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奧地利歷史

奧地利歷史

今天的小國奧地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過去。早在史前時代,這裏就已經有人居住了。奧地利在中歐的中心地理位置使她經歷了所有的歷史發展過程。從壹個邊陲國家孕育了壹個強大的帝國,壹個多民族國家隨著第壹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分崩離析。1918年,小奧* * *和中國人才在歐洲的環境中苦苦尋找自己的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所有與此相關的悲慘事件催生了壹個對自身存在感到安全並在歐洲牢牢占據其位置的國家。

從史前時代到邊疆國家

早在公元前80000年至公元前10000年的舊石器時代,多瑙河地區就有人居住。克雷姆斯出土的“女舞”和“韋倫多夫的維納斯”是早期文化的重要第壹手證據。1991年,在約茲塔爾阿爾卑斯山冰川區發現了壹具震驚世界的石器時代人類木乃伊。在鐵器時代早期(公元前800-400年),克爾騰人就生活在奧地利這片土地上,他們已經在歐洲從事鹽鐵貿易。在基督誕生前後,羅馬帝國占領了今天奧地利的大部分地區。作為邊境國家,建立了拉岑、諾裏庫和班諾尼省。羅馬人修建了許多營地,位於維也納東部的班諾尼營地是羅馬人在這片奧地利土地上修建的最大的城市。公元2世紀,基督教開始傳播。民族大遷徙導致了羅馬帝國的衰落。隨著羅馬帝國的終結,拉丁生活方式和文化也從這壹地區消失了。從6世紀開始,巴伐利亞人開始陸續在這裏定居,遇到了從東方先進的斯拉夫人和阿瓦爾人。這片土地上教會組織的建立可以追溯到4世紀。法蘭克統治者查理曼大帝(747-814)在今天奧地利的土地上建立了埃內斯、拉普和德拉奧河之間的“加洛林附屬國”。然而,在與馬紮爾人的戰爭失敗後,東部附屬國也於907年解體。直到955年,奧托大帝才打敗馬紮爾人,重新奪回土地。976年,埃內斯和特勒森河之間的地區被判給了勒布爾德,他出生在壹個巴伐利亞貴族家庭。馮?巴本伯格。

巴奔堡的皇家統治

邊境伯爵的國家的新統治者首先在梅爾克建立了他的統治中心。1156,亨利二世公爵?Jasomirgott”(天地良心)最終選擇了維也納作為首都。巴奔堡的統治者繼續將多瑙河以北的領土向東和向南擴張。在千年轉折之前,也就是996年,前阿爾卑斯地區已經叫奧地利(?奧斯塔裏奇).

1156年,巴奔堡的統治者被皇帝弗利爾·裏奇征服?拜巴巴羅薩所賜,邊陲伯爵的國家被提升為公爵的國家,這意味著它可以相對於皇權擁有更大的獨立性。1192年,巴奔堡的統治者利奧波德五世通過婚姻贏得了公國國Stail Mark。1246年,無子公爵弗利爾·裏奇二世在了他對匈牙利人的戰役中陣亡,他的封地成為鄰國政治權力鬥爭的對象。奧地利貴族最終站在了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普萊米西耶(Otoka II Ple Misier)壹邊,他娶了巴奔堡最後壹個統治者的妹妹,從而確保了這塊領土的繼承權。奧托卡二世很快成功地恢復了國內秩序,奪回了斯泰爾馬克,並通過繼承條約將凱恩特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然而,新當選的羅馬帝國國王魯道夫?馮?哈布斯堡認為波希米亞國王不服從帝國法令,所以他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權力。於是,戰爭沖突爆發了。1278年,奧托卡在多恩克魯特戰役中陣亡。1282年,魯道夫封他的兩個兒子為奧地利公爵和斯泰爾公爵,為哈布斯堡王室權力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哈布斯堡王室統治的600年

