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有燦爛的文化典籍和古老而豐富的歷史文獻,散文的傳統悠久而豐富。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散文是僅次於詩歌的主要文學形式。先秦散文可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歷史散文有《尚書》、《春秋》、《國語》、《左傳》、《戰國策》等。《尚書》又名《書》或《舒靜》,是殷商時期的經典。它實際上是壹部古代歷史文獻和壹些追溯古代事跡的著作的匯編,主要包含商周尤其是西周早期的政治文獻。其中《堯典》、《臯陶墨》、《愚公》、《洪範》等記敘了傳說中的虞、夏兩朝,後為後世儒生所補。除了甲骨文和鐘鼎文,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散文。因為年代久遠,它的語言簡單而古老,讀起來很難懂。現在流傳的《春秋》是孔子修訂的魯年譜。其大綱寬泛簡潔,文學價值不及《尚書》。

最早記錄古代帝王言行和歷史事件的是歷史學家。東漢班固說:“上古之王,天下有史家,貴養必著書,故言行謹慎,顯法風範。”左氏《史記》說,右氏《史記》說,物是‘春秋’,言是‘尚書’。“這種背單詞和引語,成了後世記散文的鼻祖。筆記本成為歷史散文的始祖。隨著社會的發展,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寫作物質條件的改善和史學的發展,出現了《國語》、《左傳》、《戰國策》等幾部史文,在生動的敘述、生動的描寫、深刻的論述等方面大大超過了《尚書》、《春秋》的表現力。這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變化迅速,社會矛盾復雜。無論是政治鬥爭的波折,人事更替,成敗得失,還是天時地利人和,人心轉背,這些都需要人們及時總結評估。歷史散文是應這個時代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這些歷史散文對後世文學影響最大,包括《左傳》、《戰國策》。

作為記錄學者學術思想的著作,諸子百家的雜文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各種文化成就。優秀的書有《論語》《墨子》《孟子》《莊子》《荀子》《萬事皆有錯》。散文的產生和發展反映了當時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需要。有文字之前,有口頭詩,有文字之後才有散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有了書寫工具,如竹、絲、絹、筆等。隨著社會手工業的發展,文化工具得到改善,寫作越來越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逐漸為長篇散文和有組織有系統的散文作品提供了物質條件。先秦諸子是當時新興階層的“士”,他們憑借自己的學術和遊說向統治者建言獻策。諸侯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也吸引人才為自己的利益服務。於是,有著各種知識的出租車階層,在階級鬥爭和社會鬥爭的要求下,紛紛走上了政治舞臺。

他們進的時候可以互相學習,退的時候可以寫書,成為當時壹支突出的力量。“士”階層很雜,其中著者以學士為主,如儒、墨、道、法的孔子、墨子、孟子、老子、莊子、勾子等。這些都是不同傾向的思想家,他們標誌著整個時代的學術造詣和文化水平。這些光棍自設門戶,聚集弟子討論,四處遊說,著書立說,反映了社會生活中孕育和發展的各種矛盾和鬥爭,在哲學思想上形成了活躍的學術局面。這些爭論是復雜的、激烈的和全新的。當他們想系統地、細致地、深入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原有的四字兩拍的詩歌形式遠遠不夠,於是采用了壹種新的適合說理的豪放散文形式。可見,散文形式的發展是由社會生活的鬥爭、時代的需要、文化發展的需要、歷史賦予文學的新使命所推動的。

諸子百家,散文風格各異,墨子講究說理的方法,如說理(比喻)、陪襯(襯托)、輔助(引證)、推演(推理)。他的文章富有邏輯性。孟子講究文章的氣勢,鋒芒畢露,氣勢磅礴。莊子說,自己寫作有三種方法,即“以言為喻,以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天下)。演講是自然不偏不倚的演講,是壹種誇張和演繹的手法;寓言是具有道德意義的故事,以此宣揚其真實性;重疊就是偽裝成重要人物的話,以示真實可靠。這些都是莊子散文充滿浪漫氣息的原因。其他諸子百家,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呈現出百花齊放、光彩奪目的壯麗景象。

  • 上一篇:海關事務的歷史淵源
  • 下一篇:歷史上真正的“陰”原來是這樣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