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高壹地理問題,倫敦城市化進程中正在發生什麽城市效應?原因是什麽?

高壹地理問題,倫敦城市化進程中正在發生什麽城市效應?原因是什麽?

工業革命是英國城市化進程的“啟動器”,使英國成為第壹個真正城市化的國家。工業革命前,英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以上,而工業革命後,其農業人口僅占總人口的25%。英國城市化的特點如下。

(1)農業技術的提高,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為英國城市化提供了基本的物質保障。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19世紀英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居歐洲第壹。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和農產品產量的增加,滿足了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的生活需求。農業勞動力占農村人口的比重從1520年的80%下降到1801年的50%。但農業生產率提高了60%-100%。隨著農業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和大型農場的建立,英國可以用較少的農業人口養活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口,從而為城市化的順利進行奠定必要的物質基礎。

(2)工業革命推動了小城鎮向大城市的快速發展。英國的棉紡織部門最早采用機械進行生產,不僅擴大了生產規模,而且促進了城鎮和城市的不斷擴大,並迅速發展成為大都市。比如格拉斯哥,18年底還是壹個小鎮,但到了1831,已經是壹個20多萬人的大型工業城市。與此同時,工廠迅速發展,從1777建立的第壹家工廠到1835,全國共有1262家棉紡織廠。工廠的大量建立不僅進壹步擴大了生產規模,而且有力地推動了英國的城市化進程。例如,曼徹斯特的居民人數從1801年的75000人增加到1871年的351,000人,成為近代英國城市化的典型。

(3)工業革命改變了英國的產業結構,促進了城市體系的形成。工業革命前,英國以農業為主;工業革命後,二、三產業比重迅速提高。根據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西蒙尼·庫茲涅茨的統計,在1801年,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分別為32%、23%和45%,但在1841年變成了22%、34%和44%。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從城市的第壹產業轉移到第二、第三產業,使城市逐漸擁有充足的能源、必要的生產資料、產品銷售市場和基本的服務設施。這些生產要素的集中所產生的集聚效應,極大地推動了英國的城市化進程。

(4)交通革命將英國的城市化進程推向了壹個新階段。工業革命導致了以運河、汽船、高速公路和鐵路為標誌的“運輸革命”。鐵路建設方面,英國議會批準在1836新建25條鐵路,總裏程約1600公裏。到1855,鐵路總裏程達到12960公裏,內陸鐵路運輸網絡逐步形成。在運河開鑿方面,自1761年第壹條從沃斯利到曼徹斯特的運河開鑿以來,到1842年,英國已經修建了3960公裏的人工運河,曼徹斯特和伯明翰成為著名的運河樞紐;保羅·曼圖評論說:“在幾乎不到30年的時間裏,整個大不列顛的土地都開通了四通八達的空中航線。”交通的發展極大地加強了英國城鄉之間的經濟聯系,使這些交通樞紐的地區迅速成為集商業、貿易、工業和服務業於壹體的城市或城鎮。

(5)工業革命推動了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首先,工業革命帶來了英國人口再生產的根本變化。由於醫療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口迅速增加,為城市的進壹步發展提供了主體和勞動力。從1750年到1850年的100年間,英國人口從750萬猛增至2100萬。人口的增加為英國城市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供應。其次,在工業革命之前,英國是典型的農業社會,農村是社會的基礎,經濟的重心;然而,工業革命之後,社會經濟生活的重心轉移到了城市,與此同時,城市的新生活方式和新思想也在向農村滲透。生活在廣大農村的農民逐漸離開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大量湧入城市,為加快城市化進程補充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隨著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伯明翰的人口從1801的73000人增加到1844的20萬人,僅倫敦的人口在1848就達到了250萬。

從全國來看,到19年的50年代,英國的城市化已經基本實現,1851年英國的城市化率為51%。1861年,英國城市化率為62.3%。此後,英國城市化率在1921年為77.2%,在1998年激增至89%,而當時世界平均城市化率僅為46%。

  • 上一篇:歷史上最長壽的人能活多少歲?誰能告訴我?
  • 下一篇:新中國成立60年來呼和浩特的變化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