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南北分割線,妳應該知道淮河的由來。

南北分割線,妳應該知道淮河的由來。

淮河是什麽?這個問題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答案。

在蒙昧的早期,人們認為淮河是由創世大神盤古的鮮血改造而成的,與長江、黃河、吉水並列為中國四大河流之壹。秦漢時期,四都有廟,皇帝祭祀名山大川時,淮河榜上有名。隋唐以來,誕生了串聯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錢塘江的京杭大運河。作為連接南北的重要通道,淮河見證了無數的盛衰。

宋朝南遷後,淮河成為宋金對峙的前線。詩人楊萬裏在《初入淮河四絕句》中寫道:...淮河南北隔,秋風淚濕。妳想怪誰?淮河裏的船背道而馳,連激起的波紋痕都難以做到。唯有鷗鷺無拘無束,自北向南飛。”淮河以北成了回不去的故鄉,也成了杜南士人心中永遠的痛。南宋中期,黃河決堤,黃河南下奪淮。黃河巨量泥沙迅速淤塞淮河,淮河泛濫,洪水頻發。淮河沿岸的人們就像懸盆壹樣,惶惶不可終日地生活了800年。

如今,很少有人談論淮河的洪水。只有老壹輩人回憶起他們火熱的歲月——出山店、王家壩、臨淮崗、蚌埠門...水利工程馴服了洶湧的洪水。淮河現在是什麽樣子?

綠色桐柏山,神秘的淮河源頭

桐柏山是秦嶺和大別山過渡帶的山脈。最高峰太白峰海拔1140米。這不是壹座很雄偉的山峰,但因為地處豫鄂交界處,所以有北望中原,南讀楚天的豪氣。

在雲霧繚繞的山頂,古雲臺寺不時傳出梵音。寺廟前後各有壹口井,多年不枯。分別叫大槐井和小槐井。它們是整個淮河流域的最高水位點,壹直被認為是淮河的源頭。

走進桐柏山,遊客會被頻繁觸動人心的蔥郁森林,以及山中隨處可見的瀑布和流動的泉水迷住。閃閃發光的溪流從巖壁上落下,穿過巨石和枯樹,出現在花叢和草叢中,汩汩不息。如果把小溪比作壹個孩子,那麽桐柏山就布滿了無數調皮的小精靈。

明朝嘉靖年間,失意才子吳承恩遊覽桐柏山。他去了山腳下的水蓮神廟,做了壹次虔誠的禮拜,然後沿著小路來到神廟後面的懸崖上。只見壹條白色的瀑布高高飄起,宛如壹條白龍吸水,幹凈而蒼勁。瀑布後面隱藏著壹個巨大的洞穴。爬上去,就可以進入洞穴。洞府和寺廟之間隔著壹層水簾,外面就像是壹個世界。當地傳說,水妖吳在此與大禹激戰,最後被大禹制伏,用鐵鏈壓制在淮河底。這裏的風景和傳說成為吳承恩創作《西遊記》的靈感來源。推測桐柏山水簾洞是《西遊記》中虢國山水簾洞的原型,淮河底大禹鎮壓的水妖也是五指山腳下佛鎮壓的石猴的原型。

西遊記開篇說:“混沌不分天地,誰也看不見。自從盤古破了鴻蒙系統,就從這裏開辟了清濁之分……”桐柏山也是著名的盤古故裏。古籍中記載:“盤古開天地,關節為山、河、血、發。”由此,淮河源頭桐柏山與盤古結緣。連當地人都認為,盤古開天辟地後,最初的位置是在桐柏山。桐柏山上紀念盤古的遺跡很多,與盤古有關的民俗和祭祀活動也在山下的鄉鎮廣為流傳,這在其他地區是不常見的。

鮮為人知的淮河三峽

淮河離開桐柏山,進入坦蕩的華北平原。它穩步向東,出河南,橫穿安徽,最後從江蘇流入黃海,蜿蜒1000公裏左右,但始終平淡無奇,少有急流險灘,所以稍微有些湍流的地方就會格外引人註意。

淮河三峽雖然也有“三峽”之稱,但遠沒有長江三峽的雄偉壯觀。安徽淮南八公山是淮河流出源區後經過的第壹座山。西山盡頭的峽山峽因此被稱為“淮河第壹峽”。我在那裏,但很難把它和峽谷聯系起來——東西兩岸只是兩座圓圓的小山,既不危險,也不深。從視覺上看,它們更像是卡在河裏的壹扇石門。

