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鹽源歷史

鹽源歷史

1.四川鹽源縣的歷史與傳說,商周戰國時期,是西南彜族的遊牧之地。

西漢丁原六年(111),正式設蓋縣、大古縣,隸屬嶽縣。

蜀漢建興三年(225)諸葛亮南征後,大沽縣並入定澤縣。

晉南北朝時仍置縣。

北周和五年,改郡為定澤鎮,屬兗州。

隋朝,定澤鎮留存。

唐武德二年(619),設昆明郡,屬州。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朝征服松外外族,在其處設昆明郡。至德元年,昆明、昌明兩縣被吐蕃占領。

唐冠元十六年,唐朝收復昆明郡,昌明郡廢。

鹹通六年,南詔占領昆明縣,改襄城縣。

大歷年間,襄城縣廢,屬山居縣。

元十四年至元十四年,若附司庫,設鹽井,管理千戶,元十年加錦州。元十七年,鹽井改辦千戶為閏鹽州,夫婦部設浦東州,屬德平道。至元二十七年,府成立,、閏鹽並為州。改錦州為進賢,轉百姓之家。

明洪武十五年(1382),百興太守調任雲南任公安大臣。

洪武二十四年(1391),柏興郡降為柏興郡。洪武二十六年(1392),撤銷百興洲,設燕京衛軍政指揮所,主導大沖河左前所、馬拉昌之爭。

清朝初期,仍然設置鹽井。清雍正六年(1728),鹽井衛遷至鹽源縣,鹽源原轄區定為鹽邊廳,隸屬寧遠府。鹽源縣瓜不立不安撫部。

民國元年(1912),仍設鹽源縣,鐘燕(西昌市友軍鎮)屬鹽源縣管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鹽源縣屬第十八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7),隸屬舒寧墾殖委員會。

1950鹽源屬於西昌地區。

1952年,鹽源縣從衛城遷來處理鹽井。

1964變更為鹽源彜族自治縣。

1978與西昌地區合並為涼山州,改稱鹽源縣。

在鹽源,有“摩梭(即那日)牧羊女”發現鹽井的傳說,認為鹽源縣白雲井的鹽水是古代當地壹位摩梭牧羊女發現的。據說在放羊的時候,牧羊女意識到羊喜歡喝鹽水,這種鹽味也是人的飲食所必需的。於是,她告訴* * *鹽井的位置,* * *就來開采鹽井制鹽。當地摩梭人責怪牧羊女把秘密告訴了* * *,把* * *引誘到燕京壹帶,會排擠當地摩梭人,於是殺了摩梭牧羊女。後來,創立鹽井的* *將摩梭牧羊女的雕像供奉起來,建了壹座寺廟,紀念她為鹽井的發現做出的貢獻。所以鹽源縣的中心被稱為“鹽井鎮”。

2.梁山歷史梁山歷史沿革:丁原六年(111),漢武帝派大軍征討西南蠻夷,殺瓊軍、蓋後,正式設立齊悅郡,轄杜瓊、綏九、靈官路、太登、定澤。

王莽篡漢後,建國元年(9),嶽崗縣改為陵容,後改稱季峻縣。天豐二年(15),郎悅部落首領桂仁率兵殺太守,成為谷王。

東漢建武元年(25),桂仁向蜀王公孫述投降。建武十壹年(35),桂仁投降漢朝。

東漢時期,月谷縣轄、綏九、靈官道、太登、慶陵、三江、、丁窪、蘭、蘇氏、大沽、、谷府、北水14。蜀漢初,族主高定遠於彰武元年(221)率軍反蜀,殺死太守焦晃,占領全境。

225年,蜀漢建興三年,諸葛亮領兵南下收復張越郡,將張越郡下轄的綏九、慶陵、谷府三縣割為滇郡,後將秦朝並入太登、張達,重新建立錢潔郡,新設安上、馬湖兩縣。粵港縣轄、臺登、蘭、靈官路、、定澤、三江、北水、、庵上、馬湖6個縣12。

顏夕元年(238)後,越國造反,殺了太守。後來,太守遷到安上縣。顏夕五年(242年),太守張本收復郎悅郡,重建郡縣。

西晉時,蜀漢舊制猶在。太史九年(273),陵島縣改為湖龍縣,嶽崗縣轄杜瓊、吳輝、關定、太登、湖龍、蘇氏縣。晉武帝義四年(316),寧州平樂郡太守董巴降漢,後晉華僑定居平樂郡、嶽崗郡,安置平樂郡流民。

