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高三必修歷史第二單元知識點

高三必修歷史第二單元知識點

我們應該用我們已有的歷史知識來分析和評價這些新的歷史時代,做到學以致用。這樣不僅能強化我們的基礎知識,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不斷提高我們學習歷史的興趣。以下是高三歷史必修3第二單元的知識點,我給大家整理了壹下。希望妳會喜歡!

高三必修歷史第二單元知識點1

壹、蒙古的崛起:

1,蒙古的崛起:蒙古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族,長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鐵木真擊敗周邊各部,統壹蒙古高原;1206年,鐵木真在漠南河源召開大會,蒙古貴族推舉他為可汗,尊他為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

2.擴張戰:中亞、俄羅斯、印度河流域;滅西夏、滅金;投降吐蕃,占領大理。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統壹全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1272年,忽必烈定都燕京(今北京);元朝的統治中心轉移到了中原。1276占領臨安,滅南宋;1279統壹全國。

第三,元朝促進了中國統壹的多民族齒輪油泵國家的發展;

漢人移居邊疆,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發展了邊疆經濟。邊疆民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與漢族雜居,民族融合加強。

②遼金時期居住在黃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在元代與漢人融合,被視為“漢人”。

唐朝以來,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在我國部分地區定居。他們長期與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民族雜居、通婚,開始形成壹個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時期,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域。元朝在澎湖設置巡檢司,加強了對琉球的管轄。

第四,元朝的行省制度

1,中央-

(1)中書省:行使宰相職權的行政機構;同時直接管轄河北、山西、山東。

(2)樞密院:中央軍事行政機關;

(3)平臺:監察機關;

④鄭玄院:主管宗教事務,管轄西藏。(它既是壹個中央機構,也是壹個地方行政職能部門)

2.地方:為了有效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元統治者在地方設立中書省,由中央任命的官員管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行省設置壹直延續到明清及當代。重要省份:北——嶺北;東北——遼陽;江浙(下轄福建、浙江、臺灣);湖廣(包括南海諸島);西南——雲南。

第二單元高三必修歷史知識點2。

1,中國古代史和中國的歷史沿革;

1.原始社會(兩三百萬年前——公元前21世紀)

過渡時期(大約4000-5000年前,姚舜禹統治時期)

二、奴隸社會(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

三、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戰國——鴉片戰爭1840)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1949)

動詞 (verb的縮寫)過渡時期(新民主主義社會)(1949——1956)

六、社會主義學會(1956——今)

壹、奴隸社會的發展歷史:

1,夏(建立統壹的奴隸國家) (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

2.商(奴隸制社會發展時期)(16世紀-11世紀)

3.西周(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 (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世紀)。

4.東周(奴隸制社會的衰落時期)

(春秋時期(奴隸制社會解體時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戰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65438年+公元前0年)

二、封建社會的歷史演變:

1,秦漢時期(統壹的多民族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221年前——公元220年魏取代東漢)

2.三國、兩晉、南北朝(大分裂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公元220年魏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589-907)。

4.五代十國時期(大分裂時期)(907年滅唐——960年建立北宋)。

4.遼、宋、夏、金、元(少數民族政權並存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建立於北宋960年——建立於明朝1368年)

5.明清(封建社會衰落期)(1368-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

如何巧記方法:以《奴隸社會》為例:

夏(前21世紀)減去五個世紀——也就是商(前16世紀)。

減去五個世紀——即西周(11世紀)——減去三個世紀(即東周,即春秋時期(8世紀前771年)——減去三個世紀(即戰國時期(5世紀前475年,進入封建社會)。

理解與記憶:半殖民地——政治主權部分喪失,與印度、埃及等殖民地不同。

半封建資本主義開始在經濟上崛起,但封建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占主導地位。

如何運用政治學原理分析歷史問題;

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原理”——

例1:景甜制度(經濟基礎)的崩潰——導致“分封制無法維持”(上層建築)——標誌著奴隸社會崩潰的開始。

例2:明清時期萌芽的資本主義(先進生產力)發展緩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後的封建生產關系的阻礙。

例3:戰國時期,鐵器和牛耕(先進生產力)的推廣——推動社會進步,要求建立新的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於是封建改革運動風起雲湧。

什麽是集權?集權的特點是什麽?意思?

(1)定義:全國軍政財權歸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執行中央政令。

(2)特點:官僚機構組織嚴密,分工明確,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約,使主權最終與皇帝融為壹體。

(3)意義:

(壹)有利於鞏固封建統治,有利於歷代統治者繼承和發展。(歷代統治者要加強中央集權)

(二)有利於維護國家統壹,保障經濟文化發展和民族獨立。

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中央集權是君主制的前提和基礎,君主制是中央集權的必然產物。目的是保證中央政府和君主的絕對權利。

秦始皇的功過是非;

成就:(1)統壹全國,建立統壹的多民族國家。

(2)建立中央集權。

(三)鞏固和統壹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的措施。

過:(1)大興土木,增加人民負擔,激化階級矛盾。

(修建長城、驪山陵和阿房宮)

(2)刑法苛,賦稅重,暴政亡。

(3)專制思想,焚書坑儒。

郡縣制和分封制有什麽區別?

