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明代彩瓷的歷史演變

明代彩瓷的歷史演變

明代彩瓷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洪武、永樂為起步階段,宣德至鄭德為發展階段,嘉靖、萬歷為成熟階段。

洪武至永樂時期

明初釉上彩瓷器很少見,因為景德鎮延續了元代主流瓷器產品青花和釉下紅的制作。但從洪武釉上為數不多的紅色來看,洪武時期的彩瓷為“五彩”瓷的蓬勃發展發出了聲音,可以說洪武釉上的紅色揭開了明代彩瓷輝煌的序幕。

洪武時期的五彩瓷比較少見,主要是因為洪武王朝的禦窯廠設立較晚,當時制作的瓷器應該是民窯燒制的。1964年,在南京明故宮博物院發現洪武時期的釉面紅龍圖案碎片。"板壁表面畫有兩條五爪紅龍和兩朵雲彩."其構圖極富動感,筆法靈動蒼勁,龍紋空間排列得當,畫雲生動,意味深長;胎壁對稱,輕薄,反光,內外龍紋疊加為壹,顯示了明初高超精湛的制作水平。器皿雖小,但花紋布局合理,是明初釉彩制作成就的展示。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用紅色描繪精細的龍紋、雲紋等圖案,僅在明初的景德鎮出現過。

此外,明洪武的《五彩蓮花紋玉壺春瓶》也有著明顯的承上啟下的作用。缺少明中期意味深長的美,看起來粗糙,尺度和比例上的壹些細節不夠嚴謹。裝飾仍有元代多層裝飾的韻味,蓮花紋繪畫粗放活潑,但整體上與元代有較大不同。

至於永樂時期的釉瓷,過去沒有五彩釉瓷,只有紅色釉瓷,如明永樂皇帝窯址出土的“紅色龍鳳紋墩碗”和“紅色蔡赟龍直碗”。1986期間,馮獻明先生曾在景德鎮看到壹些新發現的永樂彩瓷。這些瓷器有白釉紅彩、青花紅彩、白孔雀綠彩、白雕醬色、白雕醬色加青綠色、黃地青綠色等。馮先生認為,這些彩瓷品種的發現,說明明末彩瓷多為永樂年間所造。

宣德至鄭德時期

宣德窯生產的瓷器品種之多前所未有,純釉色有釉紅色和五彩。有文獻記載:“彩瓷始於宣德。”但從近幾年的考古發現來看,洪武出現了紅色。但宣德燒的紅比洪武紅更鮮艷,色調分濃淡。“玄窯五彩深疊”可能指的就是這種濃濃的紅色。明宣德紅彩八吉祥三足爐出土於河北省安次縣。其紅顏色為深紫色,深而厚,表面無光澤,紋路粗糙。宣德稱帝時,紅彩是釉上紅彩、五彩的開始,為後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宣德以後,明朝經歷了正統、景泰、天順三個朝代,歷時28年。這壹時期被稱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在非景德鎮地區的傳世作品和考古發掘中,從未出現過可以確認為三代的官窯瓷器。據明史記載,英宗即位於宣德十年正月,曾壹度減免征兵和兵役制。禦窯廠也停燒了。

《明英宗實錄》記載,正統三年,“都察院奉命掛牌,江西瓷窯禁止燒官青花瓷,各處販賣,餵官家中。違者處死,全家在口外。“正統十二年,禁止江西饒州府私制黃、紫、紅、綠、藍、白、青花瓷。命都察院羅列余其位,仍有人敢取前禁,首犯將於年內處死。與家人,丁男當邊防軍,知而不告者,同坐。”景泰五年,“饒州造瓷減三分之壹”。天順三年,“光祿寺邀十三萬三千余元在江西饒州燒瓷。工部取饒州民之苦,減之八萬,從之”。從這些文獻來看,正統時期景德鎮對瓷器的燒制有嚴格的限制,其他兩個朝代也在減少瓷器的燒制。這些措施必將對這三個朝代景德鎮陶瓷的發展產生影響。近年來,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許多學者加強了對明代三個朝代的研究,推斷這壹時期陶瓷的發展大概有幾個條件:壹是三個朝代完成後,宣德末年還有未完成的瓷器留下,但仍以宣德風格書寫或未書寫。這個推斷來自成化初年官窯的胎、釉,所繪花紋與宣德官窯相差不大。其次,政局不穩、朝廷內亂、社會經濟衰落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第三,上層統治者的興趣愛好的變化可能也是另壹方面的重要原因。

在景泰時期,壹種銅胎景泰藍特別受歡迎。這種工藝歷史悠久,但在明代景泰時期最為精致和著名。後人稱之為“景泰藍”。綜上所述,明代正統、景泰、天順三代官窯瓷器的燒制確實存在停滯,但從其他資料來看,私窯燒制的瓷器從未停止過。1988年,景德鎮在明禦窯廠遺址西側發現了明代官窯堆積層。這壹發現將使人們隨著研究的深入了解更多的問題。

明成化朝有***23年的歷史,但是景德鎮燒的宮廷瓷器數量非常多。《明史·食料誌》說:“景德鎮成化,中官浮梁,最多燒禦瓷久,貴也。”阿明學者王士行在《廣誌義》中寫道:“宣、成二窯是本朝最好的窯。玄爻以青花取勝,窯色淡,頗如畫,故不宣。”《博物學概論》雲:“壹窯無多色。”從這些文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兩件事。壹個是成化年間大量燒制禦用瓷器,壹個是五彩瓷的質量越來越精美。但成化窯瓷器更引人註目的是鬥彩。還會有另壹種關於爭色的敘事。為了便於研究,按照慣例,在陶瓷裝飾中使用青色作為顏色的作品稱為五彩瓷。

