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南北朝門閥政治:為什麽門閥制度的毒瘤挖不出來?

南北朝門閥政治:為什麽門閥制度的毒瘤挖不出來?

唐宋時期,有識之士和政治家明確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吏治腐敗,貪汙成風,最大的癥結是“看家世不看人才”的制度。

正是因為這種只看家世,不看德才的用人制度,壹直是從魏晉到南陳北周各個朝代、政權、皇帝的綱領性用人政策,才導致了這個時代貪官、庸官的出現。雖然弊端暴露,罪行明顯,很難得到應有的懲罰,但那些有能力卻缺乏名門望族“支持”的人,即使才華橫溢,到了南宋,孔希賢過了30歲還得不到重用,只好鋌而走險,與人合謀造反以求出人頭地。就連皇帝宋文帝和劉義隆在陰謀敗露後也感到惋惜,斥責負責人事選拔的吏部尚書何尚誌“讓孔希賢花三十年時間騎在阿郎身邊,不可逆轉”。可以說,孔希賢家亡後,劉宋的用人原則還是不大。

其實孔希賢也不能很委屈:東晉末年的楊全是東漢名門楊真的後代。就因為壹家人南下晚了壹點,就“出類拔萃”,被頂門排擠,最終不得不走上造反之路。東晉初年,東晉權臣桓溫北上關中,與當時壹等壹的才子王蒙在壹起,感覺賓至如歸。後來北伐受挫,桓溫重返南方,準備邀請王蒙壹起南下,但被後者婉言謝絕,理由同樣是怕“門閥”二字,擔心自己的“野路子”和“小字輩”成為東晉家庭雇傭制壓垮的草。

王蒙賭對了寶:投奔狄族的前秦王苻堅帶他如魚得水。他既不是皇族,也不是貴族家庭,卻接連擔任最高行政官職——宰相,開創了這壹時期政治相對明朗的時期。

王蒙的命運,似乎讓那些急於打破門閥制度,通過“任人唯賢”改善官員素質和結構,從而扭轉官員管理骯臟、腐敗橫行的局面的人,隱約看到了出路。

似乎任何時候都不缺賢臣,但要說壹個比苻堅更博學、更幸運的賢明君主,北魏孝文帝袁弘,整個晉朝、十六國、南北朝都認第二,怕是沒人敢認第壹。

孝文帝作為北魏乃至中國古代壹位極有成就和學識的皇帝,將都城從偏僻的平城(今山西大同)遷至中原腹地的洛陽,建立了包括土地、稅收、官制在內的壹系列全新的政治制度,完成了華北的再漢化。他的所作所為壹直廣受好評,被認為是歷代帝王中少有的具有高瞻遠矚戰略眼光和敏銳決斷的壹流人物。他在位期間,北魏進入全盛時期,整個北方得到統壹,而南朝在軍事上受到全面壓制,處於被動局面。表面上看,孝文帝似乎符合打破門閥政治框架的“賢君”的理想標準,在這方面似乎自然應該能比短命的苻堅政權做得更好。

但孝文帝在別處銳意改革,不僅在用人上墨守成規,而且在任人唯親、父權制、門第觀念上相當頑固。

大名鼎鼎的北魏皇帝不僅在用人上重用士紳,還任命他們為貴族官員。他還談到判斷貴族的貴官,區分所謂的“清濁”,甚至限制不同等級之間的通婚。英雄薛啟宗並非出身名門望族,而是從軍旅起家,因此被某公司無緣無故地貶為普通姓氏,得不到應有的政治待遇。他不滿,憤怒地砸碎了殿中的禮門戟(木)。他辯解說,此舉雖然感動了皇帝,迫使他恢復了薛啟宗的政治地位,但未能使他認識到門下用人制度的荒謬。而是用薛其宗的名字來取笑他,說他“不是弟子,是弟子”,意思是薛其宗家世太低。按照現在的說法,皇帝對這樣腐朽的人事制度是頑固不化的。司馬光在這裏寫了壹本書《子同治鑒》,他的惋惜和不解之情溢於言表。他除了感嘆和感慨,也只能歸結為九品太習以為常,孝文帝被習俗所迷惑,無法理解。

其實事情遠沒有這麽簡單。

事實上,當時的閘閥系統雖然穩定,但並不完全牢固。

在士族勢力比北朝更為強大的南朝,雖然高官顯貴仍被士族占據,但宋齊皇帝吸取了教訓,開始將白衣卑微者歸功於監、知府和各州。雖然這些職位卑微而有權力,但聽起來就像文件和秘書。事實上,在皇權的暗中關照下,他們往往能掌握比主府出身的官員更重要的關鍵決策權。

五湖十六國之亂後,北朝士紳的勢力遠不如南朝。謝哀,王蒙,前秦,或者官員,或者布衣,都在胯下,這在當時是壹段佳話,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孝文帝曾與大臣討論調選(討論人事制度),大臣李沖、李彪、韓憲宗都表示不滿九品鄭智制,主張任人唯賢。在這些主張廢除門閥制度的高官中,是隴西望族李,憲宗也是韓氏昌黎之子。李沖更是負責選拔,他們能公開反對門閥用人制度,說明所謂士族最重要的姓氏阻礙了任人唯賢的理論,至少在孝文帝統治時期是難以成立的。

正是孝文帝本人,面對大臣們的反對,頑固堅持用門閥用人的做法,拒絕大臣們的意見(包括很多門閥背景的人)。這其中自有玄機。

事實上,雖然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太原王、等世家大姓受到孝文帝的推崇,清朝也有不少人,但他們的職位大多是省寺監。雖然重要,但他們不是國家的命脈,而只是皇帝行政的秘書和顧問。作為北魏的頂梁柱,是皇帝的親族。

這些鮮卑貴族從北魏前身開始,世世代代都是拓跋扈的大腿和臂膀,在他們手中家喻戶曉,對北魏政權的基石——鎮兵和鮮卑人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他們能否依附皇族,直接關系到北魏政權的存亡。

北魏在平城居住的時候,遊牧仍然是最重要的,各種姓氏的貴族仍然能夠用舊習俗控制他們,而不喪失他們的榮譽。孝文帝推行漢化,遷都洛陽。南遷的貴族不再是遊牧民族,他們遠離舊氏族的士兵。他們往往對自己的期望不滿意,紛紛逃離,紛紛造反,那些不回頭的人怨聲載道,覺得今天不如以前了。

面對這樣的局面(連太子都沒有學會做中國人,私自逃到平城),孝文帝迫切需要找到穩定鮮卑貴族情緒的對策。最務實的解決辦法是將鮮卑姓氏納入中原士族的體系,以新的形式保證這些人的既得利益。

以門用人雖然是壹種不好的政府,但卻是孝文帝根據當時的政局和實際情況制定的有針對性的措施。我們在審視這段歷史的時候,不能拋棄時代背景,簡單地根據當時民眾的定位和眼光做出簡單的評論和選擇。

  • 上一篇:保護歷史建築的復合材料
  • 下一篇:用感人的事例贊美黨的文章和敘述,不要太深奧,只要能看懂就行,越多越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