蚌埠的凈土山是淮河流經的第二座和第三座山。凈土山僅相隔600多米。淮河由南向北。迎面撞上京山,斷了兩個大彎,從兩山夾縫中穿過,形成了淮河第二峽——京山峽。與峽山峽相比,景山峽氣勢更勝壹籌。在陡峭的山峽裏,我感到有點壓抑。

浮山峽,三峽,位於安徽和江蘇交界處。浮山只是壹個短短的赭石色山坡,靠近淮河南岸,卻沒有淮河北岸對面的山峰。之所以叫“峽”大概是因為在山腳下河道突然變窄,船如過峽。

淮河三峽在景觀上並不出眾,但相關的歷史和傳說卻數不勝數。堯舜時代,峽山峽谷狹窄封閉,經常因為泄洪不暢而洪水泛濫,沿岸百姓怨聲載道。大禹導淮時,帶領百姓削山鑿石,疏通峽谷,大大緩解了洪水。4000多年後的1991年,峽山峽谷被人為拓寬了200多米。今天,只有古老的王宇神廟在河中央的壹個孤島上默默地講述著過去的危險和洪水。

景山峽和峽山峽類似,壹開始很窄,經過大禹和後人的幾次探索,才呈現出現在的樣子。但荊山峽的故事更豐富,因為除了治水,大禹還在這裏娶媳婦生子,召集天下諸侯結盟,奠定了夏朝的基礎。“過房三不入”的典故也發生在這裏。在土山上,有壹塊形似人形的天然巖石,獨立在懸崖上,俯瞰淮河。當地人說這是大禹妻子改造的王宓石。

浮山峽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壹部血淚史。北魏時,南朝梁武帝在此築堤攔淮,希望以水代兵,擊敗魏軍,然而攔河並不容易。隆冬的饑寒和盛夏的流行病奪去了20多萬軍人的生命。高堰建成時,上遊150 km完全淹沒;那年秋天,堰被暴漲的河水沖走,洪峰如雷,沖向下遊的村莊,無數人被淹。無辜的人民為梁武帝的倒行逆施付出了沈重的代價。

人文薈萃的淮上古城。

淮河不算太長。起於河南桐柏山太白頂,在江蘇鹽城扁擔港入海。幹流全長約1000公裏,不到黃河的五分之壹,長江的六分之壹。而1000 km的江面就像壹條清晰的邊界,在地理意義上將中國大陸東部分為南、北兩部分。

早在春秋時期,古人就認識到“生於淮南者為橘,生於淮北者為橘”。暖溫帶和亞熱帶氣候分別在淮河兩岸發展,孕育了截然不同的農業生態和風格迥異的民俗風情。位於黃河和長江之間的淮河流域,由於南北文化的交織和交融,自然成為中國最活躍、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壹。這片土地曾經孕育了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墨子、韓非子等壹批奠定中國文化基礎的思想家,也孕育了管仲、李斯、劉邦、曹操、朱元璋、周恩來等壹批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實幹家。

“行萬裏路,不如過淮河。”在沒有洪澇災害的年代,淮河沿岸的富庶地區是人人向往的魚米之鄉。在朝代更替或南北對峙時期,淮河是沖突和戰爭最頻繁的地區。歷史的潮水在淮河兩岸來回湧動,誕生了許多世界名城。

河南信陽是淮河流經的第壹個地級市,被譽為“淮河第壹城”。美麗的石河穿城而過,給城市帶來壹絲靈動。城西有壹個人工湖,水面很大。湖邊的低山丘陵是信陽毛尖茶的主要產地。翠綠圓潤的茶林,就像壹張毛茸茸的綠色地毯,壹眼望去,綿延不絕。這裏曾經是中原、荊楚、吳越文化的交匯地,周天子在此設立了許多諸侯國。時至今日,許多諸侯國的痕跡依然可以追溯。信陽沿淮河流域分布著沈、、賴、黃、江等古城遺址。這些古國逐漸演變為眾多中國姓氏的起源地,因此信陽也被稱為“中原僑鄉”。

