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武漢中學的歷史發展

武漢中學的歷史發展

根據記憶整理。

倡議發起的壹所中學;倡議發起的壹所中學。

私立武漢中學位於武昌。是幾個有革命目的的人發起的中學。我是創始人之壹。1919年春,我到上海找鄂西革命軍孫中山先生,認識了我的朋友郭恩昌(號。梅軒),他也是壹名國民黨員。

當時第壹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計劃在巴黎召開會議,商定與德國的和約;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領導俄國工人階級建立了俄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中國北洋軍閥和南方革命軍(其實大部分都是軍閥)混戰了幾年,也沒結束。北方和南方在上海實現了和平。大多數國民黨積極分子從各省各地區來到上海。上海多個省區的積極分子在各自的省區組織了善後協會,湖北善後協會也組織起來了。我和郭恩昌被推選主持會議,所以我們每天都和上海的國民黨分子接觸。

李最近從日本帝國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回到中國。他的地址離湖北善後協會很近,所以經常和上海的僑民聊天,比如黨員詹大北、查廣佛。李有許多關於俄國革命的日文書籍。借了他們之後,我漸漸明白,俄國革命中列寧黨的宗旨和工作方法,與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有很大的不同。

巴黎和會召開了,這是壹次列強瓜分戰利品的會議。中國雖然站在戰勝國壹邊,但實際上卻處於被懲罰國的地位。國內南北和談壹開始就遇到了不可逾越的暗礁,不會有結果。

辦報紙和學校

不久,五四運動爆發了。在這種形勢下,張、詹、李估計中國還是要革命的,要推翻外國列強,要除掉軍閥,要建立民主制度(當然當時還不知道新民主主義),要喚醒民眾。國民黨進行軍事政變的舊的革命方法已經行不通了。應該改成能喚醒群眾,接近群眾的方法。在討論中,我們得出壹個結論,目前能做的就是辦壹份報紙,辦壹所學校。

我在上海的時候,辦報比較容易,就擬定了辦報的宗旨和章程。當時我認識的壹個孝感人願意出資。詹打算到閩粵革命軍那裏去籌報經費,我和張在深秋回到武漢開始籌備報紙。我和我以前的投資人談過,但他退出了。詹籌錢,後來就成了餅畫。

辦學的提議引起了共鳴。

報紙沒有完成,但我們辦學的提議引起了共鳴。因為當時高中畢業的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所以私立學校更容易聘請到老師;民辦大學和中專在資金、設備、師資等方面都很難辦。武漢的公立和私立中學都不多,很容易招到學生。因此,張和我想從壹所中學開始,然後在擴展。

回到武昌,我們住在武昌巡道嶺的湖北省教育會。已經住在那裏的是羅田江文博,我的普通同學;紅安倪繼端,國立武昌師範大學畢業生,與張是同鄉。勉丁三、漢川李健三、漢口劉知如,家住武昌,都是張兩湖的師範學生,在日本時與我、張是同班同學。除了在湖北省教育廳做巡視員的劉定三,這些人都沒有找到工作。

初步問題

我和張談了和他們辦學的事,他們都很同意。在討論中,大家都傾向於辦壹所民辦中學,逐漸將辦中學這件事具體化。當時認為辦壹所民辦中學有五個前提條件:

(壹)學校場地、校舍;

(2)開辦費和經費問題;

(三)董事長;

(4)教師和工作人員的問題;

(5)前四個問題解決後,還有壹個立案問題。

關於校址和校舍問題。我們已經知道,湖北教育會西北角有壹棟房子,房子的門在漢三工街南胡同,曾經有壹所學校。有三間教室,壹間大辦公室,壹個風雨飄搖的操場,幾個院子,兩排房間,供學生住宿。教室裏還剩下壹些椅子。房子裏住著我壹個窮同學。只要我想辦法讓他搬出去住,房子有點破舊,前兩年還能修能加。

關於開辦費和經費問題。因為校舍基本都是現成的,開辦費不多,所以我們商量著從創辦人那裏籌集;這筆資金只是立案時用於核對,我和張會想辦法的。當時,我的壹個普通同學,蒲大同,剛從兩廣大元帥府回國,路過武昌。他聽說我們有辦私立中學的計劃,找我商量。他聽了計劃後極力稱贊,願意列為創始人,並介紹自己的同鄉劉覺民為創始人。雷願意支付120元開辦費。

