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馬師曾是做什麽的?

馬師曾是做什麽的?

馬師曾

馬師曾(1900年4月2日-1964年4月22日),廣東順德人。廣東順德縣(今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貴州麻地橋人,粵劇表演名家。

他師從著名的蕭武良元亨,並壹直在香港,澳門,廣州和東南亞表演和制作電影。1955年底回廣州參加廣東粵劇團。擅長扮演醜學生、小學生、小武夫、畫臉、大胡子學生等行當,獨創“乞丐喉”,半唱半白,抑揚頓挫,時而夾雜方言俗語,活潑滑稽,成為遠近聞名的馬腔。

晚年改唱老歌,技藝越精進,彈得越蒼涼渾厚,頗有功力。

中文名:馬師曾。

Mbth: MaSiTsang

國籍:中國。

出生地:廣東順德

出生日期:1900年4月2日

死亡日期:1964年4月21。

職業:粵劇大師

代表作品:《苦鳳凰與英格麗的憐惜》、《賊王子》、《我夫婦的兵》、《淘氣公主的嫂子》。

表演經驗

向老師學習

《書香門第》。從小家境貧寒,跟著大姑父祖瑪振宇學習四書五經。十五歲時,他考上了“專用中學”。我讀書的時候演過文明劇。高中畢業後,我在香港壹家鋼鐵廠當學徒。馬師曾很有才華,喜歡音樂和戲劇。我經常偷偷看這些劇,我很佩服當時著名歌手、景、新白才的唱功。最終,傅佳不顧父母反對,為老師學習粵劇,進入劇院學習戲曲。

南洋鹹宜

後來為了生計,他只身壹人去南洋登臺,來到新加坡在“姚天才”劇團做了三年級學生。在南洋的那段時間,馬師曾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那時候他演技差,不懂粵劇傳統的表演方法,所以在臺上鬧了很多笑話。挫折激勵了年輕的馬師曾。他立誌刻苦學習,刻苦練習,反復研讀傳統粵劇《江湖十八書》,仔細琢磨每部劇的劇情、人物、配樂、走秀,還經常借鑒別人的長處來充實自己。所以他的舞臺藝術和修養都在不斷提升。

雄霸藝術世界

馬師曾對小醜的表演特別喜愛,於是對小醜的表演藝術進行了專門的研究,最終創造了獨具風格的“馬腔”,俗稱“乞丐腔”,讓觀眾耳目壹新。而他的小醜形象也逐漸被人們喜愛。在《苦鳳凰·悲愴》中,馬師曾把劇中的乞丐演活了,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評價,從而奠定了他稱霸粵劇藝壇的基礎。

加入長春劇團後,他改名為馬師曾。回港後,他加入了"生命之年"劇團,與和居同臺演出。他擅長小醜表演,這不同於薛覺先的斯文表演,受到觀眾的歡迎。參加《大羅田》劇團後,劇場拓寬了,醜、生、美、潔的演出,領導劇團編劇部。編纂的劇目有歷史題材和當代題材,也有才子佳人的劇目和外國電影的改編,包括古裝、時裝、西裝等。1931在美國舊金山演出,歷時兩年。後來在香港組建了太平劇團,在與覺先生劇團的競爭中促進了粵劇藝術的發展。後創辦“環球電影公司”,電影有《野花》、《測不透的女人心》、《二世祖》等,深受觀眾喜愛。1941年,日軍占領香港,回到內地,從廣州到廣西組建粵劇團。抗戰勝利後,與薛覺先合作主演了著名話劇《蝴蝶夫人》、《清宮恨史》。1956年從香港回到廣州,任戲劇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廣東粵劇學院院長。

被禁止演出

廣州是粵劇活動的中心。馬師曾在廣州工作和表演應該是很自然和正常的。事實上,在他40多年的舞臺生涯中,他有20多年不能在廣州的舞臺上表演。當年粵劇大師不能在粵劇活動中心演出,就是這麽壹件怪事。

