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二戰後日本的外交政策

二戰後日本的外交政策

二戰後日本的外交政策有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是冷戰前,冷戰前半段。日本奉行以經濟為中心的外交戰略。

第二階段是冷戰結束前後,日本基於“政治大國”概念和“正常國家論”推行“國際國家”外交路線。

第三階段,日本奉行基於“大國”政治訴求的戰略外交和價值觀外交。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日本也從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來定位自己的外交戰略,通過擺脫“戰後體制”、承擔“國際責任”和“價值觀外交”來追求日本的對外戰略目標,努力取得與日本經濟實力相對應的政治大國地位,體現了要求獨立外交的新特點。

擴展數據: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二戰後70年:軌跡與趨勢”國際研討會近日在北京舉行。在題為“日本二戰後70年:外交軌跡與走向”的分論壇上,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事辦公室主任、研究員呂耀東總結分析了二戰後日本外交政策三個階段的變化。

呂耀東認為,外交是內政的延續,日本外交也深受內政及其外交決策機制的影響。正如日本學者五百旗頭真在《二戰後日本外交史》壹書中所說,主導二戰後日本的政治外交路線有三條:社會民主主義、經濟中心主義和傳統民族主義。

說明外交壹定是日本國內政治需要的產物。本文認為,日本戰後外交有其獨特的發展路徑和特點,經歷了通過經濟外交改變戰敗國形象、通過“親美入亞”努力擺脫戰後體制、實現“正常國家論”和“大國論”的政治訴求三個階段。

呂耀東把日本戰後的外交路線分為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是冷戰前,冷戰前半段。日本奉行以經濟為中心的外交戰略。從日本在占領時期的外交準備來看,盟軍總司令部單獨占領日本後,日本總體上確立了依靠美國保護、回歸國際社會和未來發展國力的“重建日本”的外交戰略意圖。

歷史事實證明,這壹外交戰略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發揮。戰後,日本主動發展日美關系,從美國獲得了優厚的和平條件和安全保障措施。日本從日美基本軸線上獲得的“外交便利”顯而易見。

日本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推行吉田的經濟外交。基於二戰的慘敗經驗,日本決定與美國結盟,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這就是所謂的吉田主義。吉田路線不僅使日本經濟在1952年恢復到戰前水平,而且在1968年超越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西方陣營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的“經濟中心主義”在重視經濟的同時,也不排斥在國際交往中加強外交互動。日本“重返國際社會”和加入聯合國相關組織的願望也必須獲得蘇聯作為常任理事國的最終同意。為了減少吉田政策對美國和日本安全的負面影響,鳩山壹郎內閣於1956年建立了日蘇外交關系,並成功加入聯合國。

日本外務省於1957首次發布《外交藍皮書》,確認了“外交三原則”,即聯合國中心主義、與自由主義國家協調、堅持作為亞洲壹員的立場。

20世紀70年代,隨著日本國際經濟地位的提升和經濟大國地位的確立,日本外交路線轉變為加強獨立外交,努力參與主導亞洲事務。

日本在堅持日美同盟的前提下進入了獨立外交的探索期,其基本特征是追求自主性和外交渠道的多樣化。具體體現在加強自主外交以獲得戰略主動權和擴大國際社會的話語權,與中國實現邦交正常化,簽訂和平友好條約,提出福田主義,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交流。

20世紀70年代,日本的經濟外交成為緩解其能源危機的重要手段,經濟問題成為關系到日本國家安全戰略的政治問題。

第二階段是冷戰結束前後,日本基於“政治大國”概念和“正常國家論”推行“國際國家”外交路線。

20世紀80年代,日本確立了“國際國家”的政治大國理念,努力在國際新秩序的構建中發揮主導作用,希望成為與其經濟大國地位相稱的參與國際事務的國際國家,經濟優先的理念轉變為經濟與政治並重。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外交遍布全球,重點發展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關系,尤其是在將自己提升為日美歐三極之壹,尋求歐洲對日本大國戰略的支持。

冷戰後,日本的國家發展觀可分為兩種立場:壹是繼續走經濟中心路線,二是重視日美同盟,參與國際事務,走政治大國之路。

1995年8月15日“村山談話”承認殖民和軍國主義侵略並道歉,仍屬於堅持和平主義的範疇,但這壹官方立場最終屢次未能信守承諾,導致與鄰國關系的不確定性。傾向於政治大國的“正常國家論”概念的出現,對日本的整體外交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三階段,日本奉行基於“大國”政治訴求的戰略外交和價值觀外交。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日本從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定位自己的外交戰略,通過擺脫“戰後體制”、承擔“國際責任”和“價值觀外交”來追求日本的對外戰略目標。

努力實現與日本經濟實力和其他需要獨立外交的新特點相對應的政治大國地位。強調制定對外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人民網-二戰後日本外交政策的三個階段

  • 上一篇:川汽野馬的發動機怎麽樣?
  • 下一篇:文化的作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