從13世紀末到15世紀中葉,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者先後獲得了凱恩騰公爵領地(1335)、蒂羅爾伯爵領地和溫蒂邊境領地(1365),從而擴大了自己的版圖。他們在瑞士失去的領土通過購買現在的聯邦州Folard的Berg地區的封地得到了補償。她的創始人,才華橫溢的魯道夫四世,不僅建立了維也納大學,還通過偽造“Privilegium maius”文件鞏固了他的家族世代相傳的地位。魯道夫的繼承人,勤奮的公爵阿爾布雷·西特五世娶了皇帝西吉斯蒙德的女兒,成為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的國王。嶽父去世後,阿爾布雷·西特成為第壹位連任羅馬和德國國王的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在1439年的壹次抗擊土耳其人的戰役中,他英年早逝。來自蒂羅爾家族的弗利爾·裏奇五世(皇帝弗利爾·裏奇三世)接管了奧地利和帝國的統治。通過聯盟政治,他為強大的哈布斯堡帝國奠定了基礎。他把兒子馬克西米連嫁給了勃艮第的繼承人瑪麗。馬克西米利安還通過巧妙的婚姻政治,確保了孫輩費迪南和卡爾在波希米亞、匈牙利和西班牙的繼承權。此後,哈布斯堡王朝分為兩個部,即奧德部和西荷部。1526年,伊阿哈洛的最後壹個統治者路易二世在莫赫克戰役中戰死,波希米亞、匈奧三國合二為壹。

自14世紀向歐洲推進的奧斯曼帝國,對這塊大陸的威脅越來越大。1453年,奧斯曼人占領君士坦丁堡後,繼續向西推進,對哈布斯堡封地形成了持續的危險。奧斯曼軍隊兩次到達維也納城下才被阻止(1529年和1683年,土耳其人兩次圍攻維也納)。經過壹次又壹次的血戰,奧斯曼人被趕走了。匈牙利被收復。奧地利繁榮發展成為強大的帝國,應該歸功於輔佐三位皇帝(利奧波德壹世、約瑟夫壹世、查理六世)的天才統帥歐根?馮?薩沃恩王子。他不僅表現出卓越的軍事天才,而且還具有傑出的政治家風度。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滅絕。在壹場歐洲戰爭中,也就是“西班牙繼承戰爭”中,奧地利王室(Casa d?雖然奧地利無法奪回西班牙的領土,但它保留了在意大利和荷蘭的統治地位。1740年,皇帝查理六世駕崩,父系哈布斯堡統治者滅絕。查理六世的女兒瑪利亞出生於1989年,因為1713作為皇家法令,頒布了國家聖旨,保證領土的不可分割性,使女性繼承成為可能。特蕾西接管了封地的統治權。這個和羅特林·弗蘭茨?這位在斯特凡結婚的女統治者面對的是壹群覬覦哈布斯堡領地的敵人。首先,普魯士國王弗利爾·裏奇二世肆無忌憚地尋求占領這塊領土。經過兩場艱難的戰爭(1740-48年西裏西亞戰爭和1756-63年七年戰爭),瑪利亞?特蕾西得以保住自己的領地,只有富庶的西裏西亞省被割讓給普魯士。

這位有著重要歷史地位的女統治者,從根本上開始改革疆域。她的丈夫在1745年被選為羅馬德意誌皇帝弗蘭茨壹世,但他壹生都生活在她的陰影下。她的兒子約瑟夫二世繼續走她的改革之路,禁止農奴制,頒布關於寬容權和將寺院和教會財產轉為公用的法律,這決定性地促進了壹直堅持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法國革命思想雖然膽怯地在奧地利傳播,卻使奧地利的專制制度經歷了嚴重的威脅。瑪麗亞?被處死的法國王後特蕾西的孫子瑪麗?皇帝弗朗茨二世,安東·奈特的侄子,加入了反對革命法國的聯盟。結果奧地利只好忍氣吞聲,抵抗拿破侖?波拿巴的慘敗。1804年,拿破侖加冕為法蘭西皇帝後,弗蘭茨皇帝作為回應,建立了奧地利皇帝的稱號。由於法國保護下的萊茵聯盟的建立,羅馬德意誌帝國於1806年解體。弗朗茨二世摘下了皇冠。拿破侖發動的壹系列戰役後來使奧地利遭受了毀滅性的失敗(拿破侖兩次占領維也納)。但是,卡爾大公在阿斯彭戰役中戰勝這個偉大的科西嘉人,證明了拿破侖並不是不可戰勝的。被有“歐洲馬車夫”之稱的奧地利總理克萊門斯?文澤爾?羅塔爾?馮?梅特涅侯爵主持的維也納會議在1815年恢復了歐洲的舊制度。

