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加拿大移民的高峰

歷史上加拿大移民的高峰

加拿大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7000年前的冰河時代末期。育空地區出土的文物表明,人類是通過冰川退縮露出的大陸橋從亞洲遷移過來的。

沒有足夠的證據來判斷這些人是因紐特人的祖先還是印第安人,加拿大的原住民。但對因紐特人語言的研究指出,他們的語言是壹種古亞洲語言,學術界稱之為古亞洲語系的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斯金納山谷有證據表明,印第安人已經在那裏連續生活了至少5000年。

在歐洲人到來之前,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以采集、農耕或漁獵的方式在加拿大土地上生活了很長時間。

二、加拿大的發現

寫於13世紀的北歐傳說聲稱“紅人”埃裏克在公元985年左右抵達格陵蘭島,他的兒子在紐芬北端建立了臨時定居點。

很明顯,維京人已經多次穿越大西洋來到加拿大,然後歐洲漁民也偶爾漂流到這裏。然而,官方文件中記錄的發現直到十五世紀末才開始。

1497年,英國探險家約翰·卡伯特到達紐芬蘭。他發現在這裏的壹些地方,魚的密度足以讓他的船減速。

1534年,法國人傑克。雅克·卡蒂埃到達了勞倫斯灣。他發現這個地方盛產珍貴的毛皮。16世紀上半葉,法國航海家多次到達加拿大東海岸。他們稱這個地區為?quot新法國”。

直到1776年至1779年詹姆斯·庫克船長的航行,基督教世界才知道洛基山脈以西仍有大片土地。

從1792年到1794年,當喬治·溫哥華勘測西北海岸線時,總部設在蒙特雷的西北毛皮公司也在勘測加拿大西北部的內陸。

1793年,亞歷山大·麥肯齊穿越了整個大陸。

1808年西蒙。西蒙·弗萊徹也克服重重困難,爬上洛基山,找到弗雷澤河,順著水流到達太平洋岸邊。

從1798年到1802年,大衛·湯姆森花了四年時間從頭到尾勘測了哥倫比亞河。

沖突的時代

首先,財富的誘惑

約翰·卡波特、傑克·卡蒂埃和1603年來到加拿大的法國探險家塞繆爾。德尚普蘭和他的追隨者去加拿大的主要目的是尋找財富,結果確實很高興妳來了。歐洲人終於發現,這是壹片富饒的土地。

加拿大最早的歐洲人聚居地皇家港(建於1605年)和魁北克(建於1608年)完全是為了皮毛貿易而建立的。建於約400年前的魁北克是北美唯壹被城墻環繞的城市。

當時,河貍皮最受歐洲人歡迎,因為它最適合十七世紀的加工程序。法國人建立的新法國殖民地,壹開始完全依靠皮毛貿易公司。

毛皮貿易給印第安土著帶來了許多他們以前從未有過的東西。其中有生活用品,有鋼刀、鐵斧、火槍等武器,還有比武器危害更大的朗姆酒、白蘭地。

土著人和殖民者之間經常發生流血沖突。英法殖民者之間的利益沖突也愈演愈烈。雙方都與印第安部落結盟,與盟友聯手,互相攻擊,爭奪地盤。為了方便獲取毛皮,法國人在內陸設立了幾個據點。英國人為了充分利用海軍力量,在沿海地區建立殖民地。

第二,英法之間的沖突

自1689年以來,英國和法國為爭奪北美的控制權發生了壹系列武裝沖突。

1710年,新斯科細亞半島落入英國人手中。法國軍隊重新占領了皇家島(現在的布雷頓角)。法國人在那裏建造了路易斯堡,以保護英國軍隊免受勞倫斯航道的襲擊,並把它作為新法國和西印度之間的貿易樞紐。

路易斯堡在1745年被英國人占領,但在1748年又被法國人奪回。英國人於是建造了哈利法克斯城與之競爭。

1755年7月,法國軍隊在Duqueste要塞前擊敗了英國將軍braddock的幾支部隊。消息傳來,英國新斯科舍省總督查爾斯·d·勞倫斯怕當地阿卡迪亞法國居民借機鬧事,強行將這壹萬人送往路易斯安那州。