這樣,學校的創建者就有我、郭恩昌、劉定三、李健三、劉知如、倪繼端、蔣等。,而雷大同和劉覺民加到了9人。除雷捐贈120元外,張、、三人還各捐贈了開辦費。

二十元。我和張找到了在漢口大蔡家巷開合泰正山貨銀行的老鄉張平傑,開了壹張2萬元存款的條子,當即報了湖北省教育廳備案。開辦費和資金問題順利解決。雷還勸說住在韓松宮街房子裏的學生搬走,校舍問題就解決了。關於董事長和董事會。學校的創始人是學校董事會的董事。來自竹溪的湖北省議員郭兆明當選為湖北師範學校董事長。郭是郭恩昌、劉定三、李健三、劉知如的老師,湖北著名教育家,全國黨員。有了郭的名聲,學校立案的阻力會小壹些。郭因工作太忙未能參加董事會,老鄉崔被選為董事,由於增加了郭和崔,董事由9人變為11人。

關於職教師資問題。董事會決定將學校命名為民辦武漢中學,選舉劉覺民為校長。當時,劉是私立中文大學的教授,老老實實地教書,沒有強烈的政治色彩,也不嫉妒。聘任倪繼端為教務主任,蔣為總務主任。所有的教訓都是導演們分享的。劉覺民教修養,我教語文,李健三和蔣教歷史,倪繼端教英語,劉知如和崔教數學,劉還教圖畫。陳潭秋教英語,曾玉存教地理,熊連成教圖畫,其他學校老師教手工藝、音樂、體操。職業教師的人員配備非常整齊。

在備案問題上,校董會依據民辦中學章程申請備案,湖北省教育廳批準壹所民辦武漢中學備案。創始人的啟動費用已經陸續上交。我當時沒錢,就脫了皮袍當了典當,來彌補我應該承擔的啟動費用。江負責總務,負責組織經費、校舍維修、購置學校家具及辦公用文具紙張等。所有這些都是在1919年冬季至日和1920年1月期間完成的。

私立武漢的特色

私立武漢中學於1920年春招收兩個班的學生,開始按章教學。私立武漢中學有什麽特點?

第壹,學生的報名費和學費比當時武昌私立中學低,比其他學校低六分之壹,比其他學校低三分之壹。

第二,職業教師工資低或無薪。教師工資比其他學校低壹半,工作人員只能滿足夥食費。幾位董事的工資不夠。劉覺民是校長,教修身。我教語文,李健教歷史,劉誌如教數學和繪畫。每個班都有班主任指導班會。比如陳潭秋同誌除了教英語,還擔任壹年級B班老師。

第七,幫助學生課後閱讀報刊,促進學生關註當前國際國內問題,包括俄國革命。

第八,更便於迎接五四運動帶來的新思潮,激發學生的革命思想。

第九,武漢中學生對學校從來不大驚小怪,這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學校中是很少見的現象。學校從未開除過學生。

第十,學生思想進步,學習成績更好。

這些特征,如初壹到初七,在開學時就表現出來了;第八到第十,是開學後逐漸顯示的。1920年秋,武漢中學建校已有壹個學期。湖北共產主義研究小組由我、陳潭秋、郭恩昌(幾個月後他退出了)組織,社會主義革命思想的傳播在武漢中學很少受到阻礙。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當時的SY)也是由湖北武漢中學生發展組織的。這與武漢中學教學的第八個特點有著非常顯著的關系。

武漢中學第壹批學生於1923年畢業,1924年4名學生考入國立武昌師範大學(原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大學)。國立武昌師範大學招生非常嚴格,經常有湖北的高中畢業生壹年都沒考上壹個學校。武漢中學第壹期錄取了4名學生,證明學生的學業非常優秀。

