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大師,請給我們講壹下元朝的興衰。

歷史大師,請給我們講壹下元朝的興衰。

元朝的建立

1260年3月,忽必烈在東道主諸王塔哈爾和西域諸王何丹的支持下,在開平稱胡力臺,即大汗位,建立元朝統壹。同時,任命漢族士人建立中書省、石碌傅玄部等行政機構,鞏固了他們在中原的統治地位。

阿裏布格還在漠北捧胡力臺,稱可汗。據悉,有漠北地區。駐守六盤山的蒙古軍總司令渾都海,陜西的劉太平,四川的蒙古軍部分將領,支持阿裏不哥為可汗,企圖以秦蜀之地應對。

忽必烈派廉希賢為京兆等路的宣傳大使,殺了劉太平和川軍中隸屬於阿裏不哥的將領。不久,王、王等聯軍打敗了渡過大漠助南的渾都海、阿蘭達爾,完全控制了關隴川蜀地區。

七月,忽必烈率軍與林正作戰。9月,阿裏巴巴失敗後逃離,去追逐吉利基斯。忽必烈命令宗王樊氏兄弟,為阿裏兄弟統率大軍留守鶴林。

1261年秋,阿裏巴巴率領壹支軍隊攻擊樊氏的軍隊,並利用勝利南下。忽必烈迅速率領張柔等七支漢軍,令董文炳領兵數千射手,塔察兒領兵數千跟隨征。十壹月,忽必烈的軍隊和阿裏布格打過去(今蒙古蘇赫巴托爾省南部)。諸王與丹為右軍;君王塔的兒子威爾·左軍;國王哈比比聯合中國軍隊進攻。塔察兒和何碧池分兵作戰,打破了阿裏不哥的模式,攻擊軍隊。阿裏布格的軍隊回到阿茲特克後,又打了起來,兩軍都有傷亡。阿裏巴巴退出北方,忽必烈回到軍隊。

由於忽必烈切斷了漢至漠北的物資供應,阿裏不哥進退兩難,於是派阿魯胡(察合臺之孫)主持察合臺汗國的政務。但阿魯突然取得可汗地位後,拒絕向阿裏兄弟提供物資,扣留其使者,於是阿裏兄弟出兵攻打阿魯胡,轉戰阿裏馬裏,阿魯西去撒馬爾罕。

1264年(元朝元年),阿裏不哥背棄親人,向忽必烈投降。

中原漢族地區成為忽必烈政權的重點。他依靠漢族士大夫推行“漢法”,改革蒙古統治者統治漢族地區的方式。1262年,山東巡撫李坦乘忽必烈與阿裏巴巴兄弟交戰之機,使宋為外援,占領濟南,企圖策動華北各地諸侯響應。忽必烈調集重兵圍攻濟南。七月,城破,李坦被殺。忽必烈乘勢而起,停天下,設牧,民兵分治,廢除世襲州縣官,移法。專制政黨的影響受到限制和削弱,中央集權得到加強。1271年(元朝八年)十壹月,忽必烈向世人宣告,開國的正式名稱為“大元”。1272年2月,改都城為大都(今北京),大部分被宣布為元朝首都。

統壹江南

北方政局穩定後,忽必烈決定采納南宋統帥劉正的建議,集中力量攻下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漢水南城)和樊城(襄樊市漢水北城),這是南宋漢水中遊南北兩岸的兩大軍事重鎮。從1268(元五年)開始,經過六年的圍攻,樊城終於在1273的正月被攻破。二月,襄陽太守陸出山,解除了南宋在長江中遊的屏障。