65438-0929年,馬師曾是粵劇名角“紅菱”,年薪最高。那年秋天,夜場演完,他走出海珠劇院門前,被歹徒扔炸彈打傷右腳。相反,廣州警察局勒令他主持的“國風劇團”停止演出6個月,無異於強迫劇團解散。馬師曾匆忙舉家遷往香港,另壹個劇團在香港、澳門、東南亞和美洲演出,有時也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小城鎮演出。廣州是他的“禁區”。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逃出鬼門關,進入廣西整編戲班,直至1945抗日戰爭勝利。馬師曾以為經過抗日戰爭的洗禮,廣州的官勢會更好,並帶領他在多年顛沛流離、邊逃亡邊演戲的生活後,高高興興地回到廣州。不希望《野花》幾個月後才被禁。

《野花飄香》是大學教授姚啟臣寫的,他充滿了禮貌、正直和廉恥,以維護社會體面為己任。得知兒子迷戀上壹個交際花,我怒不可遏。沒想到,當他看到這個交際花的時候,紳士的外衣被壹層壹層的剝掉,露出了虛偽和偽君子的真面目,最終成了妻離子散,身敗名裂。這原本是馬師曾於1930年代在港編導和演出的壹出“時裝戲”。抗日戰爭時期仍經常演出。為什麽這個時候被禁了?據說當時廣東有個高官姓姚,當過教授。馬師曾的劇本是“有意影射和誹謗行政長官”。壹部10多年前在香港剪輯演出的戲,竟然影射和醜化10多年後的廣州高官。禁令的理由不是很可笑嗎?然而,當年的原因是什麽?馬師曾再次告別廣州,將劇團帶到香港。

l949年廣州解放5438年6月+10月,海南島解放65438年5月+0950年。國民黨的飛機再也不能轟炸騷擾廣州,各大劇院的演出恢復正常。下半年,馬師曾和冼妮紅帶領“紅星劇團”回穗演出。這場演出持續了近半年。除了“馬牌”劇,在華南文聯的幫助下,編著了現代戲《珠江的眼淚》,表現了抗日戰爭勝利後,珠江三角洲的農民反抗官僚惡霸的壓迫剝削,反對國民黨抓青年打內戰。1951 65438+10月5日、6日,馬師曾、辛努洪還參加了“粵劇抗美援朝集會”,表演了短劇《牛仔褲》,批判了崇美思想。

在這次演出中,馬師曾對解放後的廣州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不想回香港,但是我被海浪襲擊。先是當時香港粵劇同業組織八和聲會館的負責人,召開了壹個香港粵劇同仁參加的會議,斥責馬、洪在廣州“紅”,並警告他們再紅就“出會”(開除黨籍)。會上有人起哄,高呼要在“華光大帝”(粵劇之神)雕像前“斬雞頭燒黃紙”,誓不“紅”。隨後港英政府政治部“召見”馬、洪,追查他們在廣州的活動。馬師曾接連受到重創,劇團再次解散。另外,超過500歲在那個社會意味著“票房貶值”,階級的表現只能被接受為“照顧長輩”。那些年的情況很艱難。

回到祖國

這時,社會主義祖國向這位藝術大師伸出了熱情的手:1955年,他和辛努洪應邀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周年的北京國慶典禮。馬師曾在天安門門的觀景臺上看到了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看到了長安街上閱兵的雄偉景象。浩浩蕩蕩莊嚴肅穆的人民解放軍,朝氣蓬勃的工農兵和各界人士,無不表現出新中國的昂揚鬥誌和進取精神。周恩來總理在京飯店宴請了與會代表,與馬師曾進行了親切交談,並邀請他訪問全國各地。在開幕式上,馬師曾會見了茅盾、、梅蘭芳、程、田漢、、曹禺等著名作家和戲劇家。他們都熱烈而真誠地希望馬師曾能回到新中國工作。在北京和廣州,他觀看了許多戲曲表演,了解了國內劇團,特別是廣東粵劇團的組織和演出情況。最後,當廣東省省長陶鑄接見他時,馬師曾表達了回來工作的決心。1個多月後,他在香港打理好壹切,回到廣州。