1,依據不同:壹個是基於血緣關系,壹個是基於地域劃分。

2.權利不同:壹個是世襲的,地方小王國,壹個是皇帝任免的官員,沒有土地,沒有俸祿。

3.作用不同:壹是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勢力,二是可以鞏固民族團結,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

皇權與相權之爭的原因和過程;

原因:歷代皇帝為了實現君主專制,采用了削弱相對權力、分割相對權力、廢除宰相等方法。

漢武帝——頻繁更換宰相,用“中國的朝鮮”對抗“外國的朝鮮”

唐朝——三省六部,相權三分。

宋朝——參政議政,繼續分散權力。

明朝——廢丞相,六權。

清朝——軍部(標誌著中央集權專制主義的頂峰)

評價康熙

1,中國西南——平定“三藩”叛亂

2.東南——收復臺灣省,成立臺灣政府。

3.西北-平定加爾丹的叛亂。

4.中國東北——收復jaxa之戰,簽訂《尼布楚條約》。

5.漢化政策,

6.加強蒙藏民族團結。

評價唐太宗

1.政治上,唐太宗大力治理唐朝,使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階級矛盾緩和,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為“開元史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民族關系: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與周邊民族的聯系,加強民族團結,促進統壹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使統壹的多民族國家進入鼎盛時期。

3.對外關系:唐太宗對外國文化采取開放的外交政策和兼收並蓄的政策,使中國文化呈現多元化色彩,封建文化出現。

繁榮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4.個人素質:唐太宗善於用人,善於調教,自我反省能力強,是古代封建君主的典範,對後世王朝的治國方略影響深遠。

唐太宗評價的選擇點

1.政治上:可教,用人,以貞節治國,三省六部,科舉制度。

2.經濟上,休養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制,“救民”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和唐律原則。

4.民族關系:“戰後媾和”戰略、“羈縻府”設置、保安西府政策、和平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政策、民族團結政策。

5.對外關系:開放政策、大都市、鴻臚寺秘書、玄奘取經、折中政策及其對日本和朝鮮的影響。

科舉制度的“好處”

1.政治上,公開考試吸引了眾多士子進入政權,有利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建社會初期貴族主宰國家事務的局面;有利於形成壹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

2.在教育方面,它促進了教育,尤其是文學的發展。

3.社會時尚:促成了普遍而持久的閱讀時尚。

4.制度建設:作為壹種官員選拔制度,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

科舉制度的“弊端”

1,主體結構:以儒家思想為核心,以儒家思想為重點,其實這相當於讓壹個民族“偏頗”了近千年。很明顯“科舉”是偏文偏理的。如果沒有科舉制度架起的獨木橋,也許中國人會像西方社會壹樣,自由地走向文理平衡的道路,最終發展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科學。導致現代科學落後於西方。

2.考試內容:明清士人的八股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意識,他們大多是死讀書的奴隸而不是真正的民族精英。

好處:

1,政治上:打破貴族家庭對官場的壟斷,擴大統治階級基礎;提高官員的文化素質和行政效率。

2.教育:促進教育發展,形成重視學習的社會氛圍。

3.社會風尚:推動社會普遍而持久的閱讀風尚,

4.制度建設:考試選官方式合理,相對公平。

缺點:

1.明清時期,八股考生多為缺乏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的人,文人成為統治者的奴隸。

2、阻礙了現代科技的發展,(強調社會科學而忽視自然科學的人生哲學和考試制度)

「百家爭鳴」的前因後果是什麽?

原因:1,政治上;在社會大變革大動蕩時期,諸侯國在強兵富甲壹方,廣納賢才。

2.經濟上,鐵器在牛耕的推廣提高了生產力,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

3.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例如天文學和醫學。

4.文化上,私塾異軍突起,形成眾多學者和學派。

影響力:1,中國第壹次思想解放運動。

2.百家爭鳴的理論在政治、思想和文化領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高三必修歷史第二單元知識點三

古希臘民主政治的發展;

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礎。

公元前6世紀末,克裏斯提尼改革建立了雅典民主制。

公元前5世紀,伯裏克利改革——雅典民主發展達到頂峰(黃金時代)。

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在雅典城邦中,公民大會——權威;陪審團法院-法院和司法及監督機構;首席將軍-掌管軍事和政治權力。為了鼓勵公民參與政治,國家對擔任公職並參與城邦政治活動的公民給予補貼。

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

公元前5世紀中葉,由貴族組成的十人委員會制定的壹部法律被刻在十二塊銅表上並公布於眾,被稱為十二銅表法。它標誌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羅馬法的適用範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稱為民法,明顯狹隘。在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民法逐漸演變為羅馬統治範圍內普遍適用於所有自由人的法律,即“萬民法”。

羅馬法的作用: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是為了維護和穩定帝國統治;(2)羅馬法內容豐富,體系完善,是歐洲歷史上最早的壹套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③它是壹種古老的法律制度,影響廣泛而深遠,其許多原則和制度對近代歐美資產階級產生了重要影響。

高三必修歷史第二單元知識點相關文章:

★嶽麓版高中歷史三個必學知識點(第二單元)

★高三必修歷史第二單元復習問答。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2020

★高三歷史三個必修知識點的歸納。

★高考歷史三個必考知識點總結

★高二歷史三個必修知識點的歸納。

★高考歷史三個必考知識點的歸納

★高中歷史三個必修知識點的歸納

★高中歷史三個必修知識點總結

★梳理高中歷史三大必修知識點

  • 上一篇:為什麽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不能兼容?是有恩怨還是單純的競爭關系?
  • 下一篇:關於革命烈士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