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說說太倉?

說說太倉?

太倉簡介

太倉市位於江蘇省的東南端,東臨長江,南接上海,西接蘇州。太倉有2000年的歷史文化。太倉劉佳港(今太倉港)素有“六國碼頭”之稱。它是上海開埠前中國東南沿海的主要商埠,也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船隊的錨地。太倉人口44.75萬,總面積815平方公裏。境內地勢平坦,河流縱橫,土壤肥沃,物產豐富,被譽為“江南魚米之鄉”。

太倉是江蘇省經濟最發達的縣(市)之壹。改革開放以來,太倉保持了持續的經濟發展勢頭,率先進入全國小康城市行列,經濟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前列。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工農業產值均居江蘇省首位。農業以糧棉油為主,高產高效,多種多樣經營;以紡織為主,紡織、輕工、機械、電子、化工、建材、食品等門類齊全。

太倉又名婁東。歷史悠久,經濟繁榮,文化燦爛,享有江南“金太倉”的美譽,素有“人間天堂”之稱。

太倉位於中國東海,長江入海口。境內縱橫交錯的河流,青黃相間的田野,溫和濕潤的氣候,是太倉古文明的搖籃。根據建國以來的歷史記載和考古發現,早在兩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勞動、生活、繁衍,創造了燦爛的魚米文化。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的吳王儲君曾在此建倉祭祀朝廷,太倉的地名可能就是由此而來。

太倉是“東南福地”、“天下良港”。是元朝奠定了這個基石。到了元代,太倉不僅設立了基城,還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的海防前哨。更重要的是,元統治者發展漕運,加強南北經濟交流,擴大海上對外貿易,加速了太倉農副產品、水產品、手工業的流通和經濟的對外開放。太倉在短短不到百年的時間裏,成為“水運、千商、高桅”,隨著經濟的繁榮和人口的迅速增加,完成了從沿海集鎮到“諸門大宅、無敵記憶、林宮樊宇、壹排時代”的港口城市的跨越。港口城市的形成為太倉種下了各種文化基因。到了明朝,永樂皇帝已經對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七次派遣鄭和從太倉劉家港起航,為太倉積累了精神財富。地處江海交匯處的太倉,經歷了多次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的大規模碰撞。因此,早在明朝中期,就已經形成了農、漁、工、商多元化的經濟格局。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社會空前繁榮。同時也培育了兼顧義利、創新務實的人文精神。

太倉不僅是“水船之鄉”、“貨物之區”,也是人聚集的地方。繁榮的經濟和大方外向的民風,吸引了世界各地無數人才聚集於此。明清時期,太倉文化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活躍起來。在居住在太倉的儒家聖賢和仁人誌士的積極倡導和親身實踐下,在儒家經典、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領域湧現出了數十位歷史記載的著名人物。比如王羲之和貓王,祖孫三代的宰相,胸懷大誌,精忠報國;偉大的思想家陸詩怡;復社領袖張浦;抗日將領熊逸、任歡;水利專家吳忠;王世貞,壹個才華橫溢、獨樹壹幟的文壇;大詩人吳梅村;明四家大畫家之壹的仇英;三百年來在清畫壇出類拔萃的婁東畫派開創者王世民、王鑒、王;昆曲創始人、傳統戲曲音樂家魏良輔;有學識有道德的歷史學家畢淵和胡琛;教育家盧寶忠、唐;於建華,民主革命的先驅;還有精於造化、享譽朝野的雕塑家陸子岡大師,以及冶煉、制造、航海、地理、醫學、園林等方面的名師。時至今日,在大倉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然保留著許多他們的珍貴文物,流傳著大量的奇聞軼事,舒展著他們的優秀傳統。

  • 上一篇:如何設置歷史畫筆工具的來源
  • 下一篇:關於自信的事實論據和理性論據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