1955 19年2月19日,廣東、廣州文化藝術界人士150余人歡聚壹堂,歡迎馬師曾、冼女紅從香港回廣州參加廣東粵劇團。這位粵劇大師終於回到粵劇活動的中心,壹直工作到生命的盡頭。

馬師曾回到新中國後,先後擔任廣東省粵劇團團長、廣東省粵劇院院長,並當選為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文聯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分會副主席。還當選為廣東省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承擔繁重的行政工作和社會工作,他的藝術創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收獲。

少年時期

祖父馬在廣州開了壹家茶館,而年輕時與父親馬公權和母親住在廣州。1907年,他家生意失敗。隨祖父、父母前往武昌,投靠時任兩湖書院經學館館長的曾舒祖瑪。由此,他有機會學習四書五經,練習書法,為國學打下了壹定的基礎。

1911年,武漢爆發辛亥革命。他和家人逃離武漢,回到廣州。在小學和中學時期,馬師曾對戲劇產生了興趣,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文明戲”演出,有時還偷偷去看著名演員新華和朱慈博表演的粵劇。我中學沒畢業,被父母指示在香港壹家銅鐵店當學徒。因為受不了掌櫃和其他夥計的欺負,我跑回廣州,在南陳太平春戲樓學習戲曲,與老藝術家賈師傅建立了師徒關系,開始了粵劇學徒的生活。

早期

1917馬師曾在廣州太平春劇院學習戲曲,不久受聘於新加坡清新粵劇團。後來轉到長春粵劇團,在南陽學習演出。期間,他不滿班長不守信用,不肯當醜男,憤然離開班級。後來轉行到當地姚天才劇團當三小,改名風華子。他在演戲期間,恰好有機會和著名演員新華壹起演《蘇武牧羊》,他的表演得到了新華的極大贊賞。不久後,他又到清南新劇團演出《杜十娘怒寶箱》等劇目,最終因當地藝人的排擠而失業。他在流浪劇團中謀生,賣膏藥,當礦工和店主。

1919年,馬師曾被平田色彩班聘為三年級學生。他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得到了男花旦肖向峰(梁少鋒飾)的支持。蕭翔峰邀他合演他的新風尚劇《癲癇,可笑,不屑》。這場演出引起了轟動,馬師曾脫穎而出,被降級。後來,肖翔峰和他壹起組建了壹個新的班級。他在《白蛇傳》中扮演徐賢,他的唱功很獨特,很受歡迎。劇團裏的人都說:“風華子二學生壹炮打響!”就在那時,他遇到了從中國來表演的著名演員景。兩人同臺演出了《海盜與名人》等劇。馬拜景為師,隨景參加長春劇團演出。從那以後,他壹直使用他的真名馬師曾。雖然在編排新劇和表演傳統上有壹些挫折,但馬師曾可以從中吸取教訓,更加謙虛和勤奮地研究粵劇的劇作家和表演藝術。

1923年,馬師曾回港發展,接替了生活班尹正醜女學生的位置,接替了剛剛下課的尹正醜女學生薛覺先。在千裏駒、等前輩的幫助下,他充分發揮了自己在表演上幽默、靈活、通俗的特長,以及師從於師傅景的武術專業的演唱藝術,在南洋成功地演出了《玉滿樓怨》、《壹個女學生》及其編導。馬師曾反復研讀傳統粵劇《江湖十八書》,並對小醜進行了大量研究。在《苦鳳凰》中,他飾演乞丐和夏宇魂,創造了獨特風格的“馬強”(俗稱“乞丐強”),大受歡迎。在廣州西關、南關分四部劇上演,歷時近半年,創下當時票房紀錄。

