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論取消標準化考試弊大於利。

論取消標準化考試弊大於利。

摘要:本文通過標準化考試的歷史,分析了我國標準化考試的弊端及原因,指出不能簡單否定標準化考試,並在中、日、美當代考試改革的基礎上,展望了多元化評價的趨勢。關鍵詞:標準化考試;多元教育評價;應試教育

在各種考試中,壹直采用標準化考試。通過它,優勝劣汰。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可以說從古到今都很流行。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很尷尬的發現,以這種人們認為沒有問題的方式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標準化考試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以下尷尬,比如小學入學考試中的壹道語文題:融化的雪是什麽?選項有:①泥巴;②水;3春天;4霧。有同學選了最有創意的“春”,但標準答案是“水”,所以分數為零。著名作家李準做高考語文試卷,成績不如壹般應屆考生。高考,四六級,考研不斷被攻陷,四級甚至近幾年,每次考試都會不及格。這些專業考試改革了,問題還在繼續;2002年,美國某考試中心起訴中國某考試學校使用盜版考題,決心不和解。真正的原因是學校吃透了中心的思維,以至於很多中國考生GRE機考2200甚至2400,而美國考生1900,已經是高分了,中心覺得很丟臉。

這就是標準化考試?

壹,標準化考試的定義

標準化考試是以現代考試理論為基礎,借助現代統計學和計算機技術,嚴格按照科學程序,由學科專業人員和備考機構共同編制實施,有效控制各種錯誤,具有統壹的標準。它是壹種常模參照測驗,以同壹種測驗中所有考生的平均成績作為參照點,以反映每個考生的成績在該測驗中的位置來解釋測驗結果。標準化考試應具備三個特征:(1)信度,即信度和壹致性;(2)有效性,即準確性和有效性;(3)歧視。標準化考試有三個好處:(1)按照考試程序,考試前要提前公布考試範圍、考試說明、考試方法,公布樣題,有利於考生準備,從而得出真實水平;(2)由於備考的標準化,試題難度相對穩定,評分的標準化增加了考試成績的可比性;(3)利用計算機等工具和科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控制誤差,保證考生成績的真實性,無疑有利於高校選拔新生,有利於中學改進教學。

二,標準化考試的歷史

標準化考試起源於美國,由心理學家Brigham於1926創立。首先,它是通過考試成績來反映考生的智商,並幫助大學找到那些最有潛力在學術上取得成功的年輕人。但後來他又擔心培訓機構會把邏輯數學淩駕於其他文科課程之上,讓數學只註重計算而不註重原理。正如他所料,幾十年後,幾乎所有的考試都將被標準化,考試將成為考試組織者和考生相互爭鬥的遊戲場所。中國是壹個有著1300年歷史的考試大國。科舉考試中,經典、墨意、八股文、膏譽錄是考試的標準化。科舉被現代西方文官考試制度借鑒,許多西方學者認為它是對世界文明的壹大貢獻。1905年取消科舉,逐漸接受西方近代理科考試。高考從1952開始,大部分都是憑主觀經驗組織實施,所以猜題、押題現象嚴重。1985年,廣東首次試行標準化英語數學高考,逐步推廣到全國和各學科。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型國家教育考試(HKCEE、NMET、大學英語四級、考研等。)、國內大型國家非學歷考試和大型國際合作考試(GRE、TOFFL、雅思排行榜)采用標準化考試。

標準化考試是考試全過程的規範化、科學化、公平化。計算機閱卷方便,節省人力財力,是我國考試史上的壹大進步。它在考試的大規模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標準化考試的弊端及原因

