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計算機歷史問題

計算機歷史問題

1666年,英國的塞繆爾·莫蘭發明了壹種可以計算加數和減法的機械計數機器。

1673年,戈特弗裏德·萊布尼茨制作了壹個帶有階梯形圓柱輪的計數器,稱為“階梯計算器”。這個計算器可以把重復的數相乘,並自動加到加法器上。

1694年,德國數學家戈特弗裏德·萊布尼茨對帕斯卡的帕斯卡進行了改進,制成了壹臺可以計算乘數的機器。它仍然由齒輪和刻度盤操作。

1773年,菲利普-馬特烏斯制造並銷售了少量精確到12位數的計算機。

1775年,斯坦霍普第三伯爵發明了類似萊布尼茨的乘法計算器。

在1786年,J.H.Mueller設計了壹種差動延伸,但不幸的是沒有資金來制造它。

1801年,約瑟夫-瑪麗·雅卡爾的織布機使用打孔卡來控制編織圖案。

1854年,喬治·布爾發表了《思想規律的考察》,講的是符號和邏輯推理,後來成為計算機設計的基本概念。1858年,壹條電報線首次橫跨大西洋,並提供了幾天的服務。

1861年,壹條橫貫大陸的電報線連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

1876年,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發明了電話並獲得專利。

從1876到1878,開爾文男爵制造了泛音分析儀和潮汐預報機。

1882年,威廉·S·巴羅斯辭去了銀行職員的工作,專心致力於發明加法器。

1889年,赫爾曼·何樂禮的電動制表機在競賽中表現出色,並被用於1890年的人口調查中。赫爾曼·何樂禮采用了提花織機的概念來計算。他用壹張卡存儲數據,然後將其註入機器,以匯編結果。這種機器使人口調查的結果在短短六周內就能得到,而這需要十年的時間。

1893,發明了第壹臺四功能計算器。

1895,古列爾莫·馬可尼傳送了壹個廣播信號。

1896年,霍爾瑞斯創建了制表機公司。

1901年,打孔鍵出現,此後半個世紀變化不大。

1904年,約翰·A·弗萊明獲得真空二極管專利,奠定了無線電通信的基礎。

1906年,李德福爾德特在費爾明增加了壹個帶有第三個閥門的二極管,創造了壹個三電極真空管。

1907年,錄制的音樂組成了紐約第壹個官方電臺。

1908年,英國科學家坎貝爾·斯文頓描述了電子掃描的方法,並預言了用陰極射線管制造電視機。

1911年,霍爾瑞斯的手表機器公司與另外兩家公司合並,成立了電腦制表錄音公司(C-T-R),這是壹家制表和錄音公司。但在1924年更名為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

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Kamerlingh Onnes在萊頓大學發現了超導。

1931年,範尼弗·布什發明了壹種可以求解差分程序的計數機器。這臺機器可以解決壹些讓數學家和科學家頭疼的復雜差分程序。

1935年,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推出了“IBM 601”,這是壹種帶算術部件的穿孔卡片機,能在1秒內計算出乘數。它在科學計算和商業計算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總共制造了1500個單位。

1937年,艾倫·圖靈提出了“通用機器”的概念,可以執行任何算法,形成了“可計算性”的基本概念。圖靈的概念優於其他同類型的發明,因為他使用了符號處理的概念。

10月,約翰·文森特·阿坦索夫和約翰·伯裏制造了壹個16位加法器。這是第壹臺用真空管計算的機器。

1939年,祖澤和施雷爾創造了“V2”(後來稱為Z2)。這臺機器沿用了Z1的機械存儲,並增加了壹個新的使用繼電器邏輯的算術組件。但當祖澤完成草案後,這個計劃中斷了壹年。

1939-40年,Schreyer用真空管完成了10位加法器,用氖燈完成了存儲器。

1940年6月,貝爾實驗室、塞繆爾·威廉姆斯和斯蒂比茨完成了壹臺可以計算復數的機器。它被稱為“復數計算器”,後來改名為I (Model I Relay Calculator)。它使用電話開關作為邏輯元件:145斷路器和10條形開關。數字用“加3BCD”表示。同年9月,電傳打字機被安裝在壹個數學會議上,並由新罕布什爾州連接到紐約。

1940,Zuse終於完成了Z2,比操作好,但是不太靠譜。

1941年夏天,阿塔納索夫和貝裏完成了壹個專門為解線性方程組而設計的計算器,後來被稱為“ABC(阿塔納索夫-貝裏計算機)”。它有60Hz的50位存儲器,以電容器的形式安裝在兩個旋轉的鼓上。時鐘