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在1848年春天從法國傳到了奧地利。自由主義者要求立憲主義和新聞自由。可惡的梅特涅警察國家制度被清除了。但同年10月,起義被鎮壓,保守派獲得全面勝利。年輕的弗蘭茨皇帝?約瑟夫壹世建立了壹個新的專制制度。他在克裏姆林宮戰爭(1854-1856)中可疑的中立政策使奧地利在歐洲處於危險的孤立狀態。所以奧地利只能對付與法國結盟,支持意大利獨立運動的撒丁島。1859年馬贊寶塔和索爾費裏諾戰敗後,奧地利不得不放棄倫巴第,也不得不以皇帝的十月宣言和二月國書向國內強烈的建立議會制的政治需求妥協。奧地利帝國壹半地區(“Cisleithanien”)的政治發展以群眾政黨(社會民主黨和基督教社會黨)的建立和對公民基本權利的要求為標誌。1907年,帝國議會首次舉行普遍直接選舉。直到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壹個復雜的歐洲聯盟體系維持了很長壹段時間的和平,期間奧匈帝國、德意誌帝國和意大利成為三重聯盟。然而,在這個多民族國家,日益膨脹的民族主義引發了許多嚴重的沖突。工人階級對人道的工作條件和更高的工資的合理要求也迫切需要解決。奧地利王位繼承人弗蘭茨大公?6月28日費迪南1914在薩拉熱窩被殺,只是構成了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在壹場長達四年的毫無意義的戰爭中,歐洲列強相互競爭。隨著美國參戰,戰爭出現轉機。中歐列強(奧匈帝國、德國和與其結盟的土耳其)的失敗導致歐洲的秩序至今分崩離析。這個雙重王朝也分裂成許多民族國家,奧地利* * *和共和國就從這片殘存的土地上誕生了。

奧地利與二戰期間不得人心的民主。

國家建設

1918,在戰爭最後的日子裏,在戰敗的命運不可逆轉的時候,美國總統伍德羅夫?威爾遜關於民族自決的聲明被視為生命線。盡管卡爾皇帝的國家宣言是善意的,但為時已晚。雙朝各民族寧願選擇民族獨立的道路。1918 10 10月21,232名講德語的帝國議會議員(包括102名德國國家黨、72名基督教社會黨、42名社會民主黨和16名其他黨派)聚集在下奧地利州的鄉間別墅,* * *。10年10月30日,臨時國民大會選出了由22人組成的國民議會。被任命負責國民議會辦公廳的社會民主黨人卡爾?雷納提交了過渡時期憲法草案。關於未來國家的形式,各方觀點幾乎壹致,德國國家黨和社會民主黨壹直贊成* * *和平體制。基督教社會主義者對確定共和國發展方向的態度吸引了神學家和政治家伊格納茨?Seipel發表了壹系列關於* * *和中國的文章。112年10月12日,臨時國民議會在維也納環路旁的議會大廈召開會議,宣布德語區奧地利為民主共和國。這個* * *共和國——根據自我評價——似乎沒有任何生命力。因此,它也宣布與民主魏瑪共和國合並。新選出的國民議會面臨著壹大堆幾乎無能為力的任務:建立民主憲法,調整與鄰國的關系,準備參加世界和平會議,重新調整社會結構,最迫切的是讓全民度過這第壹個冬天。國內政局動蕩,不斷從前線回來的軍人找不到工作。為了保證局勢的穩定,成立了農村自衛軍,工廠裏出現了工人委員會,軍營裏選舉出了士兵委員會。這個新國家的邊境地區不穩定。在南部,SHS國家(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國家)要求收復Kaiente地區。在北方,確保波希米亞和梅倫德語區的領土安全是無望的。1919年2月16日,制憲國民議會選舉舉行,女性首次獲得選舉權。社民黨以40.76%的選票和72個席位成為第壹大黨,基督教社會黨獲得35.93%的選票和69個席位,德國中產階級聯盟獲得26個席位,其他黨派占據3個席位。