1925年夏,離開生活班與陳飛農等人組成大羅田劇團,並在劇團特別編劇部聘請陳天宗、馮、、麥為專業編劇。他也自己寫劇本或者和別人合作。大羅田劇團編演了壹批古今中外題材的新劇,如《情侶戰士》、《賊王子》、《傻子的生日》、《紅玫瑰》等。,在劇本內容和表演藝術上都做了大膽的創新。劇團演員陣容強大,馬師曾在這些新劇中飾演的角色,活、醜、丹、純的功力都很到位,所以劇團的表演非常出色,在粵劇舞臺上能與生活類並駕齊驅,馬師曾的名氣也日益凸顯。

中年

1931年春天,馬師曾的藝術生涯發生了重大轉折,那就是他被聘到三藩市演出壹年(因為劇院老板的欺詐,他被迫呆了兩年)。行前,他精心整理並帶著《千裏強旅集》赴美,向美國觀眾推廣優美的粵劇藝術,書中也透露了他逐漸形成的“新劇”概念。壹方面,他強調戲劇藝術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認為“沒有壹個人是不愛國的,所有的愛國者都要想著保存自己民族的道德文化”,所以他提出用戲劇來“宣傳我國特有的道德文化”;另壹方面,他也強調戲劇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創新,認為“近年來中外交通如此便利,生活的變化如此劇烈。我們的演員還死抱著場上行軍、靶上唱歌的老做法不放,絕不應該站出來自稱藝術,在這場電影與舞臺劇的激烈競爭中,沒有理由不失敗!”因此,他提出改革粵劇。“壹方要對另壹方有效,另壹方還是要保留粵劇的精髓,這樣才能發揚光大,才有效果。”

1933年,馬師曾從美國回到香港,組建了第壹個男女合校的粵劇團“太平劇團”(後更名為“太平劇團”)。當時報紙上宣傳馬師曾是“粵劇新派的領軍導演、領軍藝術家”,顧名思義就是想在粵劇多方面下大力氣改革。當時粵劇極為繁榮,他與當時薛覺先領導的覺先生戲班在藝術表演上壹較高下,形成了壹個“學馬爭英雄”的時期,好戲多,戲迷多。

馬師曾於1944年與辛努洪結婚。

晚年

1955 12 14、馬師曾、冼女紅回到廣州定居,投身廣東粵劇工作,受到黨政部門、粵劇同仁和廣大熱愛粵劇的觀眾的熱烈歡迎。

1956年,馬師曾被任命為廣東省粵劇團團長,在趙軍返穗後的第壹部新劇目中與冼女紅合演。不久後,他們合作主演了根據同名瓊劇傳統劇目改編的《尋訪學苑》,並在北京報道演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劉少奇和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首都與觀眾壹起觀看了演出。

周恩來總理5月1956日在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會召開的昆曲《十五關》座談會上,盛贊馬師曾對粵劇工作的貢獻,說:“現在專家馬師曾回來了,天氣更不壹樣了,好轉了。”並賦予粵劇“南方紅豆”的美譽。這壹年,馬師曾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文聯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廣州分會副主席。他還榮幸地當選為廣東省先進文化工作者。

1958 11廣東省粵劇團10月成立,馬師曾任院長,演出由田漢同名話劇改編的粵劇《關漢卿》。年底赴武漢為中共八屆六中全會專場演出。

1959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總理金日成的邀請,以馬師曾為首的中國粵劇團攜關漢卿等劇目赴朝訪問演出。同年5438年6月+10月,馬師曾率劇團參加首都慶祝建國十周年進貢劇目展演活動,演出《關漢卿》《搜神院》。