1941年2月,Zuse完成了“V3”(後稱為Z3),這是第壹臺可以編程運行的計算機。它也使用浮點運算,7位指數,14位尾數和壹個符號。存儲器可以存儲64個字,所以需要1400個斷路器。它有1200以上的運算和控制元件,編程、輸入和輸出與Z1相同。1943 65438+10月霍華德·h·艾肯完成了“ASCC馬克I”(自動順序控制計算器馬克I),也被稱為“哈沃德馬克I”。這臺機器長51英尺,重5噸。它由75萬個零件組成。它有72個累加器,每個累加器都有自己的算術單元和壹個23位寄存器。

1943 65438+2月,Tommy Flowers和他的團隊完成了第壹個“巨像”,它有2400個真空管作為邏輯元件和5個紙帶閱讀器,每個閱讀器每秒可以工作5000個字符。

1943在John Brainered的帶領下,ENIAC開始了研究。約翰·莫奇裏和j·普雷斯珀·埃克特負責這項計劃的實施。

1946年,第壹臺電子數字積分計算器(ENIAC)在美國建成。

1947年,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成立。

1947年,英國完成了第壹個存儲真空管O 1948貝爾電話公司開發了半導體。

1949年,“延遲存儲電子自動計算器”(EDSAC)在英國建成。

1950“自動化”壹詞最早用於汽車行業。

1951年,磁芯由麻省理工學院制造。

1952,第壹個“存儲程序計算器”誕生了。

1952年,第壹個大型計算機系統IBM701宣布建造完成。

1952年,第壹個符號語言翻譯器發明成功。

1954年,貝爾電話公司研制成功第壹臺半導體計算機。

1954年,第壹臺通用數據處理器IBM650誕生。

1955年,第壹臺帶磁芯的大型計算機IBM705建成。

1956年,IBM推出了科學704計算機。

1957年,編程語言FORTRAN問世。

1959年,第壹臺小型科學計算器IBM620研制成功。

1960年,數據處理系統IBM1401研制成功。

1961年,編程語言COBOL問世。

1961年,第壹臺子系統計算機由麻省理工學院設計。

1963年,BASIC語言問世。

1964,第三代計算機IBM360系列制成。

1965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推出第壹臺小型機PDP-8。

1969年,IBM成功開發了90列卡片機和system-3計算機系統。

1970,IBM系統1370計算機系列制成。

1971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設計完成了髂骨IV型超級計算機。

1971年,第壹個微處理器4004由Intel公司研制成功。

從65438年到0972年,微處理器基板開始大量生產和銷售。

1973年,IBM研制成功第壹張軟盤。

1975,雅達利- 8800微電腦出來了。

1977年,科莫多爾公司宣布全組合微型計算機PET-2001研制成功。

1977,TRS - 80微型計算機誕生了。

1977,蘋果ⅱ型微型計算機

1978年,磁泡存儲器第二次用於商用計算機。

1979,夏普宣布做出了第壹臺便攜式微型計算機。

從65438年到0982年,微型計算機開始普及,大量進入學校和家庭。1984 65438+10月:蘋果發布Macintosh。基於Motorola68000微處理器。16M可以尋址。

1984年8月:由MS-DOS 3.0、PC-DOS 3.0和IBM AT發布,采用ISA標準,支持大硬盤和1.2M高密度軟驅。

1984年底:康柏開始開發IDE接口,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傳輸數據,被很多同行采用。後來,EIDE進壹步推出,它可以支持高達528MB的驅動器。數據傳輸也更快。

1985:飛利浦和索尼聯合推出光驅。

1985: EGA標準出臺。

1985 10 10月17: 80386 DX推出。時鐘頻率達到33MHz,可以尋址1GB內存。指令比286多。每秒600萬條指令,集成了27.5萬個晶體管。

1985 165438+10月:微軟Windows發布。但在其3.0版本中並未得到廣泛應用。需要DOS的支持,類似蘋果的操作界面,以至於被蘋果起訴。直到8月1997才終止訴訟。

1985 65438+二月:MS-DOS 3.2,PC-DOS 3.2。這是第壹個支持3.5英寸磁盤的系統。但只支持720KB。只有3.3版可以支持1.44兆。

1986 65438+10月:蘋果發布高性能Macintosh。有4兆內存和SCSI適配器。

1986年9月:Amstrad宣布發布壹款廉價且功能強大的電腦Amstrad PC 1512。配備CGA圖形適配器、512KB內存、8086處理器和20毫米硬盤。采用鼠標和圖形用戶界面,設計面向家庭。

1987:連接機超級計算機發布。使用並行處理,每秒2億次運算。

1987:微軟Windows 2.0發布,比第壹版更成功,但提升不大。。

1987:麥金塔II發布,基於摩托羅拉68020處理器。時鐘16MHz,每秒260萬條指令。有壹個SCSI適配器和壹個彩色適配器。

1987年4月2日:IBM推出PS/2系統。最初基於8086處理器和舊的XT總線。後來過渡到80386,開始使用3.5寸1.44MB軟驅。引入了微通道技術,這壹系列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出貨量達到200萬臺。

