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李安堂鎮的歷史演變

李安堂鎮的歷史演變

李安堂鎮(又稱張蓮堂、蓮溪)及其周邊地區,春秋時屬吳國,戰國時為吳國所滅,後為楚國所滅,是楚國沈駿黃歇的封地。

秦統壹全國建立郡縣制,西漢屬會稽縣幽泉郡、會稽縣婁郡,三國時屬吳國,南北朝屬蘇州城昆山郡,南北朝屬梁、陳郡,唐代屬輝南道州郡。宋元屬常州、吳江兩縣,明代屬蘇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劃歸吳江、元和、青浦三縣管轄。清道光年間,元、吳、清的巡檢司都設在這裏。

宣彤二年(1910),張蓮堂江蘇吳江縣、元和縣種植區劃入青浦,包括吳江縣的南橫崗、南中濱、牙車濱、楊蕩灣、北莊西村、俞家濱村。元和縣的南漳、蔡溪、王家渡、河蕩、顓橋、塘岸、田灣、花園、何家埭、李惠、尤家井、北莊東村、王家村、於家店、何家灘、陸家濱、高家埭、茅口、尤家村、夏佳村。後與大小蒸鄉合並,西平鄉成立張爭西平市,歸三鄉統壹管轄。1914,張爭西平市解散,各村仍按原建制,張連堂重新成立鄉政治局。

民國18年(1929),青浦縣改區名,設13區,其中張蓮堂鄉、大小蒸鄉並入張爭區,原轄區不變。

民國二十二年(1933),在張爭地區設立專員公署。

民國二十三年(1934),縣分八區。茅店和前進村屬於珠三角。古巷和甘莊屬於西平區。其余的村莊屬於張爭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村鎮改組。全縣合並為7個區,1鎮,1鄉廢專員辦,張連堂為第三區。下轄李安堂鎮,鎮範圍分為集鎮、蓮北、蓮南、環蕩三個鄉鎮。

民國26年(1937),抗日戰爭淪陷時期,李安堂鎮成立了維護會,會長何亞林,仍稱第三區公所。汪偽時期(1940 ~ 1945)縣內設八區,張蓮塘區稱為第七區,設、蓮溪、蓮北、環蕩、茅店五個鄉管村。

民國三十四年(1945),青浦縣撤區設鄉。原李安堂區下轄的村改為李安堂鎮、李安東、濂溪、濂北、環蕩、茅店鄉。

民國三十五年(1946)改為區公所制,5000多戶為鎮,3000多戶為鄉,全縣建鄉27個。當地有1個鎮,2個鄉,分別是李安堂鎮、蓮溪鎮、蓮南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月),青浦縣設立兩個特區,清溪為電貿區。全縣有13個鄉,每個鎮設立鎮公所。連西鄉、連南鄉被撤銷,並入李安堂鎮,壹直持續到5月3日1949解放。

1949,全縣8個區,1個市,61個鄉鎮,屬於1個鄉鎮的聯辦。有三鄉壹鎮:外蕩、南茅、北茅、蓮塘鎮。轄村莊,中聯和王家村都是李安堂鎮的壹部分。

1957年,全縣有三個鎮,18個鄉。黨微鄉部分村與南卯鄉、北卯鄉合並,李安堂鎮原有建制不變。

1958年,全縣成立17人民公社,李安堂鎮與毛蕩鄉合並,組建李安堂人民公社。

1962年,人民公社規模調整,南陽、錢勝兩個大隊脫離李安堂公社,並入聯盛公社。

1966年,經國務院批準,李安堂集鎮脫離李安堂公社,恢復鎮制。

1984年,政社分開,成立李安堂鄉。李安堂公社作為壹個經濟合作單位繼續存在,李安堂集鎮仍然是壹個縣屬鎮。

1991年1月,青浦縣調整行政區劃。李安堂鎮和李安堂鎮從兩棟建築中拆除,合二為壹,李安堂鎮是新建的。

2001,1,青浦區調整行政區劃,李安堂鎮、鄭瀟鎮、鄭店鎮撤三建壹,新建李安堂鎮。

  • 上一篇:1000億豬王倒下了!連年虧損,負債6543.8+000多億,從業人員從6543.8+03萬下降了90%。
  • 下一篇:linux下Redhat Centos ubuntu Fedora的差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