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

引用

壹、選題的意義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物質的追求逐漸放緩,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人類,對自己的期望越來越高,希望更好地認識和發展自己。在這樣的背景下,早期教育作為人類終身教育的開端,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成為人們共同關註的焦點。對於人學的研究,“在馬克思看來,所謂人學,是指專門研究人的科學,著重研究作為主體的人,人的本質、存在和歷史發展規律的科學。”[1]也就是說,馬克思的人本思想主要是指:

人的起源、本質、存在和發展的理論最終在於:人能夠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從而促進人的全面、自由和充分發展,最終實現人的自由解放。人的發展是壹個哲學範疇,也是人學研究的焦點。早期教育和人的發展有什麽關系?本文在充分認識早期教育與人的發展的前提下,以早期教育與人的發展的關系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閱讀、實際調查和深入分析,以期使早期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務於人的發展。

二、研究現狀

近年來,早期教育壹直是壹個熱點問題,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上的極大滿足,人們更加關註孩子的教育和發展,乃至人的壹生的發展。基於這些原因,關於早教的研究成果很多,包括:楊堅的《三歲見大——楊堅教授論早教》壹書認為古人說“三歲見大”,有科學依據嗎?如何培養寶寶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創造力?如何促進寶寶的全面發展?如何從寶寶出生開始就創造自己的快樂,讓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壹步步走上成功之路?在這些問題的基礎上,詳細闡述了早期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內容和具體操作方法。Issa(美國)的《幼兒教育導論》壹書全面介紹了幼兒教育的研究範圍、研究對象、理論、環境因素和實施方法。

作者通過對幼兒教育的發展、內容、實施目的、實施環境、兒童年齡、支持資源等相關問題的研究,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幼兒教育及其未來發展。木村奎壹的《早期教育與天才》壹書,通過天才誕生的生動事例,澄清了壹些教育誤區,闡述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可行性,告訴我們如何培養孩子非同尋常的綜合素質。馬華《幼兒教育探析》(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張喜榮《早期教育與智力發展》(高等函授教育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張文華《淺談如何正確進行兒童早期教育》(中國中醫藥信息,2010);曾香芳《幼兒教育要適時合理進行》(六盤水師範學院學報,2010)等。這些成果從不同的角度、層次、領域對幼兒教育進行了論述,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深度,產生了壹定的影響。

總的來說,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早期教育的意義、重要性、存在的問題、課程安排、發展等方面,可以說是壹些片面的解讀,而沒有從整體的角度對早期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更多的是針對某壹個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學術界對早期教育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壹定的階段性成果,為以後的早期教育研究奠定了基礎。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些研究還不夠全面,仍有值得探討和挖掘的地方。本文將從早期教育和人的發展的另壹個角度出發,著眼於人的發展,從人類學的角度探討早期教育,從而更好地促進人的發展。

三、研究內容和框架

文章分為五個部分:第壹部分:早期教育及其理論基礎(解釋早期教育的含義並詳細解讀,從古代中國和西方的角度梳理早期教育的思想);第二部分:人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闡述人的發展的含義、內容及影響因素(遺傳、環境、教育),簡述兒童的發展);第三部分:早期教育對人的發展的意義(通過分析早期教育與生理、心理、智力、道德品質、適應能力的關系,論述了早期教育對人的發展的意義);第四部分:早期教育對人的發展的實現途徑(從家庭、學校和社會);第五部分:正確對待早期教育,科學促進人的發展(克服誤區,合理利用,高度重視)。

第四,研究方法

本文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為指導,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史料分析與邏輯推理相結合、案例分析等方法,從早期教育和人的發展出發,按照提出意見、分析研究、得出結論、重視運用的思路,分為五個部分。

動詞 (verb的縮寫)改革

本文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研究角度具有創新性。本文從綜合探究的角度來研究和分析早期教育與人的發展。以往學術界對早教的研究大多是從早教的內容、重要性、方法、誤區或簡單分析早教等角度進行的。本課題從宏觀角度把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將研究的立足點放在早期教育與人類發展上。

2.研究內容具有創新性。本文以早期教育與人的發展為切入點,重點探討了早期教育對兒童發展進而對人的生命發展的影響,呼籲重視早期教育,合理利用早期教育,科學促進人的發展。

3.將早期教育與人的發展相結合,闡述、討論、分析、研究,認為早期教育具有最高的社會效益,是人的生命發展的基礎,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是人才強國戰略的基礎工程。

