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引江濟淮工程對合肥有什麽影響?

引江濟淮工程對合肥有什麽影響?

先簡單介紹壹下引江濟淮工程。該項目涉及安徽和河南兩省,全長723公裏。其中,安徽境內輸水線路長587.4公裏,初步設計批復總投資875.37億元。

引江濟淮工程既是水資源配置等重大戰略綜合利用工程,也是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事關安徽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它連接長江經濟帶、合肥經濟圈和中原經濟區,對於解決淮河流域水資源短缺,增強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設與京杭大運河平行的第二條入河通道,優化區域綜合交通體系,恢復巢湖水生態功能,遏制淮北地區地下水超采, 改善淮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促進區域協調合作,支撐皖北乃至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引江濟淮工程的重要任務之壹是改善巢湖和淮河的水環境。壹方面,促進巢湖水質和水生態環境的改善;另壹方面,有助於維持淮河生態基流,抑制淮北中深層地下水超采,改善生態環境用水條件。

總體來看,引江濟淮工程2/3的工程量在合肥市範圍內。按照2014年第三季度價格水平,引江濟淮工程總投資717億元,其中合肥轄區內工程投資約500億元。

項目建成後,將惠及安徽省13市46個縣區,供水人口41310000人,可改變淮河中遊水資源短缺的局面。發展航運——建設連接江海的“水上高速公路”;巢湖水質好的時候,河湖會有壹定程度的水體交換;如果水質達不到要求,河水將直接流入淮河,不經過巢湖,從而改善巢湖和淮河的水環境。

在沒有火車和高鐵的時代,海運/水運可以左右壹個國家或城市的歷史發展進程。

運河壹直是壹個城市的生產線,對安徽的發展不可估量!

京杭大運河的引用對歷史進程的影響

京杭大運河承載了許多城市崛起的歷史。從山東的德州、臨清、聊城,到蘇北的徐州、淮安,到揚州,到江南的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浙江的嘉興、湖州、杭州,無數的城市因大運河而繁榮。

江淮大運河未來會給我們留下怎樣的記憶!

2016年底,被稱為安徽“千年大計”的“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這條貫通南北、連接長江、淮河、巢湖的大水道,被稱為“江淮大運河”。

安徽被稱為“八百裏皖江”是因為長江流經安徽,淮河流經安徽430公裏,占淮河總長度的壹半,所以也自稱江淮之地。

省會合肥,位於安徽中部,江淮之間,不東不西。歷史在江淮之間大做文章。古時候,前秦王苻堅戰敗,中原再次分裂。再有就是張遼威震逍遙津,迫使吳國戰略重心從合肥轉移到荊州,直接導致孫劉聯盟破裂。近65438+65438 0949+21十月,合肥解放。從此合肥占據了指揮渡江戰役的位置,這就是渡江戰役的開始,中國從此統壹。

說起江淮大運河,不得不說江淮分水嶺是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界線。面積約2萬平方公裏,平均海拔100-300米。嶺頭在嶽西縣,地跨安慶、六安、合肥、淮南,淩薇幾乎覆蓋滁州全境。合肥屬於肥東、肥西、巢湖等市縣,所在位置特別典型。降雨從這裏流向長江或淮河,向南流向長江,向北流入淮河,所以稱為江淮分水嶺。

曹操也想把長江和淮河連起來。

據傳說,近2000年前,曹操就從戰略上考慮到溝通長江和淮河的重要性。當他占領合肥時,他命令他的手下建造壹座“新城”,並挖壹條運河將兩水連通起來,以方便物資運輸和分水灌溉。然而出乎曹操意料的是,今天挖通了雞鳴山腳下的河道,卻在壹夜之間被泥沙填滿,壹次又壹次的修河艱難。最終疲憊的將軍被曹操革職考察,但與江淮溝通的想法感動了百姓。人們懷念這位失意的將軍,稱當地為“將軍山”。

唐德宗時期,宰相杜佑還提出要開通巢湖至淮河的水路。

新中國成立後,淮河成為第壹條大系統治理的河流。打通安徽江淮的思路再次浮出水面,淮委、省計委、交通部門對引江濟淮工程的研究論證從未停止。

1953年,毛澤東在安慶講學時,提出削將軍山,溝通長江淮河。

20世紀50年代初,安徽省原淮委和水利、交通部門就開始了通信工程的調研和初步論證。

1976水電部南水北調規劃組編制的《南水北調近期工程報告》(初稿)指出:“巢湖線更適合作為長江向淮河調水。”