1987: IBM發布VGA技術。

1987: IBM發布了自己的微處理器8514/A。

1987年4月:MS-DOS 3.3,PC-DOS 3.3。隨IBM PS/2發布,支持1.44MB驅動器和硬盤分區。硬盤可以分為多個邏輯驅動器。

4月1987:微軟和IBM發布S/2Warp操作系統。但是並沒有取得多大的成功。

1987 10月:康柏DOS (CPQ-DOS) v3.31發布。支持的硬盤分區大於32Mb。

1988:XMS標準的建立。

1988:EISA標準建立。

1988的7月到8月:PC-DOS 4.0和MS-DOS 4.0。支持內存。但是由於bug,陸續推出了4.01a。

1988年9月:IBM PS/20 286發布,基於80286處理器,不使用其微通道總線。但是其他機器繼續使用這個總線。

1988 10月:麥金塔Iix發布。基於摩托羅拉68030處理器。仍然采用16 MHz的主頻,每秒390萬條指令,支持128M RAM。

1988 165438+10月:MS-DOS 4.01,PC-DOS 4.01發布。

1989:蒂姆·伯納斯·李創立了萬維網的雛形。他在歐洲物理粒子研究所工作。通過超文本鏈接,新手也可以很容易地瀏覽互聯網。這極大地促進了互聯網的發展。

1989:飛利浦和索尼發布CD-I標準。

1989 65438+10月:麥金塔SE/30發布。基於新的68030處理器。

1989年3月:E-IDE標準建立,可支持528MB以上硬盤容量。傳輸速度可達33.3 MB/s,並被許多光盤所采用。

1989 4月10: 80486 DX發布,集成1.2萬個晶體管。其後續型號的時鐘頻率達到100MHz。

1989 165438+10月:聲霸卡發布。

1990:SVGA標準的建立。

1990年3月:Macintosh Iifx發布,基於68030CPU,主頻40MHz,使用更快的SCSI接口。

1990年5月22日:微軟發布Windows 3.0。兼容MS-DOS模式。

1990 10月:Macintosh Classic發布,顯示卡支持256色。

1990 165438+10月:第壹代MPC(多媒體個人計算機標準)發布。處理器至少80286/12MHz,後來增加到80386SX/16 MHz,光驅傳輸速率至少150 KB/秒。

1991:發布ISA標準。

1991五月:聲霸Pro發布。

19965438+6月0日:MS-DOS 5.0,PC-DOS 5.0。為了推動OS/2的發展,比爾·蓋茨說:DOS5.0是壹個DOS終結者,以後不會在上面花什麽精力。此版本已超過640KB的基本內存限制。這個版本也標誌著微軟和IBM在DOS上合作的結束。

1992:由Windows NT發布,可尋址2G RAM。

4月1992: Windows 3.1發布。

6月1992:聲霸16 ASP發布。

1993年3月22日22:奔騰發布。集成了300多萬個晶體管。初始工作頻率為60-66MHz。每秒執行1億條指令。

1993年5月:MPC標準2發布。光盤的傳輸速率要求300 kb/秒。在320*240的窗口中每秒播放15張圖像。

1993 65438+2月:MS-DOS6.0發布,包括壹個硬盤壓縮器DoubleSpace,但是有個小公司聲稱微軟剽竊了它的壹些技術。所以在後來的DOS6.2中,微軟將其改名為DriveSpace。後來WIN95中的DOS變成了WIN95OSR2中的DOS7.0和DOS7.10。

1994 3月7日:英特爾發布90-100 MHz奔騰處理器。

1994年9月:PC-DOS 6.3發布。

1994 10 10月10:英特爾發布75 MHz奔騰處理器。

1994:網景1.0瀏覽器發布。

1995年3月27日:英特爾發布了120 Mhz的奔騰處理器。

19956 6月1:英特爾發布133 Mhz奔騰處理器。

1995年8月23日:Windows '95發布。與之前的版本非常不同。完全脫離了MS-DOS,但是照顧用戶習慣還是保留了DOS的形式。純32位多任務操作系統。這個版本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5 165438+10月1:奔騰Pro發布。主頻可達200 MHz,每秒完成4.4億條指令,集成550萬個晶體管。

