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晚清外國傳教士被殺是為了什麽?他們是被清政府殺害的嗎?

晚清外國傳教士被殺是為了什麽?他們是被清政府殺害的嗎?

義和團運動與清朝大屠殺

壹百零三年前,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中國爆發了具有民族意識的義和團運動。這確實是星星之火,最終燎原,導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都是匆匆逃到xi安,最後以巨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39年付清)等屈辱條款收場。

這壹事件的遠因是,自鴉片戰爭以來,列強憑借堅船利炮,不斷入侵中國,割地開埠,索取巨款,獲得了大量的政治、經濟和商業利益。後來他們又試圖瓜分中國和中國的勢力範圍,真的把中國當鹹魚壹樣宰了。但清廷極其腐敗,導致開明知識分子的變法維新,卻不幸被朝廷的殘酷打擊所挫敗。

另壹方面,外國教會和教士除傳教外,還做了許多有益於中國人民的事情,如辦理醫療保健,破除迷信,倡導天足,興辦孤兒院、盲人之家、聾啞學校,興辦教育事業,參與扶貧濟困等社會事業,倡導禁止抽鴉片、納妾、早婚等傳統陋習。但由於文化和社會背景的差異,也引起了壹些人的反感和誤解。例如,中國人曾經是壹個迷信非常普遍和深刻的民族,但傳教士反對“假神”,只允許崇拜耶穌。社會上也有誣陷教會的謠言。比如外國人反對紀念祖先,外國人醫院挖孩子眼睛做“搖頭丸”。然而,壹些教會忍不住幹涉當地的訴訟,強行從民間購買土地建造教堂,引起人們的厭惡。清廷既痛恨外國政府侵略中國,也痛恨外國人將憲政、法制、民主思想輸入中國。實際上,康有為、梁啟超等知識分子倡導的維新變法思想,都是外國駐華外交官、傳教士灌輸給他們的,這也造成了慈禧對他們的痛恨。

近因是發生在1897的“曹州牧師案”。山東省曹州地區巨野縣有壹座天主教堂。因為基督教徒和公眾之間存在爭議,教會偏袒基督教徒,引起人們對天主教會的不滿。二三十人沖進教堂,將其砸碎,卻不幸打死了兩名德國神父,引發國際外交事件。德國海軍陸戰隊占領膠州灣,就是這個事件造成的。曹州府周圍的人都很強大,水滸的《水滸傳》就在曹州。晚唐的“黃巢”和跟隨洪陽太平天國的“撚軍”也是在這壹帶發跡的。

當時山東和直隸民間已經有練拳擊的了。雖然此時的山東巡撫李秉恒很快就將兇手全部緝拿歸案,但漢族巡撫的繼任者於賢卻想利用義和團殺洋人。在他的鼓勵下,義和團越聚越多,勢頭越來越盛。拳手的真名叫拳師,所以可以看出基本上是壹群拳手。蔚縣在山東的方針是“可用於民,團要撫,匪要剿”。他在山東殺了很多人,上臺不到三個月就殺了1500多人,但是義和團越來越多。

庚子年春,大批山東義和團進入直隸,不久到達北京附近的高碑店,六月入京。此時,北京和直隸的義和團人數已達四五十萬人。他們高喊“助清滅洋”的口號,震驚洋人。英、美、法、德等國使節要求清廷限期剿滅義和團,否則將出兵“代平”。

此時清廷內部出現兩派。以慈禧為首的壹派主張利用義和團運動抗擊外敵,鞏固統治。另壹派,主要是光緒皇帝、袁世凱、張之洞等人,主張鎮壓義和團,以避免洋人的武裝幹涉,確保首都和皇宮的安全。今年5月20日至23日,連續召開了四次指揮部會議。盡管光緒皇帝和四大臣批評陳不可靠,不主張輕易對外宣戰,但慈禧太後在戴儀等人的支持下,最終還是強行對外宣戰。《宣戰文告》說:“寧為生存而鬥爭,不辱千古,壹戰到底。”