1274年6月,忽必烈命伯顏為統帥,分兩路大軍南下。卻說從淮西起程,劉正為先鋒。右翼軍隊由伯顏和阿蘇率領。九月,從襄陽出發,沿漢水入長江。與此同時,董文炳奉命從淮河以西向南強攻安慶,以為呼應。十二月,元水師入長江,河守陽邏堡。宋、韓、鄂州都督夏貴敗走,漢陽、鄂州投降。留在海牙、阿裏,渡過鏡湖,在那裏率領水陸大軍順流而下,以魯為先鋒。宋朝的沿江統帥大多是魯的舊部,都是不戰而降。1275年2月,賈思道被迫督所有精兵抵抗元軍。此時,他仍試圖用金錢來求和,但遭到了伯顏的拒絕,因此他不得不在池州下遊與元軍勉強作戰。由於內部不和,宋軍正處於崩潰的邊緣。同年秋,伯顏從建康(今江蘇南京)分兵,向宋朝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進發。伯顏和阿塔海從中路控制軍隊,水陸並進。1276年(元十三年)正月,元軍在臨安以北集結,二月,宋有帝皇帝趙昆上表降元,宋亡。1279年,元軍完全占領四川,趕走了南宋國王禹衛雅山(今廣東新會縣南海島),完成了全國統壹。元朝的統壹結束了唐末割據以來中國南北對峙的分裂和戰爭局面,促進了多民族統壹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對外戰爭

宋朝滅亡後,忽必烈對周邊國家發動了壹系列戰爭。

入侵朝鮮

1218蒙古和朝鮮打敗了入侵朝鮮的契丹叛軍,雙方結盟。後來蒙古對朝鮮肆意要求,多次侵略,激起了朝鮮人民的強烈反抗,使蒙古無法達到消滅朝鮮的目的。忽必烈登基後,朝鮮成為元朝的附庸國。元朝強迫朝鮮國王拿自己的孩子當人質,強迫朝鮮朝貢,從朝鮮招兵買馬。除了派遣大儒華池監督,1283年(至元二十年)在朝鮮設立東方省,加強統治,經常派兵壓邊或侵朝。為了避免朝鮮上層統治者的反抗,蒙古統治者還采取了籠絡、封官賞賜或娶皇帝女兒等手段。1274年(元朝十壹年),忽必烈失去了皇帝的女兒,嫁給了朝鮮國王。

對日戰爭

1274年(至元十壹年),新都、紅槎丘隨部隊出使日本,但因其船只被毀而被退回。1281年(至元十八年)分兩路進攻日本。索都所率領的蒙古軍、漢軍、朝鮮軍從朝鮮越境進入,範率領新附軍(元政府收編的南宋軍)從清遠(今浙江寧波)北上。元軍在日本鷹島遭遇颶風襲擊。軍艦有多爛,淹死了好多人,又被日軍打死,幾乎全軍覆沒。

對安南和占城的戰爭

1282年(元十九年),索都派兵占領城池,但被占領城池的軍民抵抗,部隊於1284被退回。同年,鎮南王陀桓(忽必烈)出兵侵安南(今越南北部),命索都從占城向北進攻。安南王退守京師,主力藏於深山,避免與元軍決戰。元軍累了,就出來進攻。五月,因為夏雨和瘟疫流行,拓跋扈被迫退兵。索都戰死沙場。1287年(元二十四年),拓跋扈再次出兵安南,但毫無進展,次年放棄出兵。

對緬甸的戰爭

1277年(元十四年),雲南省出兵緬甸,攻占了三百多個村莊,三千多戶人家。後來,由於炎熱的夏天,他們回到了自己的部門。1283年(元二十年),宗皇帝吳象再次率兵攻打緬甸,緬甸國王派出了和平使者。1287年(元二十四年),緬王私生子廢王獨立,內鬥爆發。雲南王乘機入關蒲甘,緬國無力抵抗,貢品投降。

對爪哇的戰爭

1292年(元朝二十九年),石碧、伊黑失、快樂等軍從全州起航,入侵爪哇島(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爪哇國的統治者降袁,要元軍幫助他的敵人葛朗。擊敗格朗王後,調兵拒元,元軍疲憊後退兵。

與北方國王的戰鬥

忽必烈擊敗阿裏不哥後,蒙古王宗的反抗並沒有結束。忽必烈統治時期,從西北到東北,蒙古諸王之間的戰爭不斷。直到吳宗時才大體持平。

海都和西麗吉之亂

1269年(元六年),王海都與窩闊臺、察合臺女王王巴拉在塔拉斯河畔開會,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共同反對元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命北平王那木汗親王率諸王鎮守阿裏木裏。次年,海都援建巴拉孜為察合臺汗,襲擾天山南北。至元十二年(1275)正月,土瓦等兵進軍哈拉霍州,歷時六個月,回鶻人也照顧婦女講和。忽必烈派右丞相安通協助納木罕鎮守北方。

