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2008年上海高考試題難度分析

2008年上海高考試題難度分析

我在網上查了很多,具體是這樣的:

數學很難,背景知識很重要,知識點零零碎碎很多。

英語壹般,考的比較多。

語文比較難,後面的文言文很多人都錯了,紅燈籠也是,尤其是選擇。

物理是最令人惱火的學科。聽說寫卷子的是參賽選手,現在老師都快被詛咒死了。

化學雖然沒有物理難,但是也比前壹年難很多,陷阱很多。

政治和物理壹樣難,這兩門現在在網上被罵的最多。

生物和歷史都可以,地理的人少,所以很少有搜索引擎說地理…

最後附上教育考試院官方試卷分析:

2008年上海市高考統壹文化試卷評析

(發布日期:2008年6月12日)

語言

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語文試卷在閱讀材料選擇、命題立意、題型設計等方面,以能力立意為考試目標,註重考生解題所需能力的培養和積累,從能力的角度區分考生的不同層次,促進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質。

壹、命題作文激活思辨

作文題目“他們”構成了整篇論文的壹大亮點。

中小學生都有過確定某個特定個體為寫作對象的經歷,比如“妳”、“我”、“他”。該題要求將個人的寫作改為群體的寫作和“他們”的寫作,有效地將命題與以往的練習區分開來,使考生在面對壹個全新的命題時,能夠相對平等地競爭在起跑線上。同時也是壹個全新的視角來激活考生的感受和思維,引導考生走出個體和自我,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多角度關註社會。

從形式上看,這個題目也是命題作文。命題作文往往有具體的要求,如果處理不當,會限制考生的想象力、思維興趣,甚至抑制寫作欲望。所以,學生要想有話可說,有寫作的沖動,就要讓給定的題目保持相當的開放性。話題“他們”的開放性體現在題材、體裁、思想等多個方面。就題材而言,如果考生是敘事生活中的人物,可以選擇任意壹個群體開始敘事描寫。這可以是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他們”,也可以是興趣不同的“他們”,也可以是特定社會階層的“他們”,也可以是不同經歷的“他們”,更可以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信仰的“他們”。就文體而言,這個題目也是除了詩歌以外的所有體裁和表達方式。在敘事、抒情、討論甚至解說等各種風格中,考生都可以有馳騁的空間,展現自己的開放。“他們”這個話題在思辨層面也是相當開放的。如果說題目中“人”的群體性和“他們”與“我們”的關系為哲學思考提供了條件,那麽這樣的思考終究是抽象的、形而上學的。只有把思想內容的挖掘和題材的選擇結合起來,思維的開放性才能得到堅實的支撐。比如,是基於對現實的思考,是壹些西方媒體在奧運火炬境外傳遞期間的非客觀報道甚至歪曲報道,引發了對“他們”、“我們”和“他們”之間,以及他們如何理解“我們”、“我們”理解“他們”的思考。5.12汶川地震中湧現出的感人的人和事,也為展示“他們”、理解“他們”、思考“他們”、思考“他們”與“我們”的關系,包括災難中的“他們”與日常生活中的“他們”與“我們”的關系,開啟了壹種現實的思考。

第二,文選重在經典

閱讀文選,除了延續之前的命題傳統,選擇壹篇評論外,特別強調對文學經典的分析和理解,這也成為上海語文卷的另壹大亮點。

《現代文學》第二段,選的是韓牛的散文《大紅燈籠高高掛》。這篇敘事散文包含著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內涵。整篇文章簡潔明了,很有文采。不經歷生活的磨難,不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是不可能寫出這樣的作品的。現在很多散文內容模糊,甚至為文造情,無病呻吟。受此影響,很多中學生閱讀品位不高,作文往往華而不實。選擇燈籠紅是為了引導考生閱讀和關註經典文學作品。

古文選擇了壹部唐代史傳和壹篇明末小品文,這兩部作品都是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比較淺顯,適合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前者相對平實、緊湊、生動,可讀性強;後者文字優美,句式多變,山水點綴,評論抒情,跌宕起伏,篇幅千裏。這兩本文言文讀起來都很有趣。

此外,在設計試題時,無論是時事文章的信息篩選題,還是文學作品的鑒賞題,都力求從整體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並強調以恰當的方式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成為本卷的第三大亮點。

數學

2008年上海市秋季高考數學試卷在推進素質教育和高校選拔新生的指導思想指導下,立足於試卷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重視對中學數學“雙基”、數學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學習能力的考查。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以《課程標準》為綱,加強“雙基”考試。