七年戰爭期間,英國確立了世界頭號殖民大國的地位。在北美,傑弗裏·阿姆赫斯特將軍率領他的部隊於1758年從法國人手中奪回了路易斯堡。

第二年,另壹位英國將軍詹姆斯·沃爾夫在魁北克外取得決定性勝利,占領了魁北克城。蒙特利爾也於1760年落入英國人手中。至此,英國實際上已經完全控制了新法蘭西。

1763年的巴黎和約使新法國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當時英國在北美的屬地南至墨西哥灣,北至哈德遜灣。

英國的勝利意味著大約6萬名法裔加拿大人(包括1500名從路易斯安那州回來的阿卡迪亞人)不得不適應壹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幸運的是,事實證明英國的統治總體上相當溫和。英國統治者采用了英國刑法,但很快意識到他們必須保留法國民法。1774年《魁北克法案》正式規定兩套法律同時生效。

當美國於1776年獨立時,保皇黨人,無論等級高低,都逃離了新成立的美利堅合眾國,在加拿大定居。這些新來的人在宗教、法律和社會制度上都與原來的居民有很大的不同。兩者之間存在壹個很嚴重的問題,如何互相適應,誰是主要的。

這個問題在1791年得到了部分解決。殖民政府將魁北克分為上下加拿大,即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議會。

原來的新斯科舍省逐漸分成幾個部分:愛德華王子島於1769年成為英國直轄殖民地;新布朗斯維克省成立於1784年;紐芬蘭過去只是壹個漁業基地,直到1832年才有了自己的省政府。

當時加拿大西部和北部是哈德遜灣公司(成立於1670年)的租界,其版圖包括流入哈德遜灣的河流流域。

第三,英美沖突

在1812年開始的三年英美戰爭中,美軍曾壹度進攻加拿大,但未能取得勝利。兩國海軍也有過幾次交鋒,但沒有決定性的勝敗。

最後,雙方於1814年12月簽署協議,同意放棄戰爭中占領的領土,並成立委員會劃定加拿大和美國的邊界。但直到1815年1月8日,英軍在新奧爾良失利,戰爭才最終真正結束。

這場戰爭強化了美國人的民族意識,促進了美國工業的發展。所以美國人認為他們是贏家。

雖然英國、加拿大民兵和印第安勇士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加拿大沒有失去壹寸土地,而且直到1837年至1838年加拿大發生叛亂,和平條約才使加拿大和美國基本和平相處,所以加拿大人完全有理由慶幸自己。

倒黴的只是英國。英國軍隊在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終,英國人還是願意忘記這場戰爭。

聯邦的崛起

壹、19世紀30年代的動亂

在20世紀30年代,加拿大有許多政治和經濟問題。法國議員在加拿大下院占多數,但議會執行委員會由英國議員主導。路易。以皮諾為首的法國人壹直試圖奪取執行委員會的權力。另壹方面,由於長期耕作不當,土地貧瘠,下加拿大地區小麥減產,出現了農業危機。

1837年,北美民生遭遇貿易危機,使得下加拿大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當年11月,魅力四射的巴·皮諾領導了壹場暴動,但叛軍的軍事力量遠不如英國正規軍和相當兇狠粗暴的民兵。

同年,上加拿大發生了壹場規模較小的叛亂。記者兼國會議員威廉·麥肯齊大力宣傳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的民主思想反對英國統治,在多倫多引發騷亂。兩次叛亂都很快被鎮壓了。

皮諾和麥肯齊在強制遣返後都逃到了美國。後者在美國的支持下,繼續制造壹些邊境事件。

1838年,達勒姆伯爵(Earl Durham)出任加拿大總督,奉命調查研究加拿大的叛亂,並提出解決方案。這個人心胸開闊,聰明能幹,但是獨斷專行,上任才半年就被辭退了。然而,他在1839年提交的達勒姆報告改變了英國政府治理殖民地的方式。

