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廈門胡立山堡的歷史演變

廈門胡立山堡的歷史演變

(壹)事件的背景

鴉片戰爭期間,廈門島曾壹度被英軍攻占,特別是在1841抗英保衛戰中,以石壁堡為代表的廈門港要塞被英軍摧毀,加強東南防務問題進壹步引起政府重視。

(二)文化背景(中國洋務運動的產物)

清末洋務運動興起,朝廷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建立海軍,購買洋槍,以達到富民強兵的目的。

(3)地理背景

廈門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中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也是南北航線和東南亞航線的重要樞紐站。(1)邊寶坻被勒令“自籌資金購買”

在1841年廈門對英保衛戰中,以石壁堡為代表的舊廈門港口要塞被英軍摧毀。渤海的入口突然打開了。1874年,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清廷計劃在原址附近新建壹座近代胡立山堡,但需要白銀約30萬兩。工程建設歷時22年,壹波三折,歷盡艱辛。

11年9月,光緒十四年(1888),閩浙巡撫邊寶坻起奏皇帝遺言:“福建省為沿海重要地區,防禦須慎”,建議在閩江口、廈門港新建炮臺,並購買德國克虜伯大炮放置,但同時命邊寶坻“以。

邊寶坻接受任務後,考慮到“槍價好提”,決定裁撤南臺、菜圃兩個營的兵,“工資都省下來買槍了”。即便如此,資金缺口依然巨大。邊寶坻要求提前向海軍衙門借錢買槍,然後用“存勇糧,陸續收回”。但由於朝廷賠償,難以歸還,邊寶坻也借不到錢買槍。

光緒十六年(1890),邊寶坻再次上書請求:“廈門與臺灣、彭州相連,陸路危急,港闊水深。如果比不上其他人,那就要配兩個800磅的火炮,兩個600磅的火炮,六個20歲的,這樣才安全,還有十個* * *炮。做壹個訂單需要30.2萬左右,20個月內送到廈門,三年付清貨款。臨時買的話,450.2萬。”海軍衙門被要求在撥款中包括從胡立山堡購買槍支。然而,它還沒有得到“上天的保佑”。

沒有資金,光緒十六年(1890)八月,邊寶坻未經朝廷批準,與德國商人簽訂了“收購二十八生克虜伯炮兩門”的合同。這種先斬後奏的行為,其實是把朝廷逼上了梁山。

不久,邊寶坻病重,死於任上。他直到去世都無法借錢買槍,但他開了個好頭。

(2)譚將“截留的新海國防捐款”用於購買槍支

光緒十七年(1891),繼任閩浙總督的譚計劃停止購買克虜伯大炮,理由是“京餉因債臺高築,無法上繳”。

這種毀約的做法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外商鼓動德國使節到總理衙門就國家大事饒舌”向他們施壓。法院被迫指示譚遵守合同並作出妥善安排。譚趁機請朝廷協助山東立案,截留新海防捐。所得款項用於買槍,搭建平臺,光緒皇帝只好同意。於是,譚決定將的“停購”改為“展銷”。

譚立即與福建水師提督前往廈門港,察看原福建水師提督彭楚瀚設置炮臺的湖裏山地形。

光緒十九年(1893),朝廷全面裁員降薪。16年6月,譚仍堅持要求光緒皇帝購買和運輸巨炮。“那時候我們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同年7月18日,譚向朝廷開價:“二兩28生槍,如足、保險等出廠價為628211馬克,需銀約16萬兩,甚為驚人。”還指出,由於火炮巨大,海上安裝並不容易。因此“離炮登陸需要大量工作,看了當地情況再討論”,為再次申請截留新的海防捐款奠定了基礎。

當年十二月初八,譚又奏:“至光緒十九年五月,兩年展期已過。”因為買槍的錢還是不夠,他要求“再展壹年,就可以出個數了。”理由是“福建省每年捐的不多”,此外,帝國海軍衙門還“新撥海防捐2.2萬,用於購買傅晶鐵甲船炮”,同時說服朝廷“廈門當地鄉紳願募捐”,“購買此鋼槍,有利於海防,避免失信洋人”,於是光緒皇帝批準再展壹年。