1960上半年,馬師曾赴京,任中國戲曲藝術研究班教師,梅蘭芳任主任。在他執教期間,他與辛努洪等人在北京中山公園演出了《關漢卿》。

1961年,由馬師曾、辛努紅擔任藝術總導演的中國粵劇團出訪越南,演出了《關漢卿》、《劉胡蘭》等劇目。

1962年夏天,他在屈原為總理周恩來和副總理賀龍、陳毅、聶表演了《田文》,這是他最後壹次登臺演出。

從65438到0963,馬師曾被確診為氣管癌,住進中山醫學院附屬醫院治療。

1964轉入北京同仁醫院治療,4月21日死亡。

人物體驗

抗日戰爭時期馬師曾在湛江演出的歲月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華民族萬眾壹心,掀起了全國範圍的抗日戰爭。每個人都對國家的災難負有責任。當時各省各港粵劇的“廣府班”藝人不願留在淪陷區,為日寇演出。他們紛紛逃離香港和廣州的淪陷區。1899年,湛江市被法國“租借”,當時名為“廣州灣”,對外貿易壹度繁榮。1943年,廣州灣被日軍占領。1945抗戰勝利後,廣州灣回歸,從此命名為“湛江”。停下來。他們有的是同班壹起來的,有的是壹起來組班的,有的是壹個人來搭臺的。

其中,著名的藝術家有:薛覺先、馬師曾、梁醒波、譚蘭青、郎、辛努洪等。許多藝人除了靠表演生活謀生外,還組織抗日劇團,編制抗戰節目,宣傳救國。壹大批粵劇老藝人來到湛江,使得粵劇在偏遠的湛江地區壹度繁榮。65438年至0942年3月,藝術大師、粵劇大師從香港逃往湛江,在湛江演出近兩個月,為粵西粵劇表演史寫下了重要的壹頁。

當馬師曾到達湛時,他已經42歲了。他在粵劇方面久負盛名,在東南亞也很受歡迎。此前,他領導的太平劇團編導演出了《保家棄子》、《秦檜下地獄》、《洪承疇》、《救國愛香》等劇目。,受到觀眾的普遍歡迎。侵華日軍逼近香港時,派出奸細漢奸,迫使馬師曾多次組團慰勞日軍,但馬師曾因病拒絕。

香港淪陷後的第三天早晨,他冒險帶領十壹個家族成員出了香港,偷渡到澳門,再輾轉到湛江。到達湛後,馬師曾與歐陽漸、羅麗娟、冼女紅、梁冠南、馬士球、甘延明等組成抗戰劇團,在霞山、赤坎等地演出。霞山東堤的中華劇場和赤坎南路的中央劇場都有演出。他們全力以赴演出傳統劇目和抗日內容的節目,歷時近兩個月,經久不衰。其中很多都是幫助軍隊、幫助難民、捐款和籌集禦寒衣物等慈善演出。壹些老湛江人還記得當年馬師曾演出的那壹幕。

在《徐公主》中飾演的徐,在《苦鳳凰》中飾演的之魂,都給湛江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法國殖民地湛江還沒有建城。很落後,演出條件很差。幾乎所有的場地都是竹木搭建的,蚊蠅很多。他們不畏惡劣環境,以舞臺為家,堅持表演,贏得了觀眾的壹致好評。當年,馬師曾寫了壹首詩來描述這段痛苦的歷程:“銀線纏繞螢火蟲,聽欄桿上的雨聲。可憐崔袖濕,風舞輕淚。”馬師曾還通過藝術家阿蓮(何福蓮飾)在湛江認識了辛努洪,他們壹開始以二蛋的身份,後來以鄭丹的身份相識並結婚。從此,冼女紅的粵劇事業得以確立,並為粵劇事業奮鬥終生。