清朝與八國聯軍的戰爭爆發了。對了,前後有八個大臣,都是因為反對利用義和團,對外宣戰,被慈禧害死的,包括漢人和滿人。

北京的義和團被殘酷地燒毀了。他們燒毀了最繁華的大柵欄地區和前門大街的1000多家店鋪,正陽門大樓也被燒毀。他們在莊(戴勛)府前的廣場上殺了1000多名中國基督徒,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然而,他們攻占了東交民巷和西什庫大教堂的使館區,卻大敗而歸。上述莊戴勛是當時的步兵營營長,指揮八旗步兵,負責京師的清剿。

關於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的文獻非常豐富。作者的主要資料是兩年前在臺北出版的《義和團與八國聯軍》,作者是紐約城市大學歷史教授唐德剛。所謂八國聯軍,實際上只向七個國家派兵,但簽訂《辛醜條約》的外國達到十壹個國家。盟軍人數只有18000多人,盟軍總司令是與賽金花有交往的德國將軍瓦德西。在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之際,皇帝又進攻我國,占領了烏蘇裏江和北極以東的大片領土,並在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殺害數萬中國人,拋屍河中。

《辛醜條約》中有壹條是允許外國在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12處駐軍,以保護僑民。日本利用這壹條款,在九壹八事變後、盧溝橋事變前大幅度增兵華北,最終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大沽口的堡壘也因為辛醜條約而被拆除,這使得金谷無法抵禦侵略。政府的無知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災難,真的難以計數。

義和團殺人主要在北京和直隸,其次是山西。山西的殺戮基本以官兵為主,義和團為輔。庚子年山西巡撫是中國旗手於賢。義和團起義後原山東巡撫。他生性殘忍兇殘。他曾經在3個月內在州府殺了3000人。他極度憎恨外國人和教區居民,因此他的風格受到慈禧的極大贊賞。但因為洋人不滿他在山東的做法,慈禧將他調離山東。他回京見慈禧,慈禧居然還給他壹封自己寫的“祝福”。他生洋人的氣,離開了山東,卻很受太後賞識。所以他到了山西之後,就肆無忌憚地全力以赴“剿滅洋人”。而接任山東巡撫的袁世凱,在山東的風格卻截然相反。山西蔚縣慘案可以簡單描述如下:

太原大屠殺:

太原的外國基督教會是英國浸信會。他們在太原城東南有壹所醫院,診斷疾病,應用藥物,外國集資,救濟山西旱災。庚子年七月初,義和團開始燒房子,搶劫,人身攻擊,還燒死了壹個住在教堂的姑娘。浸禮會的主持人喬治·法辛向玉賢求助。玉賢命令他們都搬到竹條巷的壹個大院裏去保護。意大利天主教當時在太原北門附近有壹個辦事處,有很多主教和僧尼,也奉命遷到這個大院。7月9日,蔚縣身著官服前來視察,當場下令將所有人捆綁起來,送到這個大院附近的壹個廣場上,這個廣場就在蔚縣巡撫衙門附近。在這裏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所有的人,包括和他們壹起工作的外國人和中國人,不分男女老幼,壹律斬首。他們先剝光所有人的衣服,先殺男人,然後殺女人和孩子。首先是基督徒被殺,然後是天主教徒,最後是牧師喬治·法興被殺。在殺死壹個白胡子滿腳的天主教老主教時,主教問玉賢為什麽濫殺無辜。玉賢立即拔出劍,揮動手臂。老主教立即被斬首,慘不忍睹。於賢對自己刺死老主教的敘述,唐德剛的書,從奧柏林學院(俄亥俄州)的檔案中獲得的材料都有提及,所以應該沒有疑問。