他建議法裔加拿大人和英裔加拿大人應該被同化,這樣上下加拿大應該合並。根據這壹提議,原來的上下加拿大兩個殖民地於1840年成為新的加拿大省。

達勒姆更深遠的建議是,殖民地政府應該對民選議會負責,而不是對英國任命的總督負責。當時倫敦的保守黨政府認為這樣的制度根本行不通。

後來保守黨下臺,在羅伯特·鮑德溫和路易斯·拉方丹的鼓動下,新斯科舍省和加拿大發生了騷亂。直到1848年,英國政府才采納了加拿大杜倫建議的體系。

後來,其他英屬北美殖民地——紐芬蘭、愛德華王子島和紐博格林斯維克省——也在1885年以各自的方式解決了同樣的政治問題。

第二,統壹的過程

(壹)推進改革的壓力

20世紀50年代,蒙特利爾和多倫多這兩個大城市之間修建了壹條鐵路。後來,這條鐵路連接到東部緬因州的波特蘭港和南部的芝加哥。

這些年其他鐵路也相繼通車。

便捷的交通打破了各個地區的隔絕,不僅改變了農村,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可能。鐵路極大地推動了英屬北美的革新,永久性地改變了加拿大社會,為加拿大20世紀60年代的聯合統壹運動奠定了基礎。外部因素也對加拿大的統壹起到了推動作用。當美國內戰爆發時,美國和加拿大的關系變得緊張。1861年11月,美國戰艦聖德西諾號攔截了英國貨船特倫特號,並逮捕了船上的兩名邦聯使節。

英國極為憤慨,聲稱其主權受到了侵犯,因而向美國宣戰。次年,美國政府承認攔截英國船只是非法的,並釋放了兩個邦聯國家的使節,於是兩國的戰爭狀態結束了。

這壹事件讓加拿大更加感受到美國的威脅。另壹方面,大英帝國本身也處於對殖民地幻滅的階段。

這壹切讓很多英屬北美的人深深意識到了重大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加拿大推動聯合的力量主要來自加拿大西部(即原上加拿大)。這裏的人們對1840年上、下加拿大合並所設定的條件越來越不滿。

此時加拿大西部的人口已經是加拿大東部(也就是原來的下加拿大)的人口了,人們強烈要求自己的成員數量要和人口數量成正比。

(2)最早的聯邦

保守黨盡可能抵制這種變革的要求。但到了1864年,情況就非常明顯了:除非進行改革,否則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無法維持。於是保守黨和改革黨在當年6月結盟,確定了組建英屬北美聯邦的目標。

大西洋沿岸的幾個殖民地與加拿大之間隔著大片的森林、阿巴拉契亞山脈和緬因高地,基本上彼此隔絕。而這些殖民地不僅歷史背景不同,利益也不同。

愛德華王子島和紐芬蘭的想法與大陸相去甚遠。但是新斯科舍省和紐倫堡市有興趣與愛德華王子島結成聯邦。

1864年10月,各方代表提出的建立英屬北美聯邦的建議,實際上取代了會議最初的議題。

英國政府熱情支持這個想法。五個殖民地的議會也對此提案進行了投票。

加拿大於1865年3月通過了這項提案。然而,新布朗斯維克、愛德華王子島和紐芬蘭都拒絕組成加拿大聯邦。新斯科舍決定只有在紐芳朗·斯維克也加入的情況下才加入聯盟。

新不倫瑞克在1866年改變了他的立場。這不僅是因為英國政府的強大壓力,也是因為外部的軍事威脅——今年4月和6月,愛爾蘭反英秘密社團費尼亞兄弟會兩次襲擊英國殖民地。

與紐博格林·斯維克壹起,新斯科舍同意加入聯盟。1869年初,英國議會通過了《英屬北美法案》,允許加拿大、紐博格林斯維克和新斯科舍組成聯邦,稱為加拿大自治領。1867年7月1日,該法律生效。從此,7月1日成為加拿大的國慶日。

新的聯邦將原來的加拿大省分為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加上紐倫堡、斯維克和新斯科舍,總共是四個省。

聯邦政府有權否決省政府的議案。各省的宗教少數群體可以在特殊情況下就受教育權向聯邦政府提出上訴。聯邦和各省采用英制組閣,政府對民選議會負責。

(C)聯邦的擴大

新加拿大聯邦的第壹任總理是約翰·麥克唐納。除了從1873年到1878年,他壹直在壹個聯合崗位上工作,直到1891年去世。

約翰福音。麥克唐納任職期間,加拿大於1869年從英國哈德遜公司手中接管西北領地,1870年建立新的明尼阿波利斯省,1871年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合並,1873年愛德華王子島成為聯邦新成員。