解決人民的饑荒是新政府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壹。前朝的農業區集中在帝國分裂後建立的國家。他們開始對新建立的奧地利實施封鎖。只有接受高額貸款,奧地利才能勉強熬過最初幾年的饑荒。高額貸款已經成為國家預算的沈重負擔。在社會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臨時和制憲國民議會決定實施8小時最長工作日、企業委員會法、失業援助、雇員帶薪休假和改革醫療服務。1919年巴黎和會的結果讓奧地利很失望。奧地利失去了南蒂羅爾。凱恩騰多虧了民意投票才保住了大部分地區。講德語的西匈牙利,除了約登貝格,後來都劃歸奧地利。國名必須由德屬奧地利改為奧地利,禁止1918采用的與魏瑪* * *和中國結盟。年輕的中華民國壹直稱《聖日耳曼條約》為國約,因為奧地利從未處於戰爭狀態,所以不可能締結和約。1920通過的聯邦憲法和1925、1929的補充條款仍然有效,但它是壹個妥協的結果:各黨派和聯邦各州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國際著名法學家漢斯?凱爾森。壹戰結束後,奧地利外交活動的空間起初極為有限。從現實來看,奧地利與新鄰國關系的發展是卓有成效的。與匈牙利締結了友好貿易條約;捷克斯洛伐克* * *和中國重新向奧地利供應原料,並在1921擔保了壹筆極其重要的貸款。意大利充分發展起來——首先是在法西斯主義掌權之後——成為奧地利的保護國,除了南蒂羅爾問題。與魏瑪共和國的關系無可指責,令人愉快,國務院辦公廳把不愉快的聯盟問題交給非政府發起人組織處理。面對災難性的通貨膨脹,奧地利的長期經濟重建只能依靠國際聯盟的貸款來實現。高達65億金幣的貸款阻止了奧地利國家的崩潰。這些貸款壹宣布,貨幣匯率立即提高。

相對穩定的年份

在世界大戰的災難之後,中國的各種政治力量能夠在最初階段密切合作,壹系列最重要的決定都在由社會民主黨和基督教社會黨組成的聯合政府中通過。但根本的意識形態對立必然導致各種力量離心離德。1920年6月,壹個雞毛蒜皮的原因打破了聯合政府。奇怪的是,兩黨對此都很滿意,社民黨決定遠離權力,最終對國家的政治氣候產生了不良影響。後來,基督教社會黨在接受德國國家黨或與其組成聯合政府的條件下,選出了政府首腦。基督教社會黨的新強人是伊格納茨?塞佩爾除了短暫中斷外,壹直擔任政府首腦,直到1929。這壹時期,國內政治經濟出現了短期穩定的局面。1925年,先令成為奧地利的新貨幣,國際聯盟的嚴格監管被取消。困難的問題是勞動力市場的狀況和大量官員的過度擁擠。各方都感到有義務在新黨章中更明確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其中社民黨的林茨黨章因其激進的表述引起了許多誤解和扭曲。此外,自1918以來壹直存在的準軍事組織,給正統群眾黨派帶來了壹場令人擔憂的競爭:家園衛士站在右邊,國防聯盟站在左邊。雙方都認為自己是各自意識形態觀點的更權威的代表。對於奧地利來說,日常生活中日益濃重的火藥味已經成為壹種毀滅的過程。