1995 65438+2月:網景發布了它的。JavaScript。

1996:地震,文明2,指揮與控制。《征服-紅色警戒》等壹系列著名遊戲發布。

1996 65438+10月:網景領航員2.0發布,第壹款支持JavaScript的瀏覽器。

1996 65438+10月4日:英特爾發布150-166MHz的奔騰處理器,集成了330萬個晶體管。

1996: Windows '95 OSR2發布,修復了壹些bug,擴展了壹些功能。

1997:GR與盜車、雷神之錘2、銀翼殺手等知名遊戲發布,3D圖形加速卡開始流行。

1997 65438+10月8日:英特爾發布奔騰MMX。遊戲和多媒體功能得到了增強。

4月1997: IBM的深藍計算機擊敗了人類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

1997年5月7日:英特爾發布奔騰II,增加了更多指令和更多緩存。

1997年6月2日:英特爾發布233 MHz奔騰MMX。

1998年2月:英特爾發布333 MHz奔騰II處理器。采用0.25微米技術,提高速度,降低發熱量。

1998年6月25日:微軟發布Windows '98,有人試圖肢解微軟。微軟反駁說這會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

1999年2月22日:AMD發布K6-III 400MHz。有測試稱其性能超過英特爾P-III。集成2300萬晶體管和插座7結構。

1999年2月26日,英特爾推出奔騰III處理器。奔騰III采用了與奔騰II相同的Slot1架構,並增加了包含70條全新指令的SSE指令集,以增強3D和多媒體的處理能力。起初時鐘頻率在450MHz以上,總線速度在100MHz以上,采用0.25μm工藝制造,集成了512KB以上的二級緩存。

1999年6月23日,AMD推出了壹款名為Athlon的處理器,采用全新架構,CPU主頻首次超越英特爾。從此,壹場精彩激烈的處理器頻率和速度大戰開始了。

1999 9月1日,Nvidia推出了GeForce256顯示芯片,並提出了全新的GPU概念。

10月25日,1999,10,代號為Coppermine的奔騰ⅲⅲ處理器發布。采用0.18μm工藝,集成了256KB全速L2Cache,內置2800萬個晶體管。

07年2月17日,微軟發布了Windows2000。

2000年4月27日,AMD發布了“Duron”處理器,開始在低端市場向Intel發起進攻。

2000年9月14日,微軟正式推出面向家庭用戶的windows千年版windows Me,這也是微軟最後壹款基於DOS的操作系統。

2000年6月165438+10月12日,微軟宣布推出壹款輕薄型個人電腦Tablet PC。

2000年10月20日,165438+英特爾正式推出奔騰4處理器。處理器采用全新的Netburst架構,總線頻率達到400MHz,增加了144條新指令,提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和3D圖形的處理能力。

2001年3月26日,蘋果發布了Mac OS X操作系統,這是蘋果操作系統自1984誕生以來的首次重大改版。

2001 19年6月,英特爾推出了采用“Tualatin”內核的P3和賽揚處理器,這是英特爾首次采用0.13微米技術。

2001 10 10月8日,AMD宣布推出Athlon XP系列處理器,新處理器采用了全新的核心,professional 3D Now!指令集和OPGA (organic pin array)封裝,並采用“相對性能標簽”(PR標稱值)的命名規範。同時,處理器出色的性價比讓英特爾的壓力倍增。

2001 10 10月25日,微軟推出Windows XP操作系統,比爾·蓋茨宣布:“DOS時代結束了。”Windows XP的發布也推動了處於低潮的全球PC硬件市場。

2002年2月5日,Nvidia發布了GeForce 4系列圖形處理芯片,分為Ti和Mx兩個系列,其中GeForce4 Ti 4200和GeForce 4 MX 440成為市場上生命力極強的機型。

2002年5月13日,久違的老牌顯示芯片廠商Matrox正式發布了Parhelia-512(中文名:魔天)顯示芯片,這也是全球首款512bit GPU。

2002年7月17日,ATI發布了鐳龍9700顯卡,采用了顯示核心代碼R300,毫無爭議地將Nvidia第壹次從3D性能的寶座上趕了下來。

2002年6月165438+10月18日,Nvidia發布了代號為NV30的GeForce FX顯卡,並在該產品上首次使用了0.13微米制造工藝。由於采用了許多先進技術,這款顯卡也被稱為劃時代的產品。

2003年6月7日,65438,英特爾發布了新的移動處理規範“迅馳”。

2003年2月10日,AMD發布了巴頓的Athlon XP處理器。雖然推出後很長壹段時間都沒有得到媒體的認可,但巴頓憑借著極高的性價比和出色的超頻能力,最終創造了壹個所有DIYer都會無限懷念的巴頓時代。

2003年2月12日,FutureMark正式發布3Dmark 03,卻引發了測試軟件的信任危機。

2005年,英特爾開始推廣雙核CPU。

2006年,英特爾開始推廣四核CPU。

2007年,英特爾IDF大會推出了震驚世界2萬億次的80核CPU。

  • 上一篇:戀愛中可以有備胎嗎?
  • 下一篇: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