平樂縣下轄嶽樂、丁鑫、新興、三居四縣。晉明帝泰寧元年(323年),李湘、任徽攻取齊悅縣。

鹹康四年(338)月岡縣設金星縣,月岡縣轄八縣。南北朝時期,中原戰亂不斷,大量流民進入粵港郡境內。

劉宋時期(420~479),設立平樂縣,改呼龍縣為新興縣。粵港郡仍然領導8個郡,郡統治杜瓊。南齊時,太遠,屬遼郡管轄。

大同三年(537),武陵王小薺鎮蜀,駐漳州。保定五年(565),周武帝改州為西寧州,後因戰亂而廢。

周武帝五年(570年),將軍鄭可率軍征服全國,改熙寧為兗州、宣化、瓊布、梁山、白沙、平樂,改郡為關定鎮。粵港縣有2個縣,分別是嶽翎和杜瓊、宣化縣、柯泉縣、瓊蔔縣、梁山縣、蘇琪縣和白沙縣。

文帝三年(583年),為加強中央集權,廢縣,實行州縣兩級制。開六年(586),兗州改西寧,開十八年(598),改漳州。

楊迪大業三年(607),改州為縣,嶽崗縣轄嶽崗、杜瓊、柯泉、太登、蘇琪、瓊布六縣。唐武德元年(618),將粵港郡改為越州,轄粵港、柯泉、蘇琪、瓊布四縣,州治粵港郡。

太登縣位於鄧州,轄太登、漢源、陽山三縣,州轄太登。唐武德二年(619),昆明郡增為府。

武德九年(626),鄧州被廢,太登縣仍屬漳州。貞觀二年(628),戈雅地區的陽山、漢源兩縣劃歸漳州。

貞觀八年(634),加河間郡。貞觀二十二年(648),吳右侯梁率軍征討松外諸族,改置昌明縣。

轄粵港、瓊布、蘇琪、柯泉、臺登、昆曼、和記、陽山、漢源、昌明6個縣10。高宗二年(675),位於會川縣。

武侯大足元年(701)陽山、漢源屬利州;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陽山、漢源也屬漳州;陽山、漢源在唐玄宗開元四年(716)歸屬利州。天寶元年(742),改州為張越縣,克泉縣改為西麓縣。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吐蕃與南邵聯軍攻陷郎悅縣。至德二年(757年),唐朝在瓊州林西鎮設漳州,安置張越縣遺民。

唐德宗貞元五年十月(789年),我駐劍南淅川使魏高出兵與州部會師,在顧北、太登郡擊敗吐蕃軍,收復太登郡。貞元十三年(797),魏高發兵回漳州。

貞元十六年(800),收復昆明。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漳州轄張越、西路、蘇琪、臺登、瓊布、昆明、匯川七縣。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至大和六年(832年),南詔連年入侵漳州,大和六年五月,出人意料,李德裕移州治臺,入城。鹹通六年五月(865),唐懿宗、南詔攻陷漳州。

南邵在茍國境內設壹府三縣七州,分別為會川都督府、建昌縣、慶寧縣、襄城縣,建昌縣統領建安、永寧兩州,慶寧縣統領沙城、邊府、李希、永昌、會理五州。大歷年間,昌縣重建為沿舊南詔制府,並加蘇州,屬建昌府。

匯川府還在原地。襄城縣廢了,像個財庫署,是個好縣。

大理國統治時期,境內部落越來越強大,各部紛紛攻城占地,各自強大。有14個主要民族部落,包括羅蘭、、阿杜、曲、赤野峰、巴推、克瑞森、如庫、烏登、、豐帕、門比潘、、赤魯魯。今天,雷博地區是馬胡部。

重要城鎮有堯堯、大隆、格魯、依其隆、龍尼、歸義、馬龍、龍納、五弄、籠甕、龔毅11。元憲宗五年(1255),建昌羅蘭部建帝歸元,大理段阿受命鎮守建昌。瓊布四川省會王明亞被任命為瓊布劉帆的守護者。

九年(1259),會川王率兵降袁,袁仍與王守會川。元世祖統壹中國第五年(1264),設立瓊布四川,為綏靖部。

同年,羅蘭部率部反袁,六次殺瓊布川,平定趙國都城王名雅。至元十年(1273),元軍平定建昌叛亂。

元十二年(1275),池源建昌不設羅羅司魏宣部,轄建昌路、德平路、定昌路、匯川路四個總管理處。元十五年(1278),建昌被削建鄉城設保安府,儀隴城改為廬州。至元十七年(1284),回到會川避難城。

3.歷史上著名的涼山位於中國四川省西南部的涼山彜族自治州。

大雪山東南支。西北為大相嶺、小相嶺山脈,東南隔金沙江與五蓮峰相望,東北沈入四川盆地。

海拔2000 ~ 4500m,是金沙江和馬邊河的分水嶺。以黃茅嶺為界,東有小梁山,西有大梁山。

豐富的森林和礦產資源。三國時期,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蜀國宰相諸葛亮率領大軍南下,壹舉平定了華南的叛亂。這期間發生了壹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孟獲被六俘七擄。

