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鄒平縣的歷史沿革

鄒平縣的歷史沿革

商周為鄒侯之地。

春秋時,齊景公為鄒置建長畫,鄒關(今艾府口)以東被夷平,故名鄒平。

秦屬臨淄郡。西漢的鄒平縣(今孫鎮)、鄒亮縣(今舊寇)屬晉安縣(今花溝)的東鄒縣,屬黔城縣。

西漢時設鄒平縣,現為孫嘉鎮。置鄒亮縣,治所在今韓店鎮舊口村。公元前201年(高六年),劉邦封吳胡為侯,他是李侯。它位於陵縣,在那裏,它位於臨池鎮古城村。朝陽縣,位於馬頭鎮老延安村東南15,歷史上叫魏王城。以上四郡屬青州部濟南郡。東鄒縣,位於高青縣花溝鄉花溝村,屬青州部黔城縣(位於高青縣高城鎮)。

東漢時東鄒縣並入林佶,東漢至三國魏時鄒平、鄒亮等縣屬晉安。

西晉時,濟南改濟南郡,鄒平縣屬之,鄒亮縣屬樂安國。

南北朝時,宋武帝武帝在古城鄒亮設立平遠縣,華僑建平遠縣隸屬平遠縣。432年(元嘉九年),青州華僑在冀州(今黎城縣)建立,平原諸郡隸屬於它。孝時在陵縣(古軒莊今周村區)設武強郡,在郡內(長山鎮今)建廣川郡,屬冀州。南朝劉崧改東朝陽縣為朝陽縣,屬晉安縣;又是林佶縣(今章丘縣林佶鎮),隸屬樂安縣。469年(北魏黃興三年),平原縣改為東平縣,屬周琦(今黎城);又設平原縣(現轄好鎮平原村),劃歸東平縣。556年(北齊天寶七年),平遠縣移至東平縣(舊口),東平縣、清河縣(今淄川)與廣川縣合並,稱為東平縣(常山縣),平遠縣、武強縣劃歸其中。

隋煬帝開三年(583),遷北齊平原郡,治孫嘉鎮,漢代鄒平故城,仍為平原郡。公元586年(開六年),朝陽郡治所在公元596年(開十六年),改為郡(今章丘林佶鎮)。東平縣在開初被廢,596年(開十六年)設在北魏平遠縣濟南郡(今平遠村)。598年(開十八年),平遠縣改為鄒平縣,改稱齊縣。將武強縣改為常山縣(常山鎮所在地)。大業初,濟南縣並入常山縣,劃歸子洲(今淄川縣)。606年(大業二年),另壹省朝陽郡入薊縣,屬齊郡。

唐朝618年(武德元年),鄒州歸林佶郡管轄。鄒平縣、常山縣、林佶縣都劃歸它了。619年(武德二年),鄒平縣遷至趙臺城(在九湖鎮古王臺)。625年(武德八年),廢除鄒州,遷至鄒平縣,恢復鄒平老城孫嘉鎮。鄒平縣、林佶縣改為坦洲(今章丘縣位於平陵城西),常山縣改為子洲。627年(貞觀元年),廢除坦洲,鄒平縣劃歸子洲,林佶縣劃歸周琦。707年(景隆元年),郡位於(舊口)鄒廢城,設在濟陽縣,後劃歸子洲。820年(元和十五年),濟陽省進入高遠。

北宋的鄒平、常山兩縣仍屬子洲。景德鎮二年(1005),鄒平郡遷鄒平郡。子洲金屬山東東路。元憲宗三年(1253),鄒平、章丘位於祁東縣,與鄒平縣、常山縣同屬晉安路。中國統壹五年(1264),長山路改為濮陽路,元二年(1265),祁東郡改為河間路。

明初,鄒平縣、祁東縣屬濟南府,洪武二年(1369),常山縣改為濟南府。

清代(1892)黃河南移,祁東縣被困河中。1894(光緒二十年)遷至九湖鎮。

1913年2月,福州廢棄,仍用道統。鄒平縣、常山縣、祁東縣戴笠北路。1965438+2004年6月3日,袁世凱公布省道名稱,鄒平縣、常山縣、祁東縣全部劃歸濟南路(在黎城)。1927廢路系統為省縣兩級,三縣為省直屬。1936年,全省設立行政督察專員辦公室,全省劃分為12行政督察區。鄒平縣和常山縣屬於第五行政督察辦公室。由於盧溝橋事變的爆發,只成立了七個委員會,其余都沒有成立。祁東縣是省直管縣。1938至1942年,沈鴻烈任國民黨山東省主席,山東省劃分為17行政督察區,行政督察署相繼成立。鄒平縣、常山縣屬於第十行政監察區,祁東縣屬於第十二行政監察區。抗日戰爭爆發後,山東抗日武裝不斷壯大,抗日根據地日益擴大,地方民主政權相繼建立。1941年,中國山東省戰時工作促進委員會(成立於1940年8月)將全省劃分為六個行政區。鄒平縣、常山縣根據抗日鬥爭的需要,分為北鄒昌、南鄒昌兩個臨時行政區,與祁東縣同屬清河區。1943年9月,山東省戰時工作執行委員會改為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下設5個行政主任辦公室和1個直屬專員辦公室,18專區,北鄒場改為鄒平縣,南鄒場改為堯南縣,隸屬清河行政區清溪專區。1944年初,冀魯豫邊區與清河區合並,成立渤海區行政公署。鄒平縣、堯南縣、祁東縣屬於其中。1945(民國34年),何思源任國民黨山東省主席。全省有6個政府辦公室和17個行政監督區。鄒平縣、常山縣第壹辦事處(魯北辦事處)第十行政監察區,祁東縣第五辦事處(魯中辦事處)第十二行政監察區。1945年8月3日,中國領導的山東省政府成立,李漁任主席。全省有5個行署,21專員。渤海行署第六派出機構鄒平縣、堯南縣、渤海行署第二派出機構祁東縣。從1945到1946上半年,渤海行署管轄的6個派出機構調整為4個派出機構。鄒平縣、堯南縣、祁東縣,渤海行政公署第三派出機構(又稱清河區)。1947(國統36年)三月至八月,國民黨山東省主席王撤銷六府及第九、十二行政督察區,鄒平縣、常山、啟東縣屬第十行政督察區。

濟南9月24日解放,1948。國民黨山東省政府行政體制被廢除。1949年3月,山東省政府更名為山東省人民政府。鄒平縣、堯南縣、祁東縣屬於渤海行政公署清河區(行政公署設在惠民縣)。

1950年5月,清河區撤銷,祁東縣改為回民區,堯南縣改名常山縣,與鄒平縣同屬淄博區。同年,常山縣11、周村鎮、張店位於漳州市,屬淄博地區。7月1953,鄒平、常山兩縣劃歸惠民區。1956年3月常山縣撤銷,並入鄒平縣;高青縣撤銷,並入祁東縣;隸屬關系不變。1958+2月撤銷祁東縣,九戶、青城、黑裏寨、花溝、魏橋、碼頭等6個人民公社並入鄒平縣,其余並入博興縣。同時,鄒平縣劃歸回民區、淄博區,與淄博市合並。1961 6月,淄博區撤銷回民區轉遷。同年5438年6月+10月,青城、花溝、黑裏寨歸還高青縣。1967年惠民區更名為惠民區,1992年3月濱州區,2000年6月濱州區撤銷,劃歸濱州市、鄒平縣。

  • 上一篇:先秦的歷史結構更簡單。
  • 下一篇:辛氏家族——壹個姓辛的名人——辛姓——辛姓的由來與譜系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