壹,早期教育及其理論基礎

(壹)早期教育的含義

1,學前教育,學前教育與早教

要了解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和早期教育的基本範疇,首先要了解童年的基本概念。兒童期是指從胎兒到青春期的時期,包括圍產期、新生兒期、嬰兒期(哺乳期)、嬰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和青春期。壹般來說,學前教育、幼兒教育、早期教育涉及新生兒期:從分娩到出生後28天;嬰兒期(哺乳期):出生後28天至1歲;幼兒期:1至3歲;學齡前:從嬰兒期結束到小學開始,即3歲到6歲或7歲。

學前教育指學前教育,狹義指幼兒園教育(3-6、7歲),廣義指從出生到學前教育(0-6、7歲)的教育。當然,從出生到學前的範圍是國內學者普遍認可的。國外有學者認為,學前教育應包括胎兒、新生兒、嬰兒期、嬰兒期和學齡前,即從胎兒到正式學前的教育。我們平時的學前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的教育,通過各種方式組織活動,對兒童施加教育影響,以更好地促進兒童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幼兒教育,雖然1至3歲被列為幼兒教育,但絕不是針對1至3歲兒童的教育。雖然有人把幼兒教育廣義地理解為0-6歲兒童的教育,但國內外大多數學者仍然認為幼兒教育是3-6歲和7歲兒童即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它起著過度凝聚的作用,是壹個人壹生教育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壹部分。

狹義的早期教育是指0-3歲的兒童,即從新生兒期到幼兒期,而廣義的早期教育是指0-6歲和7歲的兒童,即從新生兒期到學齡前期。本文所要研究的早期教育將以廣義的0-6歲和7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從上面不難看出,早期教育、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在時間上有壹些重合點,但實際上在教育的對象、目的、內容、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早期教育在國際和國內社會都受到了極大的關註。從全球範圍來看,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

2.解讀早期教育。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事業的快速發展,人們普遍越來越重視兒童的教育和發展,早期教育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成為社會熱點問題。與別人不同的是,早教的第壹對象是家長,其次是0-6歲和7歲的孩子。內容包括營養保健、潛能開發、人格塑造、性格形成、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導和評價,以提供或創造豐富的不良環境,促進兒童健康發展。它以兒童的身體成長、潛能開發和道德修養為目標,最終目的是促進兒童的發展。壹些研究認為早期教育具有累積效應。孩子入學後的行為和成績,乃至人生的成就,都與他們的早期教育密切相關。美國兒童早期教育協會指出,兒童早期的生活經歷,包括教育,對他們在學校的學習有壹定的影響,甚至對他們的壹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二)早期教育的歷史變遷

1,中國古代早期教育思想

回顧壹下,在西周時期,中國就有了關於胎教的思想。南北朝時期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堪稱中國古代早期教育的壹部力作。此外,宋代理學家朱的《小兒訓詁》也是壹部重要的早期教育著作。

(1)關於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春秋時期,孔子在《論語·顏悅》中指出,“順其自然,習氣自然”。這句話主要是說,壹個人的習慣壹旦在青年時期養成,就很難在壹生中改變,所以他認為人要從搖籃裏就學會“克己自重”。西漢初年的政治家賈誼認為“君之善,在於早教,擇其左右”,主張尚未童心的嬰兒。宋代理學家程顥在《程二語錄》中指出,“胎教與保學”(早期教育)比“楊修鄉黨之教育”(學校與社會教育)更為重要。如果早期“所見皆非善”,他的自然原理必然會被遮蔽,即使日後在好的學校或社會接受教育,也很難成為聖人。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教子》中指出:“少年士如旭日之光;老而學之,如燭光夜行。”“生命是年輕的,精神是有專利的,長大了還要思考,所以壹定要趁早教,不要失去機會。”可見,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已經發現了早期教育的存在,並主張不失時機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充分肯定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2)外部環境對早期教育影響的探討。

孔子在《論語·季氏》中指出:“失者有三友,得者有三友。”《列女傳·鄒之母》中記載的三遷是壹個代代相傳的典故。墨子在《墨子染》中提到“染於蒼者淡,染於黃者黃,色隨人變。”顏之推進壹步發展了這壹思想,並在《顏氏家訓·慕賢》中認為“是以善心而居,如壹人之園室,久而香之;與惡人同居,如人之魚,臭久矣。”他還認為“人年輕,神情未定,與金錢關系好,抽煙染身,談笑風生,無心學習,漸行漸遠,都是很自然的事,何況那些更有學問、更好學的人。”

