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菊珍園歷史簡介

菊珍園歷史簡介

萬千紅燒肉、荊州魚糕、八寶飯是荊州百年老店聚珍園的特色菜,也叫聚珍三寶。園中充滿韻味的宮殿式菜肴吸引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食客。曾經的百年老店,婚禮,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熙熙攘攘的“花園中的花園”宴會廳也變得空空蕩蕩。是什麽讓這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荊楚第壹園”如此沈寂...

百年老店聚珍園何時才能不再沈寂?

慈諾禦廚曾在聚珍園掌勺,百年老店有過享譽全國的輝煌歷史。

聚珍園是壹家位於荊州市區的百年老店,已經走過了105年。

這家滿族風味的餐館,是清朝光緒年間壹個叫關漢海的小販創辦的,最早位於公安門的護國寺,後來搬到了南門街。1960年遷至現址,著名書法家王遐舉、艾辛喬羅·溥傑、曹廉先後為該樓題詞“遼沈無滋味,荊楚無滋味”。

說起聚珍園的創始人關漢海,他是壹個經營“江米蓮藕”、“炒蓮藕元”以及各種蒸菜、鹵菜、糕點的商販。清光緒二十七年(1902),他和曾在荊州府當廚師的弟弟關全海在公安門開了壹家名為聚珍閣的酒樓,主要經營滿漢宮廷菜肴和地方美食。

當時,聚珍館的廚師戴孝是清宮的禦廚。他做的八寶飯很受慈諾皇後的歡迎。因為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慈諾皇後出逃京城,蕭師傅也帶著這種大米的配方逃到了荊州,被居正博物館錄用。

禦廚戴孝廚藝精湛,所做的菜肴大多仿照宮廷的烹飪方法,色香味俱全,吸引了眾多食客。“聚珍閣”改名為“聚珍園”,名聲越來越大。

辛亥革命後,前清對京南路的觀察,使魏香溪經荊州南下。在品嘗了聚珍園的“八寶飯”等特色菜肴後,他送上了壹副回味無窮的對聯“遼沈無雙,江陵每園”。經過三代人半個多世紀的苦心經營,該店已成為古城的龍頭名店。

上世紀50年代,聚珍園公私合營後,由關家後人關金山負責做飯,聚珍園蓋房子,聘請名師,使企業進壹步發展。

1959年,聚珍園老廚師余占海參加全國英雄會,在中南海懷仁堂做技術表演。1988年5月,廚師夏赴京參加第二屆全國烹飪大賽;1991年3月,女面點師周參加湖北省第二屆烹飪大賽,壹舉奪得六枚金牌,壹枚銀牌。1993年9月,傅、王家春、姜殿國三位頂級廚師參加第三屆全國烹飪大獎賽,獲得三枚金牌、壹枚銀牌,使該店蜚聲海內外。

1983年,聚珍苑在後院建了壹棟三層小樓。湖北黃鶴樓書畫社曹立言親筆書寫“聚珍園聚稀世珍寶,迎賓入園”條幅,以示慶賀。海內外賓客紛至沓來,先後接待了日本、美國、德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羅馬尼亞等國的外賓,以及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

1984年初,國家著名書法家、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吳在店內品嘗美食後,借機改寫了聚珍園的牌匾。1984年秋,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關來京演出,到酒樓吃飯,留下“荊州古城美食好,家鄉好,寶藏多”的贊美之詞。

1988,聚珍花園再次擴建,營業面積8300平方米。建成開業時,末代皇帝的弟弟溥傑題寫了“遼沈為荊州第壹園”的對聯,至今懸掛在這座雄偉的大門前。

1992年,聚珍園迎來了90年的風風雨雨,更名為“聚珍園酒店”,擁有聚珍園餐廳、聚珍園食品廠、聚珍園酒店、聚珍園商場,發展成為壹家多功能的綜合性服務企業。

老字號最大的優勢在於深厚的文化積澱,聚珍園也不例外。經有關部門評估,“聚珍源”品牌無形資產已達654.38+0.26萬元。

聚珍園的菜肴不僅在食材上體現了濃厚的荊楚地域特色,而且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每壹道菜都是壹個故事,每壹道菜都是壹種文化。與其在這裏吃飯,不如在這裏追溯歷史。

“龍鳳配”是聚珍園的招牌菜之壹,起源於東漢末年。傳說劉備夫婦結婚後回到了荊州。諸葛亮命令他的廚師開發這道菜,以便為劉備準備壹頓晚餐。這道菜是用荊州特產黃鱔和黃冠雞做的。菜裏鱔魚形似龍,雞形似鳳,似龍鳳舞。劉備和孫夫人甚至在宴會上稱贊荊州是“龍鳳之地,魚米之鄉”。

