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教育的本質

歷史教育的本質

歷史意義

歷史教育

《新華字典》對“歷史”的解釋是:1,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2.過去的事實;3.過去事實的記錄。;4、指歷史。[1]

歷史分為廣義和騎士精神。廣義的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以分為自然歷史和人類社會歷史兩個方面。人類社會發生和發展的過程。

歷史導論

以歷史為研究對象的歷史學,簡稱歷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歷史:世界上所有的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狹義的歷史:對人類社會過去運動發展過程的研究。

歷史的作用

英國詩人雪萊曾寫道:“歷史是鐫刻在時間記憶中的回旋詩。”

歷史,往往以驚人的相似性再現,如何從過去類似的歷史事件中吸取教訓?如何用古人的智慧來應對今天的現實生活?答案是學歷史。

所以歷史有它最重要的功能——實際應用。

什麽是治國之道?致力於國家,致力於名為天下的社會;什麽是實用?我學以致用,將所用轉化為實際運用。

“以史為鑒”和“明智地閱讀歷史”都強調歷史的現實指導作用,對個人、民族和人類都有啟發和幫助。

當壹個民族成為壹個能夠不斷從歷史中汲取力量、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反思的民族,那將是整個地球乃至全宇宙的幸事。

歷史教育

定義

古跡

歷史教育是以歷史和歷史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廣義的歷史教育是指人類社會各界開展的以歷史為基礎的教育活動。

狹義的歷史教育是指學校教育中以歷史為依托,以學生為主要培養對象,師生共同探索成長的壹種教育活動。

功能

中國歷來重視歷史教育。先人早就認可“君子以知行,修身養性”的哲學,可見歷史知識在人生修養中的重要作用。唐代歷史學家劉知幾深刻指出:“用史大有裨益,是人之重器,國之要道。”這體現了史學對人民和國家的巨大重要性。清代思想家龔自珍主張中國人要“好史憂天下”,增強憂患意識。當代思想家任認為“史學事關國家存亡”,“是研究國家興亡、民族興亡之學”,必須重視歷史和歷史教育。

具體來說,歷史教育的功能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對於個人,增強知識,促進思維,提高人文素質,培養健全人格;幫助自己認識和認識自己。以史為鑒,聯系現實,服務生活。

2.對於壹個民族,強化民族意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社會和國家服務。

3.為了人類文明,傳承歷史,延續文明;培養具有全球意識的“全球公民”;吸取前人的智慧和教訓,造福人類。

中國歷史教育

演變

歷史教育

中國的歷史教育歷史悠久,有幾千年的歷史。辛亥革命前後,中國廢除科舉制度,建立現代學校。歷史壹直是各級學校教育的必修課。文革後,學校歷史教育逐漸恢復正常,培養了壹大批新的歷史研究者。

問題

然而,近年來,由於人們在教育思想上的急功近利、實用主義以及歷史本身存在的壹些問題,歷史教育面臨的形勢異常嚴峻。以下問題值得特別關註:

第壹,高校歷史教育舉步維艱。高校歷史系是從事歷史教學和研究的主力軍。現在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處於招生難,學生就業難的窘境。相當壹部分高校歷史專業的新生基本都是從其他專業調劑過來的,學生往往對自己的專業學習感到不安。在高校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很多歷史系卻縮小了招生規模,很多高校為了生存,把歷史系改成了旅遊文化管理系或者開設了旅遊文化管理專業。

第二,中學歷史教育存在缺陷。中學教育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階段。壹個公民接受歷史教育,了解祖國歷史,主要是在中學階段,也是在這個階段塑造人格。正因為如此,今天的歷史教育工作者特別重視中學歷史教育的發展。然而,目前我國中學歷史教育面臨著嚴重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歷史課程教學被忽視,歷史課程定位不準確。歷史課往往被視為可有可無的“副科”,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2.歷史教育不與人文精神教育和人格培養掛鉤,主要是傳授歷史知識,尤其是政治教育。這種歷史教育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3.中學歷史教材多為大學歷史教材的縮略版,概念多,結論現成,敘述形式平淡,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視,正在進行歷史教科書的改革試點。