他主張在孩子“不確定”和可塑的時候,給孩子良好的“熏洗”和“潛移默化”,讓孩子自然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品質。朱甚至認為,精心挑選嬰幼兒的老師應該從精心挑選奶媽開始,“孩子壹定要選奶媽”。因為奶媽長期接觸嬰幼兒,對嬰幼兒的影響更大。作為嬰兒的啟蒙教育者,“奶媽的教導尤為重要”。

(3)早期教育應符合兒童發展規律的討論。

明代哲學家王守仁在《百科全書》第二卷中提到,“壹般來說,壹個男孩樂於遊泳而又害怕被捕,如草木之初,易達而毀之。今天對男生的教導,壹定要讓他們趨於勵誌和快樂,所以不能入。比如雨水和春風,沾染了花草樹木,正在發芽生長,自然越來越長;霜降則生意蕭條,日暮雕零。”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王守仁反對違背兒童天性和不顧兒童年齡的教育方法。他認為當時的“訓導員”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有問題,提出不以孩子愛玩的天性為依據,以“句讀”為內容,而不是“以禮引導孩子”、“以慈養育孩子”,甚至采取“鞭笞繩索、善待犯人”的做法,不僅沒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使孩子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2.早期西方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家和思想家關於早期教育的思想雖然在哲學基礎和價值取向上與中國教育思想家不同,但同樣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柏拉圖在《理想國》壹書中指出,教育要盡早開始。

他認為孩子從小接觸的東西會對他產生永久的影響。而且柏拉圖特別強調,三歲以前的孩子的教育應該由最優秀的人來承擔。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在歷史上第壹次明確肯定了早期教育的地位,並將其納入自己系統完整的學術體系。他在《育兒經》壹書中進壹步強調了早期教育的價值和父母的義務。他相信,無論誰年輕時播下什麽種子,老了就會收獲什麽果實。

幼兒教育要盡早開始,父母要從小就給孩子打好虔誠、美德、智慧的基礎。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在他的著作《愛彌兒》中指出,應該給兒童壹種“自然的教育”,以適應自然發展的規律。他認為孩子從出生就應該有學習的能力,教育應該遵循永恒的自然規律,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發展。第壹家早教機構由德國早期教育家福祿貝爾於1840創立,他在《人性論》中闡述了人的發展和教育理論,被譽為“早教之父”。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在20世紀初推動了早期教育的發展。她認為,不良環境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很大影響,教育應該給孩子提供壹個“有準備的環境”。

20世紀中期,湧現出許多傑出的兒童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如皮亞傑、斯金納、布魯納、班圖拉、加德納等。,使兒童觀、教育觀、發展觀科學合理。後來隨著腦科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發展,為早期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兒童的發展和早期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關註和重視,0-6歲和7歲的早期教育日益成為國際關註的焦點。

(三)早期教育的理論基礎

1,生理學基礎

個體出生後,其神經系統的結構繼續發育。人和其他動物不壹樣,嬰兒期比較長。但就是這段漫長的嬰兒期,卻是人類壹生中大腦生理發育最快的時期。個體出生時,大腦重量約為390克,相當於成年人的25%。出生後第壹年,他的腦重量增加最快,平均每天約1克,到9個月,他的腦重量約為660克。2 -3歲時達到900g-101g,相當於成人腦重量的75%。之後腦重增長速度變慢,6 -7歲時體重1280g,是成人腦重的90%。02歲時,腦重量增長速度減緩8.00000000805 20歲後,腦重量不再增加。隨著大腦的再次生長,神經系統的內部結構趨於完善。人腦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時期。這是早教的生理基礎。

2.心理學基礎

發展心理學家通過對個體心理發展的研究發現,人的心理發展也有壹個關鍵期。例如,懷孕6周內是主要器官發育的時期,這非常關鍵,因為人類胚胎在這壹時期最脆弱;出生後的前三年是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時期。兒童口語發展的關鍵期是2-3歲,人類正是在這個時期從直覺動作思維發展到具體形象思維,這也是兒童學習社會交往、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關鍵期。4-5歲,到了學習書面語的關鍵期;5-6歲是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關鍵期,等等。

目前,越來越多的教育界人士開始關註人的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根據對這個敏感期和關鍵期的判斷,他們提出了幼兒教育問題和教育要把握最佳年齡的問題。

  • 上一篇:《秦曰》中所有人物的生平和歷史是怎樣的?
  • 下一篇:東水關(南京市秦淮區東水關)詳細信息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