任何事物都有對立統壹的矛盾運動,從來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古今考試的利弊壹直並存。標準化考試的缺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怪題、偏題層出不窮,連專家教授都做不到。原因是考試目的偏離了標準化考試的初衷。標準化考試是壹種規範的參考考試,其目的是選拔基礎知識紮實、能力強、有培養前途的人進入更高壹級的學校深造或進入相應的崗位。而中國是人口大國,經濟和教育不發達,利益和資源分配兩極分化,競爭激烈,錄取率低。提問者為了加強區分,將選擇目的異化為淘汰,千方百計設置陷阱和障礙,以達到淘汰多數的目的。壹些人甚至特權利益集團從這種稀缺資源中獲取巨大利益,甚至維持和加劇這種狀況。這種供需失衡如果不能解決,就永遠無法徹底消除。但同時,供過於求帶來的競爭又是社會發展需要的,所以這個矛盾恐怕永遠無法徹底解決。怪題和跑題的另壹個原因就和科舉考試壹樣。考試方式單壹,時間長,好題好內容越來越少,只好逐步開發題外、怪題、難題。

標準化考試的功利功能導致了應試教育。中國是考試的發源地,2800年的考試歷史深深地烙下了民族性格、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烙印。這種深厚的歷史積澱本身就深深影響了我國的學校教育,使得教學帶有濃厚的考試色彩和功利傾向。在中國這種重視人性、重視關系、重視面子的傳統文化環境下,權力、金錢、關系的作用不可小覷。個人試圖在社會的垂直層進行“垂直向上的社會流動”,考試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這對考生的學習目的和動機,以及家長和社會的價值觀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所以很多中學在呼籲素質教育的同時,留出高三壹整年的時間來復習備考。各地錄取分數線還不平衡;復讀生轉入高三,升學率高於新生,造成新的不平等。各種培訓學校、模擬試題、考試經濟掀起了新的“造富運動”,就像日本歷史上的“考試地獄”、“考試學校”,學生把精力花在考試技巧上,而不是掌握真正的知識和技能。

3.標準化考試克服了傳統考試的主觀性,強調客觀性的標準化,但不能衡量人的學術能力的所有領域,容易形成學生被動的學習態度。要把豐富的質變成量,就不得不把不可量化的內容排除在標準化體系之外,這勢必使評價受到限制。以智力為中心,導致學生綜合素質片面發展;在智力上,重知識輕能力,導致智力發展的片面性。而且考試僅限於學科範圍,學科的範圍和作用總是有限的,無法考察學生的各學科綜合應用能力。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人類還沒有能夠科學地解釋人腦黑匣子的奧秘。心理學、生理學、解剖學、神經學的研究也證明,人的智力結果是多維的,至少有語言、數量邏輯、視覺空間、肢體動作、音樂、人際、自我等七種智力方法。標準化考試不可能做出如此豐富廣泛的評價。

4.質疑信效度。考試範圍和手段的限制,決定了成績不壹定代表考生的真實綜合能力。認知技能、情感、品德標準化方面的缺陷,使得考生只能靠考試技能來猜測。雖然我國的選考采用了壹些標準化,比如語文、英語、政治,增加了作文或者討論,但是寫作其實是對八股的考查,並不是真正的作文。有創造力和有成就的學生通常不是那些在標準化考試中得高分的人。有的高考狀元進入大學後默默無聞,成績壹般。標準化考試更容易作弊。每逢考試季,臺灣省、香港、北京、成都等地都會出現“考試間諜”。考生經常在考場外用手機和助聽器接收“考試間諜”發來的判斷題和選擇題答案。據悉,最近甚至使用了“最新的克格勃產品”。

⒌中國沒有獨立統壹的學生評價標準。而是根據教育目標,以課程目標為依托,將抽象的目標劃分為不同的階段作為考核標準。標準化考試的社會價值、測量價值和教育價值之間是什麽關系?如何理解它們的功能,如何使用測試結果?如何發揚光大,防止利弊?壹直以來爭議較大,認識不壹致,導致管理和執行混亂,沒有出臺有效的政策措施。管理、科研、命題、監考、閱卷、錄取、執法、監督七個支隊,都需要全面的規劃建設,需要明確正確的科學合理的指導思想,需要充足的資金投入和經費保障,需要嚴密的組織機構,合理的機構設置,高效的工作效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實施途徑。