荊州魚糕是聚珍園“聚珍園三寶”之壹,起源於戰國時期。戰國時期,楚國都城濟南市有壹家專門烹制鮮魚的酒店。有壹年夏天,店主買了很多鮮魚,客人少了,剩下的魚多了。眼看魚要爛了,店主急中生智,做了魚餅。食客品嘗後覺得新鮮可口,都贊不絕口。這種餅經後人不斷改良,成為宜州地區宴席之首。俗話說,沒有蛋糕是不夠的。

聚珍園荊州春卷是迎接春天的傳統小吃,它起源於晉代人在立春那天互相餵食的“春盤”。唐宋時期,吃“春菜”之風更盛。杜甫曾在荊州留下“春菜細萵苣”的詩句,蘇軾也有“春菜試青歌,韭菜黃”的詩句。明清以來,春盤逐漸演變為“春卷”。春卷用面粉攤成薄皮,夾上臘肉和韭菜,卷成筒狀,放油鍋裏炸,色澤金黃,香氣誘人。

此外,聚珍園還有近200種特色菜,如“千片肉”、“鱔魚泥”、“八寶飯”、“冬瓜甲魚裙做湯”等。

百年老店在困難中前行

解放後,通過公私合營,聚珍園並入荊州旅遊餐飲服務公司。直到2004年,它還是壹家國有餐館。

據聚珍園餐飲部張經理介紹,“聚珍園餐廳”是公司的壹個小店,員工42人,經營狀況每況愈下。主要原因是整個公司經營不景氣,其次是負擔重,光退休員工就有200多人,國營管理體制不靈活,公司難以發展。曾經熙熙攘攘的“花園中的花園”宴會廳現在空無壹人。

張經理說,要打聚振源這張老牌,體制改革、引進資金、獲得資產重組很重要。不甩掉包袱,連老招牌都要拖垮。2005年底,聚珍園實行私有化改革,聚珍園酒店經過資源重組後更名為聚珍園投資廣場有限公司。

為了讓聚珍園的金字招牌再次發光,聚珍園投資廣場有限公司為聚珍園做了長遠規劃。公司到古城Xi安邀請設計專家對聚珍園現址進行規劃設計,將其打造成集休閑、餐飲、購物為壹體的聚珍園食品廠,並搬遷至老南門外。

聚珍園投資廣場有限公司負責人周佳華告訴記者,聚珍園周邊的環境質量對老字號的發展非常重要。荊州市中心城區聚珍花園旁有垃圾轉運點和移動公廁,勸阻食客前來就餐。

到了晚上,夜市的各種攤販把聚珍園酒店的大門圍得水泄不通,壹次性餐具、汙水等臟東西把這裏弄得亂七八糟。周佳華指著公園外臟亂的環境無奈地告訴記者,“如果環境不凈化,就算聚珍園廣場按規劃建,也沒人敢來!希望有關部門能介入!

如何打破聚珍園的寂靜

周佳華告訴記者,荊州作為壹座文化名城,走向世界勢在必行。聚珍園,百年老店,與這座歷史悠久、荊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老店在創新的同時,也要傳承聚珍園的歷史文化。聚珍園不應該在沈默中沈淪,而應該在沈默中崛起。

長江大學經濟管理系教授李明伍表示,與壹般知名品牌相比,老字號有兩個突出特點:壹是歷史性,存在時間從幾十年到上百年不等,突出“老”字;第二,民族性和文化性。中華老字號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能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中國文化傳統和民族特色,突出“華”字。老字號品牌的順利傳承與其獨特的古老文化密不可分。

缺乏創新是老字號做不了什麽的壹大原因。在市場經濟時代,新技術、新產品意味著企業的生命力。墨守成規,壹成不變,在市場經濟時代,無異於固步自封

那麽如何將創新與原有的老字號品牌文化相結合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有業內人士指出,要讓聚珍園這樣的老字號走出困境,政府需要保駕護航。

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應充分認識其價值,高度重視其在文化名城和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作用。根據老字號的不同情況,在保證公平競爭的前提下,采取相應的政策給予引導和支持,將老字號推向市場。

  • 上一篇:七年級第二單元歷史思維導讀
  • 下一篇:浠?楹借棩鏄緸姝峰彶浜虹墿鐨勫悕瀛楁垨鍏告晠涓締鐨勶紵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