英國浸信會在山西壽陽也有傳教團,由托馬斯·韋爾斯利·皮戈特主持,壽陽有診所、藥店和學校。因為學校的原因,來自汾陽傳教士阿特沃特的兩個女孩,壹個十歲,壹個八歲,也和皮戈特住在壹起。形勢危急時,他們為了安全來到太原,不料壹到太原就被送進了監獄。蔚縣還在壹個廣場上把從壽陽來太原避難的男女老少全部殺死。這壹天,太原有46名傳教士及其家屬遇害,其中男性15人,女性20人,兒童11人。其中基督教徒33人,天主教主教、僧尼13人。此外,太原還殺害了壹些中國的追隨者,約50人。

在壽陽,義和團在7月3日壹天之內殺害了71名中國基督徒,其中包括11名兒童,18名女信徒中有壹人被活埋。太可怕了。

太谷大屠殺:

奧柏林大學畢業生在太谷有兩個小據點,壹個在南門外,壹個在城裏。局勢緊張時,他們都搬到了城裏。太谷知府壹開始還能保護他們。但不知何故,他在7月下旬被調走了。7月31日上午,突然來了壹大群義和團和暴徒,並放火焚燒。當他們看到兩個中國基督徒時,他們立刻殺了他們。美國人知道大禍臨頭,就用梯子翻墻逃到隔壁的空房子裏躲起來,但很快被發現並被殺害。此時,中國太谷的基督徒約有100人,但在政府的恐嚇和欺騙下,約有30人悔改,其中壹些人後來被殺害,許多基督徒逃到山裏避難。在被殺之前,中國少數基督徒對宗教表現出極大的信仰,拒絕懺悔,甚至要求速死。例如,壹個名叫劉的教會執事被政府叫到縣衙,並被告知如果他不悔改將被殺死,但他拒絕了。

當暴徒到美國牧師的住所去燒房子時,壹個中國基督徒吳安源對暴徒說:“兄弟,讓我上天堂吧!”“我說完就被打死了。壹個姓王的女信徒在義和團殺她之前對暴徒說了壹句“請等壹下”,然後去洗了臉換了壹身幹凈的衣服,然後對暴徒說:“我不後悔教書,隨便妳怎麽做就是了!“她說完話就被打死了,她的小兒子也被打死了。

其他國家的人也在太谷被殺。幾年前,筆者在《大使命》雙月刊上看到壹篇文章,文中提到,曾在母校長期擔任校醫的文博士的夫人、校友淩慈是義和團時期壹位烈士的女兒。

拳亂期間,奧柏林在太谷傳教的主要人物是德懷特·霍華德C1app。他們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都非常堅定,並不後悔自己來中國傳教的初衷。從他們當時寫給美國親友的信以及留下的日記中可以看出來。本來他們也有少量槍用於防身,至少能打死幾個拳手,但他們沒有用,而是英勇就義。克拉普先生在生命的最後寫給美國親友的壹句話“烈士的鮮血是真理的種子”,表達了他對上帝和未來的堅定信念。奧柏林大學在校園廣場上建了壹座拱形紀念碑,紀念在太谷去世的校友,上面刻著這最後的話,感人肺腑,發人深省。

曾經在太谷診所敷藥的美國醫生阿特伍德醫生,剛好在義和團運動前回美國探親,所以才免於被殺。次年回到太谷,安排將16名西方國家遇難者和15名中國信眾的遺體安葬在太谷城東門外的壹個花園裏,並立碑緬懷。這座園林被視為清政府給予西方各國遇難者遺屬的補償,後來成為母校舊址,也就是現在的山西農業大學舊址。在第31位烈士安的葬禮上,太谷縣也出席了。初中的時候,我去過校園裏這個安靜莊嚴的地方。庚子年死在太谷的中外基督徒有81人,很多人的屍體都找不到了。太谷有六位奧伯林大學校友烈士:德懷特·霍華德、瑪麗·簡、蘇珊·冰雪睿·伯德、瑪麗·路易斯·帕特裏奇、喬治·路易斯·威廉姆斯和弗朗西斯·沃德·戴維斯..總共有兩個男人和四個女人。

  • 上一篇:跪求卷煙產品的生產類型、規模、主要品牌。也有歷史性的變化。(建議可以)
  • 下一篇:哈耶克最著名的壹句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