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內蒙古發展史

內蒙古發展史

內蒙古發展史

-

埃爾貢河是蒙古歷史的搖籃。“蒙古”最初只是蒙古部落之壹的名稱,逐漸統壹了部落,才演變成這些部落的通稱。公元7世紀左右,蒙古部開始從埃爾貢流域向西部蒙古草原遷移。12世紀,這些人的後裔分為齊延、紮達蘭、泰赤烏等多個部落,散居在恩恩河、克魯倫河、圖拉河上遊和肯特山以東。當時蒙古草原和貝加爾湖周邊林區有塔塔兒人、翁吉刺人、米埃爾乞人、伊沃刺人、克烈人和旺古人。13世紀初,蒙古各部首領鐵木真征服並統壹了蒙古各部,逐漸融合成壹個新的民族共同體。1206年,鐵木真被稱為可汗,成為基斯,建立了蒙古貴族政權——蒙古。從此,中國北方第壹次出現了壹個強大、穩定、發展中的民族——蒙古族。蒙古首領成吉思汗建立政權後,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活動。1211—1260先後滅西夏、金,疆域擴張至中亞、南俄。忽必烈成汗後遷都燕京(今北京),並於1271年改國號為元。南宋滅亡於1279年,統壹了全國,基本奠定了中國統壹的多民族國家的版圖,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元朝滅於1368年。後來明朝在遼東西部、漠南南部、甘肅北部、哈密等地設立了20多個蒙古衛生所,都是由蒙古封建領主負責。15世紀初,磨溪蒙瓦韃靼部和東部蒙古韃靼部先後向明朝進貢,建立了宗藩關系。明朝之前,女真建立了後金政權。636年後,金改清朝,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被清朝征服。1644明朝滅亡後,清關統壹全國,直到1757平定準噶爾部。至此,蒙古人完全處於清朝的統治之下。為了加強對蒙古人的統治,清朝在重新調整蒙古原有封建領主的基礎上,參照滿清的八旗制度,在蒙古地區建立了盟旗制度。頒布了壹系列以盟旗制度為核心的詔令,鞏固和發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清朝蒙古統治的加強,有效地制止了封建割據和戰爭,使蒙古社會穩定了近200年,畜牧業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自元朝以來,蒙古人在祖國的許多科學和文化領域做出了貢獻。比如寫於13世紀中葉的重要蒙古史,著名的文學名著《蒙古秘史》,清代著名的文學作品《壹樓》。蒙古人在醫學、歷法和數學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1840鴉片戰爭爆發後,蒙古人民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鬥爭。當時駐紮在蒙古東南沿海的八旗官兵和各族軍民奮起抗敵。1841年10月蒙古愛國將領於謙指揮三鎮將士在浙江定海鏖戰六晝夜,壯烈犧牲。次年4月,英軍入侵乍浦,7000名守軍英勇反擊,其中蒙古八旗官兵800余人,蒙古官兵200余人犧牲。第壹次鴉片戰爭英軍入侵渤海灣時,內蒙古東三盟和察哈爾旗的5000名蒙古兵被調到天津海口防守。蒙古捐贈大量馬匹和白銀支援前線。1856年,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天津、北京,森格林欽親王奉命征召內蒙古各盟蒙古騎兵參戰。在第三次大沽口戰役和八裏橋戰役中,他英勇抗擊侵略者。四千多蒙古騎兵參戰的第二次大沽口戰役,擊沈敵艦5艘,擊傷6艘,英法侵略者死傷592人,取得勝利。在第三次大沽口保衛戰中,蒙古愛國將領樂善率領1000多名官兵堅守要塞,誓死奮戰,全部為國捐軀。在保衛北京八裏橋的戰鬥中;從卓蘇圖盟、昭烏達盟、哲裏木盟、察哈爾等地調集蒙古騎兵4000人,死傷敵軍1000余人。蒙古騎兵也有很大的犧牲;在兩次鴉片戰爭中,蒙古騎兵用弓箭和馬刀抗擊敵人的洋槍,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愛國愛民的悲壯詩篇。1900左右,義和團運動所呼應的反宗教鬥爭,遍布東西盟的旗幟。從1858年的伊克昭盟“獨貴龍”運動,到辛亥革命前夕的大規模反封建稅收、反墾荒、反強占土地的鬥爭,有10多次。

1911辛亥革命爆發後,蒙古族知識分子和精英積極投身於辛亥革命,以謀求蒙古人的自由解放。中華* * *成立後,蒙古革命鬥爭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階段。以烏蘭夫同誌為代表的蒙古族先進分子加入中國* * *,領導內蒙古革命,同國民黨反動派、日本帝國主義和民族分裂勢力進行了堅決鬥爭。解放戰爭中,蒙古騎兵英勇作戰,殲滅敵軍兩萬余人,繳獲戰馬兩萬余匹,槍支壹萬余支,為民族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1947年5月,中國第壹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實現了蒙古人民新的歷史轉折。內蒙古是實行區域自治的省級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國最早建立的自治區。

  • 上一篇:那年兔子的事。
  • 下一篇:從來沒有人來過,詹姆斯是最難打破記錄的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