7月1927的事件顯示了局勢升級的危險程度。同年5438年6月+10月,布爾根蘭的黨軍舉行了壹次通常的遊行,期間極右翼民兵開槍打死了壹名殘疾士兵和壹名兒童。然而,在刑事審判中,三名槍手被判無罪。社會民主黨的大多數追隨者表示非常憤怒,而政黨領導人則持觀望態度。因此,自發和無領導的大規模示威活動消失了,沒有任何政治結果。憤怒的群眾暴力得到了警察開槍的回應。災難性的結果是:89人死亡,數百人受傷。社會民主黨號召總罷工,但很少有人響應。顯然,在全國範圍內,權力的天平越來越向右翼政黨傾斜。所有通往政治對手的橋梁都被切斷了,擁有超人智慧的黨派代表——代表基督教社會黨的伊格納茨·塞佩爾和代表社會民主黨的奧托·鮑伊——彼此不可調和。對* * *和中國不利的是,各方追隨者毫無保留地接受了這種強硬的敵對局面。1930年,國民自衛軍以“克爾諾伊博誓言”發布了帶有明顯法西斯特征的反馬克思主義綱領。令基督教社會黨非常不滿的是,在接下來的選舉中,國民警衛隊也作為壹個政黨參加了競選。緊急上任的警察總長約翰內斯·索伯(Johannes Sauber)內閣壹致同意完成憲法改革,並獲得取消當年在海牙實施的與國際聯盟貸款有關的“壹般質押權”。不幸的是,索伯作為恩德培內閣的外交部長,發起了德奧關稅同盟項目,由於奧地利的尷尬退出而不得不放棄。同樣,內閣決定強制信貸銀行接管瀕臨破產的土地信貸銀行。這壹做法導致信貸銀行破產,奧地利得以渡過難關得益於國際聯盟的新壹輪貸款。20世紀30年代,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奧地利都陷入了極端的境地。作為聯合政府的長期合作夥伴,大德意誌黨在1932離開政府。這個君子黨剩下的成員無非是黨的幹部,他們的追隨者早就轉向了激進的國家社會黨。1932年4月舉行的聯邦議會選舉,讓基督教社會黨對局勢的發展瞠目結舌。1932年5月組建政府時,壹位新鮮的生手成為內閣首腦,也就是迄今為止的農業部長恩格爾貝特·多福斯。他依靠家衛軍和農業聯盟,也就是壹個行業黨團,組建了自己的政府,並在議會僅以壹票的微弱多數通過了國際聯盟貸款的決議。這筆貸款的直接後果並不明顯,但60萬左右的失業人口是太高的代價。