1276年夏,繼南漢北伐諸王之後,西裏吉(蒙格孜)、李明帖木兒、堯木兒(阿裏布格孜)、德北帖木兒發動叛亂,將南漢、安通抓到海都。但海都過去拒絕與吉河兵合作。於是過去李記等人劫持宗王撤回李曼(蒙哥),退到額爾齊斯河,掠奪李記基斯五部,侵東、侵林。應昌弘基刺帶和六盤山火狐的響應。忽必烈命宋教頭伯顏率領南征軍主力北上,伯顏、圖圖哈在二渾河上擊潰前吉軍,收復和林。

1283年,從叛王手中投降忽必烈。

1284年(元朝二十壹年),雅都都、圖圖哈擊敗海都軍,但海都仍有強大的兵力。1285年,駐守西北的宗王阿智吉軍被杜窪打敗。忽必烈還命令伯顏代表阿濟濟掌管北方軍隊。

乃顏之亂

1287年(元二十四年)四月,東北王乃彥(成吉思汗弟弟帖木兒的後裔)與盛爾、哈丹(皇後)等其他王壹起反叛袁,失(哈桑皇後),不服事(成吉思汗私生子,庫烈劍皇後)。五月,忽必烈從商都率軍出征。六月,忽必烈的軍隊與乃彥的軍隊交戰,乃彥戰敗被俘。1288年(元二十五年),鐵木爾、圖圖哈、李廷進攻哈丹在呼倫貝爾的據點,哈丹逃亡於遼東、遼西、朝鮮之間,最終在1291年(元二十八年)戰敗。

海都和杜娃的戰敗等。

忽必烈晚年,海都繼續犯罪。忽必烈下令駐紮在回紇土地上的諸王出征征服。1289年(元二十六年),海都軍進逼和林格爾,圍攻皇帝的孫子鐵木爾,林宣威使且末回海都。忽必烈率軍親征,海都軍西逃,收復和林,命伯顏鎮守。

成宗即位,與寧遠王括括(忽必烈)和徐括括吉(王固大臣阿拉的曾孫)駐守西北。1296年(元稹二年),海都、都瓦兩軍分裂。堯姆胡爾(阿裏不哥子)、烏魯斯布華(蒙)等人率領他的軍隊壹萬二千人加入元朝。1298年(大德二年),杜娃等人進攻元軍,袁守將寬大為懷,臥薪嘗膽,徐庫力吉斯兵敗被俘。成宗命堯姆胡爾領兵反擊杜瓦,大敗杜瓦軍。1299年,某門派的侄子海山(壹個馬拉巴拉子)代守北方,由漠北、木武、老臣嶽池察爾的軍隊輔佐。1301年(大德五年),海都軍東侵,海山率領元軍和海都軍在鶴林以北作戰。海都軍崩潰,海都死在回家的路上。他的兒子查巴爾繼承了他。1303年(大德七年),杜娃和查拜爾派出使節“求情休戰,讓全家相知”,他們就成了須賀。1306年(大德十年),海山軍翻越阿爾泰山,被查巴爾擊敗,投降。同年,杜娃駕崩,承宗命其子寬徹繼承察合臺汗位。

頑固的政治

至元三十壹年(1294)正月,忽必烈病死。長子金的長子和三子鐵木爾領兵鎮守漠北。這時,他們都來參加胡裏臺。忽必烈生前立鐵木爾為皇太子。會議由壹位真正的黃金妻子,博蘭,也就是闊闊真主持。魯、、布呼木奉遺詔,與右丞相、玉成切日共同立鐵木爾為帝,以成宗,蒙古尊稱端澤都汗。