據學者考證,史記中確實有“七縱七擒”壹句,但僅此而已,記載相當粗糙。後來的《三國演義》用四萬多字描述的淋漓盡致,有著驚人的藝術處理,以至於婦孺皆知。

壹些彜族人仍然稱諸葛亮為孔明先生。諸葛亮南征的梁山遺址,多少年來都是傳說。

蜀漢的“華南”在漢代稱為“西南”,主要包括雲南、貴州西部和四川西南部。東漢時期,南中有四郡:永昌郡(行政中心在今雲南保山)、宜州郡(行政中心在今雲南晉寧)、張越郡(行政中心在今四川西昌)、張思郡(行政中心在今貴州黃平)。

粵港縣轄區為:涼山州、攀枝花市、宜賓區屏山、雲南省麗江地區和楚雄州大姚、永仁。當時蜀國對吳作戰失敗,劉備死了。建興年(223),華南、華中諸郡相繼發生叛亂。

第壹,益州郡最有權勢的人呂勇殺死了蜀國派來的太守鄭昂,朱成在遠處稱贊他。高定嶽崗縣的老帥(少數民族首領)還殺死了該縣的將軍焦晃,“叫郡王造反”。

為了穩定後方,謀求中原,諸葛亮在建興三年(225年3月)春親自率軍南下。兵分三路:馬忠率領東路軍,直接從川南路開過來攻打朱寶;解礫率領中路軍攻打宜州縣城,攻打呂勇和孟獲的老巢。

而諸葛亮則親統西路軍,作為南征主力,從成都出發到安上(今屏山),與當時的安上知府嶽涓壹起,再走水路到嶽涓。約定三軍最後在宜州郡滇池相會。

諸葛亮出發時,曾做過嶽涓府尹、熟悉城中情況的馬謖被派往數十裏外。最後,他賺到了他的話:“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理戰最好,軍事戰最好。我願早日服南方人之心,以達長治久安。”

諸葛亮連連點頭,這個戰略思想後來貫穿了南征,壹直為後人所稱道。南征出兵後不久,他就率領部隊從滇東向西去援助高定的呂勇。因為太遲了,他被高定懷疑並被他的手下殺死,所以孟獲代替了呂勇。

諸葛亮抓住時機,奮勇作戰,在北水(今昭覺)與高定決戰,斬首高定,收復嶽郡。接著,五月渡過瀘水(金沙江),逃回宜州郡的孟獲、孟獲在盤江上遊(今曲靖段)與諸葛亮決戰,壹戰而獲。

諸葛亮鐵了心要打擊深受伊、韓器重的孟獲,使其心服口服,誠心歸順。接著,孟獲率領眾人參觀了營地後,問道:“這支軍隊呢?”孟獲答道:“我不知道妳的實際情況,所以輸了這場戰鬥。

謝謝妳今天來看營地,就這樣。讓我回去再戰壹次打敗妳並不難。“諸葛亮真的放了他。

就這樣,他連續被捕7次,釋放6次。最後壹次,他確信“公、天權、南人,將不再反叛。”整個南征,從出兵開始,最多也就半年。南中穩定後,孟獲升任蜀漢中央委員,為欽差大臣,負責監督朝廷官員,權力很大。

諸葛亮指揮西路軍,“五月過瀘沽河”之前在梁山的具體活動不清楚。所以關於諸葛亮南征梁山遺跡的傳說雖然很多,但依據很少。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欣賞古代遠征的情形,理解後世對諸葛亮的崇敬。梁山有四座諸葛城,三座孔明寨(堡),六座孟獲城。

西昌諸葛市,位於西昌市三十裏古驛道上,原名崩坎,後稱九井庵、九井巷。城市岸邊的安寧河至今仍有遺跡。

據元、和《四川通誌》記載,這是諸葛亮在嶽軍郡修建的最大的土城,周長近3裏。嶽西諸葛城,又名努諾城,據《四川通誌》記載位於嶽西城北17,是諸葛亮在嶽西修建的第壹座城。

冕寧諸葛城。壹共兩個地方。據地方誌記載,其中壹座位於冕寧縣以南3英裏或冕寧縣東南80英裏處,這是諸葛亮進入郎悅時建造的第二座城市。

據記載,如今瀘沽與漫水灣之間已無蹤跡。另壹個位於冕寧城南的五裏山,很早就廢棄了。

孔明寨會理有兩處,壹處位於會理東北80裏,是諸葛亮南征時所設的營寨,其名至今猶存。會理府誌中有記載。

其地為小峽谷,白果灣河、驛道(今川滇公路)穿谷底,形勢險要。此外,會理城南10裏周家村對面的山上還有壹個孔明村(又名諸葛村)和壹個帳篷溝,清朝時還存在。

孔明堡位於雷波縣馬湖鄉南部,兩河之間的壹座小山上。當地傳說是諸葛亮南征的大本營,又稱中山堡。按照《三國誌》的說法,諸葛亮“欲定軍而勝之”,即等待高層兵力集中於英國水域,共同殲滅。

