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傳統的勵誌教育和古代的德育思想有哪些?

中國傳統的勵誌教育和古代的德育思想有哪些?

中國古代德育思想起源很早,堯舜時期就有德育觀念。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制度下萌發和發展起來的,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社會形態。

它的特點是高度分散的小農經濟和異常集中的專制統治。在這壹歷史背景下,不僅中國傳統文化獨具特色,與之相適應的傳統德育思想也呈現出獨特的特征。中國古代傳統道德教育思想有以下特點:

1,內聖外王,修身養性。

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思想歷來十分重視道德的修身功能,即通過個人的道德修養,激發個人內在的道德意識,監督個人不斷培養自己的道德品行,從而成為壹個真正具有道德良知的人。孔子認為“修身、齊家”是成為君子的第壹步。

所謂“以敬修身”,是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誠待人,以敬待人,培養自己的品德。只有用真誠和尊重來進行道德修養,才能忍受別人所不能忍受的,才不會被物欲所迷惑。和顏回壹樣,可以在簡陋的胡同裏吃吃喝喝。

人不忍則憂,回去不改其樂。“顏回住在壹個卑鄙的胡同裏,他沒有什麽可失去的。那些每天靠食物生活的人,只有吃吃喝喝,大家都承受不了其中的悲苦。而顏回卻樂此不疲,不改其樂。有人問這樣的困境說明了什麽。他說不窮就幸福。

孔子曾壹再稱贊他說:“德善,德善。”“內聖外王”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特征。所謂“內聖”,就是從內部培養自己的性格,以達到聖人的人格;所謂“外國國王”,就是為了建立不朽的功勛,造福黎巴嫩人民,用外國的力量統治世界。儒家經典《大學》詳細闡述了儒家“修身為本”的德育方案和步驟。

比如它是德育的起點,是“學而知之,學而誠之,學而誠之,思而正之,思而正之”。意思是道德修養必須從“知物知行”即理解道德規範開始,逐步從理解道德規範轉化為形成道德信仰即“誠、信”,才能最終達到約束自己行為的目的,即修養自己。無論從個體的身心發展還是從德育發展的規律來看,這種觀點都是符合個體道德心理發展規律的;同理。

《大學》中提到的“治家、治國、平天下”,都是通過“修身”來實現的。中國傳統道德教育非常重視道德信仰的作用。可以說,強調道德教育的自律性,既是我們民族道德教育的優良傳統,也符合道德教育發展的規律。

2、知行結合,用行為。

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教育觀強調知行有機結合,即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有機結合,主張行為導向。子天:“知足於言,敏於行”;“君子以言為恥,行而不止。”也就是說,道德修養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必須結合實際行為。

朱指出:“知與行總是互相需要的,如果妳沒有眼睛,妳就做不到。沒有眼睛就看不見”,這是知行關系的生動表達。王守仁曾說:“真正的知識是做妳想做的事,但不做妳想做的事是知道”,這強調了知行合壹的重要性。王陽明也認為“滿大街都是聖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聖人,而途徑只有壹個——“修行”。

3、立足當前,胸懷大誌。

《大學》曰:“古欲明明優於世。先治國;那些想要治理自己國家的人。先和家人聚聚;要想家人團聚,先修身體;欲修身,先正心。要想正確,先真誠;要真心,先讓他知道;知識存在於事物之中。事情就這樣被知道了。知因則誠,誠則正,心正則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家有治,天下太平。”

這意味著,如果妳想向全世界的人展示妳的道德品質,妳必須首先管理好妳的國家;要想治理好國家,首先要整頓好家庭;想改善家庭,首先要提高自身修養;想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如果妳想矯正妳的心。

首先,讓妳的思想變得誠實;要想讓自己的想法變得誠實,首先要獲取豐富的知識;而獲得豐富的知識,就是研究事物的原理。這裏提出了“大學”的八項,分別是紀、知、誠、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應該有做大事的野心。孔子的學生夏紫說:“為官則學,學則為官”;孔子明確提出為官要“以德治國”。比如北辰居其所,群星拱月。這在孟子的論述中得到了更深刻的反映:“天子不仁,不護四海;諸侯不仁,不護國;青醫生無情無義。他不保護祠堂;而庶人無情,不護四體”。是真的。實現以上道德理想,要從小事做起。壹步壹步來。

如果壹個人連“天壹亮就起來掃朝廷”這點小事都不想做,那還談什麽治國?因此,我們的道德教育必須啟發受教育者形成“勿以小善而為之,勿以小惡而為之”的道德心,珍惜人間的道德理想,以達到“內聖外王”的道德目的。

  • 上一篇:護國史
  • 下一篇:歷史論述題答題技巧專項訓練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