日本侵略者聽說馬師曾在湛江,就派日本文化間諜和田長追蹤,並脅迫馬師曾回港。馬師曾大義凜然,臨危不懼,拒絕了日本侵略者的要求,決定在內地桂系演出。他帶領60多人的隊伍,連同100多名家屬,立即避開了寸金橋的中國邊境。他不顧辛苦,壹路步行,從濉溪、連江石角進入廣西玉林。他們壹路演出,繼續進行抗日救亡宣傳,用《義演義》募集的錢和衣服支援前線抗日戰士,幫助後方受難同胞,充分表現了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

在湛江演出期間,馬師曾等人給粵西觀眾帶來了新的唱功、悅耳的音樂、華麗的服飾、巧妙的布景和高超的演技,極大地促進了粵西日後粵劇的改革和發展。湛江粵劇移植和表演了省港劇團帶來的流行劇目,學會了唱他們的流行唱腔,采用了他們新的五彩服飾,省港劇團常用的燈光、布景和西洋樂器也逐漸出現在粵西的舞臺上。

英文名

馬師曾的英文名是“MaSiTsang”,是粵語的音譯。他的妻子Sin Nui Hung的英文藝名是“HungSin-nui”。根據“名隨主便”的原則,各行各業不得隨意使用1978後逐步實施的漢語拼音“MaSizeng”作為自己的英文名。

在民國時期的廣州和廣東廣府,地名、路名、人名都是粵語音譯,和今天的港澳壹樣。目前,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仍允許中國人自行選擇粵語或閩南語的英文姓名拼寫方案。

藝術成就

從1956到1962,他不僅表演了《搜神院》和《關漢卿》,還表演了《昭君告狀》(馬師曾編劇,漢元帝飾)。《桂芝的寫作》(傳統劇目,馬師曾編曲,趙沖裝飾);《苦鳳鶯憐》(馬師曾從1925開始演的戲,由他改編,飾以夏宇之鬼);《苦命女婿》和《騎馬的淘氣公主》(都是在30年代創作並保留在舞臺上的劇本,他在前者中改編並扮演紈絝子弟蕭懷雅,在後者中扮演女婿孟);屈原(馬師曾根據郭沫若的同名戲劇改編並飾屈原);《拾玉鐲》(根據京劇改編,馬師曾飾演劉阿姨,被宏圖影業公司拍成電影,改名為《愛如氧氣》);《三個媽媽教孩子》(傳統劇目,馬師曾編曲、裝飾,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成電影);《趙子龍歸來》、《鳳儀亭》(傳統劇目,由馬師曾編曲,前者飾趙子龍,後者飾呂布);喬大師上轎子(《馬師曾》改編自川劇,飾喬Xi);《蔡文姬》(改編自郭沫若的同名話劇,馬師曾飾演曹操)。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在現代戲《劉胡蘭》中,並沒有適合他的重要角色。為了支持話劇的演出,他積極爭取配角,飾演還鄉團的惡霸地主施廷槐。

在以上幾部劇中,馬師曾飾演的角色囊括了粵劇中的男女醜、男腳醜、腳缺、人生完整、小學生、小武僧等行當,表演範圍廣泛,技藝精湛,為後輩樹立了榜樣。特別是由他創作或加工、經過他多年表演磨練的劇目,都具有鮮明的“馬派”藝術特色,生活氣息濃郁,人情世態描寫細致入微,人物形象誇張真實,語言風趣。他的表演藝術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65438年至0960年,文化部委托中國戲劇學院舉辦以梅蘭芳為班主任(兼教師)的“戲劇表演藝術研究班”,聘請馬師曾為老師。該班的老師還有荀慧生、、、劉、、等,他們都是中國戲曲界德高望重的大家。

在後期,馬師曾更擅長扮演壹個老學生的角色。他在《屈原》裏演屈原,《搜神記》裏演謝豹,《搜神記》裏演關漢卿。他把每個角色都演得惟妙惟肖,成功塑造了性格各異的角色。

1964 4月21在北京去世。

代表作品

馬師曾壹生參演了《關漢卿》、《屈原》等429部戲劇。他創作並參演了97部戲劇,參演了58部電影。

馬師曾1922回穗,在省港班的“生命之年”被聘為尹正的醜學生。他因在《苦鳳凰》中飾演夏宇靈魂壹角的出色表演而壹舉成名,其獨具風格的“馬腔”(俗稱“丐喉”)更是家喻戶曉,廣為傳唱。