背離民主

所以,毫不奇怪,和其他歐洲國家壹樣,這裏也討論企業社會制度和政府的威權形式,並盡力作為解決方案在人們心中紮根。壹場議會議程危機,在危機相對溫和的時代,本應很容易解決,現在卻為解散議會提供了借口。多洛雷斯政府用的是壹個二戰時期頒布的法令,20世紀20年代用了幾百次,當然符合法律程序。借助戰爭經濟授權法案,政府隨後發布了壹系列命令,議會被指“自行解散”。然而,真正違反憲法的是取締憲法法院。外交上,多洛雷斯與意大利結成生死同盟,受法西斯獨裁墨索裏尼擺布。墨索裏尼迫使他將社會民主黨從政治生活中鏟除。因此,多爾福斯致力於推行繼續排擠政治對手的策略。與此同時,意大利支持的本土衛隊的勢力也在擴大。在很多方面都感覺處於守勢的多爾福斯,以他在1933天主教大會上的綱領性講話為指導方針,把迄今為止的所有政黨都換成了所謂的愛國統壹運動,即“祖國陣線”,並著手按照教皇的社會循環原則在奧地利建立共同體制度。被逼到絕境的社民黨,幾乎沒有政治活動的空間。他們用武裝防衛回應了林茨的壹次常規武器搜查。三天後,隨後的沖突被上級執行機構以極其強硬的手段和不恰當的武力鎮壓。由於戒嚴令的頒布,政府不顧國際抗議,宣布執行9項死刑,雙方死傷都很慘重。許多社會民主黨領導人和數百名追隨者逃到捷克斯洛伐克,在那裏建立了外國組織。幾十年來,這場內戰中的分歧導致了各政黨的分裂。在國際上,政府對壹個明顯處於劣勢的對手使用毫無意義的武力,極大地丟了面子。幾個月後,這個在頒布法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內閣頒布了新的等級國家憲法。通過與匈牙利和意大利簽署《羅馬議定書》,多爾福斯認為他贏得了應對國家社會主義者日益猖獗的威脅的支持。無論是對國家社會主義者的嚴厲攻擊還是秘密談判都無法阻止他們的侵略勢頭。7月25日,1934,這些家夥發動了政變。結果,聯邦總理多福斯被殺。這場政變先是引起凱恩滕多日的戰鬥,最後被鎮壓。軍事法庭判決了政變策劃者,其中大部分是當年的軍人,其中13人被處決。為了獲得國際認可,壹直由國家社會黨執政的德國對奧地利采取了與誌同道合者保持距離的態度,後來又推出了滲透政策,由新任德國駐維也納大使弗蘭茨·馮·帕彭實施。不久前,他在“羅姆事件”中逃脫了被執行死刑的命令。

為生存而鬥爭

在挫敗國家社會主義者的政變後,聯邦總統威廉·米克拉斯(wilhelm miklas)任命蒂羅爾的基督教社會主義政治家、迄今為止內閣的法律部長庫爾特·馮·許士尼格組閣。Schuschnigg堅持國家政治的連續性,也就是說,它繼續遵循迄今為止的路線。事實上,他是想爭取時間來應對德意誌帝國的入侵。1934年7月,意大利仍在奧地利邊境集結兵力,但在1935年6月,開始倒向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壹邊,這也是其在埃塞俄比亞的冒險行動所致。讓西方列強對奧地利命運感興趣的企圖,最終因為這種專制統治的惡劣形象而失敗。尤其是因為英國決定推行壹套包括容忍德意誌帝國擴張在內的綏靖政策。結果德國成功占領了萊茵河地區,也沒有造成什麽國際後果。1936年舉行的柏林奧運會,重新確立了德國作為“普通”國家的聲譽。考慮到這些新的發展,馮·巴本大使呼籲奧地利與德意誌帝國締結協定,該協定最終於1936年7月簽署。這份“君子協定”雖然保證了奧地利的獨立,但卻正式承認了奧地利國家社會黨無限期占據政治活動範圍的權利。舒施尼格進退兩難,國家社會黨在中國的猖狂活動達到新的高潮。馮·巴本大使再次出面,提議舒施尼格和希特勒在薩爾茨山舉行私下會談。這次談話的結果是災難性的。希特勒給奧地利人的壓力最大,向國家社會黨妥協導致1938二月16內閣改組,國家社會黨不得不第壹次加入政府。舒施尼格尋求被禁的社會民主黨的支持,但為時已晚。

在德意誌帝國,相對於經濟滲透政策,掌管軍備的大臣赫爾曼是第壹個。戈林加緊實施“吞並”奧地利的戰略計劃。這是因為加強軍備的德意誌帝國既缺乏勞動力,又缺乏外匯。他們希望武力吞並奧地利,用最快的方式解決這兩個問題。無論來自西歐國家還是意大利,都不能指望堅決的抗議。舒施尼格最後壹刻的抵抗策略,即舉行全民公決,更是加速了德軍的入侵。1938年3月,法西斯德國利用偽造的文件和肆意的宣傳吞並了奧地利,但在道德和戰略上感到過於弱小的奧地利並沒有采取軍事行動進行報復。國際社會對此幾乎沒有反應,只有墨西哥、蘇聯、智利和中國提出抗議。依靠奧地利國家社會黨的力量,權力交接進行得非常順利。到目前為止,奧地利的精英領導人已經被拘留並送往集中營。在隨後的幾個月裏,奧地利猶太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恐怖,心理上的羞辱,身體上的虐待,財產上的搶劫,到處被驅逐。為了給這整個暴行壹個所謂正當的法律依據,3月3日在壹手導演的部長會議上通過了合並法,並於4月10日在德國各地舉行了全民公決。依靠駭人聽聞的宣傳,公民的選票被濫用,暴力行為被合法化。