試卷立足基礎,來源於教材。今年數學試卷的大部分題型都是以常見的背景、簡單的題型、常規的方法呈現,貼近學生認知的實際情況。試卷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問題直接來自課本,有的考查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理科第九題(文科10)考查方差和中位數的概念,理科12題和理科13題(文科)分別考查對組合數公式的理解和對平面垂直線的定義。有的考察知識和數學方法的應用,如理科10題,理科17題(文科);有些是課本上的典型例子,比如理科題18(1)。因此,今年試卷的壹個突出特點就是緊扣教材,特別註重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體現了高考的考試目標——考生對“大綱”和“書”的理解和把握。特別是方差和中位數的考試,旨在引導師生關註中學數學教學的規範性,糾正考試帶來的教學內容的隨意性。

第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註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

堅持多年來實施的考試目標——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考試。比如理科10題,如果把條件用圖形表示出來,問題就解決了;理科題11,從“形”中找出方程根的判別條件;理科(文科)問題15,要從幾何圖形中找到滿足問題條件的數學形式。這些都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維方法;又如理科題19(2)中關於不等式轉化為函數最大值問題的討論,體現了化歸的思想方法;再比如理科第20(3)題。在指出二次曲線上哪些點可以對應關於軸對稱的拋物線時,需要用分類討論的方法來探討。

第三,以倡導研究性學習為目的,堅持能力本位的問題考查。

試卷註重能力的思路,體現在近年來壹貫堅持的數學能力與通用能力相結合的考試風格上。在大力倡導自主創新的背景下,倡導研究性學習顯得尤為重要。數學試卷正試圖搭建這樣壹個平臺。如理科題11,通過提示具體的方程求解方法,要求考生在理解上述方法精髓的同時,結合冪函數和反比例函數圖像的特點,解決新情況下的方程根問題;理科15題通過平面上點的縱軸和橫軸的大小來定義平面上點之間的“上級”關系。了解了數學形式上的“優”關系後,考生就不難確定平面上盤面區域“最”優勢的集合了。這些問題旨在考察考生潛在的自主學習能力。再比如理科20題的第二、三子題,引導考生先分析橢圓的對應形式,再從反方向分析二次曲線上哪些點可以對應關於軸對稱的拋物線。這個推理論證過程體現了探索數學問題(尤其是曲線和方程)的壹般方法;再比如,理科第21題給出了壹個由遞歸關系定義的數列,第1題首先讓考生在具體特殊的情況下體驗數列的形式。第二題和第三題再通過實驗和觀察總結出特定限制下第壹項的規律,最後推進到探索進壹步放寬限制下的第壹項和公差的規律。整個問題體現了思維循序漸進的要求,研究問題。

英語

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英語試卷繼續遵循“幫助高校選拔新生,幫助中學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指導思想。該考試旨在測試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重點是語言運用能力。英語論文有以下五個特點。

首先,明確目標

充分體現了考試手冊中各部分的能力目標要求。聽力部分主要考察學生對英語口語的理解和領悟能力。語法部分考查高中英語語法中有代表性的知識點。與往年不同的是,詞匯題改變了詞匯知識分離測試的形式,要求考生在語篇中運用詞匯知識,以體現其在語境中運用詞匯的能力。綜合填空主要考察學生根據課文的意思和結構理解上下文和正確使用詞匯的能力。閱讀理解測試理解閱讀細節、推斷隱含意義、概括中心思想和推斷上下文中短語含義的能力。翻譯部分考察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將漢語意思準確翻譯成英語的能力。作文考查學生根據題意,正確、連貫、恰當地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能力。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作文題還特意在答題卡上打印了評分標準,讓學生明確作文的評分要求。

第二,體現公平

緊緊圍繞考試大綱、課程標準和詞匯手冊,關註不同的考生群體。比如市區和郊區,男生和女生之間的公平等等。,使得城市中的候選人在同壹起跑線上公平競爭。試卷註重對語言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考核,從而正確引導考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該文選材新穎,無明顯偏頗。詞匯采用新題型,嚴格按照考試目標提問。

第三,語言真實

當代外語教學和語言測試理論關註語言的真實性以及交際能力的教學和評估。這些思想都體現在這本書中。第壹冊的所有問題和課文都選自英美的真實材料。比如聽力內容口語化特征明顯,多以英美真實生活場景為素材,包括壹名導遊向遊客講解註意事項。連語法部分的詞幹基本都是引用原文中場景清晰的句子,所以語言地道,場景清晰,有利於答題。