1982國務院批轉《淮河整治會議紀要》指出:“利用長江水源補充淮河水源。”

65438年至0995年,江淮運河被列為國家規劃航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7年,江淮運河被列為國家規劃的136重要航道之壹。

2004年9月,江淮運河被列入安徽省水運發展規劃,並通過專家組評估。

2010年,時任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在合肥、巢湖等地考察水運建設時表示,交通運輸部將支持安徽開展江淮運河工程前期工作,在安徽新挖壹條縱貫長江、巢湖、淮河的河道,無論是交通運輸部、水利部門還是環保部門所說的江淮運河。

七千萬安徽人民的千年夢想今天實現了。

2065438+2006年2月29日上午,引江濟淮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是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重點,結合灌溉補水,改善巢湖、淮河水生態環境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從南到北分為三段:引江濟巢、溝通江淮、南水北調。輸水線路全長723公裏,其中新開運河88.7公裏,現有河湖311.6公裏,清淤擴建215.6公裏,壓力管道107.1公裏。供水覆蓋安徽省亳州、阜陽、宿州、淮北、蚌埠、淮南、滁州、銅陵、合肥、馬鞍山、蕪湖、安慶6市12個縣(市、區)和河南省周口、商丘2市9個縣(市、區),面積約7.06萬平方公裏。項目估算總投資91.271億元,總建設期72個月。

壹條江淮大運河將托起安徽城市發展的印記!最終被歷史銘記。

從引江濟淮工程中受益最大的是合肥,使合肥從此出海,改變了與周邊兄弟省會武漢、南京競爭時在水運上的劣勢地位,使合肥成為安徽水運樞紐城市和全國水運體系中的關鍵節點城市,同時大大降低了合肥大宗貨物在國內外的運輸成本。

安徽解放後選擇省會時,省政府報了蕪湖和蚌埠兩個備選城市。蕪湖地處長江沿岸,享有水運優勢。蚌埠地處京滬線,具有鐵路運輸優勢。在交通優勢的驅動下,這兩個城市也是安徽經濟和城市建設基礎最好的兩個城市。

後來偉人認為蕪湖在皖南,蚌埠在皖北,不適合做省會。他認為合肥地處安徽中部,不適合做省會。從此,合肥從壹個人口不到5萬,街道很少的小縣城,成為安徽的省會城市。合肥雖然成了省會,但在國內和省內早就沒有了存在感,地位很尷尬,因為外地人不肯承認,省內人不肯接受。

合肥在全國、全省地位低、實力不強,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條件差。雖然地處安徽省中部,但並不依賴長江和淮河,而流經安徽省的中國兩大幹流也並沒有給合肥帶來什麽好處。在普鐵時代,合肥沒有幹線鐵路,是壹個弱勢的存在。作為省會城市,全國排名很靠後,連省內蕪湖、蚌埠、阜陽的經濟實力都在他前面。

合肥搶抓高鐵建設機遇,京港、京臺、北姜妍、鄭和杭等國家高鐵幹線在合肥交匯,成為國家高鐵樞紐城市。引江濟淮工程自南向北分為三段,即引江濟巢、溝通長江與淮河,全長723公裏。該工程連接安徽長江、淮河兩大幹流,連接巢湖、沙英、何裕線、武神運河等多條江河湖泊,使生活在安徽中部的合淝,南可直達長江,北可直達淮河,融入省內和全國水運網絡。

終於開工了。小時候講過大運河。今年,終於完成了。江淮大運河穿過我的家鄉!

影響很大!真正擁有自己的港口!妳可以穿過河流到達大海!加速發展!

民生工程受益良多。

不如結合無為,在長江上建壹個無為港,合肥壹下子就成了沿江大城市,和南京武漢重慶好上了!

合肥可以實現過江入海的目標,為下壹步走出去打下良好的基礎!

必要的

建議增加沿江淮運河的重要城鎮和旅遊景點,設立旅遊碼頭,使其物盡其用,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 上一篇:世界局的歷史
  • 下一篇:瓊瑤的劇歌頌“小三”是真愛,瓊瑤自己的黑歷史更精彩。妳怎麽想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