成宗皇帝即位時,忽必烈在內政上是統治,國家比較穩定,所以被稱為堅持之王。他尊崇孔子,獲得蒙漢儒官的支持,同時任命色官管理財政稅收。在他統治的十二年間,暫時穩定了朝廷的政局。然而,在成宗統治時期,政府政治日益腐敗,財政經濟混亂,鈔法腐敗繼續發展。

在蒙古,作為壹個老慣例,在胡力臺的可汗選舉會議結束後,所有與會的國王都要接受新可汗的賞賜。成宗慷慨賞賜,以爭取蒙古貴族的支持。比如三匹許馬的懸賞金就是12.2萬余元。大量的賞賜讓朝廷空無壹人。國家使用不足,紙幣的使用,通貨膨脹,貨幣貶值,財政越來越困難。

成宗實行墨守成規的政治,緩和蒙、漢、色目人之間的矛盾,各級官員越來越腐敗貪婪。右丞相萬澤曾收受朱慶和張宣的賄賂,但承宗不予理睬。他還揭露了伯顏、梁德娟等人的受賄行為。,承宗只好通過書信把他們召回。但第二年,賽典赤·伯顏和梁德娟都復職了。1303,贓物犯罪十二章。各地發現並罷免了18400多名腐敗官員。成宗皇帝晚年多病,宮廷事務由皇後布魯罕和賽典赤·伯顏把持,元朝統治日益腐敗。

武宗的統治

1307年(大德十壹年)正月成宗駕崩後,皇族內部又爆發了壹場皇位爭奪戰。皇後布魯罕與左丞相阿虎臺等人勾結,立鎮守河西、擁兵十五萬的安西王阿難為帝。右丞相哈拉·哈桑秘密派遣使節北上迎娶鎮守漠北的懷寧王海山,南下迎娶被布魯汗排擠出京的海山母弟,愛和教育李。愛教育李巴達母子剛到大都,立即派和哈拉哈孫去秘密商議。三月二日,艾雨巴麗李八大引侍衛入宮,誘阿難,放阿虎臺過來,北迎海山。五月,海山為至尊都,會中諸王處死布魯罕、阿難,即帝位,為屈呂可汗,自武宗起蒙古名。他立他的弟弟巴麗·李巴達為皇太子,與他的兄弟叔伯們世世代代相識。

武宗即位後,將鶴林等地改為元帥府,設立鶴林為中書省,太史嶽池察爾為右省丞相,哈拉哈孫為左省丞相。此後,蒙古的漠北地區也成為元朝的壹個省。

為了贏得王的支持,武宗不分青紅皂白地提高了賞賜。宗室裏很多人被封爵,很多大臣被封爵。即位僅三個月,已有近900人獲得高官厚祿。忽必烈統治時期,樞密院有6位大臣,現在增加到32位。拿到皇帝的聖旨就可以不經過中書省而得到官位。

為了彌補國家財政赤字,從1309年(至高二),設立李尚書省,進行募捐,如乞臺普濟、托乎托、三寶奴、施樂等。此時借出的紙幣已經達到1000多萬元寶。東西重鈔票輕,鈔票法很爛。9月,新造的“智達鈔”發行。第三年正月(1310)鑄銅錢。還制定稅法,鼓勵官員以各種方式征稅,任意加重對人民的剝削。再加上連年自然災害,農民破產流亡,僅江浙壹帶就有130多萬流民。

仁宗的“中國法”政治

吳宗海山登基不到四年,也就是大四正月死了(1311)。三月,在大部分地方即位,即位為仁宗,蒙古名普延都漢。

仁宗曾經跟隨孟莉學習儒學,並且非常依賴中國學者。他即位後,廢除了武宗的舊政治,實行“漢法”。武宗死後,仁宗沒等正式即位,即於正月廢除尚書省,以“混淆舊章,毒害百姓”的罪名,將拓跋扈、三寶奴才、施樂逮捕處死。各地尚書省仍恢復為中書省。

仁宗即位不久,即下詔廢除大銀鈔和銅錢。民間鍛煉者從壹家銀行轉到另壹家銀行。我們還是會印中央紙幣,甚至是人民幣紙幣。凡訴訟出納,統壹編號的鈔票。與此同時,官員們被派去燒他們的大鈔。仁宗通過對孔孟的崇拜,表明了儒家的統治思想。漢代任用儒生,元代重視儒學。