安徽省壽縣,古稱壽春,位於八公山腳下,西臨淮河,北依淝水。是控制南北的軍事家。壽春原是戰國四公子之壹的淳沈駿的封地。當攻打楚國時,楚王壹路東逃,淳把此地獻給楚王作為都城,但楚國只維持了18年,就被秦國所滅。在隨後的歷史中,壽春憑借金山帶水的地形,先後兩次被京師和郡縣統治10次。無數歷史事件在這裏上演,大量文物在這裏沈澱,成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鄉,安徽省文物寶庫。壽春最引人註目的文物是被圍起來的又高又堅固的城墻。這座城墻建於宋代,是中國最完整的古代城防體系之壹。城墻高9.7米,底部寬近20米,周長7.1公裏。城內有四門,各有壹甕。城北東西兩角巧妙地設置了防洪排澇的水閘和月壩。千百年來,壽春城墻不僅肩負著抵禦外敵入侵的重任,還攔截了頻繁侵擾的淮河洪水。正因為如此,這座城墻才得以保存至今。緩緩走過城門,光滑如玉的青石板在腳下呢喃著古城的滄桑。綠檐古塔下,寺內畫廊裏,居民們平凡樸實的煙火生活與絡繹不絕的新鮮遊客和諧交融,而那些重見天日的石制文物則躺在博物館的櫥窗裏。

江蘇淮安是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故鄉,也是軍事天才韓信和文學大師吳承恩的出生地。主城位於京杭大運河和淮河的交匯處。明清時期曾與蘇州、杭州、揚州並列為運河四大都市。幾百年蓬勃發展的漕運,不僅帶來了堆積如山的貨物和絡繹不絕的商旅,也帶來了比江南更好的繁榮和富足。“運河三千裏,清江浦最難忘。”清江浦是淮安裏運河上的壹個港口商業城鎮。在運河時代,這裏是長江以北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有“九省通衢”之譽,船只密布,街巷密布,亭臺樓閣林立。今天,清江浦河裏的運河已經風平浪靜。為了滿足大型船只的航行需要,人們在穿過高樓大廈的李運河以西挖了壹條新河。寬闊的江面依然是百舸爭流的繁忙景象,而古老的李運河卻隱其功名,成為壹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沿李運河尋訪,可參觀屹立千年的鎮淮樓、掌管天下水運的漕運總督署、人才輩出的古鎮,感受淮安最美的記憶。

淮河入海流,河水安瀾。

早在約2600年前的春秋時期,淮河沿岸就出現了令人驚嘆的水利工程——大陂、少陂(在今天的霍邱、壽縣),由楚國孫帥所建,壹直沿用至今。所以在很長壹段歷史時期內,淮河流域都是天下富庶的糧倉,但這壹切都在1194年黃河決堤後戛然而止。

黃河的入侵造成了淮河水系的整體紊亂,日益淤積的河床使上遊的水難以排出。這些本該從東邊流入大海的河流,逐漸匯聚到盱眙東邊的平原上,串聯起原來的水澤,形成了浩瀚的洪澤湖。明代,為了保證水運暢通,洪澤湖以東修築了百裏大堤,將湖水沖刷的運河淤泥堆積起來。大壩越建越高,洪澤湖最終成為壹個隨時可能決堤的懸浮湖。1855黃河北歸後,洪澤湖以下河道淤塞廢棄,淮河完全失去入海通道,只能借長江入海。河流無法有效泄洪,淮河也成了災害多發河流。據不完全統計,從1194年到1949年的755年間,淮河流域共發生316次大洪水,平均每2.4年發生壹次。每次洪水來襲,數千萬英畝的耕地被淹沒,無數的城鎮和村莊被渾濁的海浪吞噬,成千上萬的人溺死在水底...

1950年期間,急中生智的新中國同時實施兩大舉措,壹是抗美援朝,二是治理淮河。在毛主席治淮必須修的號召下,沿淮人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治淮事業中。經過近70年的努力,* * *建成水庫6300多座,堤防6.3萬公裏,水閘2.2萬座,蓄滯洪區27個,塘壩、水泵、灌溉渠不計其數,使淮河成為中國第壹條得到全面系統治理的河流。

今天,當遊客漫步在洪澤湖時,壹邊是霧蒙蒙的水面,壹邊是枝繁葉茂的防護林。敦實的大堤呈波浪狀延伸至天邊,堤旁的村鎮被鮮花環繞,幹凈優雅,沒有壹絲掛湖的不安。大堤東側,三條人工河並行行駛在蘇北廣闊的平原上,直通大海。800多年後,淮河終於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淮河入海,大江安瀾,這條古老河流的苦澀歷史壹去不復返了。

  • 上一篇:歇後語
  • 下一篇:全球電影史上票房榜前十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