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被湖水吞沒的洪澤鎮

被湖水吞沒的洪澤鎮

洪澤湖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它是因為黃河奪取淮河入海而形成的,但真正成為第四大淡水湖是因為人為因素。它是由明朝萬歷年間潘繼勛的“治淮、治黃、治大運河”戰略所創造的。

當時為了捆水,擡高水位,向北方改道的黃河引入清水,沖刷黃河攜帶的泥沙,加高延長洪澤湖大堤,大面積擴湖,連接了這壹帶原有的湖泊、池塘。因此,洪澤湖也被稱為“人工湖”、“懸浮湖”。

這個人工湖的形成,不僅對淮河水進行了人工儲備和綜合利用,也對原洪澤湖地區的人民造成了壹定的災害。最典型的是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使古泗州城及周邊古鎮被湖水淹沒。

現在眾所周知,盱眙地區的泗州古城是被洪澤湖淹沒的。然而,沈睡在洪澤湖底的不僅僅是這座泗州城,還有被洪澤湖淹沒的八座古鎮。分別是春秋時期徐所在的徐縣故城,漢代建立的涪陵縣、綏棱縣,以及古代的臨淮鎮、洪澤鎮、安和鎮、渡頭鎮、鎮。

作為壹個洪澤人,應該知道我們被淹的古洪澤鎮的歷史,當時是壹個非常繁華的交通重鎮。

回顧洪澤的歷史,壹般認為洪澤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隋代。相傳隋大業十二年(616),皇帝楊迪乘龍舟到江都,路過破釜溪時,遇上暴雨,洪水暴漲,淹沒了破釜溪。於是,楊迪就把這個地方叫做洪澤鋪,於是就出現了洪澤這個地名。

到了唐代,隨著破釜溪的改名,破釜溪附近的澗口鎮也改名為“洪澤鎮”。當時淮河流經洪澤鎮以西,旁邊有車馬,大多是從宋朝都城(開封)經洪澤鎮進入淮河,在壹些詩詞中已經出現。

黃富然《洪澤閣壁上詩》詩曰:“底事洪澤壁,留黃絹字空。每壹年,妳在水上,妳都會難過。”當時洪澤鎮有車馬驛站,可見洪澤鎮最遲在唐初還是相當繁榮的。

宋代,據《宋史·喬傳》和《宋史·河流誌》記載,宋永熙初年至元豐六年(984-1080),淮陰老城至洪澤鎮挖洪澤新河,洪澤鎮至老子山鎮桂山社鋪挖桂山運河。洪澤鎮似乎是當時主要的水路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官僚文人大多從這裏經過。

蘇軾《大風歸洪澤》詩說:“風浪驟起如是,欲安回家。掛帆卻朝西,這個計劃沒有錯。洪澤三裏,壹股電流飛去。居民看到我回來都不願意問。坐船賣酒是個好主意。半夜醒來,岸木聲隱隱。明日淮陰城,白魚可肥。我們銀行沒有南北,我們要的就是我們祈求的。何苦趕,搖窗葉壹夜。別擔心妳老婆,還要穿衣服。”從蘇軾的詩詞中,可以看出洪澤鎮當時的龐大規模和水路交通的便利。

章雷的《洪澤閣》詩說:“三年後,平克浮淮海,今日我們在亭畔泛舟。人似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老,什麽時候事情會像流水壹樣停止?凡事遊手好閑的往往很少見,我覺得人生最笨拙。這個世界上還有幾天可以認識,妳跑來跑去想幹什麽?”

