊員腰間的皮帶,肩膀向下壓,胸部呈90度角彎曲,雙腿下蹲。

走路時,先邁前腳,後擡腳。前腳落地,後腳落地,左右腳依次進行。在跳躍、跳躍、翻滾、打球、舔毛、喘氣時,都要求獅子的頭和尾在末端協調動作,每壹個動作都要保持獅子的習慣。

擴展數據:

舞獅簡介

河北徐水1

河北徐水縣北裏的舞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被譽為北方舞獅之鄉。明清時期,逢年過節、重大活動都在張家廟會演出。

2.武漢黃陂

僵獅是流行於湖北省黃陂、孝感壹帶的民間活動,也是舞獅活動,尤其是黃陂區的僵獅。

3.福建方林

方林的青獅是壹種北獅武獅,俗稱雄獅。獅子的動作靈活敏捷,壹件武器可以藏在獅子的頭裏作為品質卡使用,可攻可守。兩個人,獅頭獅尾,默契配合,變化多端,模仿獅子的各種姿勢。

百度百科-舞獅

百度百科-舞獅

5.舞獅和打鼓的壹整套公式

基礎打鼓有五個階段:(1)擊鼓:開始拜或行禮,擊鼓三次左右。

玩法:(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

(4)拋獅鼓:準備動作吃青,或者測試動作。玩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5)七星鼓:咬七星鼓,測試是否能吃。玩法:(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切)。

/blog/static/65438320076127115139/.

6.舞獅有哪些技巧?

獅子頭的基本動作:跳、滾、踢、舔毛、看、找、小步、金雞獨立。

獅子尋找食物:獅子的頭要盡量低,下巴要保持上下運動,眼睛要有規律地眨眼。保持前腳在同壹個地方小跑。

獅頭金雞獨立:有點難,但是主力是獅尾,獅杠應該是紮馬步,獅頭應該是金雞獨立,壹腳要穩,否則容易導致不必要的失誤,壹般是右腳站在紮馬步上。

瞭望:獅子的眼睛是有規律的,向右眨,再向左眨。這個動作重復3~5次。

小步:有人稱之為小跑,但比小跑慢得多,壹般在地面上,表現出獅子焦慮和不耐煩的情緒。

擴展數據:

舞獅禁忌:

在春節期間,舞獅隊為節日增添了許多氣氛,但同時,也有許多禁忌。在過去,如果妳不小心犯了禁忌,妳會被趕出家門,或者妳會惹上麻煩。

壹、舞獅是禁止見神不參拜的。

在客家多神教的傳統中,每壹個村落和民居都有壹個守護神,守護神是每壹個村落和民居中的精神支柱。舞獅隊經過神壇後必須頂禮膜拜,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看不起村民,村裏的村民也不會為舞獅隊買單。

第二,舞獅從新房開始禁止表演。

在傳統民俗中,在祖屋前舞獅的人,是不能被邀請到新房裏舞獅的。據說這壹規定與客家祖先崇拜有關。

3.舞獅禁止從右側進入圍欄。

在傳統民俗中,認為右邊是壹小塊,左邊是壹大塊,周圍的房子都在左邊。所以舞獅隊必須從左邊那塊進入周圍的房子,獅子從左邊(大塊)過來,意味著龍獅飛躍,人財兩空。

所以禁止舞獅隊從右側進入圍場。而且在進入圍屋之前,壹定要走丁字步,敲丁公才能進入圍屋祭奠,才能祝這個房子新年富貴。

四、舞獅者禁止坐在圍欄對面。

在傳統的民間習俗中,舞獅者被禁止面對封閉的房屋而坐。相傳,圍屋內的女子通常會在屋檐下看舞獅。舞獅的人背對屋檐坐在屋檐下,女人站在後面看舞獅。如果他們面對面坐著,他們會被視為被忽視和冷落。

五、禁止擾亂鼓點

傳統鼓分為快鑼、慢鑼、獅鑼、龍鑼。如果亂打,會被視為不尊重我們家,開除。

六、諸神禁止在諸神面前吹滅燈籠和燈籠。

在神燈前,每盞燈代表壹個新人。燈光越亮,新人越紅火。壹不小心把燈吹滅了,就是送禮,就是驅逐出境。

七、禮讓

如果舞獅隊遇到圍屋內的獅子,或者比自己來得早的舞獅隊,要向獅頭拱三下,以示禮貌和尊重。

搜狗百科-舞獅

7.求視頻講解舞獅教學,或專家指導舞獅基本功和方法。

中國精彩舞獅表演教學視頻簡介:舞獅是中國傳統的雜技表演技法,歷史文化悠久。受漢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壯、苗、滿等民族都有類似的舞蹈。現存的舞獅分為南獅和北獅兩大類。在海外華人聚居的地區,他們也會慶祝壹年壹度的春節或世界各地的重大節日。

舞獅。舞獅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每當舉行節日或盛大慶典時,人們總是以舞獅娛樂。

舞獅在舊社會被稱為“太平樂”;在豫北,新鄉、焦作、安陽等地壹直流傳著當地的“玩獅子”的說法。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得到了廣泛的發展。

那時,獅子藝術已經成為中國新年假期和香火行走的必要節目。它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舞獅者在鑼鼓聲下裝扮成獅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動作。中國民間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