董事會董事

因為我是校董事會董事,給A班和B班教語文,很多時間在學校,很多時間和學生在壹起。我像壹個名義上的工作人員壹樣參與學校的各種事務,職業老師和學生都很尊重我。

陳潭秋同誌是b班班主任,住校,也和學生住在壹起。我和陳二在武漢中學的學生中影響最大。私立武漢中學創辦時,雖有具有革命思想的人,但其中壹部分人只是對現狀不滿或不滿,並不是為了革命而辦學。學生的思想動態比較復雜。只是參加了中國* * *,我和陳潭秋同誌有意識地研究俄國革命,以武漢中學為基地進行宣傳組織工作,在學生中陸續組織黨團支部,帶領學生接近工農。

黨團在武漢中學開展組織工作,同時在武漢各學校、工廠找到壹些人脈,建立了壹些組織。我和陳潭秋在武漢中學被黨團組織,帶領學生辦平民夜校和掃盲班。寒暑假我們回家做農村調查,接近農民,幫他們讀書整理,有的後來發展成農民協會。1922年,黨和青年團的工作在武漢日益發展。黨從武漢中學抽調陳潭秋同誌專門從事黨務工作。那壹年,武漢中學因原校舍不足,在武昌武勝門找到彭陽公祠,將彭陽公祠改建為學校二部,可容納四個班的學生住宿和講學。我當時沒有招工作人員,所以名義上不想去二部和學生呆在壹起。後來我從麻城請來了王子碧做主管。彭陽公祠北面不遠處有幾家紡織廠,是武昌紡織工人的聚集地。第二所學校在這裏,為學生接近工人創造了條件。

探訪員工家屬

學校黨組組織學生走訪工人家庭,組織晚自習教育工人子女,與工人聯歡。這樣,黨和共青團就很容易在這個紡織工人根據地建立工人運動據點。有壹次去鄂西參加壹個短期的革命軍事活動,為了籌集兩個拓展基金,籌集了六七百元,兩個房子的建設如期順利完成。1925年春,第壹次國共合作正在各地進行,我被黨調離學校,專門從事國民黨工作。秋天,漢口創辦了壹份小報《楚光日報》。我是經理,萬希言同誌是總編輯。這份報紙是在1926年春天出版的,它完全是在黨的指導下出版的。私立武漢中學於1920年開始招生和教學。到1923年春,已經招收了八個班,是去年冬天的前兩個班。經過四年的學習,它已經畢業了。之後每年畢業兩個班招收兩個新生。這所學校多年來壹直保持著八個班級的數量。直到1928年,來自廣西的國民黨軍閥攻占武漢,占領湖北,武漢中學才停辦。

第壹次國共合作期間,武漢中學大部分師生同情並加入了國民黨,許多學生加入了共青團。因此,在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時期,他們積極參加革命工作。

革命深入,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後,武漢中學師生產生了分化。他們大部分追隨國民黨,壹部分追隨蔣介石。* * *委員、共青團員、國民黨左派繼續革命,這些革命同誌大多死於土地革命。

武漢中學的老師中有陳潭秋同誌的弟弟陳林吟,他是北京大學英語班畢業的。當他去學校教英語時,陳潭秋同誌已經離開了學校。他過去是自由主義者。他只是想找份工作,賺點錢來還債。後來,在壹個暑假,我帶領壹批學生去農村工作,了解農民的真實生活。他認識到,中國的農民不革命就翻不了身,農民革命必須在工人階級的領導下組織起來。他入黨了,並為黨承擔了農業運動的工作。八壹南昌起義後,隨軍南下,途中患病,病逝於瑞金。

在武漢中學的開辦中起了很好作用的小文員張培新,出生在紅安,貧農,略有文化,做過商店學徒,1920年春在武漢中學擔任送信員和敲鐘員。其實武漢中學開辦的時候,除了兩個兼職主管,沒有文件和會計,只用了張培新和另壹個打雜的。所以裴鑫也做壹些文書會計的工作,比如編壹個學生花名冊,經營雜費等等。他聰明好學,進步很快,能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學生關系很好。後來學校提拔他做會計。中共中央遷到漢口後,他被調到中央,他也離開了武漢中學。1927年冬,他主持了我黨的壹個印刷機關。這個機構被破壞了,裴欣被國民黨逮捕並殺害了。

  • 上一篇:鄒平縣的地理歷史。
  • 下一篇:360貸款真的靠譜嗎?利息太高了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