第四,選材新穎

所選材料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在閱讀理解題的綜合填空和文本選擇中,註重材料的多角度、多側面選擇。話題包括青少年對運動的正確態度、農村生活感受、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困惑、英國年輕人的經濟狀況、解決全球糧食危機的建議等。這些題目涉及多個領域,反映了當代國外的最新思想和現實,內容新穎,信息量大,使考試過程成為壹個學習過程,壹個獲取信息的過程。

五、貼近實際

試題要貼近考生的現實生活。作文題目內容是中學日常活動,考生有話要說。但題目給出的具體信息,讓考生無法應用記憶的文章。閱讀部分,選取壹篇專欄作家回答讀者提問的實用文章,並配以作家照片。所提問題與學校、學生生活相關,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綜上所述,2008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英語試卷嚴格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遵循語言測試理論,既考核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又註重學生的語言運用和交際能力,力求對中學英語教學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試卷視野開闊,有壹定的廣度和深度,為考生提供了展示英語能力的平臺。

綜合能力測試

在總體穩定的基礎上,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綜合能力試卷呈現以下特點:

第壹,註重對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以周恩來總理誕辰10周年為契機,聯系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包括20世紀20年代、30年代、40年代、50年代中國的歷史知識,考察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基本掌握水平。再比如綜合壹卷第五題給出的簡易溫度計中彩色圓點的位置,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看似簡單,卻更能體現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基本的科學素養。

二、重視對學生知識創新能力的評價,為高校選拔人才提供依據。

綜合理科第壹卷第九題提到的紅外輻射問題,對學生來說是新知識。學生需要仔細審題,了解遙感衛星探測地面物體的工作機理,才能從圖片中判斷出正確的結論。該題融合了生物和地理知識,能更好地考察學生接收和轉換信息的能力,是對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檢驗。綜合理科第壹冊第21題介紹了什麽是警戒色,然後介紹了壹個有趣的模擬實驗,讓學生根據實驗數據猜測相關結論的合理性,考察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第二卷第44題提到的多普勒效應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題目體現了科技為生活提供便利的思想。對於學生來說,是對能否運用試題中給出的新公式解題的考驗。試題能有效反映學生的知識創新能力,區分學生的能力水平,可作為選拔的有力依據。

第三,在整合的基礎上,突出學科特色。

第二冊第三題以全國首屆大學生北極科考為背景提出命題,考察學生多方面綜合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考察學生從地圖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考察學生對地理信息的篩選和分析能力,考察學生在新形勢下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大題綜合了地理基礎知識,涉及到很多地理知識點,包括世界區域地理,地球和地圖基礎知識,地理環境知識等。問題的考查內容具有壹定的覆蓋面,註重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具有較強的地域特色。

第四,註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突出科學探究精神。

基於第二冊第六題,設計了壹個生活化的生黃豆芽研究項目,要求學生分析黃豆芽下胚軸在白光和黑暗下的生長曲線,並根據相關數據進行推理和論證。同時要求學生根據研究項目的相關場景對數據進行轉換處理,並將處理結果以圖表的形式表達出來。考生必須從數據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比如下胚軸在黑暗中的生長曲線應該是S型的,先快後慢,速度最終歸零。只有了解這些,才能正確繪制速度增長曲線。本課題進壹步提供了不同磁場強度對黃豆芽生長影響的虛擬實驗,並在研究計劃中預留了壹些問題。首先考察學生根據研究目的進行假設的能力,然後要求學生根據研究計劃設計數據記錄。這種測試不僅要求學生清楚地了解科學研究的需要,而且強調學生必須具有嚴格的科學思維品質。只有經過標準化研究性學習訓練的學生才能回答得更好。課題體現了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投身科學實踐的理念。

第五,場景創作貼近生活,與熱點密切相關。

《文綜》第壹冊第三題聚焦當前熱點CPI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經濟知識關註民生,對中學德育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此外,試題與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胡錦濤主席訪日、周恩來110周年誕辰和人口老齡化有關,因此情景創設具有現實性。第二冊第二題以百年奧運為線索,創設場景,考察學生的歷史知識,落腳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中國的文化元素,有創意地提問。第二冊第四、五題以交通和能源為重點,考察學生運用科學文化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關註社會、關註生活,使學生深刻理解科學知識對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

六、文理滲透,跨學科

今年的綜合卷保持了傳統的科目綜合的特點。文綜第壹冊19題以物理學史知識為背景,考察文科生的科學素養。《綜合管理》第壹冊19題以古典詩詞為背景設置,既考察了學生對詩詞的閱讀理解能力,又測試了學生的生物知識水平,體現了文理綜合的命題特點。

  • 上一篇: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先進事跡體會
  • 下一篇:房山山區的村落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