1313年(清二年),科舉考試正式實施。1314年8月起,25歲以上的舉人(參加考試的文士)由各縣各縣推薦。他們通過省考後,會在第二年的二月參加禮部的考試,然後參加科舉考試。從現在起,考場將每三年舉行壹次。蒙古族、色目人、漢族、南方人分別在考試之列。科舉實行後,中國地主拓寬事業的願望在政治上得到壹定滿足,中華文化在蒙古和色目人中得到進壹步傳播。

仁宗用漢人傳統的理財方法來管理天府。1314年,平章政務官張祿建議采用經理法,規定皇位下有田地、寺廟、學校、財政稟賦等。,而且壹切都要如實上繳,做到“無隱性稅收”。並派官員到江蘇、浙江、江西、河南四省實行經理制。但由於貴族和鄉村大亨的抵制,官員們以虛為實,白白增加了種植面積,成了對百姓的篡奪。經理的土地稅停了。

英宗繼位與南坡之變

1320年正月,仁宗病逝,太後接吉,立即命重臣鐵木叠兒復職為中書右丞相。三月,仁宗之子碩德巴拉登基為帝,為英宗、蒙古封葛劍汗。

鐵木叠兒依仗太皇太後的支持,大肆更換省官,進行威權報復,殺死了彈劾他的禦史任宗超、程陽武德,以及鐘書、遊承孝等人。英宗起用孫同為中書丞相,以為是牽制。1322年2月,英宗命左、右欽察衛秦軍為統率使臣。8月,鐵木叠兒因病去世。10月,升任右丞相。

英宗多次修持佛教,命各郡修建八思巴殿。英宗崇佛用儒,張弘範名門之子張玨被任命為中書平掌官,輔佐朝政。

鐵木叠兒死後,父子,養子,欽差大臣,左右侍衛,壹個蘇的親軍,都指揮鐵孺進行受賄等不法活動,鐵木介的兒子巴四季被處死,沒有留下壹點財產。1323年2月,皇太後妲己病逝。

鐵木叠兒剩下的政黨遭受了沈重的打擊,但它不甘心失敗,密謀反對混亂。1323年(智三年)八月,英宗從商都回南,右丞相留營,往南坡。禦史大夫鐵如和鐵木爾之子、前總督禦史鎖南、樞密院事也是在大西農禿兒鐵木爾、前平章政事鐵木爾之前發動政變的。蒂耶魯帶領阿蘇衛隊作為外部回應,殺死了他們。鐵落進英宗銀行的賬戶,殺了英宗本人。鐵飛當晚回到大都,就收到了省部的印信,把玉璽送到了漠北晉王孫鐵木爾鎮。九月,孫曄·鐵木爾在漠北登基,次年改太鼎,史稱太鼎帝。

兩都之爭與文宗繼位

泰定帝在位才五年。他自稱“祖上立憲”,沒有新的建樹。前朝未能解決的“國用不足”的財政困難更為嚴重。何誌元年(1328)七月,太定皇帝死於商都。壹場王位爭奪戰爆發了。

留守大都的晉樞密院事嚴帖木兒和安王阿拉納斯裏發動政變,控制大都,並派遣使節歡迎武宗次子圖提米爾入京。九月,圖鐵木爾在大部分地方稱帝,改歷為元朝,聲稱到了要為大哥(何師叔)讓路。尚都、遼(後遊赤晉)、梁(甘馬臘孫,太定帝之侄,封地在滇),右丞相塔輸特牧吉,左丞相,禦史顧問李新澤等。聽說了變故,又在九月,他們還在商都立了泰定帝的幼子阿剌吉巴為皇位,這是給天順帝的。商都和大都形成了兩個皇帝並立的對峙局面。遼東、關山、川蜀已先後出發響應首都。兩個首都之間的戰爭發展成了大規模的內戰。