經朝廷同意,譚壹方面與興全普華永道壹起,發動廈門當地士紳、商人募捐,壹方面又向上海德華(德國)銀行貸款,最後“收了壹個號”。

從“懸”、“展”到“拓”,譚似乎比他的前任邊寶坻更善於退。

③楊岐珍的《命令海軍主事管理帶萊祁鳴的圖紙》

為了建造新電池,清廷多次派員到歐洲各國考察學習。曾任駐德公使的劉錫鴻,留學後在致光緒皇帝的奏折中寫道:“練兵築臺,實為歐洲之最。”

在附單中,他詳細介紹了德軍各種堡壘的建造技術和數據:“堡壘的方圓是尖銳的,這是由於地形的緣故。我們是方方正正進入的,首先我們希望它容易打包,美妙的使用不會壹開始就慢下來。簡而言之,積土為柱,使敵炮不滅,洞藏。士兵打不到敵人的炮,而且炮位高掛,兵力充足,距離遠,不存在炮煙自行遮蔽的危險;平臺外面,只有防護墻。如果敵人搶了站臺,他可以反擊,贏得船票。想要的人也是如此。西方的堡壘主要是用石頭建造的,但今天它們大多是用沙子和灰燼建造的。蓋石雖難射,但易碎,碎石投擲傷人,不如沙子能嵌槍...所以累土就是山頭,凹頂套炮,山頭從外到內高20尺,厚20尺,然後變成斜坡固定地址,山頭從內到外10尺,除了方向。

根據調查報告,清廷采用了德國陸軍上尉漢納根的設計方案,並讓楊奇珍監督胡裏山炮臺的修建。楊奇珍命水師賴負責繪圖,廈門鶴山工匠葉承造,任命牛、、羅明峰為監工,任命林世春為總督察,並命福建省繼續加水陸築堡。3月初八正式開工,1894,充分利用閩南“三合壹土”(紅糖、糯米糊、黑樟樹汁夯)等建材優勢。兩年零八個月之後,就是“鑿石開路,穩築平臺”和“築背洞,築擋土墻,築城垛,築戰場,築彈藥庫,築軍械庫,等等。

1896年11月初八,難產許久甚至差點夭折的胡立山堡終於完工了。①對英國的防禦戰(石墻之戰)

第壹次鴉片戰爭後,英國侵略者多次入侵廈門。時任閩浙總督的嚴,用了8個月時間,花了200萬兩銀子。他用花崗巖代替沙袋,建造了“當時中國最強的線性永久火炮工事”——廈門島南岸石壁炮臺。也就是胡裏山炮臺的前身。

1841年4月,英軍首戰進攻廈門。顏率領清軍的藤兵、虎兵到石壁堡作戰,但面對英軍的堅船利炮,清軍束手無策。不到20分鐘,石壁堡就淪陷了。

(2)“廈門事件”

1900年8月,日軍制造大火,以東洪安集被燒為借口,公然出兵廈門,企圖獨占廈門。消息傳到胡立山炮臺,守臺官兵立即脫槍,調轉炮口,瞄準鼓浪嶼外的日本船只和日本領事館。日軍被火炮的威力所懾,不得不在8月31日撤兵回艦。

(3)中美海軍首次近距離接觸定在廈門。

光緒三十三年(1907),周遊世界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在執行和平使命,訪問了日本、菲律賓和中國。

海軍基地壹定要設防,關鍵是炮臺。當時考慮到胡立山炮臺的克虜伯炮“威力極大,射程極遠,為中國各省炮臺所無,今為珍寶”,所以只要將軍艦南移廈門港,就可以將中國的海防展示在外國人面前。因此,清政府決定廈門港為中美海軍第壹次和平交流的場所。

(4)克虜伯西方炮兵被拆除。

1957期間,廈門鐵廠成立初期原材料短缺。廈門造船廠引進後,以每斤8分錢的價格購買了兩門克虜伯炮,並拆解作為原料。當西炮拆除,準備再次拆除東炮時,消息傳到市委、市政府,市委書記出面制止。東炮保留了下來。西炮拆除後,大部分被單獨加工,改造成機器零件。另外還有壹段收縮筒,保存於廈門博物館7月1983。

(5)為臺灣建立廣播電臺

195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廈敵有線廣播站”在胡立山炮臺正式成立。

1958 10 10月6日,播音員陳菲菲首先播報了《中國人民和國防部致臺灣省同胞的壹封信》。

  • 上一篇:百丈鎮旅遊景點介紹百丈鎮屬於哪裏?
  • 下一篇:關於紙的發明的英語作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