孟獲六市,即西昌的“杜詩南二裏”和“童鳴直”;馬鞍山,冕寧縣城以東30裏;在冕寧托吾菩薩山對面的山上,據說今天還能看到水柵欄等遺跡。石梅縣的北部;燕園打河西岸;會理雲店鄉,或者八松溝、天寶山。除了西昌南部的壹座,其余的實際上都是由丁所建,孟獲沒有去過這些地方。

往南的古道,也就是諸葛亮去嶽軍郡馬湖的路,在雷波郡馬湖東北的金沙江上。這是過去從宜賓到涼山的唯壹通道,長約30公裏。

還有很多殘留。道路在絕壁上蜿蜒曲折,有的是從兩岸的縫隙中切割出來的,下壹條面對洶湧的河水,猶如棧道,又陡又窄。

關於雷博地區和壹些地方的南征有許多傳說。

4.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簡歷鹽源縣

位於涼山州西部,青藏高原東南邊緣,雅礱江下遊西岸,東經100 42′—102 03′,北緯27 06′—28 16′。雅礱江東臨西昌市、德昌縣、米易縣,南接鹽邊縣,西接雲南省寧蒗縣,北與木裏藏族自治縣、冕寧縣山水相連。

地形學

該領土的地形特點是周圍是山脈和山谷,中部是丘陵盆地。壹般海拔在2300米到2800米之間,最高海拔4393米,最低海拔1200米。

區域人口

縣城東西長約133.6公裏,南北寬約129.4公裏。面積8398.6平方公裏,其中流域面積1049平方公裏,約占全縣總面積的12.5%;它有82萬畝耕地,只利用了52萬畝耕地,還有30萬畝荒地有待開發。約31.5萬人,居住著漢、彜、蒙、藏、回等2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55.65%。

鹽源山川秀美,境內風光旖旎,物產豐富,氣候宜人,民風淳樸。有聞名中外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神秘女兒國”瀘沽湖;有宮木山,被稱為“乾坤妙經”;還有熱水池和溫泉。鹽源縣居住著21個少數民族,各民族都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民俗,如彜族火把節的歌舞、鬥牛、搶羊等活動。摩梭人“出嫁”習俗與瀘沽湖邊的加措舞;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服飾和獨特的民族美食。

5.誰知道涼山州的歷史?秦漢時期,中央王朝在梁山設置郡縣,任命官員管理。

唐、宋、元、明、清先後在涼山設置縣、州、師、州、道、衛生所、廳、縣。秦漢以前這壹帶叫古杜瓊國或杜瓊部落,漢代叫宋嶽郡,隋唐叫松州,南詔叫建昌府,元代叫羅羅宣威部,明代叫四川航都部,清代叫寧遠府,民國叫舒寧。

1955涼山彜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劃歸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員會設在昭覺縣。原屬樂山地區的雷博、馬邊(民建鎮)、峨邊,原屬西昌地區的粵港縣,劃入涼山彜族自治州。

轄昭覺、布拖、金陽、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博、馬邊、峨邊、張越等11縣。1956年,郡設在壹帶(在蒲鄉馬);洪溪縣設在壹個角地區(在壹個角);瓦崗縣(在米谷)是由米谷、瓦崗和雷博、美姑、昭覺三縣的壹部分合並而成。

涼山彜族自治州轄14個縣。1958年,夏洛縣由蒲場馬遷至西肖家壩;瓦缸縣遷至雷馳鄉。

1959年,嶽西縣改名嶽西縣;夏洛縣更名為甘洛縣。撤銷瓦崗、洪溪、布拖、普雄縣,將瓦崗縣並入昭覺、雷博縣;洪溪縣並入美姑縣;布拖縣並入普格縣;普雄縣並入嶽西縣。

涼山彜族自治州轄10個縣。1962年,恢復布拖郡(在布拖)。

涼山彜族自治州轄11縣。1978年期間,涼山彜族自治州遷至西昌縣,西昌、德昌、冕寧、會理、寧南(在東風公社)、會東(在前進公社)、鹽源彜族自治縣(在鹽井公社)、木裏藏族自治縣(在博瓦公社)隸屬涼山彜族自治州。

鹽源彜族自治縣改為鹽源縣。轄18縣和1自治縣。

1979西昌市,位於西昌縣,是涼山彜族自治州的龍頭。下轄1市、18縣、1自治縣。

  • 上一篇:中島美嘉出道以來出版了哪些作品?
  • 下一篇:二戰風雲人物:邁耶·蘭斯基(meyer lansky),壹個加入世界大戰的黑幫分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