成化時的五彩,已經相當成熟了。英國大衛基金會收藏的明成化《五彩荷塘鳥戲紋盤》內外用紅色顏料勾勒,不使用青花勾,而盤紋中的荷花圖案則使用色彩鮮艷的進口綠色材料。圖案以鴛鴦荷花圖案為主,構圖精致活潑,畫法嫻熟。特別值得壹提的是,畫面中使用了大量的黃色。主要圖案以黃色為主,然後渲染成紅色,使色彩更加豐富厚重。這件彩瓷印證了所謂明代彩瓷“紅上黃”的畫法,這種畫法起源於成化,而非嘉靖。這壹點非常重要。

明代弘治彩瓷基本上是成化風格的延續,其中最有特色的品種是雕花填色。雕花填色的制作方法是在胎上刻出所需的圖案,施透明釉時留下刻好的圖案,高溫燒制,然後在白釉裸胎的瓷器上塗上,低溫燒烤。典型的例子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明弘治五彩龍紋盤。釉下彩胎上雕有龍紋,釉面繪有孔雀石綠、明礬紅、黃色,表明五彩釉的制作已進入成熟階段。另壹件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黃綠色器“嬌黃地上的花綠高足碗”,口窄、碗壁深、圈高;碗外壁飾雙龍戲珠,間有雲紋;內壁光滑不加雕飾,薄胎黃釉,花紋填綠。碗心有四字篆書,墨色青綠。這些白色和黃綠色是弘治最重要的品種。明代鄭德時期燒制的彩瓷,其造型和裝飾除了繼承前代的傳統外,還在創新中確立了鄭德王朝的獨特風格。鄭德五彩畫是壹種在白釉上直接畫出五彩圖案的工藝,應用廣泛。鄭德白釉五彩器皿制作精良,常用紅、綠、黃。綠色多為綠色和孔雀綠,綠色為淡閃黃色。有些物體用黃綠色和紅色裝飾,或用配色來襯托裝飾圖案,增加裝飾畫面的活潑感。

鄭德五彩瓷的裝飾,除了傳統的花鳥、龍、翼龍圖案外,還裝飾有阿拉伯或伊斯蘭的圖案,這也成為鄭德五彩瓷的另壹個鮮明特色。

嘉靖至萬歷年間

經過幾個朝代的發展,明代彩瓷在嘉靖、萬歷年間已經相當成熟,質量和數量都相當可觀,開創了彩瓷生產的新局面,在陶瓷史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明代嘉靖朝瓷器產量最大。由於實行“官燒民燒”,出現了官窯和民窯爭燒的局面。同時,瓷器的出口極大地刺激和促進了陶瓷品種的創新。《景德鎮陸濤》記載:“作好考,無事。”嘉靖的釉色有紅、綠、黃、紫、孔雀蘭、黑,其中紅、綠、黃為三大主色,也有金彩等五彩器物。嘉靖《五彩雲鶴紋罐》器形渾圓飽滿,紋飾粗獷豪放,以青花繪紅、綠、黃三三色;黃鶴先以紅色勾勒,再以黃色、雜寶、花卉填充。主題裝飾分別繪有變形的荷花花瓣和芭蕉葉。整個畫面溫馨而不浮躁,典型地表現了嘉靖五彩繽紛的特點。嘉靖五彩瓷的裝飾內容豐富,有以龍鳳為主體和水波祥雲的圖案,有以花鳥為題材的圖案,有以嬰戲或人物故事為題材的圖案。用五彩天馬紋蓋罐,造型端莊,胎質牢固,釉面光滑。主飾繪四匹馬,形象誇張簡潔,極具動感。其他裝飾圖案有彩雲、海水圖案,整幅沒有使用青花,是純粹的過釉彩作品。

在國內外許多博物館中,嘉靖五彩瓷器代代相傳,其中不乏大器,如大壺、大缸、大盤等。嘉靖五彩器皿,多有六字青花楷書。

明代萬歷窯的彩瓷還是以前的風格為主,沒有新的創造。萬歷五彩斑斕的裝飾壹改前代構圖清新稀疏的風格,密密麻麻的圖案盛行,尤其是鏤空工藝。裝飾內容仍以龍鳳、花草為主,並有嬰戲、八仙、白鹿等圖案。也用雕塑來表現,有道家色彩。此外,以吉祥內容為主題的吉祥語,如福、祿、壽等使用較多,表現出通俗化、庸俗化的意味。《博物學概論》;“空無壹物的圖案,充斥著五顏六色,五彩繽紛。”鏤空工藝與五彩瓷相結合的裝飾方法,是明代五彩瓷的新品種。萬歷的五彩鏤空雲鳳瓶是典型的鏤空五彩裝飾。采用雕畫結合的裝飾手法,圖案密集,但不混亂。雕刻工藝與繪畫巧妙搭配,色彩溫潤。紅、黃、綠、藍、白等多種顏色使整個器皿華麗。

嘉靖和萬歷五彩器物具有相同的特點,即紋飾密集,色彩艷麗,制作工藝和造型相似,因此常被歸為壹類器物。而嘉靖五彩瓷多采用孔雀綠顏色,萬歷五彩瓷則不然,這是兩個朝代的重要區別。

明代五彩瓷汲取了近千年來中國陶瓷藝術的精華。從起步階段到發展成熟,從洪武、永樂到嘉靖、萬歷,五彩瓷無論是顏料、繪畫工藝還是燒制工藝都達到了歷史上的巔峰階段,為中國陶瓷藝術發展史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上一篇:紅原縣* * *海拔多少米?
  • 下一篇:從福建福州到邯鄲叢臺有多遠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