南宋紹興年間,駐守滁州的韓世忠、梁宏宇欲在洪澤鎮設伏,攔截前往朝廷和談的晉國使者張通谷。張銅鼓沿淮河水路航行,洪澤鎮是他的必經之路。也可以看出,洪澤鎮是當時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

南宋詩人楊萬裏在《致洪澤》詩中寫道:“今夜過楊珊驛,泊時問洪澤。竇良在這裏只有壹段路程,但需要壹夜兩天。政治命運夜來瀆水,風浪不絕。船民們互相祝賀進了港,並不懼怕更加驚濤駭浪的淮河。我搖搖手小聲說,還是怕聽神。急呼天津官員趕緊打開城門,天津官員叉手不敢接。早潮已墜入淮河,以後水閘不開。問晚潮幾時來,等玉蟲綴金釵。”

從這些文人的詩詞中可以看出,這裏不僅有洪澤閣,還有洪澤橋、洪澤驛、洪澤門、洪澤港在洪澤渠口。那時候潮水早晚兩次會波及洪澤鎮,南來北往的船只都在這裏等著潮水過閘。我們這壹帶還流傳著壹個“可笑的三位壹體路上的十八個謊言”的口頭故事,其中有壹個可笑的三頭豬趕下河的故事,大概是由於漲潮時海裏的大型生物隨波逐流的場景。

明代洪澤邑在清河縣東南60裏。明洪武五年(1372),建三官殿,殿周圍六間,庫房三間,門房壹間,玄關壹間。

明代文人胡琰(1360-1443)在洪澤夜遊時寫過壹首詩:“雨後山壹點綠,我從雲裏望去。湖兩岸風初起,分明是人倚孤舟。凡俗蘇源夢在客,天涯之行不勝數。夜寒酒醒雁香,壹寸思鄉白。”這首詩寫的是他晚上在洪澤哨所看到的。

甚至到了清代,洪澤村還保留在洪澤鎮,當時的東溪街道有1000多戶人家。由於洪水,到康熙初年,洪澤村只剩下100多戶人家。直到清康熙初年(1662),洪澤鎮才被洪澤湖包圍。據清朝的河長金夫說,“這裏只有幾十個居民,他們只是在於洪濤沈浮”。

清康熙十五年(1676),洪澤湖暴漲,洪澤村的居民陸續離開,於是沒有了洪澤村,只有壹個河灘。

關於洪澤鎮留下的洪澤村,在《清河縣誌》清代光緒丙子年(1876)的文章中也有記載:“洪澤村在洪澤鎮,康熙主河坳為刺舟。”他還說:“東西街有千余戶,康熙初年有百余戶。清康熙十五年(1676),水漲,居民散,村廢,存河灘壹線。它有五英寸高,七十英尺長,八英尺寬。”

康熙十九年(1680),洪澤鎮連同泗州城因洪水而完全沈入洪澤湖。目前,西順河鎮西北的洪澤湖中有壹片淺灘,被當地人稱為“小紅灘”。是1000多年前的古洪澤鎮驛站遺址。有人說洪澤鎮當時離方圓三十裏,街長十裏,蘇軾的詩也可以證明。

沈在洪澤湖底的泗州城、洪澤鎮等這些古鎮,隨著朝代的興衰,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些記憶是永遠不會被遺忘的,它們會時不時地閃現在人們的眼前,鏈接著人們對過去面孔的遐想。

為了重現洪澤鎮的輝煌歷史,現在洪澤人在縣城西南角洪澤湖大堤東側建起了水壺城。

新建的水富城占地755畝,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城市雄偉壯麗,集宋式建築與園林風格於壹體,是自然美與人工美的有機融合。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小橋流水意趣盎然,古建築與原生態相得益彰,畫出壹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商賈雲集,城內人聲鼎沸,各種小吃、休閑度假、精品購物應有盡有。鄉土氣息濃厚的文化氛圍十分濃郁,名家雲集,中華印章博物館、地震體驗館、打蛋樂園等特色鮮明,壹定程度上再現了當年洪澤鎮的繁華景象。

新建的水富城也成為遊客到洪澤的必遊景點,尤其是節假日,人多擁擠,沿路停車位難求。真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新建水壺南門)

(新建水富城湖心島)

(新建水富城北門城墻)

(俯瞰新建的水富城)

(新水富城塔)

(新建水富城大橋和清水)

  • 上一篇:曾國藩名言
  • 下一篇:歷史裝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