商都軍和大都軍在居庸關和古北口激戰。商都的軍隊雖然在大都城下屢遭挫敗,但依然龐大。正當商都軍全力南下時,蒙古元帥不花帖木兒(燕帖木兒之叔)和哈薩爾王後王,於10月13日乘虛而入商都,留下等人投降。阿拉吉巴被俘。商都的支持者失去了領袖,紛紛倒下。王曦梁、王禪、倒剌沙和新澤西被處決。

就在兩個首都之間的戰爭結束後,明宗和文宗兄弟之間的權力鬥爭又開始了。歷二年(1329)正月,天下之和在林北,即皇帝位,為明宗,蒙古號忽汗,土鐵木爾為皇太子。五月,圖蒂穆爾動身去北方迎接明宗,鎮南王帖木兒沒有和他呆在壹起。明宗南下,八月初,他到了商都附近的吳王察都,圖鐵木爾來看他。幾天後,明宗突然去世了。圖鐵木爾在首都重立皇太子為皇帝,是為了文宗和蒙號紮雅都汗。

文宗即位後,調集數省兵力,平息川滇蒙古諸王叛亂。

文宗統治時期,從多方面提倡中國文化。二月(1329),文宗在大都建立奎章閣學士院,廣納賢才,漢族儒學在蒙古人和色目人中得到進壹步發展。同年9月,又命翰林國史研究所、奎章閣學士院編纂《史靜大典》。《史靜大典》不僅保存了大量元代帝制的記載,而且成為明初編撰元史的依據,也是文人“漢法”崇尚崇文統治的象征。文宗在為文官們增光添彩的同時,極力表達對孔崇儒的敬意,以爭取中國文人的支持。

文宗即位之初,以嚴鐵木爾為中書右丞相,封太平王。文宗復職,又因嚴鐵木爾“為王室立下汗馬功勞”,加了壹個姓,追了三代,掌控了朝政。他的兒子唐奇石揚言“天下是我家”。文人宗派受制於閻鐵木的勢力,元朝國力日漸衰落。

1332年(順順三年)八月,文宗病死於商都。九月,布達失家後,被立為明教次子,巴布沙後出生的伊璧稱帝(寧宗)。寧宗年年僅七歲,即位不到兩個月就病死了。

寧宗死後,嚴鐵木讓李文宗的小兒子嚴鐵谷反省。答失後,不肯允,從廣西派使者迎回。殷鐵木的兒子仍然不同意,拖延了幾個月。不久,嚴鐵木病逝。1333年(順治四年)六月,布達失勢後,立木爾帝,為惠宗,即舜帝,被封為蒙古烏哈都汗。

元朝的滅亡

元末官僚腐敗,財政破產,軍備荒廢。蒙古貴族伯顏是任中書的宰相,被封為秦王,掌管蒙古、欽察、臥螺等地的所有哨兵。任命的官員大多向伯顏行賄,臺憲官也為官員討價還價。伯顏壹次獲得了多達5000公頃的土地。大量的蒙古貴族和官僚通過給予和攫取轉化為大地主。漢族地主也大肆兼並土地,農民破產流亡。

在元朝的宰相中,伯顏的權力是罕見的。他排斥蒙古諸王,仇視漢人,揚言要殺張、王、劉、李、趙。他還下令廢除科舉,禁止漢人和南方人學習蒙古語和符號文字。

1340年(元六年後)二月,伯顏的侄子脫脫受惠宗支持,到伯顏打獵,被貶。惠宗上臺了。次年,元朝改右,公布“庚化”,恢復科舉,禁馬,減鹽量,修訂遼、金、宋三史。曾經,政治相對穩定。當脫脫第二次成為中書右丞相時,國庫空虛,饑荒頻繁。為了挽救危機,他修改了鈔法,挽救了河災,但這些都未能全面緩解已經激化的社會矛盾。元末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極度尖銳化,最終導致了元末農民起義。起義規模大,持續時間長。以紅巾軍為主力的農民起義軍沈重打擊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終於在1368年(鄭錚二十八年)推翻了元朝。

  • 上一篇:晉城車輛違章查詢系統官方入口
  • 下一篇:我的第壹套科學啟蒙繪本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