因此,每逢佳節倍思親,如新張慶典、春節比武等,人們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興。舞獅也隨著華人移民海外而聞名於世,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頗為流行。

生活在歐美的華僑也組建了許多舞獅俱樂部。每年春節或重大節日,他們都會在世界各地舞獅慶祝。舞獅在人們心中也代表著喜悅、幸福、祝福,是美好生活的象征!舞獅可分為文獅和武獅兩大類。

文藝獅子壹般都是貪玩的。他擅長表演各種滑稽可喜的動作,如撓癢癢、舔頭發、撓耳朵和臉頰、打滾、跳躍、打球等等。

武獅重在耍花招。最常見的就是踩皮球,摘青菜,過蹺蹺板。甚至很難做武術表演,比如走梅花樁。

嶺南舞獅,又稱南獅,以各種高難度動作著稱。事實上,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活動也傳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壹起帶回來的貢品。

但舞獅的技藝,卻是源於西涼的“假面戲”。有人認為舞獅起源於五世紀的軍隊,後來傳入民間。兩種說法都有各自的依據,在今天很難判斷其對錯。

然而,到了唐代,舞獅已經成為宮廷、軍隊和民間的壹項流行活動。唐端安節《樂府雜搜》曰:“戲中五獅,高十余尺,各著五色。每獅十二人,身披紅條,披衣畫衣,手持紅筆,稱之為獅郎,舞太平樂。”

詩人白居易在他的《西涼歌妓》壹詩中如此形象地描述:“西涼歌妓,西涼歌妓,蒙面胡人,假獅子。頭尾木雕,鍍金眼銀牙。

帶著耳朵的芬遜毛衣,如從流沙中走來的萬裏。“這首詩描述了當時舞獅的情景。

舞獅傳到漢高祖張時,西域越國向漢朝獻上壹只金獅,使者威脅說,如果有人能馴服獅子,就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就斷絕外交關系。月亮的使者離開後,張寒皇帝選擇了三個人來訓練獅子,但沒有壹個人成功。

後來金獅猛烈攻擊,被宮人亂棍打死。宮人為了躲避張帝的懲罰,扯下獅子皮,宮人的兩個兄弟扮成金獅,壹人逗他引發壹場舞蹈。這不僅騙過了月氏大使,連張帝也信了。這件事之後,傳到了漢宮,百姓認為舞獅是國家榮耀和吉祥的象征。於是他模仿獅子,表演了舞獅。

從那以後,舞獅壹直很受歡迎。舞獅作為壹種表演藝術,據信形成於1500年前的北魏,當時北方的匈奴入侵叛亂。

他們專門刻了許多木石,用金絲麻縫成獅身,並派善舞者向魏進貢,意圖在舞獅時刺死魏帝。幸好忠臣識破,令其知難而退。後來因為魏帝愛舞獅,下令模仿,實用主義流傳到後世。

楊玄之《洛陽伽藍》記載,當時洛陽長丘寺佛像出行時,有“獅子當辟邪引路”之說。碑中有唐·遊月亮寺的故事,舞獅使他醒悟,有了舞獅。這個故事說的是唐遊覽月亮寺的時候,臺階前出現了壹只彩色的獨角獸,嘴巴很寬,鼻子很大,對唐無害,在臺階前滾著球,姿態威武。

唐明帝壹覺醒來,想再看看這種現象。他想讓大臣們模仿他夢中的祥瑞獸,同時讓樂部配以華麗的鑼鼓招待客人。從此,舞獅流入民間。

唐代《禮部記》中的太平樂也叫五方舞獅。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說:“蒙面胡人是假獅,木雕是始,木雕是終。

鎏金眼銀膏牙,毛衣滿耳”(《西涼藝妓》)。可見,舞獅在唐代就已存在。

關於舞獅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的《樂記》,其中提到了“象人”。據三國時期魏國人孟康說,“象人”是壹個玩魚、蝦、獅的藝人。由此可見,舞獅最遲在三國時就已經有了。

到了唐代,舞獅已發展成為數百人集體表演的大型歌舞,也作為樂言舞在宮廷中表演,被稱為“太平樂”、“五方舞獅”。當時舞獅也傳到了日本。

壹個日本古代的樂舞場景畫在壹個日本人的《西方古樂信仰》裏,和唐代的差不多,只是規模小很多。唐朝以後,舞獅在民間廣為流傳。

宋代《東京夢》記載,壹些佛寺逢年過節舉行獅子會,和尚坐在獅子上做事情,講經,吸引遊客。阿明人張岱介紹了浙江元宵節街頭巷尾,鑼鼓喧天,到處看舞獅的盛況。

古時候,廣東南海縣佛山鎮鐘毅鄉出現了壹種奇怪的野獸。它有八英尺長,頭很大,身體很小,眼睛像兩個青銅鈴鐺,綠色的臉和尖牙,還有壹個獨角的頭。石楠,壹種奇怪的野獸,在除夕出現,來去如風,摧毀了民間作物,包括水稻和蔬菜。

村民和村民都很惱火,因為他每年過年都會出現,所以人們都叫他“年獸”。村民們討論如何消滅“年獸”,壹些智者獻計獻策,用竹簽和紙把它紮成壹只奇怪的野獸的形狀。

  • 上一篇: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研究報告怎麽寫?要求在語文書P126頁仿怪東南風寫。
  • 下一篇:小莫公路評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