沈思的黑暗歲月

在奧地利,國家社會黨的統治很快建立起來,其制度達到了壹種即使在德意誌帝國也幾乎不尋常的完善。由黨衛隊和安全局建立的恐怖組織得到了當地迄今為止非法的國家社會黨的熱情支持。首先,用被操縱的、有限的暴力消滅了反政府分子,對猶太居民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迫害,這壹切都達到了比第三帝國還要糟糕的程度。奧地利猶太人被剝奪了任何生存基礎;到戰爭開始時,只頒布了250部反猶太人的法律。隨著所謂的“名人運送計劃”的實施,奧地利的政治精英於4月1938+0日被送進了集中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大約有654.38+0.3萬奧地利人離開了他們的家園,大多是為了在西方國家尋找壹個安全的流亡地。壹旦他們陷入所謂的“紐倫堡法令”,他們幾乎所有的財產都會先被搶走。對奧地利來說,驅逐這些公民意味著精神財富的損失,而且會產生幾十年的影響。二戰結束後,幾乎沒有流亡者想回到那個趕走他們的國家。“合並”後不久,各政治派別就出現了反抗的勢頭。制片人和君主主義者、社會民主黨人和國民衛隊成員不願意接受新政府。但是從來沒有形成過全國性的抵抗組織,所以納粹統治者很容易暴露和殘酷迫害反對者。由於政治派別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不可能產生壹個有效的、可接受的流亡國外的政府。所有反叛團體都表達了不同的政治觀點,其中壹些幾乎是烏托邦式的。因為協約國以重建主權奧地利國家為戰爭目的,1943的莫斯科宣言帶來了方向性的定義。

在戰爭的最後幾個月,當抵抗戰士能夠從蒂羅爾與美國通信部隊取得聯系時,更有效的抵抗行動出現了。奧地利雖然不可能得到軍事援助,但可以把戰局的最新消息傳遞給協約國。1944年秋,“奧地利臨時全國委員會”(POEN)宣布成立,不同政治方向的派系第壹次聯合起來。武裝抵抗運動在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未遂後躲過了被追殺的災難,並與這些政治派別保持聯系。正是武裝抵抗的代表首先與向前推進的蘇聯軍隊取得聯系,並向他們提供了德國的前進計劃。盡管如此,直到4月1945日,圍繞維也納的戰鬥依然如火如荼。對於奧地利來說,納粹的統治和二戰的結束是非常令人沮喪的:在此期間,2700名奧地利人被處決,1.6萬人在集中營被殘酷殺害,1.6萬人死於監獄,67000多名奧地利猶太人被送進滅絕營,戰爭結束時幾乎有2000人幸存。此外,在第三帝國軍隊中服役的247,000名奧地利人被殺或失蹤,24,000名平民被炸彈炸死。

新獨立的國家

同盟國在戰後時期的計劃基礎是全面徹底地打敗希特勒和德國。奧地利被四國聯軍占領,分為四個占領區。在首都維也納,占領區被劃分為城區,內城依次管理。在戰爭正式結束前,1945年5月,奧地利各政黨相繼成立,他們和聯邦各州是獨立宣言的發起者。在奧地利東部,蘇聯人建立了壹個由前總理卡爾?雷納領導的政府經過壹段時間的猶豫後,根據形勢決定,西方盟國也

  • 上一篇:求日本服裝發展史上最好的緊迫感!
  • 下一篇:聯通背景知識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