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赤谷市的歷史

赤谷市的歷史

翻開譚啟祥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魏晉時期的地圖和漢代的地圖差不多。在西北,西域仍在魏晉疆域內,但“西域都護府”已被“西域長史府”所取代。還有其他壹些地圖(主要是國外繪制的地圖)把魏晉時期的疆域劃到河西走廊作為最西的部分,認為魏晉時期西域已經失去控制。什麽樣的地圖是正確的?

譚棲祥版三國地圖

譚啟祥版西晉地圖。

首先要先了解西域都護府和西域常侍府的區別。西漢後期,漢朝設立了西域都護府,這是壹個軍事機構。當時西域有三十六國,在漢朝的強大勢力下,都投降了漢朝。如果西域都城設在西域,就能有效控制西域各國。壹開始,西域胡夫的控制範圍並不包括烏孫國。後來烏孫國衰落後,也控制了烏孫。

所有的西域都受到官方的保護,宣帝節在第二年年初舉行。三十六個國家通過騎隊長和訓誡醫生得到了保護。有副將,排名兩千石,壹個程,兩個司馬,兩個侯,各壹千。——“韓曙?關白共青表

西域長史最初是壹個西域都護的官員,大概主要負責墾荒事務。漢武帝為了提高對西域的控制,開始在西域推行屯田政策。最早定居外地的地方是輪臺。《史記·大宛列傳》記載:“侖頭死數百人,因設使者護田積糧,已賜與外族。”這裏的使者很可能是常侍,主要負責保護荒地,保護糧食,給其他國家的使者提供方便。西漢後期,若羌、車氏(吐魯番)、北旭軒(吉木薩爾)、赤古城(伊犁)等地也進行了開墾。通過在西域建立廣泛的定居點,漢朝能夠牢牢地控制西域。

東漢時期,對西域的控制出現了“三通三絕”的過程。東漢初年,劉秀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以盡量減少國力在邊疆的消耗。建武二十壹年(公元45年),西域十八國請求護都,劉秀拒絕。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重置都護府,但第二年燕齊、龜茲造反,殺了都護府慕辰,於是都護府被撤銷。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平定西域,於是再次設立都護,駐紮在龜茲其幹城(庫車)。安帝永初元年(107),西域再次叛亂,於是都護府被永久撤銷。

直到東漢嚴光二年(123),班超之子班勇再次出使西域,漢朝對西域的控制才得以重新確立。此後,漢朝在西域設立的最高機構成為西域都護府,由劉中(鄯善)掌管。西域都督府最初設在劉中(鄯善)或於闐(於闐)。

與西域都護府相比,西域長史府的地位相對較低,但其自治性大大提高。西域政府可以在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情況下獨立處理軍事事務,但來自中央政府的軍事和財政支持也大大減少。由於財力有限,西部地區的常師傅的開墾範圍也大大縮小,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的東部地區。然而,由於班勇出色的軍事能力,西域政府仍然控制著西域局勢。這個作為西域都督的機構,從東漢壹直延續到魏晉,可見魏晉並沒有完全失去對西域的控制。

維基版三國地圖:曹魏最西抵敦煌

但是,西域長師府雖然還存在,但其控制範圍在縮小,這從魏晉時期的墾荒範圍就可以看出來。曹魏時期,分別在西域設立了烏雞校尉和西域長史。前者駐紮在吐魯番盆地的高昌市,主要職責是耕田;後者管轄樓蘭所在的海頭市,職責具有開荒和行政管理雙重職能。西晉時期,繼承魏國建立的組織,在哈密地區建立伊吾縣。

港版教材中的三國疆域(最西部也到敦煌)

但是到了魏晉時期,西域大部分地區壹發不可收拾。《三國誌》記載“西域雖不可竭,其大國龜茲、於闐、康居、烏孫、疏勒、月氏(貴爽帝國)、鄯善、車氏皆屬之,幼不納貢,如漢之故事”。要知道,中國古代所謂的朝貢,也就是老生常談,其實就是指這些國家還和中原有壹些商業往來。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曹魏已經無法控制西域的這些國家了。

西晉初期的合理疆域

《晉書》記載,前秦苻堅派呂光西征:“戰於城西,大敗,斬壹萬余級。絲只是簡單的收拾了壹下自己的寶貝就離開了。王子們向30多個國家投降...當年不被王虎邀者,不遠萬裏,皆來捧場,節為上漢傳世,輕易舉。”呂光下西洋時,西域各國交出了漢朝賜予的傑夫。為什麽他們不除掉西晉的魏和?原因是魏晉沒有控制這些國家,所以沒有給傑夫。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魏晉時期的疆域包括了西域的東部,控制範圍遠不如漢代。所以兩種地圖都有錯誤。譚啟祥的地圖完全按照漢代西域的範圍繪制,是典型的“地圖開”;而其他地圖忽略了魏晉在西域東部屯田設機構的事實,所以是“縮疆圖”。

  • 上一篇:歷史宿命
  • 下一篇:國學經典閱讀精選五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