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民粹主義的詳細介紹

民粹主義的詳細介紹

民粹主義最早出現在19世紀下半葉,在北美和東歐幾乎同時興起。19年底,美國西南部的農民試圖控制當地政府的激進主義,東歐的俄羅斯知識分子和農民對平等土地權利的強烈要求被認為是第壹代民粹主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民粹主義的旋風幾乎席卷了五大洲,它成了遊蕩在世界各地的幽靈,從西歐到南美,從西亞到北非。庇隆和阿連德領導的拉美民族復興運動被視為第二代民粹主義復興的象征。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民粹主義在東西半球尤其是東歐和北美再次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從而形成了民粹主義的第三次高潮。

在東歐的前社會主義國家,“走向民粹主義”已經成為知識分子和政治家響亮的口號。在西歐和北美的大眾媒體中,“以下領導人和運動都被稱為民粹主義:在法國,‘左翼民粹主義者’是伯納德·塔皮,而極右翼民粹主義者是讓-瑪麗·勒龐。在意大利,“電視民粹主義者”是西爾維爾·貝盧斯科尼和他的意大利力量運動;奧地利的約克?豪爾赫·海德爾;在美國,自稱“草根美國”的羅斯·貝羅(Ross Berot)據說代表“許多百萬富翁的民粹主義者”;在阿爾及利亞,超越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被認為是政治宗教民粹主義;在俄羅斯,葉利欽也被說成是民粹主義者;在秘魯,1990當選的總統阿爾韋托·藤森被視為民粹主義者。最近,上述名單中又增加了'(塞爾維亞民粹主義',這是政治意義上的民族主義。20世紀90年代,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被視為邪惡,因此在媒體上與民粹主義互動。民粹主義概念的模糊性主要是由於民粹主義作為壹種社會思潮和社會運動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民粹主義不僅是壹種政治思潮,也是壹種社會運動和政治策略。如此復雜的社會現象,當人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它時,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

作為壹種社會思潮,民粹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其極端的民粹主義傾向,即極度強調普通人的價值觀和理想,把民粹主義和大眾化作為壹切政治運動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終極來源,以此來判斷社會歷史的發展。它反對精英主義,忽視或極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正如皮埃爾-阿黛爾·塔爾克夫所說,人們“可以將民粹主義定義為壹種意識形態。根據這種意識形態,合法性在於人民的意誌,因此它體現了激進的民主理想。這種民粹主義對應的是直接民主,以民主為特征。

作為壹種政治運動,民粹主義主張依靠普通民眾進行激進的社會改革,將普通民眾視為政治改革的唯壹決定性力量,同時從根本上否認政治精英在社會政治變革中的重要作用。文明已經成為民粹主義政治運動的本質特征。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的大眾社會和政治運動都是民粹主義的。有人將其定義為“壹切只訴諸和轉向人民的運動和理論”。按照這個定義,所有普通人的政治運動,尤其是帶有自發性的政治運動,都可以納入民粹主義的範疇。許多學者將拉美六七十年代的政治改革視為典型的民粹主義復興,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政治運動是“由城市工人階級和農民群眾支持的政治運動,但缺乏組織力量和獨立性。也得到了其他不滿現狀的人的支持。”

民粹主義也是壹種政治統治策略。作為壹種政治策略,它是指動員普通民眾參與政治進程的方式。從這個角度看,“民粹主義”只能理解為壹種社會政治動員,意味著壹種政治行動和政治討論的趨勢。它不能被定義為壹種特殊類型的政治權力,也不是壹種特定的意識形態,而是壹種可以適用於各種意識形態的政治風格。“這壹政治政策的主要特征是通過強調平民的團結、公投和人民的創造權利等民粹主義價值觀,有效地控制和操縱廣大民眾。於是,民粹主義就成了操縱群眾的壹種特殊的具體方式和表達利益的壹種手段。也可以看作是統治集團組織權力的方式,是新興群眾在工業和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政治表達,是統治集團進行統治的機制,是威脅這種統治的潛在危險。”

這種政治動員方式往往淪為政治領袖出於現實政治生活中政治控制的需要而進行的蠱惑人心的宣傳鼓動。所以民粹主義在很多人眼裏幾乎完全等同於政客蠱惑人心的鼓動技巧,並不是別的。民粹主義研究者弗朗西斯?韋弗說,“人們傾向於將民粹主義視為個人,而非社會和政治現象。就像巴爾加斯和吉安諾壹樣。誇德魯斯的快速政治轉型可能給人的印象是,民粹主義只不過是壹些追求權力的領導人的機會主義和幾乎無限的操縱群眾的能力的結合。...民粹主義意味著操縱群眾,但這種操縱從來不是絕對的。”