6.迷信標準化考試可以壹勞永逸,標準化考試和不合適的主觀題被濫用,迷信標準化答案是唯壹正確的答案。

綜上所述,我們不能迷信標準化考試,但同時也不能簡單否定標準化考試。標準化考試的負面影響來自社會制約、文化科學水平、濫用誤用、考試建設等方面,不能完全歸咎於標準化考試;標準化考試本身的問題主要是片面的,不能因噎廢食。漢魏選士導致士紳橫行;文革時期推薦入學,80年代以前不實行標準化考試,也有很多弊端;近年來異常火爆的藝術招生專業考試主觀性太強,更容易出醜聞。因此,標準化考試不能完全廢除。

第四,多元化教育評價的發展趨勢

為了走出標準化考試的困境,國內外進行了許多探索。

中國歷史上有獨立於科舉的選士制度。1996期間,上海海事大學實行按多元化標準考核自主招生的辦法,認真考慮中學推薦,以中考成績作為考核內容。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誕生了全國第壹個也是唯壹壹個面向社會招生的專科(本科)直升班。根據中考成績,通過學校組織的語外考試和基本素質、語言能力、外貌的面試,可以不參加高考直接進入浙江師範大學。

日本也有激烈的升學競爭,但考試形式多樣。私立學校可以自主招生,大多采用單獨考試。公立學校除了高考中心的考試外,還采用單獨考試。兩個學校都有筆試和面試。因為考試種類多,內容不同,避免了應試教育。

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美國教育界開始尋找壹種更好地配合課堂教學考試的方法,即考試評價法,這種方法在國外已經實行了幾百年,在中國已經實行了幾千年。這不是簡單的復古,而是考試內容與教學方式的壹致性,也就是所謂的“真實水平測試”或“實際表現評價”。其主要特點是讓學生在實際環境(或類似環境)中充分發揮,從而衡量真實水平。事實上,它已被用於藝術和體育人才的考試和選拔。類似於循序漸進的分級,既能讓學生充分發揮水平,又能從考試中得到各種反饋,有利於提高教學和質量。美國采用14州,有些州幹脆放棄了純粹的標準化考試。但它的缺點是耗費大量人力,對閱卷老師要求高。

縱觀世界考試史,經歷了古代傳統考試、近代科學考試和當代科學評價三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多樣化的教育評價興起,它起源於古代學校對學生學業能力的考查。其系統理論和方法的形成直接源於20世紀初興起的壹場追求檢驗教育效果客觀性的教育測試運動。其特點如下:

1.倡導構建以發展為導向的學生評價體系,以促進發展為目的,強調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的交流與合作,評價目標具有層次性和動態性,尊重被評價者的個體差異和多樣性。因為知識體系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更加註重學生的探究能力。

2.定性評價模式與定量評價模式相結合。用多元評價來評價多元智能。建構主義的興起使評價關註學生知識的認知建構差異。

3.強調真實性和情境評價。

4.鼓勵學生評價合作行為。

5.註重思維過程的評價,充分反映學生解決問題、收集資料、推理、判斷、得出結論的過程。

總的來說,我們致力於整體評價,給學生靈活的、人性化的發展空間。具體方法包括實踐評價、動態評價、靈活性評價、檔案評價、實物評價、紙筆測驗等。

綜上所述,標準化考試不可能完全取消,標準化考試與非標準化考試相結合,轉向多元化教學評價是大勢所趨。然而,在我國大規模實施多維度教學評價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存在諸多困難,不可能壹蹴而就。而且,以什麽方法為中心,如何結合多維度的教育評價?會不會導致混亂和形式化?會不會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這壹切都需要經過精心的測試,壹步壹步的發展。同時,考試制度是建立在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基礎上的,教育資源的公平投入和分配、人才的使用、文化科技水平、濫用誤用、考試研究的建設等諸多原因沒有解決,改革必然是海市蜃樓。

參考資料:

【1】十二所全國重點師範大學。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3]王,,等.中國教育簡史[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

[4]易靈鳳。多元化教學評價的發展與趨勢。[5]胡、等。中國高考回顧與反思[EB/OL]。

[6]邢海洋。拒絕標準化考試[EB/OL]。

(編輯:郭)

  • 上一篇:三叔說歷史
  • 下一篇:韓流的興起有沒有創始人,背景,事件時間,發展趨勢?如果有,是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