新加入聯邦的西部省份地域遼闊,人口稀少,治理難度很大。加拿大政府既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不了解西方的實際情況。比如路易斯·李爾領導法國、英國、印度土著混血兒紅河起義後,加拿大政府才被迫設立明尼阿波利斯省。

1871年,麥當勞政府為了推動不列顛哥倫比亞加入加拿大聯邦,倉促承諾兩年內開始鋪設從東部到太平洋海岸的鐵路,預計1881年全線通車。

這條鐵路將穿過4800公裏寬的大陸,其間不僅有險峻的山川、無邊的森林和沼澤、數千裏的草原,而且人口極其稀少。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勘察地形、開道造橋的任務是不可能的。因此,盡管有大量的私人投資,但整個項目連同麥克唐納政府在1873年腐敗醜聞的情況下崩潰了。

新當選的自由黨總理亞歷山大·麥肯齊試圖利用政府的力量繼續該項目,但收效甚微。1878年重新執政的保守黨政府無所作為。

直到1880年,壹個私人財團承擔了這項史無前例的艱巨工程。新成立的太平洋鐵路公司開始運營。這家公司有雄厚的財力,政府的大力支持,還有壹位非凡的總裁韓。於是,不到5年的時間,蒙特利爾到溫哥華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就鋪下了最後壹根道釘。

這條通往加拿大的鐵路東西兩端連成壹體,極大地促進了廣大內陸的發展。鐵路沿線荒蕪的荒地上出現了無數新的城鎮和村莊。

1880年,英國政府將北極群島移交給加拿大。

自1873年以來,加拿大西北皇家騎警隊為加拿大西部的治安做了出色的工作,但這支警察部隊不可能解決導致叛亂的各種政治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是政府在西部政策上缺乏遠見。

1884年,路易斯·李爾在薩斯喀徹溫灣領導了另壹場叛亂。利用太平洋鐵路,政府可以很快出兵,第二年就打敗了李爾領導的梅提斯大林(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後裔)和印第安土著的聯合武裝。

保守黨政府在1885年扭曲了李爾,引起了接連不斷的抗議,東部的抗議比西部更強烈。雖然加拿大的羅馬天主教會譴責李爾的叛教行為,但他的命運卻觸動了法裔加拿大人的同情。許多人認為他是英雄。正因如此,在法語占多數的魁北克,保守黨的力量被大大削弱,而且長期無法恢復。

麥克唐納於1891年作為首相去世。結果,保守黨的力量被進壹步削弱。新任領袖約翰·湯姆森有能力、有勇氣,盡力讓保守黨繼續執政,並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但每天都是假期,他在1894年突然去世。

屢受傷害的保守黨,終於在1896年因為復雜棘手的明尼阿波利斯學派被選民趕下臺。1890年,明尼阿波利斯廢除了根據宗教劃分學校的制度,並停止使用法語作為官方語言。這壹決定引起了強烈的爭議。

聯邦保守黨,因為害怕火災,推遲其幹預,直到1895年,當法院下令提出壹項法案,以恢復該省的天主教學校。國會中的反對黨自由黨成功阻止了該法案的通過。並贏得了隨後的全國大選。

完全現代化的時代

第壹,聯合會的持續發展

在接下來的15年裏,加拿大總理是自由黨領袖威爾弗萊德·勞裏埃。他是加拿大第壹位法國總理。這個人身材苗條,舉止優雅,在政治上很有吸引力,思想真正自由。

勞裏埃的統治也是加拿大快速發展的時期。1914年前,加拿大又增加了30%。1905年,西部增加了艾伯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

在1911年的聯邦大選中,勞裏埃領導的自由黨被羅伯特·博登領導的保守黨擊敗。主要原因是民眾對自由黨簽署、美國首先提出的貿易互惠條約不滿,而博登充分體現了選民的民族情緒。

博登政府在民間有強大的基礎,因為它主張加拿大經濟民族主義,強調與英國保持密切關系。

二、第壹次世界大戰

歐洲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博登的親英政策受到嚴峻考驗。1914年10月,加拿大派遣33000名士兵到歐洲參戰。他們中的許多人會死在戰場上。