4.教學方法陳舊單調。在現代教學手段發展的今天,中學歷史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向學生灌輸歷史知識,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難以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5.歷史教師的水平有待提高。他們的學歷和職稱普遍較低,特級和高級教師的比例特別低。壹些初中歷史教師是兼職教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歷史教育教學培訓,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6.初高中歷史教學很難銜接。目前初中開設中國史和世界史課程,高中開設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而中國古代史是壹門有限的選修課,初高中教學內容的重復難以避免,兩者之間的難度和深度太大。這些問題給老師教學帶來不便,也給學生學習帶來困難。

第三,電影,小說等。贊美帝王將相,“戲謔”成了歷史的慣例。優秀的電影和小說,如鴉片戰爭、林則徐、李自成等,在傳播歷史知識、培養愛國情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現在,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很多電影和小說更在乎票房收入,而不是社會效益。很多歷史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小說都表現了被美化的封建帝王,在嬉笑怒罵中盲目贊美封建王朝的“太平盛世”,在“戲謔”和捏造中傳播扭曲的“歷史真相”。他們向觀眾和讀者傳播帝王將相會創造歷史的英雄史觀和封建落後文化,其負面效應影響深遠。

第四,公眾歷史知識貧乏,歷史意識淡漠。根據對青少年中國歷史知識的抽樣調查,1065名受測者的平均分為27.69,通過率為15%,而受過高等教育者的平均分僅為33.46,僅比壹般人高5.77分。壹個體育明星不知道什麽是盧溝橋。有些人穿著日本軍服在城市裏遊行,他們的民族意識是如此的冷漠!至於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肆意破壞文物古跡,花巨資修復假古跡的現象,更是層出不窮。

改革

學校歷史教育急需改革和反思。中國歷史教育界的每壹個人,也應該自覺地依靠歷史知識,將歷史運用於實踐,在實踐中探索歷史中的真理和前人的智慧。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已經越來越重視歷史傳承的必要性和歷史的實用功能。《百家講壇》就是其中的優秀典範。我們的教育也越來越提倡“人民史觀”,“在歷史課程中進行人格教育和公民教育”,把歷史與學生的生活經歷聯系起來,把人民史與英雄史、政治經濟軍事史與科學文化生活史、歷史知識與歷史思想結合起來,把學習和研究歷史與記錄創造歷史結合起來,越來越突出歷史教育對個人、民族和世界的現實作用,越來越突出歷史教育的思想和智慧。

當前,隨著新壹輪的課程改革,我國歷史基礎教育改革日益在各地展開,並在探索中前進。期待廣大歷史教師能夠肩負起時代的使命,致力於靈活運用歷史,讓學生在歷史學習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感動、學會愛國、增長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感、實事求是。

讓我們傳承歷史,學以致用!

各國的歷史教育

中國

第壹部分前言[2]

中學歷史教科書

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和文化思想的飛速發展,國際交流的不斷加強和競爭的日益激烈,人類加快了向現代社會邁進的步伐。壹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強弱根本上取決於國民素質的高低,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取決於基礎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基礎教育改革已經成為世界潮流。

新中國成立以來,高中歷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形勢的發展,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呈現出許多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問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必須充分實現其教育功能,為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質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課程的性質

高中歷史課程是用唯物史觀解釋人類歷史發展過程和規律,進壹步培養和提高學生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課程。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從不同角度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通過重大歷史事件、人物和現象展示人類發展過程中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秀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歷史觀分析和解決問題;學會用歷史的眼光去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關註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歷史命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

二,課程的基本概念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尊重歷史,追求真理,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關愛人類的情操。通過歷史學習,學生可以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趨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建設中,既要註意與初中課程的銜接,又要避免簡單重復,遵循高中歷史教學規律。在內容的選擇上,要堅持基礎性和時代性,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關註學生的生活和全面發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置體現了多樣性,為學生提供了多視角、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學習歷史的更多選擇,有助於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元化、開放性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轉變,多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靈活運用。

  • 上一篇:作文不能比妳急。
  • 下一篇:歐洲有哪些家族祖上是騎士後來成了貴族?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