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走進歷史,了解和諧。

走進歷史,了解和諧。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作出的歷史性決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立足本地實際,突出工作重點,抓住關鍵環節,穩步推進。首先是樹立和諧的理念。要決定行動,思路引導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從和諧理念入手,用思想的力量構築社會和諧的精神支柱。我們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繼承、豐富和發展,是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的發展觀與和諧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人民群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力量,是和諧社會的真正主人。社會發展的本質是人的發展。考察人類社會的進步,不僅要用生產力發展水平來衡量,更要用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程度來評價。兩者是統壹的。堅持以人為本,就要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大力倡導誠信友愛、團結互助、寬容謙讓,形成和諧社會人人共享、促進和諧的生動局面;要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不斷增強社會的親和力和凝聚力;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加強生態保護,改善人居環境,走出壹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們必須把以人為本貫穿於構建和諧社會的全過程,落實到各項工作中。二是極度發展經濟。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經濟長期失靈,人民得不到實惠,社會不和諧;經濟發展了,但社會事業發展滯後,人民不滿意,社會就不會和諧。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努力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三是關註民生問題。民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問題。人民的幸福和安心是社會和諧的重要標誌。社會和諧是人民之福,社會動蕩是人民之禍。人民期待著繁榮和平的生活;希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切實保障自身權益;期待公共服務改善,生活便利,安定有序;希望建立良好的社會風尚,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群眾的意願是我們前進的動力;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由許多因素構成的,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解決民生問題,需要從群眾比較集中的社會熱點問題入手,從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進行反映,並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加以改善。第四,千方百計維護社會穩定。穩定是和諧的保證。深刻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特點,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能夠承受的程度統壹起來。要堅持從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出發想問題、定政策、辦事情,特別關註廣大中低收入者,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受益不受益作為檢驗壹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特別是要妥善處理好征地拆遷、企業改制中出現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矛盾的發生。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搞好安全生產,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抓住群眾普遍關心的迫切問題,制定具體措施,逐項研究,逐壹解決,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成效真正體現在為群眾排憂解難、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上。五是構建和諧文化。文化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黨提出建設和諧文化,是理論創新,是文化發展的新理念。這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對人類文明有益成果的借鑒,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立足改革發展實踐,大力建設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和諧文化,夯實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六是協調黨群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群眾是基礎,幹部是關鍵。幹群關系決定人心向背,影響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關系黨的事業全局,關系構建和諧社會目標的實現。必須大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 上一篇:株洲九方雙語學校
  • 下一篇:1972歷史上發生了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