然後更多的加拿大師去了歐洲。不久,加拿大軍隊成為協定在西線的突擊部隊。

1917年4月,壹支加拿大軍隊在著名的英國士兵朱裏安·賓的指揮下,攻克了德軍重兵把守的維多利亞高地。盟軍多次進攻這個重要的軍事要地,都沒有進展,但是壹支來自殖民地的軍隊創造了奇跡。因此,加拿大的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壹次世界大戰,兩軍的傷亡都是前所未有的。僅在1916年的索姆河戰役中,盟軍就損失了623907人。其中,24029人是加拿大人。在維米戰役中,3598名加拿大人陣亡。

慘重的傷亡讓正在歐洲訪問的博登總理意識到,讓加拿大軍隊繼續戰鬥的唯壹辦法就是實行強制征兵制。然而,當他於1917年5月回到加拿大時,他發現中國許多人無法接受他的觀點,尤其是反對征兵的法國後裔。

為避免人民分裂,博登邀請自由黨領袖勞裏埃加入其聯合政府,但遭到後者拒絕。雖然博登最終與贊成征兵制的自由派人士組成了聯合政府,但總體來說,這壹政策疏遠了法國民眾。

博登在外交上堅持加拿大必須對大英帝國的戰爭政策有發言權。由於他的努力,加拿大得以在1919年作為獨立成員簽署了凡爾賽條約。這使得加拿大向完全自治邁出了壹大步。

第三,經濟動蕩時期

在本世紀的頭二十年,加拿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汽車已經變得司空見慣;1918年婦女贏得了選舉權;禁酒令運動的勢頭越來越大;古老的牛仔酒吧,連同地上的木屑和痰盂,成為了世界大戰和婦女運動的永久祭品。到戰爭結束時,全國所有省份都禁止出售酒精飲料。但是加拿大不像美國那樣在和平時期禁酒。1920年以後,在省政府的控制下,各地逐漸恢復了各種酒類的合法銷售。

第壹次世界大戰導致加拿大通貨膨脹,也使得加拿大內部經濟政治關系失衡。1919年5月,溫尼伯爆發大罷工。1921年全國大選的結果也表明,地區和黨派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分歧。

這時候上臺的是麥肯齊·金。1919年勞裏埃死後,他成為了自由黨的領袖。

20世紀20年代末,加拿大深受股市起伏的影響。加拿大人和美國人壹樣,在股票價值飆升時染上了股票熱,結果在1929年股市暴跌時遭受了災難性的打擊。很多人多年的積蓄瞬間化為烏有。

麥肯齊·金政府也於1930年下臺。新總理理查德·本內特和他的保守黨政府呼籲加拿大人勒緊褲腰帶。與此同時,聯邦政府大力削減預算,普通加拿大人不得不勒緊褲腰帶。與此同時,聯邦政府大力削減預算,普通加拿大人不得不緊縮開支。

加拿大的完全自治於1931年得到正式確認。當年英國頒布的《威斯敏斯特法令》規定,英國和加拿大的自治領是平等的。加拿大正式成為壹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當時,加拿大幾乎沒有小麥和其他主要出口商品的買家。小麥價格從零跌到每蒲式耳60美分。但更不幸的是,自3月31日入夏以來,持續幹旱,原本壹望無際的麥海變成了塵土飛揚的沙漠,數萬農民破產。

始於股市崩盤的大蕭條形勢令人絕望。加拿大人不禁對自由企業制度感到失望。他們從其他經濟哲學和政治黨派中尋找出路。

壹些新的政黨應運而生,1933年成立了主張社會主義的合作社同盟;1935年,社會信用黨在艾伯塔省的選舉中獲得了政權。以莫裏斯·杜·布萊西為首的全國聯盟也於1936年在魁北克掌權。

就連保守黨的貝內特,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也效仿美聯社的羅斯福總統,於1935年初提出了加拿大版的新經濟政策。但這並沒有拯救貝內特和他的政黨。在同年舉行的大選中,保守黨被麥肯齊·金的自由黨擊敗。

第四,第二次世界大戰

①戰時首相

麥肯齊·金於1935年重新掌權,並壹直掌權到1948年退休。在他的領導下,加拿大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表面上看,這個老光棍胖乎乎的,無趣而曖昧,據說在重要的政治事務上經常請教他母親的鬼魂。但其實他很聰明,是個固執己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用人之道也很出眾。