民粹主義的模糊性和模糊性不僅體現在其定義上,還體現在其功能上。民粹主義既有積極的壹面,也有消極的壹面。它強調普通大眾在社會歷史進程中的作用,把普通大眾的願望、需要和情感作為考慮的出發點和歸宿,肯定普通大眾的能動性。因此,從重視人民群眾歷史作用的角度來看,具有積極意義。另壹方面,民粹主義抹殺了精英在歷史進程中的應有作用。它強調絕對服從大眾的情緒和願望。即使這樣的情緒和願望從長遠來看顯然不利於社會進步,但它堅持了這個極其大眾化的命題。它常常通過對群眾的總動員,對全體人民實行高度集中的操縱和控制。因此,從社會發展和廣大公眾的長遠利益來看,它具有負面意義。民粹主義的這種雙重性使得人們通常在貶義和褒義兩種意義上使用這個概念。傳統上,民粹主義被視為壹個貶義詞。它是壹個消除合法性的概念,常被等同於狹隘民粹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盲目排外、非理性選擇等等。簡而言之,“根據之前的解釋,民粹主義首先與人民統治的陰暗面聯系在壹起:暴民統治、三k黨的集體非理性、法西斯主義、種族主義和對外恐懼癥”。因此,當人們想要反對壹個政治領袖或政府時,通常的做法是將該領袖或政府斥為“民粹主義者”。

但也有人在贊美中使用民粹主義的概念,而且從六七十年代開始,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以至於有人認為“民粹”就是“人民”。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它是壹個褒義詞。“民粹主義被視為主張全民利益、直接民主、民粹主義、大眾化、愛國主義、反帝國主義、反外國幹涉、反個人暴政。簡而言之,就像奧地利政治家約克?海德爾說,“我們的民粹主義簡單來說就是代表壹切有利於公民的東西,並不代表紅色官僚(社會主義者)或黑色官僚(基督教民主派)。"

民粹主義概念的模糊性和功能的雙重性決定了它具有復雜、多樣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意義。它與當代幾乎所有最重要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問題都有壹定的關系。在民粹主義的思想和實踐中,人們不僅能隱約看到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的影子,還能看到權威政治和民族主義的因素。相反,人們還能在現代民主政治、威權主義或民族主義中不時找到民粹主義的烙印。民粹主義的基本含義是極端大眾化,強調“壹切人民”和“壹切群眾”是壹切民粹主義的同壹出發點。政治上,這種民粹主義表現為主張直接民主、普遍的群眾參政和廣泛的政治動員;反對專家治國,反對階級政治,反對政府權力膨脹。比如“美國民粹主義從壹開始就表達了對國家權力以及使用或試圖使用國家權力的人的敵意。”因此,大多數美國民粹主義者追隨厭惡統壹權力的托馬斯·傑斐遜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美國民粹主義的歷史與憲法被視為限制權力而非授予權力的理念密切相關。民粹主義認為國家權力總是腐敗的。“由此可見,民粹主義和民主主義在主權在民、民治這個基本點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這個基本點來說,要明確區分民主和民粹是極其困難的,說民粹就是民主也不過分,反之亦然。然而,民粹主義和民主從幾乎相同的前提出發,卻最終走向了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歸宿。他們在以下關鍵點開始分道揚鑣。民主主義認為,在現代國家,人民主權的現實機制是代議制政治,即通過普選產生民意代表,民意代表組成主權機關代替普通民眾對國家實施政治統治。換句話說,在民主人士看來,真正的人民統治只能通過間接的民主制度來實現。相反,民粹主義完全並直接訴諸於主權在民的理想。它反對在社會和政治生活中存在兩個階級:統治階級和非統治階級,反對將普通人排除在政治決策過程之外。因此,民粹主義反對以間接民主為基礎的代議制民主,認為代議制民主排斥直接民主,從而使自己墮落為“自由民主”,這是壹種虛假的民主。對於民粹主義政治家來說,為了重新建立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關系,有必要超越代議制民主機構。在他們看來,如果所有的普通人都不能直接參與政治過程,那麽這種民主政治就是腐敗的、無效的、無用的。所以有人把民粹主義的這種民主邏輯稱為“民主極端主義”或者“超級民主”。

民粹主義將民主的理想絕對化,將民主推向極致。最終的結果不僅可能背離民主政治的初衷,還可能走向民主的對立面,成為壹個反民主者,這與威權政治有關。把普通民眾視為政治改革的唯壹決定性力量;通過強調平民的團結、公投和人民的創造權利等民粹主義價值觀,我們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操縱普通大眾。

民粹主義萌芽於19年40年代和50年代的俄羅斯。當時的沙俄腐朽沒落,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西歐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內部矛盾。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民粹主義的思想先驅們開始為俄羅斯尋找出路,提出了從落後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他們肯定了老百姓的首創精神,這是有積極意義的;但與此同時,他又把俄國的村社制度和農民理想化了,這遭到了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深刻批判。到19年底和20世紀初,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俄羅斯的傳播,民粹主義思潮已經成為強弩之末。

