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昌吉的歷史發展

昌吉的歷史發展

昌吉市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境內有山地、平原和沙漠,有頭屯河和三屯河兩條河流流經。地理條件獨特。得益於天山的雪水,綠洲連綿,土地肥沃。是放牧和農耕的好地方,自古就有人類活動和生活。

在建縣(1773)之前的漫長歲月裏,昌吉的土地經歷了歷史變遷,很容易歸屬。根據有關史料,選錄如下:

公元前140-87年(漢武帝在位期間),天山北路相繼建立了六個小國(史稱陜北六國),昌吉北部屬於六國中的壹個劫國,其余屬於六國中的壹個單桓國。

公元前59年(漢武帝宣帝三年),匈奴被王獻賢掃回漢朝,西域建立。鄯善使者季崢被封為侯安源,保護北方道路,即王庭和陜北。昌吉之地歸第壹任漢護都政府管轄。當時昌吉所在地115人,99戶500人。山環國有兵4個,人口117。

公元76年(張寒開國元年),北匈奴歸漢,出亂的昌吉地第二次歸漢。

公元125年(漢安帝嚴光四年),班雍擊敗入侵的匈奴和車氏軍,漢與西域的聯系得以恢復,昌吉之地歸第三任漢政府管轄。

公元220年(魏晉),單桓等六國並入車氏大後方,車氏王被魏封,昌吉屬魏。

公元608年(楊迪大業四年),西圖月鐵勒各部聯合推舉七格楞為漠河可汗,昌吉之地歸漠河。

公元640年(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唐朝平定高昌曲石王朝,以王庭為朝廷,轄四郡。昌吉位於4個縣。

公元702年(唐舞後長安二年),汀州改為北汀都護府,轄區設張苞城。《昌吉縣誌》作者認為昌吉縣東部的古城是張苞城所在地。

公元924年(唐同光三年),遼太祖攻伐浮圖城(後院),昌吉歸其管轄,南宋失守。

公元1278年(至元十五年),元朝朝廷“授嘎魯金標,掌管八裏(昌吉)兵站”。這是歷史上第壹個有名字的昌吉官員。

公元1409年(明朝永樂七年),馬哈木被郎廷封為順寧王。在隨後的壹段時間裏,馬哈木壹世逐漸與其他各部合並,獨立出來。昌吉的土地屬於其管轄的和碩特部。明朝末年,這裏還是準噶爾塔吉的遊牧之地。

公元1731年(清雍正九年),噶爾丹采取東征援軍政策,留守太極鎮守西路。昌吉土地在其控制之下。

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農歷壹月,清政府軍務大臣提出開發烏魯木齊(含昌吉)。三月,清政府出兵平定準噶爾叛亂。6月,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叛亂。昌吉之地逐漸安定下來。

公元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清政府開始在雷姆至烏市、昌吉壹帶開墾田地。農歷八月,努三先生應邀上奏,黃庭桂奉命發兵三千至昌吉等地。農歷十月,烏魯木齊、昌吉有65438+10000兵。為了讓在外地定居的士兵安心,清政府發布命令,允許他們帶上家屬,發給他們路費。

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農歷三月,清政府允許安泰等人出戰:從烏魯木齊到洛奇倫(昌吉西郊),在水土之地設四村,每村駐軍800余人,任命1遊擊隊和指揮官(均為官名)管理。農歷五月,軍務尚書楊同意了的請求;昌吉和羅克倫分別設有兩個監察官(官名),管理俸祿等事務。官員屬哈密兵島管轄。

同年,昌吉、羅克倫駐軍3500人。

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農歷十月,由都司永海、革職總兵吳指揮修建常(即寧邊城),並於次年農歷八月竣工。

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農歷十壹月,靖元裏等人要求將羅什倫巡察移至烏魯木齊同治所轄的騰格裏。將昌吉巡檢司移至呼圖壁,劃歸昌吉潼關管轄。軍事部長同意研究它,並下令重寫。

公元1773年農歷七月(清乾隆三十八年),清政府吏部批準陜甘總督勒勒奏:改迪化府(烏魯木齊)為直隸府;改寧邊(昌吉)府為知縣為州。建立昌吉縣。當時除了知縣之外,還有1個官員負責訓詁和典史;駐軍有左翼士兵駐守,官員為遊擊1,守備1,總經理2,總經理4,騎兵474人,步兵475人。

  • 上一篇:中國好詩的幕後花絮
  • 下一篇:螺螄粉和酸辣粉哪個好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