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陽明山的歷史演變

陽明山的歷史演變

原始社會末期,陽明山屬於“三苗國”地區。夏、商、西周都屬於荊州。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南。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楚國設長沙縣,陽明山屬長沙縣。始皇帝時期(244-221),在陽明山東南側周圍修築秦池路,寬50余尺,與今天的河道差不多(舊錄)。1983沿秦池路修建零(陵)-寧(元)公路。

西漢武帝六年(公元前165438+公元前01),建立零陵郡,陽明山屬涪陵郡(今寧遠縣)公爵。根據清朝光緒年間重印的《陽明山先民誌》記載

東漢時,這裏建有壹座寺廟——白雲寺。寺廟的住持是東漢皇帝劉勰(公元189-220年)派來的壹個叫智安的和尚。

相傳中國過去的寺廟、廟宇多屬於皇帝個人行為。自秦始皇打破天下“龍脈”以確保自己秦家當皇帝以來,歷代皇帝都深信“葬於龍頭生天子,葬於龍體生宰相,葬於龍尾生狀元”,紛紛搶占天下名山,防止“真龍天子”出現,搶奪他們的國家。

白雲寺位於白雲峰的山腰上,陽明山頂峰以北2英裏,海拔1500米以上。這裏山高雲淡,林深幽僻。別說香火,就連和尚吃的米和鹽都來之不易。所以當時白雲寺來往的僧人並不多,但歷代皇帝壹直保留著這座寺廟。據說和尚吃的柴米油鹽都是國庫撥款,定期派兵。

在三國時期,它首先屬於蜀漢,然後屬於東吳。孫浩保定元年(公元226年),陽明山屬零陵縣本陽郡。東晉穆雍和年間(345-356),本陽改為本陵。

南朝梁武帝田健十四年(515),屬全陵郡零陵縣。

隋朝,文帝九年(598年),全陵郡改零陵郡,零陵郡改永州總政。涪陵並入英島郡,陽明山隸屬永州總管理處英島郡。楊迪大業十三年(617),孝賢建立梁國,分析英島郡位於梁興郡,陽明山隸屬零陵郡梁興郡。

唐代,良興縣改為唐興縣和唐嫣縣,陽明山隸屬零陵縣唐嫣縣。

五代十國時期,先屬馬殷、楚國,後屬周興豐,後屬顏夕郡。陽明山位於零陵縣顏夕縣。

宋代,顏夕改為寧遠縣,陽明山隸屬寧遠縣、零陵縣。自唐代以來,陽明山白雲寺開始興盛。這裏原本是神仙聚集的地方。自東漢建寺以來,寺內壹些道德感深厚的僧人,不僅煉鑄了壹口響徹千裏的“南屏夜鐘”,還得到了神仙的點化,大道成功,白日飛升。從唐末到宋中期,突然之間,它轟動了世界,成為當時著名的寺廟。就在宋代,僧人在陽明山山頂南側海拔1.357米的花崗巖斜坡上建了壹座寺廟,取名陽明山寺。另壹座寺廟建於陽明山,原名昭禪寺(1515後改為麻鞋寺)。

元代永州、道州改為永州道,道州道、陽明山隸屬永州道寧遠縣。

明朝洪武元年(1368),太祖改道府,陽明山屬永州寧遠縣。鄭德年間(1510),武宗朱厚尊的第三個女兒靈修公主,逃婚求仙,來到陽明山昭禪寺“驅僧”。憑借身為公主的威望和“皇糧”的優越條件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108修女很快聚集在麻鞋安。

明嘉靖二年(1524),衡州有僧,名空,俗姓唐,接掌陽明山寺為方丈,為明嘉靖六年(1528),十六年剃度鄭秀鳳。名振聰、秀峰,剃度於明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鄭秀峰閉門隱居。8月15日,31日,阿明諸侯王南威派孫聚伯和永義士人蔣湘雅到陽明山參觀祠堂。見它長得像生命,爪子特別長,就低頭拜了拜,互相幫著刮了刮胡子,莊嚴地坐在涅槃裏。明南威王得知此事後,佩服鄭秀峰生前的勤奮和正直,甚至稱贊鄭秀峰“秀出真才實學”,於是飛馬報奏嘉靖皇帝。嘉靖世宗皇帝聽說後,非常感動。“然後他拜了七祖,經濟體面,就把寺名改成了曼居吉”,還賜寺協“名山永恒,活佛作千朝”;南威王將“東至黃河岸邊,西至石子嶺,南至南極三江口,北至玉龍齊,屬國山,永獻香火,免送人禮物。”此後,陽明山寺改名為曼居吉。此時整個陽明山共有9座寺廟(寺)18。有數百名僧侶和尼姑。與此同時,魚目混珠是隱藏的。明朝末年,這裏有48個官員,按區管理。陽明山的官員辦公室位於上遊。

前朝廢除官制,在山頂洞設立雍瑤族軍民府。陽明山曾屬雍姚軍民府管轄,清末屬永州寧遠縣管轄。民國三年(1914),廢棄房屋屬衡陽路。民國二十七年(1938),湖南分為十個行政督察區,陽明山屬於第七個行政督察區。

  • 上一篇:灤南縣的歷史沿革
  • 下一篇:冰島是壹個名字還是十年壹個時間?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