他遠非天生的戰時領袖,但他有自知之明,能夠選擇最有能力的人承擔各種重要職務。他的內閣人才濟濟,兼收並蓄。

麥肯齊·金對歐洲壹直有芥蒂,也不熱衷於為英國踢球。1939年10月10日,英國對德宣戰7天後,加拿大也宣戰。但當時金只想讓加拿大發揮有限的作用。

1940年6月戰局惡化到了極點,當時法國已經投降,美國還沒有參戰。只有英國繼續抵抗納粹德國對歐洲的占領。加拿大正在與其他英聯邦國家合作。於是加拿大在麥肯齊·金的領導下,全民動員,在各個方面為戰勝法西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

(2)血腥的軍隊

戰爭爆發時,加拿大人口約為1126.7萬,到1945年戰爭結束時,僅為1207.2萬。但在此期間,先後有110萬人在軍隊服役。在巔峰時期,加拿大軍隊有495,804人。包括15845名婦女。加拿大皇家海軍約9.2萬人;1943年,空軍人數達到206350人,到1945年,加拿大空軍規模位居世界第四。

加拿大投入了大量軍隊,但在加拿大政府的默許下,重大軍事戰略由更重要的盟友決定。為此,在某些情況下,加拿大士兵付出了沈重的代價。

1942年8月19日,英國當局命令加拿大壹個師橫渡英吉利海峽,進攻德國的迪耶普港(位於法國諾曼底北部)。迪耶普海岸的巖石又高又陡,也是德軍重點防守的地方。加拿大軍隊英勇作戰,但在寡不敵眾,缺乏英軍承諾的空海軍火力掩護,又沒有援軍的情況下,慘敗。在5000名登陸者中,有3367人被殺或被俘。當時,蘇聯和美國都批評英國遲遲不在歐洲大陸開辟第二戰場。英國最高統帥部命令加拿大軍隊發射這個?quot顯然,偵察攻擊主要是為了堵住蘇聯和美國的嘴。軍事歷史學家普遍認為,選擇這樣壹個地方作為登陸點是壹個明顯的錯誤。然而,盟軍從這個命令中吸取了教訓,意識到強行登陸必須得到空軍和海軍的支持。1944年6月6日,盟軍發動世界軍事史上規模空前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時,沒有再犯同樣的致命錯誤。從這壹點來看,加拿大人的血沒有白灑在迪耶普海灘上。

在1944年6月6日的諾曼底登陸戰役中,聯盟和陸軍5個師(1個加拿大師和2個英美師)分別攻占了5個海灘。加拿大師不僅突破了德國海防戰線,還向內陸推進了十英裏到達卡昂市。

隨後加拿大第壹軍經過幾個月的連續苦戰,於9月底進攻比利時塞爾托河港口安特衛普。盟軍急需利用這個港口補給軍需,而德軍則利用沿河的沼澤地頑強堅守。加拿大軍隊從陸軍推進有很大困難,不能用登陸艇從水路進攻,所以傷亡慘重。但是經過兩個月的浴血奮戰,加拿大軍隊終於攻克了安特衛普。

這壹勝利使盟軍船只及時抵達塞爾托港,為軍隊提供了足夠的軍火和其他物資,也為當年冬天擊退希特勒在比利時東部的拼死反擊奠定了基礎。

之後,加拿大軍隊壹路推進到德荷邊境的萊茵河,取得了成功。然後橫掃北德平原,於1945年4月15日到達北海沿岸,切斷了荷德占領軍的退路,迫使這壹地區的德軍向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投降。然後加拿大軍隊奉命返回該師解放荷蘭。當時荷蘭人民正遭受饑荒,許多人用姜黃球莖充饑。加拿大軍隊的及時到來使許多人免於饑餓。

為了感謝加拿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幫助,許多荷蘭城鎮仍然每年舉行解放日紀念儀式,以表達對加拿大解放者的感謝。荷蘭王室每年向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贈送10萬株郁金香球莖,為這座城市美麗的春天錦上添花。

此外,另壹支加拿大軍隊參加了1943年的意大利戰役,在那裏與英軍並肩作戰,直到1945年1月。

  • 上一篇:Photoshop是什麽時候出來的?最早是7.0嗎?
  • 下一篇:內蒙古文化藝術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