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鴉片戰爭是什麽時候?

鴉片戰爭是什麽時候?

分為第壹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壹次鴉片戰爭時間:6月1840-8月1842;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1856 -1860。

第壹次鴉片戰爭: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毀鴉片為借口,決定派遣遠征軍侵華。

6月,1840,英國船只47艘,陸軍4000人,由夷律和中國商監夷律率領,到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開始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以中國的失敗和賠款而告終。中國和英國簽署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談判關稅,嚴重危害了中國的主權,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了獨立地位,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那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法兩國為了進壹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利用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以亞羅事件和馬父事件為借口,聯合打擊清政府的戰爭。

由於英法分別以亞羅事件和馬神父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被英國人稱為“亞羅戰爭”。又稱“英法聯軍之戰”或“第二次中英戰爭”。

同時,由於這場戰爭可以視為第壹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與第二次相對)的延續,因此也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掠奪珠寶,焚毀。俄國出兵參戰後,聲稱“調停成功”,脅迫清政府割讓654.38+0.5萬多平方公裏領土,成為最大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署《北京條約》而告終。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愛輝條約》等和平條約,列強侵略加深。結果中國在東北和西北失去了1.5萬平方公裏的領土。戰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維護其統治。

擴展數據:

第壹次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

1.隨著鴉片的進口,統治集團的大部分人越來越依賴這種藥物來消磨腐朽的寄生生活。他們不僅接受國內外煙草商的賄賂,還依靠走私這種毒品從中獲取利益。壹些走私船打著兩廣總督或廣東海關監管的旗號,威風凜凜地從伶仃洋駛入廣州。

清廷的貴族大臣接受廣東和沿海官員的慷慨賄賂。就連皇帝也收藏了大量西方珍寶,成為這種“貿易”關系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在禁煙與反煙、戰爭與和平的問題上,他們總是搖擺不定,整個戰爭期間都沒有堅定的政策。

從皇帝到將軍、總督、巡撫,都沒有辦法為戰爭辯護,也沒有實用的作戰方法。戰爭受挫,他們立即媾和;如果和談失敗,他們將徒勞地呼籲戰爭。當談判和投降比戰爭更有利於維持搖搖欲墜的統治時,他們就屈辱地投降了。

2.政治反應和腐敗帶來了軍隊的無能和腐敗。中國遼闊的海岸線長期被忽視,毫無防禦。

以八旗綠營為主力的清軍,長期養尊處優,訓練懶散,士氣渙散,紀律渙散;將軍素質低,軍事思想保守落後,不能組織指揮戰爭。

鴉片戰爭爆發後,許多將領對敵情壹無所知,固守落後的營壘和堡壘,防守在前線,不顧縱深和後方;在很多地區,守軍看到敵人在遠處開火,但敵人還沒逼近,就壹哄而散,四散奔逃,甚至舉白旗投降。

3.脫離人民,反對人民,甚至鎮壓人民起來反抗侵略者。在民族自衛戰爭中,清朝反動政府沒有廣泛動員和組織民眾,依靠有限的軍事力量,在漫長的海岸線周圍分兵。本來是我們寡不敵眾的局面,到了實際戰場就變成了我們寡不敵眾的局面。

甚至當中國人民自發起來反抗侵略者時,他們也被嚇得半死。荒謬地指責他們“潛伏煽動”、“危害極大”,肆意反對、破壞、鎮壓,直至墮落為勾結外國侵略者,鎮壓愛國人民反侵略鬥爭。這樣壹個反動腐朽的政府是不可能贏得反侵略戰爭的。

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

1,不宜準備

1857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當時清政府忙於鎮壓太平天國,對這場戰役不太重視。導致廣州淪陷。

1858年4月,英法聯軍北上,挑起第壹次大沽口之戰,但清政府仍然不夠重視,裝備落後,導致慘敗。

到1859年6月第二次大沽口戰役,清政府重視,僧沁親自負責指揮海防。此外,英法聯軍稍微低估了敵人,只派了12戰艦進攻。經過激戰,清軍擊退了聯軍的進攻,守住了大沽口。

從第二次大沽口戰役來看,英法聯軍並非堅不可摧,因為他們是臨時組建,長途跋涉。但清政府忙於打太平軍,壹時大意。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廣州的淪陷和第壹次大沽口戰役的失敗。

2、昏庸無能

1860年8月,英法聯軍整編18000人,先攻占天津。1860年9月,英法聯軍8000余人入侵北京。清軍總司令僧格林沁率三萬人在八裏橋附近與英法聯軍展開激戰。

這是壹支以冷兵器為主的軍隊和壹支當時裝備先進的軍隊之間的對話。結果清軍壹敗塗地,三萬清軍傷亡過半,英軍2死29傷,法軍3死18傷。

這是壹場令人嘆息的戰鬥。清軍雖然有火器,但基本沒用。都是騎兵和步兵拿著冷兵器,向對方的炮陣地發起自殺式沖鋒。

說白了,這完全是當時清政府的無能造成的。自第壹次鴉片戰爭以來,二十年已經過去了。清朝政府早就領教了資本主義國家現代軍隊的威力,但清軍基本上原地踏步,沒有更新裝備,也沒有提高訓練。三萬士兵稀裏糊塗地被送上戰場,被敵人當成活靶子。

3.培訓不足

當時清兵入關,依靠滿清騎兵,用火器擊敗明軍。當時的滿族八旗、蒙古族八旗、漢族八旗(多由明朝流民、逃亡者組成)仍有很強的戰鬥力。

成吉思汗時代,蒙古騎兵使用拉力為150斤的強弓。在皇太極時代,滿蒙騎兵可以使用拉力為120斤的強弓,甚至在康熙乾隆時代可以使用拉力為90斤的硬弓。

鹹豐年間,很多靠近內地的盟旗都是以耕地為主,而這次招募的蒙古騎兵其實是各路諸侯手下的農牧民,根本不是專職的正規軍。這些蒙古人和馬匹都沒有經過訓練,他們甚至在馬上上戰場的時候就被巨大的爆炸嚇到了。

4.落後的設備

事實上,從第壹次鴉片戰爭開始,清政府和有識之士就已經意識到清軍武器裝備的落後。後來連普通人都知道了。但清政府依然盲目自稱中國,除了鎮壓國內起義,不註重縮小與世界軍事強國的差距。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時,中國還是封建王朝統治下的冷兵器時代。雖然當時中國已經有了大炮,但射程和數量遠低於西方列強。?

此外,當時英法軍隊已經裝備了世界先進的單膛擊發炮、炮尾炮和蒸汽戰艦,用於淺水航行。清軍還是和第壹次鴉片戰爭差不多:大刀配獵槍,步槍,弓箭,槍口炮,帆船。電池都是露天的,根本經不起炮擊。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第壹次鴉片戰爭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第二次鴉片戰爭

  • 上一篇:吳紅的戰爭年代
  • 下一篇:如何炒中長線股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