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井陘戰爭是在什麽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井陘戰爭是在什麽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漢三年三月,韓信在井陘口壹帶對趙軍進行了奇襲,史稱井陘之戰,以漢軍勝利告終。

漢王三年,張耳、韓信在井徑破趙軍,斬入今贊皇縣安俊陳郁,在郭襄(今邢臺西南)追擊王召。漢王於是立張耳為趙王。此役,韓利用背水壹戰,占據獨特位置,靈活用兵,奇襲,速戰速決。最終以少勝多,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是中國古代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

背景

公元前205年,韓信率軍滅魏豹,平定魏國。此時黃河以北仍有三股割據勢力:戴(今山西北部)、趙(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鑒於這些割據勢力的虛弱,韓信向劉邦提出了進壹步開辟北方戰場,相繼消滅代、趙、燕,從東面分流田忌,從南面迂回楚軍,最後在滎陽與劉邦會師的作戰計劃。得到了劉邦的稱贊和認可。

原因

公元前205年閏九月,韓信打敗了國夏。

公元前205年10月,韓信率領漢軍,越過太行山,東進,向趙國發起進攻。趙王偕趙軍總教頭陳郁,聚兵守井陘口。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名關之壹,是河北省獲鹿以西10裏的民間關隘。其西面有壹條長約數十公裏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行動。

當時的趙軍提前守住井陘口,居高臨下,伺機而動,處於有利的主動地位。

趙的總教練手下的廣武軍很有謀略。仔細地向分析了敵情和地形:韓信渡過黃河,打外線,前段時間活捉了魏和夏朔,士氣高昂地攻打趙。“其鋒不可擋”,所以趙軍必須暫時避開漢軍的邊緣。但是漢軍也有很大的弱點。

這主要表現在漢軍的口糧必須千裏迢迢運到,補給困難。井陘口道路狹窄,車馬不能並行,漢軍運糧必然滯後。

鑒於這壹分析,李左車進壹步向陳郁建議:他率領三萬奇兵從小路出擊,奪取漢軍的輜重,切斷韓信的糧道;親自指揮趙主力,深溝高壘,與韓信軍作戰。李左車認為,只要使用這種戰術,韓信就可以不戰而退,無路可退。10天之內,可全滅漢軍;否則,趙將被漢軍打敗。

而趙軍統帥固守“民團不必詐謀”的教條,認為漢人少而累,號稱數萬,實則數千,跋涉千裏來攻我軍,極為疲憊。現在,如果我避免這樣的攻擊,州長們會認為我膽小,所以他們會很容易攻擊我們,並斷然拒絕采納李左車的建議。韓信發現的計劃沒有被采納,非常高興,立即制定了壹個好計劃,突然襲擊,壹舉打破趙。

韓信指揮部隊進入離井陘口三十裏的營地。半夜迅速進行作戰部署:壹邊挑選2000名輕騎,壹邊讓他們每人扛壹面漢軍紅旗,從壹條偏僻小路迂回到趙軍大營側翼的抱犢寨山(今河北省井陘縣北),準備趁機破敵大營攻取回國。

同時派出65,438+00000人作為前鋒,在趙軍不察的夜深人靜時,渡過井陘口,在綿漫水(今河北井陘縣)東岸背水壹戰,以迷惑和調動趙軍,增加其對敵人的輕視。部署壹定,東方天空微露,決戰之日悄然來臨。

  • 上一篇:殖民歷史
  • 下一篇:圓明園被毀前的照片和資料。即使在毀滅之後。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