20世紀30年代,他領導的太平劇團與領導的覺先生劇團競爭十年,大家都稱他為“薛、馬”,逐漸開辟了享譽海內外的馬表演藝術流派,成為戲曲大眾化的集大成者和粵劇革新的先行者。舞臺上有幾十部名劇,比如《我的情侶戰士》、《小偷王子》、《脾氣暴躁的大叔》、《淘氣公主的小姨子》、《二祖》等。數百部戲劇已經上演。

1941年,馬先生組織了抗戰粵劇團(後改名為勝利粵劇團),並與星女紅在兩廣演出,是長期宣傳抗戰。

抗美援朝期間,我特意從香港回廣州參加義演。1955年冬,從香港回到廣州定居,加入廣東粵劇團。他是廣東省粵劇團團長,廣東省粵劇團第壹任主席。當選為廣東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協會常務理事、戲劇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1956被評為廣東省先進文化工作者。

他積極參與戲曲改革,辛努洪的《搜神記》和《關漢卿》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戲曲名劇。謝豹和關漢卿,馬先生飾演的兩個老角色,形象鮮明,個性突出。他戲路很廣,除了長得醜,還擅長演蕭聲、小武、華聯、徐升等。晚年改演老人,馬腔由自由活潑變為蒼涼蒼勁,表演藝術達到新的高峰。

性格評估

馬師曾在廣州、香港、馬來西亞、越南、美國等地演出。,主要演粵劇特有的醜學生,也演小學生,大胡子學生,畫臉。他善於吸收文明新劇和電影的表演藝術,敢於對粵劇進行改革嘗試。他嘔心瀝血打造粵劇新聲《叫花子的喉嚨》,在話劇《苦鳳驅悲》中飾演義丐夏宇之魂而壹鳴驚人,逐漸成為現代粵劇藝術界最負盛名的演員之壹。在粵、港、澳、東南亞、美洲華僑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當馬師曾年輕時,他扮演壹個小戰士,而在中年時,他因其醜陋的腳而聞名。根據他聲音洪亮而不圓潤的特點,揚長避短,形成了壹種旋律跳躍、起伏分明、吐字短小有力、臺詞活潑滑稽的唱腔,稱為“馬腔”。關於他的著名經歷,詳見“戲劇的歷史故事”。馬師曾是壹位大膽創新的藝術家。他不僅繼承了傳統,而且敢於把程序改為己用。最突出的是,在演唱時,廣州話俚語經常被巧妙地用作歌詞。他是開創粵劇大眾化的大師。他的唱功,尤其是《中板》,自然是活潑搞笑的。他原創的《乞丐的喉嚨》半唱半白,新穎奇特,起伏分明,聲音悠遠,成為觀眾歡迎的“馬喉嚨”。1930年代,他引進了壹些西方樂器,豐富了粵劇的伴奏音樂。他還吸收了壹些電影和戲劇的表演技巧,並將其融入粵劇的表演中。他的表演,臺風豪放,動作清晰準確,勝利驚喜,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抗日戰爭時期,香港淪陷,他敢於拒絕敵人的威脅和引誘,毅然返回內地,在粵西、桂林、柳州等地演出。

馬師曾最擅長演醜劇,但在他的後期,他演老戲和青年戲。在《關漢卿與搜索學院》中,他成功塑造了關漢卿的鮮活形象,以及搜索學院老師謝豹的鮮活形象,這兩個形象都被拍成了電影。

  • 上一篇: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可以了解到哪些歷史信息?
  • 下一篇:《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事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