民粹主義表面上是以人民為核心,實際上是缺乏公民人格尊嚴和基本權利的理念。民粹主義者崇拜“人民”,但他們崇拜作為抽象整體的“人民”,卻對組成“人民”的具體“人民”持極其輕蔑的態度。民粹主義者反對權威。民粹主義的現代發展

在民粹主義條件下,如果社會正義缺位,貧富分化嚴重,中下層上升之路受阻,民族外部條件受到刺激,人民內部就會爆發強烈的不滿情緒。不管是什麽樣的表象,最明顯的就是利用底層民眾反抗各種壓迫的欲望和他們極度的怨恨來激發他們的平等感,打著崇尚人民的口號打極端主義的旗號。

蘇聯東歐劇變後,很多前生產者從左派充實隊伍,新法西斯主義從右派。冷戰後盛行於歐洲並造成嚴重後果的民族主義,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其* * *性質也是建立在民粹主義基礎上的。民粹主義的興起打破了左翼、中間派和右翼之間的政治分裂。在私有化和歐洲統壹進程等重要問題上,傳統的左翼和右翼往往表示支持,而極左翼和極右翼都鼓勵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情緒反對他們。民粹主義的興起也打亂了“傳統”、“現代”、“後現代”的原有陣營。“傳統”民粹主義不僅以其強烈的整體主義傾向對公民社會構成威脅,後現代主義對現代理性文化的“消解”也在文學、藝術和玄學領域掀起了壹股“新”民粹主義旋風。後現代主義文學、美學甚至政治都是因為它的激烈。最後,民粹主義的興起也讓所謂的“保守”和“激進”概念變得毫無意義。在許多情況下,復蘇的民粹主義比歐洲冷戰時期的普遍保守主義更保守,也更激進。從西方的保守派到社會黨,從東歐劇變前的正統生產黨到劇變後的自由黨政府,甚至黑社會勢力,都受到了強烈的沖擊。總之,民粹主義的幽靈對冷戰後的“新秩序”、前蘇聯東歐的轉型、資本主義世界的穩定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正在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中國來說也不是什麽好消息。

與19世紀不同的是,民粹主義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左右派鬥爭中互相指責的有力武器。它既不同於歷史上俄羅斯民意黨、美國人民黨等過去的民粹主義組織,也不同於* * *生產黨、社會黨、自由黨、保守黨等當代組織,這些組織鮮明地暴露了自己的“主義”,並為自己正名。當代民粹主義勢力大多不自稱民粹主義者,所以廣義民粹主義的內涵現在已經變得模糊。

這樣,民粹主義在當代的內涵是什麽?只是不同黨派吵架時雙方使用的貶義詞嗎?當然不是。如果仔細觀察當代各國社會變革的現實,就會發現,被保守黨、自由黨、社會黨等傳統左右派系視為威脅的傾向,其實有其清晰的內在邏輯:

它是壹種反對個人本位傾向的整體主義,要求以整體(人民、社會、國家、民族、政黨等)的名義壓制個人(包括法人)的基本權利和人身自由。).

它是壹種反對世界主義(國際主義)傾向的民族主義,從外部因素解釋國內危機,以應對外部威脅為由壓制民族自由,以普世的人文價值觀反對民族或國家的傳統價值觀,打著弘揚前者的旗號抵制後者。過去的反猶主義和沙文主義傾向,對“大國榮耀”的記憶,民族與國家關系中歷史舊賬的復活,都成為其凝聚的“人”。

它是壹種與市民社會的理性主義相對立的非理性傾向,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拒絕程序政治,推崇卡裏斯馬政治。

因此,可以說,今天的民粹主義是壹種破碎的思潮,它促進了蘇聯和東歐舊體系的解體,但對新體系的過渡沒有幫助,也沒有傷害。它沖擊了西方資本主義,卻無助於社會主義的復興。它目前的盛行,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對現有制度的不滿,但也有傳統理想主義幻滅後的無奈、浮躁和盲目。但毫無疑問,它的存在和盛行本身也說明了以個人主義為基礎、以市場經濟和憲政民主為內容的全球化浪潮的內在矛盾。在改革過程中忽視公正問題,加劇貧富分化,會導致民粹主義情緒擡頭。總的來說,今天的民粹主義復興是壹種消極現象,但它所包含的壹些因素很可能在冷戰時代結束後發展成為壹種新形式的反全球化思潮。

  • 上一篇:營銷軟文怎麽寫?
  • 下一篇:用NFC解鎖妳的比亞迪漢會不會讓妳看起來更酷?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